中国美容化妆品企业现状和发展态势分析报告(40页)-日化(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撇开她技术原料方面的问题不谈,就包含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个就是市场细分的问题,人家宝洁尚作细分,你却来造“百药” —— 你告诉人家:我这药治感冒、头痛、腰痛、腿痛、胃痛、心痛一概能治,还能治跌打损伤、肝炎肺结核等等、等等,人家买吗。 你买吗。 再指一个问题,就是消费者初次购买的风险性问题。 没有上过当的消费者太少啦。 以前是便宜没好货,后来价高的坑人更厉害。 消费者都怕了。 自主意 识增强了,知道应该以怀疑、审视的眼光来看待:新产品,没用过,价还不低。 你越说得好,消费者顾虑可能越大。 对于顾客来说,价格越高的商品,初次购买的风险性越大。 当然,她还存在:没有提炼产品概念、没有适当的新品上市策略……等等问题在,不在此讨论。 简单说就是:没有做市场调研、分析,做出了好产品,却没有做出好市场。 举例三:一手钱、一手货,卖脱着数 简单地说:这是一种对经营完成点的错误认识。 如果老板本来就没准备做多久,“捞一点就走”,那还说得过去。 如果你想做下去,那问题就可能比较严重了。 这个问题我们在下 面会深一步谈到,这里暂不详谈。 企业 () 2. 中小型化妆品企业的产品研发情况: 世界著名营销学家:科特勒( Philip Kotler)教授的市场营销组合理论 4Ps—— .产品 (Product)、 .价格 (Price)、 184。 .场所 (Place)、185。 .促销 (Promotion)—— 将产品放在了第一位。 产品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前提。 那么,我们先应该明确: 产品是什么。 产品,作为整体是满足消费需要的载体。 科特勒教授曾形象地指出“有形的产品,从真正意义上讲,只是提供服务的工具。 ”所以,我们认为:任何一项产品,都包含着三个 层次的内涵: ① . 产品的内核:即产品可以满足某种消费需要的基本功能和用途; ② . 产品的形体:指产品的外观造型、包装、装潢等,外观形体提供的视觉信息; ③ . 产品的延伸和附加内容:就是指生产经营者为消费者提供的、围绕基本功能和用途的各项服务等。 如使用操作的示范、购买和使用的良性心理影响状态等等。 这三个层次的产品涵义,最终统一在:使消费者需求得以圆满地实现和满足,这才是产品的灵魂 —— 这就是产品整合的观念。 产品整合的观念要求我们把握住使消费者获得最大满足这一关键,从各个方面和层次上进行产品开发和 管理: ① . 产品的内在功能 —— 能否适应消费者需要; ② . 产品的质量 —— 能否达到消费者的要求; ③ . 产品的构造 —— 能否方便消费者使用; ④ . 产品的外观 —— 能否博得消费者的喜爱; ⑤ . 产品的连带服务 —— 能否带给消费者更多的便利等等。 总之产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向消费者提供一种满足的效用,是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前提的。 所以说:市场对企业的审判有许多因素,最基本的因素就是适销对路的产品、良好的产品质量和在这二前提下新产品的不断开发。 那么,中小型化妆品企业在产品开发上存在一些什么问题呢。 博雅在 这里提出几个典型问题: “拍脑袋”开发产品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产品的研发问题,常常是阻碍中小型化妆品企业发展的一个难题。 一些企业的老板是凭自己的“感觉”来进行新产品开发、或者是因某种原因,获得了某个技术,就生产什么产品。 不能说成功的没有,但失败的更多。 前面对产品的认识已经知道:企业应该是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并不是生产什么就卖什么,而“需要”的准确确认,是需要做调查的。 同样,营销就是以产品、服务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过程,它的起始也是消费者的需求,也就是市场需要,满足了市场需要也就是适销对路。 没有准确把握需求开发的产品,不能肯定适销对路,结果自然就形成了“生产什么就卖什么”。 这也是有些企业经营者感叹:优秀的推销员不好找,这几个笨蛋,卖不好我的产品。 —— 可以看出:这好象不能这么责怪业务人员。 因此,调查、分析、研究需求 —— 消费市场调研,是产品开发的前提。 这点,中小型企业普遍没有做,或者是做得不好、做得不够。 不规范的操作者认为:技术是一个说不太清,也道不太明,又不干不行的难题 中小型化妆品企业所应用的技术,高科技含量普遍不高,同质化趋向明显。 一部份中小型化妆品企业设有技术部,一些根本就没 有,老板懂一些基本的,有一点器皿等基础的实验用具就行了。 有技术部的企业,一般也只是一个简单的小实验室,技术能力参差不齐,普遍偏低,常常不能满足市场、甚至是老板对产品的开发需求; 对技术的安全性,老板也很担心。 