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唯新食品公司年产30万吨面制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5页)-食品饮料(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需求水平的提高,各类功能性有营养的花色挂面发展迅速,正形成挂面市场的一个发展方向。 但整体而言我国的挂面生产在技术和产品质量上还滞后于市场的需求。 特别是与制面技术较为发达的日本相比还有很大的差别。 挂面的新 产品多种多样,其中半干面是挂面中的一个 突出 品种。 产品含水量介于挂面和鲜面之间,约为 20~ 26%,故称半干面。 半干面在日本已有多年的生产历史,在我国 才刚刚起步 ,由于半干面的口感和食用方法与挂面几乎相同,成本也并不高,市场空白不应是饮食习惯或其它原因造成的,而是我们的开发能力、生产技术、设备、和管理水平还达不到要求。 正是上述前提下,我公司专门组织了相关人员对半干面及挂面市场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通过走访上海、江苏等地的商超、批发市场,调研了上海顶味、味千、上海贺寿、和瀛等生产厂家,咨询了南京 农业大学、江南大学的相关专家,经南京公司集体讨论,结合市场需求,成立米面事业部,并拟投资面条加工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论 7 提出本项目 的 可行性 研究 报告。 第二节 研究结论 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是全面提升国内食品加工行业的必然趋势,完全 符合国家产业导向和扶持 政策,因此本项目投资方向是正确的。 武汉 是 为华中地区最大都市,华中地区的金融中心、交通中心、文化中心,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 , 也是我国重要的小麦主产区。 因此本项目建设将对提高地方就业、增加地方税收、促进地方食品工业全面发展、 拉动地方经济 都将做出卓越 贡献。 工程建设内 容: 年产 30 万吨 面制品 加工项目 , 占地面积 200亩,总投 资 5亿 元 ,其中固定资 产投资总额为 元 ,流动资金 亿 元。 项目建成 投产 按照 设计产能 70%生产 时 , 主营业务年销售收入可达 ,带来年税收 可达 8470 万元。 经初步测算,本项目在投入运营达到预期收支情况下,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高于基准率,符合投资回收期限要求,能够按时收回投资。 结果表明,该项目在财务上可行,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章 行业和市场分析 8 第二章 行业和市场分析 第一节 行业发展现状 行业发展迅猛,估计以后将以 20%以上增长速度持续发展, 但是市场集中度低,缺少全国性品牌。 目前中国市场的面条类食品主要由3 大块组成:挂面、方便面、 LL面(保鲜湿面),市场容量达 500多亿元。 近几年挂面市场保持 20%以上的速度快速发展, 2020年 19家 规模企业 产量 达到 , 产值 ,同比增长了 18%和 %。 但是 产量 前 20名企业 的产量占 行业 总产量 还 不到 50%,和方便面高度集中率有明显的反差。 在品牌经营上,目前为止仍只形成区域性品牌,全国性品牌还没形成。 我国挂面产业仍处在转型期,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 在以面食为主的华北区,挂面的产 销量大,生产厂和作坊星罗棋布,但产品的品质低,生产水平相对落后。 广大南方 地区消费量相对偏低,但产品的品质要求高,品种丰富,消费者较理性。 产业发展仍处于起动或转型阶段 , 由于企业规模偏小,盈利能力低,导致行业发展的创新原动力不足。 在产品创新上,由于缺乏技术资源和产品推广的营销手段创新,导致业界内模仿成风。 中国的半干面、生鲜面类产业的竞争强度相对较低,无寡头垄断局面,产业空间足够大,具备长期的持续增长性。 相对方便面而言, 生鲜面 在东南亚及一些发达国家的市场占有率达 60%以上,而国内还不到 5%,基本是油炸方便面一统 天下的局面。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章 行业和市场分析 9 而日本的鲜面类企业有 3800 多家,约是方便面企业的 46 倍。 中国的情况正好相反,因此,半干面及鲜面食品是极具工业开发价值的“东方快餐” , 在今后一段时期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目前阻碍中国鲜面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生产的硬件问题 , 由于生鲜面的生产设备完全不同于油炸方便面设备,其所用材料,制造精度、卫生管理要求远高于方便面设备。 目前,生鲜面以手工作坊生产为主,而全国生产半干面的厂家较少,在二十家左右,竞争强度相对较低,无知名品牌,相信作为仅次于米饭的第二大主食,鲜面制品的产业空间足够大,预计在今后一段时 期将迎来快速发展期,具备长期的持续增长性。 半干面、生鲜面流通条件基本形成。 近年来,我国城市中冷柜在很多超级市场、酒店、快餐店等迅速普及,初步形成了冷冻食品的销售网,冷冻食品主要有饺子包子、汤圆、蔬菜、面包等于几大类 200余个品种,国内已经有依靠生产速冻饺子、速冻汤圆等食品而发展起来的大型企业。 相信半干面及生鲜面通过规范产品生产,保证产品质量,将成为新的食品品牌。 中国的大中城市,家用电冰箱、微波炉等食品保藏和加工设备高度普及,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不断增加 ,借助这些基本成型的食品“冷链”,规模化生产的生鲜面条 进入商品流通也是可以预见的。 第二节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从产业结构看,各种加水挂面、半干面 , 各种规格的机制手工擀拉挂面,是今后挂面发展的必然趋势。