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某生态型油茶产业化综合开发项目商业计划书(90页)-食品饮料(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福建厦门)一级公路和 10 20 31 323 四 条国道贯穿全境,成厦(成都 — 厦门)、昆厦(昆明 — 厦门)、赣韶(赣州 — 韶关)高速公路赣州段正在建设中。 济南经赣州至广州、大庆经赣州至广州高速公路正在规划中。 赣州市到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厦门等地的车程均只需 3— 4 个小时;赣州黄金机场开通了到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的航班,赣州水运与长江相连,可直通沿海各港口。 同时, 赣州处于深圳、广州、厦门、长沙、南昌和汕头六大城市的中间,最有希望发展成为区域性的中心城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认为,赣州是京九铁路沿线最为看好的城市之一。 赣州水电资源充足,价格较低 , 赣州水 能蕴藏量达 216 万千瓦,占全省的 %;现有 220 千伏输变电站 5 座, 110 千伏输变电站 33座,年发电量 亿千瓦时 , 常年每天 24 小时不停电不限电。 全市经批准和统一规划的工业园区有 16 个,各个工业园都建有特色产业,工业用地较为充裕、土地价格较低。 建成了以光缆为主、数字微波和卫星为辅的通信网络,电信、移动、联通和广电等运营单位能够提供各种形式的因特网接入服务, 为电子商务和公众信息提供支撑平台。 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较低 , 一般劳动力价格每月 800— 900 元 ,有 10 所大中专院校,每年能为社会企业培养输送 3 万多名各类人才。 3. 2 地理位置和 文化背景 赣州市位于江西省的南部,也称 “ 赣南 ” ,东、南、西分别与福建、广东、湖南三省接壤,北与本省吉安、抚州两市相连,是江西的“ 南大门 ” ,既是东南沿海的腹地,又是内地连接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前沿地带,具有明显的东进西出、南接北承的区位优势。 国土面积 万平方公里、人口 860 多 万,现辖 1 区 2 市 15 个县和 1 个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也是中国东南部最大的 地级 市。 赣州具有悠久的历史, 所属章贡区 被国家命名为 “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 , 章贡区 被 被专家誉为 “ 宋代 历史博物馆 ” , 赣州 是世界 客家人南迁的第一站 ,也是全球客家人最早的集散地和最大的聚居区。 另外, 赣州 还 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是 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 , 有 “共和国成长的摇篮”、 “ 红色故都 ” 之称。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十位开国元帅中的九位、 十位开国大将中的七位以及一大批党和国家的早期领导人都曾在 赣南 工作、战斗和 生活 过。 因此 , 本公司就 取名为“ 江西 帅府园 油茶股份有限公司 ”。 3. 3 生态 油 茶生长发育的主要条件 3. 3. 1 温度: 该区属 亚热 带气候带,中暖平坝山区,年均年温℃ ~ ℃ 之间, ≥10℃ 的活动积温为 ℃ ~ ℃ ,极端最低温为 ℃ ~ ℃。 低纬度、高海拔地形地貌复杂多变,立体气候明显,成为 “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 的 油 茶树最佳适宜生长区。 3. 3. 2 降雨量和空气温度: 该区年降雨量为 ㎜~ ㎜, 6~ 10 月为雨量集中季节,由于河谷上升气流受山势 阻挠,使空气相对湿度为 70~ 90%, 对 油 茶 生长有利。 3. 3. 3 光照: 该区空气湿度较大,地形地貌复杂,云雾缭绕,有效的使直射阳光转化为光质较好的温反射光,符合 油 茶树喜阴的生理特点。 3. 3. 4 土壤: 该区土壤属黄红壤,土层深厚,层次结构不明显,有机质含量高,并且表现为较湿润、无石灰反应,经化验分析,土壤PH 值在 ~ 之间,并且冬季无冻土层,是 油 茶 生长的理想基质。 3. 4 自然资源和植保 依托良好的气候资源优势,公司 会 对茶 油 产品的无公害、无污染十分重视, 管理中 将 倡导施有机肥,主要以厩肥(特别是 牛 、 羊 、鸡粪)、绿肥为主;在植保方面,杜绝 使 用一切剧毒 、高残留的农药 ;我们要 在环保 中 生产出安全、卫生的优质 “ 帅府园 ” 系列 山茶油 产品。 3. 5 社会条件 3. 5. 1 天时 : 借着国家 中部崛起 的东风, 赣州市 政府 不但 制定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建设生态 油 茶 林 的战略,并且还制定了为龙头企业 进行 油 茶 收购及加工的优惠政策。 