技术人员流失,技术资本丧失的事,也时有发生,老板很伤脑筋; 没有技术部的企业,常常是老板(或直接关系人)略懂一点技术,搞点小器具,并不设立技术部,一般采取找其它大中型企业的技术人员,私下购买配方、技术,或由原料供应商提供配方和技术。 对技术的掌握,老板放心一些。 但又常出现如:私下购买技术、配方 ,因不能公开进行,而使服务不到位,闹得双方不愉快,甚至造成损失; 原料供应商免费提供技术配方的情况,可以视为:促销活动中的试用品或赠品的现象(当然,也有个别情况属于朋友帮忙的),赠送技术配方的目的是为贩买原料,组方是否优化,并不重要。 企业 () 我碰到一个极端事例:某企业使用一个赠送的洗发水技术配方,直接成本达 20 元出头每公斤(可宝洁的洗发水成本一般才 12~ 18 元每公斤)。 我技术人研究后认为:那效果 10 元每公斤应该完全做得出来。 没有技术,没有配方,不具备良好的新产品研发能力等,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投机也好、无 可奈何也好,应用不可靠的技术或不可靠的操作方法获得技术配方,使占用了我们大量资金的产品出了问题。 东南沿海企业的包装优势 美国一家市场营销组织通过调查发现,有 36%的人买的就是产品的外观和包装。 近一、二年来东南沿海企业很多推出包装很漂亮产品,对内地企业产生了较大冲击。 内地一些企业的老板怎么也想不明白:怎么会这么便宜。 这里也分二类:一类是绣花枕头;一类是特殊优势。 我们服务的一些批发经销商表示:对这类的产品,只要投入不大,只能短期试探性地经营。 见势不对,就不再搞了。 因为这些产品短的做半年,长的也 就做一年多。 再了解零售商说:少有回头客。 再了解消费者说:买过那洗发水,开初看起还不错,挤出来也很稠。 但用了二、三倍,甚至四、五倍的量,也洗不干净,洗后还问题多,不舒服。 当然不再买了。 —— 这就属于是“绣花枕头”。 我也遇到过这样找我们代理开发产品的。 要求:洗发水直接成本控制在 3元钱以内每公斤。 问他准备卖哪儿。 答:哪儿都可以卖,我包装很好,价格便宜。 不怕没人要。 我们的态度是:直接成本低于 5元每公斤的洗发用品我们都不搞的。 因为市场搞砸了,即使你输得起,要人家说是博雅提供的技术,那我们可输不起。 特殊优势又分几种情况 例:东部某品牌的膏霜,包装漂亮,价格便宜,质量也还过得去,一年卖四、五千万。 一了解,老板原是经营原料的,胞弟的包装厂做包装,也不赚哥的钱 —— 这当然含有偶然性的因素。 再例:沿海某生产摩丝的中小型企业,包装可以,质量也过得去,价格特便宜,只做二、三级市场,一年悄悄地卖了上亿元。 一了解,采用的是一种较为优化的 OEM—— 委托生产方式。 各地寻找有较好设备和技术,因经营不善等原因,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的企业代为生产产品。 采用 OEM后,企业只干二件事:寻找适合的生产企业、产品和品牌营销 —— 这种方式含有必然性的因素。 OEM 方式是一个化妆品行业的重要态势,有些地方称其为:贴牌经营。 对中小型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发展方向。 我们放在后边谈。 既然是谈:特殊优势,情况就不一而同,不再一一列举。 我们已经认识到,消费者在消费行为上越来越个性化,越来越注重包装的美学效能,在相同的质量、价格下,人们的购物选择方向可能会转向包装。 另一方面,包装策略可以配合产品诉求、价格策略等使用,利用包装来影响消费者对价格的判断,按营销需要来强化或淡化消费者的某些感觉。 3. 中小型化妆品企业的人力资源 状况: 常言说:事儿都是人干出来的。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一大资源。 但一些中小型企业在用人时,出现原则性的判断错误。 例:有一次,与一位老板讨论企业人才的时候,这位老板犹豫于“才”与“德”出现矛盾时的取舍。 我说:可将人才分为三类: .是人又是才; .是人不是才; 184。 .是才不是人。 你第一选谁。 答:是人又是才。 第二选谁。 答:不好说了,是人不是才的,在某些岗位好象也还可以用用。 第三选谁。 答:那没有了。 人都不是人了,有才我也不敢用。 那么,中小型企业常常面临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力资源问题呢。 有许多中小型企 业在苦心寻觅着各种能干的人才。 虽然前来应聘者非常踊跃,但不少企业在众多的候选者中反复寻觅后,仍不容易找到满意的人选。 即使找到了,也留不长久,留久一些又常出现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甚至挪用货款后,不知所踪,找不着人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企业 () 缺少优良的管理人才、缺少能干的技术人才、缺少市场营销高手、缺少放心的财务人才、缺少助手、缺少可能委以重任的人、缺少……,等等,等等,这是中小型化妆品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例:某企业年终奖一发,销售好的业务员“哗”地一下就走了几个,新接手的业务员交接、盘查几名离任者的业务工作中发现, 20 余万的应收款已经成了呆死帐。 