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章 行业和市场分析 10 从市场需求看,适应不同消费层次的各种功能性挂面、营养挂面;适应不同区域和饮食习惯的特性化挂 面 ; 适应快节奏中食化需求的调理型挂面;适应崇尚自然,无任何增稠剂和化学添加剂的 绿色挂面 和 有机挂面 ,是消费需求的必然趋势。 从技术发展看,适应不同季节的多规格的柔性连续生产线;适应不同流通环境多类型的制面组合生产线;适应不同消费层次和饮食习惯的多品种柔性 转换生产设备,是企业技术改造的必然趋势。 从产品创新看,三层面技术的发展值得注意。 利用我国特有的种质资源和饮食习惯,结合挂面的功能性、营养性和口感等要求,生产各种三层面会有许多优势。 就国际市场而言,挂面虽然不及方便面的市场大,但今后大规模走出国门的机会比方便面要大。 以日本市场为例,日本的挂面市场每年销售量约在 26 万吨,销售额约在 80 亿元人民币左右,扣除关税后每公斤的零售价格是我国中高档面市价的 3~ 6倍。 但日本近几年的有关统计显示,每年从我国的进口数量只在二三百吨之间。 随着新的《食品安全法》出 台及政府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消费者将更关注食品安全,政府将加大力度淘汰的小作坊,这将有利于企业产品的结构调整、品质提高,行业也面临着洗牌。 随着各地连锁超市、大卖场等“冷链”系统的迅速发展,人们对营养健康的消费时尚的追求,半干面、多加水挂面等产品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总之, 巨大 的国内和国际市场容量,相对落后的生产技术水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章 行业和市场分析 11 粗放的市场经营也正是企业发展和迅速提高品牌认知度的机遇所在。 第三节 市场竞争分析 一、 挂面 挂面的主要品牌有中粮面业(中粮集团)、上海顶味、湖南陈克明、河南博大、安徽丰大、上海宫川、 上海味都、香港寿桃等厂家,下面将列举对几个主要挂面厂家进行分析。 湖南陈克明: 克明面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 1984 年,公司总部坐落于湖南省南县兴盛工业园区,占地 200 亩, 并在 河南新乡、湖北武汉、湖南岳阳设立 3 个 子 公司 ; 06年销售挂面 万吨,产值 3亿元,利润 2200 万元; 2020 年 3 月在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投资 1亿元,征地 150亩,新建 750型挂面生产线 8条 , 年新增挂面 10万吨,年可增产值近 5亿元。 “陈克明 ”系列挂面,共有六大系列, 120多个规格品种,销 往 北京、上海、南京、广州、西安等 地区, 公司通过 ISO9001:202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 HACCP食品安全认证 , ISO14001环境管理认证体系 , 2020年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 并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 郑州河南博大面业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 2020 年 6 月,位于荥阳市东开发区 , 公司占地面积 亩,厂房面积 41300 平方米,共有员工 1000 余人。 公司目前拥有生产线 19 条,其中自动化挂面生产线 13 条,异形面生产线 5 条,年生产能力达 13万吨;公司的主要产品是“博大”牌挂面,现有 26个系列 300多个品种。 2020年 “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章 行业和市场分析 12 大”挂面被评为“ 中国名牌产品”及绿色食品, 2020年 6月通过“ HACCP食品安全体系”及“ ISO14001: 2020环境管理体系”两项认证。 目前,网络已遍及华北区、东北区、西南区、华东区、华中区,目前挂面的销售量在河南省市场占有率第一。 上海顶味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 2020 年,外商独资企业,公司坐落于上海嘉定,占地 50亩,拥有 3条挂面生产线,一条方便面生产线,在河南、安徽、江苏等地还 有三个委托加工厂,年销售挂面约4 万吨,产值 2亿元,其中出口 5000千万。 产品主要销往 华中 地区销售及美国东南亚和欧洲等地,目前上海市场占有率 第一。 其公司品牌为“顶味”共拥有营养挂面 ,特色挂面 ,风味挂面 ,儿童挂面等五大系列近 200个品种。 二、 半干面 目前半干面(挂面的特出品类)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深圳、上海、北京和大连等地,生产厂家较少不超过二十家,行业毛利较高,竞争不是很激烈,除了味千拉面外,其他厂家的产能还很小,味千拉面在市场销售上是一枝独秀,为领导品牌。 味千(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6 年,业务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经营快速休闲连锁餐厅,在香港、深圳、广州、上海、福州、大连、杭州、南京等地区设有 316家分店(截止 2020年 1月 1 日);另一部分生产销售小包装拉面系列,到 2020 年“味千”品牌袋包装面遍布 23个省份、直辖市 100多个主要城市并出口到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 07年味千拉面在中国年销售 8亿多,其中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章 行业和市场分析 13 装半干面销售 6千 多 万,在深圳和上海各有一个加工厂, 2020年 3月30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 上海贺寿食品有限公司:公司坐落在上海嘉定,员工 50多名;产品为“凡凡屋”,共有 10多个品种,主要销售网络在上海(家乐福、欧尚、乐购、易买得、农工商、迪亚天天等超市),有两条生鲜面生产线,产能 120 吨 /月,年销售在 500吨左右 ,产值 500万元。 