3. 5. 2 地利: 本 公司 发起人现有的 “ 山村 ” 牌 “ 仰山 ” 牌 系列产品通过 认证为 “ 绿色食品 ” ,在省内外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有一定的品牌价值,在同类产品中有较强的竞争力。 3. 5. 3 人和: 企业法人 王 自坤先生 有很强的社会关系和多年企业信誉的无形资产,经各商业银行和工商、税务部门综合评估,信用度为 3A 级。 3. 6 赣南 油茶发展状况 赣南种植油茶的历史悠久,近几十年 油茶产业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从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政府组织有关部门 有目的地针对油茶现有林进行栽培技术研究,对现有林进行立地类型分类和林分产量类型分类,提出了对不同类型的林分“分类经营”的理念,并在油茶低产林改造工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特别是江西省为茶油产业发展实施的“ 1155”工程,制订与出台了一系列技术规程和标准。 由中国亚太林业科学研究 中心研制的油茶有机专用肥,可增产油茶鲜果— % ,每公顷增加产值 3278 元,投入产出比为 1: ,2020 年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被列入 2020 年国家星火计划。 3. 7 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的种植 基地选择在赣州市 的 十几个县的 几 十 个乡镇 ;项目加工基地 选择在赣州市区 附近。 3. 8 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3. 8. 1 有利的政策环境 我国是一个少林的国家,中央和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植树造林,发展林业,并从法律上提供保障,如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 《植物检疫条例》、《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等。 近几年来,国家还出台了一些文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如《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林业税费政策问题的通知》文中规定,所有企事业单位种植林木、苗木及林木产品初加工免征所得税等。 赣州市委、市政府 也 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林业,推进林业产业化的文 件。 3. 8. 2 自然条件优越,交通运输便利 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江西南部,简称赣南。 东接福建省三明市和龙岩市,南临广东省梅州市、河源市和韶关市,西靠湖南省郴州市,北连本省吉安、抚州两地区。 处于我国东南沿 海地区向中部内地延伸的过渡地带,也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交通运输条件十分便利。 3. 8. 3 自然资源丰富、群众积极性高 赣州市现有油茶面积约 180 万亩,是江西省油茶的集中产区之一。 这说明赣南油茶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十 八 个县市区都适宜油茶生长。 同时也有很好的经营习惯,早在 60 年代 ,寻乌、 兴国县曾因产茶油多、油质好而受国务院、省政府嘉奖。 在不少产区,群众都有垦复油茶林的习惯,常年垦复面积近十几万亩。 3. 8. 4 技术力量雄厚 项目实施单位共有技术人员 80 多 人,其中高级工程师 9 人,工 程师 16 人。 有县、乡林业科技推广站 50 多 个,形成县、乡、村三级技术网络。 3. 8. 5 项目为发展油茶提供了机遇 项目所在地是国家南方油茶产业化项目试点地区;又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示范工程 “ 等项目 区。 多工程项目的实施为发展油茶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可在项目工程中安排适应的面积和资金,进行油茶低改,营建 规模化、产业化的 生态林。 3. 8. 6 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近几年公司发起人 江西山村油脂食品有限公司在兴国县 和会昌县 营建了 2600 多 亩丰产示范 油茶 林,进行了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2020年测产,四年生油茶林亩产 茶油 达 30 多 公斤。 3. 8. 