老板情急之下,下令全面盘查,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发现 40%的应收款已经超过半年、 10%的应收款被业务员挪用、几家已经名存实亡的客户,却仍然与之有“业务往来”…… 有此类似情况不止一、二家。 当然,这个例子表现的不止是涉及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还有营销管理等等方面的问题,这放在后面谈。 很多中小型的化妆品企业,是从“夫妻店”成长起来的,大了一些,也不过是“夫妻店”变成了“家族企业”,在机制上缺乏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甚至有些企业连一个员工档案也没有。 若这类企业的老板具有较强人格魅力的还好一点。 谈不上凝聚员工的企业文化,更不能为员工的发展和前途指明方向,不能为聚集人才创造必要的条件。 这种情况又进一步促使老板使用家族人员,真正的人才难以获得,获得了难以久留,留下了难以施展……形成恶性循环。 那么,家族人员就可以放心一些吗。 例:某知名品牌的的化妆品企业,老板五十多了,身体不太好,膝下仅一刚成年的小女儿,愁接班人问题,物色了大哥的儿子 —— 文化素质较高,仪表堂堂的小伙子,老板用心,极力培养。 可几年后的某天,走人了。 并且,凭着手中的权力,从货款和广告费 里带走了百多万,自己弄了一个化妆品厂。 怎么办。 那可是大哥唯一的儿子。 闹了一个一家老小不高兴。 并不是说“家族企业”的作法就一定错了,在中国人的社会环境里,对“家族企业”不能简单地作对与错的判断,台湾的成功人士王永庆不也是很典型的“家族企业”吗。 问题出在缺乏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正确认识,缺乏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对“自己的人”和“外人”采取不一致的对待。 这是中小型化妆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4. 中小型化妆品企业的营销与管理: 企业的市场营销与产品推销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概念。 前面谈了,市 场营销的起点是产品开发前的市场调查,结束于销售后的售后服务。 同时,售后服务又包含了市场调研的内容,又成了修正和完善市场营销体系的起点。 产品推销只是市场营销的一个环节,只是使用适当的技能、技巧,以优化的形态将产品售出的过程。 将二者等同起来,在改革开放,将计划经济逐步转轨到市场经济的初期,市场尚不规范时,还有它存在一定的空间。 如果至今仍然持有这样的观念,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了。 “简单营销”的方式 为作资金的原始积累,很多中小型企业采用“简单营销”的方式。 在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的中小型企业,还有广泛 采用的趋势。 这种方式简单地说就是:不管是谁,也不管他在哪里,只要拿钱就给货,概不赊销,钱货二清。 反正我这货看起来不错,价格也不贵,给经销商的利润也还较丰厚。 这就是一种推销形态的“简单营销”。 在前面谈产品包装时谈到了这个问题。 如是采用“绣花枕头”,玩两把就撤退,那不是做市场营销,那叫投机。 何况还有“投机”结果“偷”不到“鸡”的。 例:就有这样一个老板, 98 年投资几十万做洗发水,就采取了这样的方式销售。 第一个月就做了几十万的销售,而且几乎全部货款收回,随着经营地域的扩展,总销售额迅速上升,当然回款率却 在下降,但还不伤大雅。 他迅速扩大生产规模,设立市场部北到东三省,西到乌鲁木齐,南到广州,全国铺开。 但一年多一点,又迅速销声匿迹了。 一个多月前偶然遇见,感慨良多,叹道:找回被业务员搞走的款,够我欢度晚年,收回应收款,也可以一家幸福。 可就是库存的那些包装,就够我生产 20 年了、处理不掉的原料,也可以用上 3~ 5 年。 难了……。 侧面了解:厂里只有七、八名工人了,做的是处理堆成山的退货,分零卖散装。 因欠原辅包材料款太多,固定资产已经没有了。 债主太多,老板到处躲藏,不敢随便露面,有债主放话:只要某某某踏进我这地 界,就要他一条腿抵债算啦。 当然,这是一种可悲的极端情况。 但产品市场突然萎缩,积压产成品、积压包装材料、原材料,应付款多、应收款也多,企业难以为继,机器设备闲置的的情况,却不在少数。 以“独家总代理”组织营销圈套 企业 () “独家总代理”是企业在市场营销中的一种策略。 但如果将其当成经营完。中国美容化妆品企业现状和发展态势分析报告(40页)-日化(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