上海良晟食品有限公司:公司坐落在上海崇明岛,厂有员工100多名,两条挂面生产线及一条生鲜面生产线,产品为“和瀛”,共有 10多个品种,主要销售网络在上海(易初莲花、欧尚、乐购、大润发等超市),产能为 100 吨 /月,年销售 600吨左右,产值 500万元左右。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三章 项目投资分析 14 第三章 项目投资 分析 第一节 投资环境分析 一、江城武汉 武汉位于中国中部,是湖北省省会和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 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的支流汉水在此相汇,市区由隔江鼎立的武昌、汉口、汉阳三部分组成,通称武汉三镇。 唐代大诗人李白 的一句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使这座中国腹地的特大中心城市自古有着 “江城 ”的美誉。 全市现辖 13 个区、 3 个国家级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吴家山台商投资区),总面积 849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858 万人。 武汉是一座典型的山水园林城市。 上百座大小山峦遍布三镇,近两百个湖泊座落其间,水域面积占到全市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居全国大城市之首。 其中东湖水域面积 33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 二、工业基地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现已形成门类比较齐全、配套能力较强的工业体系。 武汉正在大 力发展现代制造业,着力推进产业技术升级、集群发展。 重点发展钢铁、汽车及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环保、烟草及食品、家电、纺织服装、医药、造纸及包装印刷十大主导产业。 同时运用产业政策,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 重点发展钢铁化工及环保产业聚集区、汽车及机电产业聚集区、光电子及生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三章 项目投资分析 15 医药产业聚集区、食品工业聚集区、都市工业聚集区。 一批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大型企业,以及一批拥有核心技术的 “武汉制造 ”知名品牌正在涌现。 三、商贸金融中心 武汉一直是长江中游的商贸金融中心,历史上流传着 “货到汉口活 ”的说法。 明末清初,汉口就 跻身全国四大名镇之列,成为 “楚中第一繁盛处 ”。 上个世纪初,汉口一度成为中国第二大对外通商口岸,中国四大金融中心之一。 今天,这座商家必争之地仍然商贾云集,千街熙攘。 目前,全市拥有商业网点 12万余个,有 3家商业企业跻身全国连锁经营企业 30强行列,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千亿元大关。 法国 “家乐福 ”、德国 “麦德龙 ”、美国 “沃尔玛 ”等国际零售商业巨头相继进入武汉,推动了武汉商业贸易发展。 武汉金融、证卷交易同样活跃,中国人民银行和一批国有商业银行在武汉建立了区域性的机构,法国兴业银行在汉设立了分行, 10多家外国银行和 保险公司在武汉设立了办事机构。 四、九省通衢 武汉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它距离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中国大城市都在 1000公里左右,是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维系四方的作用。 独特的区位优势造就了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 京广、京九、武九、汉丹 4 条铁路干线,以及京珠、泸蓉等 6 条国道在此交汇,武汉正在成为全国四大铁路运输枢纽之一。 水运已形成 “干支一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三章 项目投资分析 16 通江达海 ”的客货运网络,武汉港是我国长江流域重要的枢纽港和对外开放港口。 华中地区最大的航空港武汉天河机场,是华中地区唯一可办理落地签证的出入境口岸,第二航站楼投入使用后,它将迈入全国四大枢纽机场的行列。 巨大的区位交通优势推动了武汉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以建设国家级物流枢纽城市为目标,合理规划布局以现代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为节点的现代物流体系,武汉作为联结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促进中国东、中、西部互动的桥梁纽带功能逐步显现。 五、开 发先导 武汉是国家首批沿江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一直是外商投资中西部的热点地区和首选城市之一。 武汉坚持 “开放先导 ”战略,一大批枢纽性、功能性基础设施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同时,从转变政府职能入手,对外来企业实行 “一条龙 ”联合办公制度、市长对话会制度、受理投诉制度、投资环境责任制度等等,。20xx年唯新食品公司年产30万吨面制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5页)-食品饮料(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