7 市场前景广阔 茶油色清味香, 营养保健, 是国际市场 上的畅销商品,市场竞争力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绿色、环保、养生 的茶油 已逐渐引起广大消费者的重视。 近年来, 由于 国内植物油脂自产量仅为需求量的 60%,油茶 市场前景 将更加 广阔。 3. 8. 8 有强有力的科技开发能力 ( 1)培育技术 20 世纪 60 年中后期,全国油茶良种选育工作率先从江西 省广泛开展起来。 中国亚热带 林业科学研究中心 已发现与培育出了一大批油茶良种材料,其中已通过鉴定的油茶优良无性系 100 多 个,优良家系19 个 ,优良杂交组合 5 个等。 这些油 茶良种平均每亩 年产茶油 在 45 千克以上。 ( 2)产品加工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油茶加工水平不断提高。 机榨和冷浸提炼油逐步取代传统的作坊式土榨炼油,由此每 50 千克油茶籽出油率普遍提高 3— 4 千克,即每 50 千克出油达 千克。 如果把江西山村油脂食品 有限公司 与江西仰山园油茶开发有限公司合并 扩建为年生产能力为 一 万吨的深度加 工开发基地,本公司将成为我国中南 部最大的茶油系列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和产业化基地。 3. 9 主要 影响 因素及解决方案 3. 9. 1 经营粗放 整体效益低 大部分油茶产区群众习惯于沿袭原始的生产方式,视油茶为天赐之物,不抚不育。 同时由于投入少,效益差,大多数林农抱着油茶 利薄,务林不如打工的心态,致使油茶林长期疏于管理,荒芜 严重,品种混杂,树龄老化。 按高产年份计算,赣南地区每亩 产油只有 千克,产值不足 300 元。 只有通过油茶林改造、选育油茶新品种,新造优质丰产林,才能提高油茶林的单位产量,调动林农的积极性。 3. 9. 2 良种化进程缓慢 从 20 世纪 70 年末 开始的油茶林丰产林基地建设,到 20 世纪 90年代以 来油茶林低产林改造,赣州 市真正使用良种更新造林的面积不足 5 万亩 ,仅占油茶林总面积的 3%左右。 而且良种推广应用还处于不规范的自发状态,严重阻碍了油茶良种推广的质量与数量。 目前, 赣州 市有 70%以上的油茶林是建国前就 存在的,属于多代萌生林,产量不高,随着这部分进入老龄期,产量下滑严重,更新改造任务 越来越大,因此,搞好油茶丰产林示范基地建设具有重大的带动和推广意义。 3. 9. 3 贫困山区 , 经济落后 赣南多为贫困山区,在经济上还不发达。 农民 往往为尽早获得收益,在油茶收摘季节经 常出现提前采摘现象,油茶未到生理成熟,每提前收摘一天,出油率减少 1%, 这样 影响了油茶经济效益。 3. 9. 4 加工能力落后,产品单一 目前,整个油茶茶区内,普遍存在着 加工能力落后,产品单一 ,本项目 对 绿色保健茶油系列产品的开发 、 新的加工工艺的创新和新的加工设备的引进 , 将 会 快速改变这一 落后面貌。 第 四 章 发展思路和投资规划 本 公司 是在两个油茶省级龙头企业 的 基 础上整合起来的,本身就已形成了一定的框架,具备一定的基础。 但就完备程度及 油 茶 林 基地建设 方面 还存在相当的不足,急待进行改造和配置,以利于 生态 油 茶林 基地和茶 油精 深加工 系列 项目的投资实施。 为此, 我们 拟定了 发展思路和投资规划。 4. 1 发展 实施思路 4. 1. 1 对 油 茶 林 基地及 油茶精深加工 设施等方面的 总体设想 将对 林 农基地的分散经营、管理不善的状况进行整改,实施 联 合开发,统一规范管理,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变荒山为 “ 宝山 ” ,走 “ 公司加基地带农户连市场 ” 的发展道路 , 对 油 茶 林 基地的生产管理、 油茶精深加工 设施建设等方面 , 采取引进 优良品种、 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从而实现企业向严管理、精加工、上档次、高效率的方向发展。 4. 1. 2 搞好生态 油 茶 林 建设 结合 省 、 市 政府建设生态 油 茶 林 的规划,立足 在 原有 野生油 茶的基础上,力推 油 茶 良种化,对老 油 茶 林 进行升级 改造和新建生态优质油 茶 林 ,严格按照良种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建设生态 油 茶 林 为扩大生产规模奠定基础。 4. 1. 3 扩大科技队伍,搞好科研开发 为了切实加强 油 茶 林 的生产 管理和 精深加工 设施建设,公司 将 聘请 国内一流专家 对 油 茶的育苗栽培到茶 油 的加工技术把好质量关。 同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与 科研 院 所 、 专业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新产品研制开发,利用茶 枯 生产高附加值的茶 皂素 和 利用 茶油提炼 预防心脑血管病的 亚油酸胶囊等 保健食品,同时还可开发 高档护肤 产品, 以满足消费者 “ 回归自然,享受健康 ” 的心理和生理保健需求。 4. 1. 4 加强 销售队伍,拓宽产 品销路 建立科学的销售管理体系和制度,加强销售队伍的培训和实践锻炼,注重客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