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唯新现代香蕉产业园项目商业计划书(代可研报告)唯新食品(79页)-食品饮料(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第二章 项目建设 的 必要性 第 一 节 我国香蕉产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都与国外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在同样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我们的产品产量和品质往往不如别人。 关键在于国外在生产、加工乃至包装的每个环节都采用“标准化”管理技术。 农业标准化是通过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成熟的经验推广到农户,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取得经济和社会的最佳效益,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农业标准化融技术、经济、管理于一体,是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主要内容之一。 它还是 农业生产的科学化、系统化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形成规模生产能力,提高“一优两高”农业的比重,对于发展农业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此,我国一些农业专家认为,中国农产品必须走标准化生产之路,否则将无法参与国际竞争。 目前我国的香蕉产业存在以下问题: 一、后备品种缺乏,种质创新不足 当前,国内香蕉生产的当家品种,大多是引进的巴西、威廉斯系列品种,性状良好,基本满足实际生产需要。 但是也应该看到存在的一些隐患:当家品种趋同性高,缺乏可供不同生态条件和不同市场需要进行选择的品种;后备品种缺乏,一旦当家品种退化,缺乏替换品 本资料 来自 种; 缺乏生产急切需要的抗逆性强的品种,如抗叶斑病、花叶心腐病、线虫、巴马拿病、抗寒抗旱耐贮运等品种;对我国特有的优良香蕉种质资源收集、鉴定、提纯复壮重视不够,许多 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的国内主栽品种现在已经老化退化严重,如传统的良种高州(中)杷、埔北高杷等,适应性强,抗逆性也不错,亟待进一步挖掘利用。 国内整个香蕉科研领域存在着育种创新能力弱,已经引进的优良种质多数仅处在收集保存阶段,并未能创新利用。 主要原因是我国对香蕉育种投入不够,育种工作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 二、香蕉病虫害日益严重 近年来香蕉的病虫害日 趋严重,香蕉叶斑病花叶心腐病、象鼻虫、线虫、叶螨的危害有不断加剧的趋势。 最近在广东、海南等地又相继发现香蕉黄叶病。 一般估计,病虫害肆虐可造成香蕉产量损失 20%40%,严重时可毁产绝收。 在防治过程中除使用大量化学农药外,还没有更好的办法。 由于不节制使用农药,环境和产品受污染,影响了香蕉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另外,我国香蕉的无公害生产技术研究滞后,目前中美州、加勒比海地区一些香蕉主产国已开始研究香蕉生产的无化肥技术和无农药技术,我国这方面的研究刚刚开始。 三、香蕉果品质量档次偏低 据调查,国产蕉优质果率不足 30%,大多数 香 蕉果皮伤痕累累,果指偏短。 香蕉果品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首先是蕉园的排灌水、防风防寒设施等农田基本建设不足,大多农户的坡地蕉园还靠天吃饭,难以种植出高质量的果品;其次是采收过程、采后处理和包装运输的 本资料 来自 技术设施落后。 目前,我国香蕉采收主要还是人扛肩挑,摩托车、拖拉机、小船运送,机械伤害比较严重;香蕉包装贮运装备简陋,主要还是筐装和条蕉运输,纸箱包装不多;香蕉园区极少设有冷库和冲洗包装设施,长途运输工具主要是普通棚车,其降温、保温材料主要是草席、棉被,很少用制冷集装箱装运,一般来说,蕉果从采收到包装装 运常需经 4~ 5 次装卸过程,运送的城市销售柜台先后要历经 10 多个搬运环节,造成果品表皮机械损伤严重,这是严重制约国内香蕉果品质量提高档次的主要因素。 这一点与国外先进生产国相比差别很大。 他们在采收、搬运、处理、包装、储运过程中普遍使用了空中索道和冷链系统,中间环节少,机械损伤少,而且资金雄厚,抗风险能力强。 四、香蕉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仍然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虽然生产区各级政府开始对 当地香蕉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引导连片种植,但由于种植经营主体是农户,难免各自为政,使得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采后处理等难于规范化、 标准化。 近几年主产区虽成立了种植、经销龙头企业和香蕉产销协会,但与农民之间的联系也只是一种单纯的购销关系,尚未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民不能参予二次利润分成,因而未能形成共存共荣的关系。 在区域优化与协调方面,由于受利益的驱动,加上缺乏信息沟通和协调,还未能够形成全国性的协调机制,香蕉种植户和企业往往都是根据当年市场价格行情,来决定下一年度的种植时间和种植面积,如夏春蕉价高,则大多数产区都种植夏春蕉,很容易导致全国范围香蕉种植季节过于一致,造成采收时间相对集中,果品同时间大量上市,价贱伤农。 本资料 来自 五、产业化经营 仍处于较低水平 小农户经营和由此而派生出的个体蕉贩经销是我国蕉区人多地少和传统小农经济的产物,目前全国蕉区约 2/3 以上蕉园和蕉果是小农经营和个体户经销,这是短时间内很难改变的,这种传统产业模式存在显而易见的不足 ; 一方面,小农户种植资金不足、生产设施简陋、技术水平难提高,从而难生产出高质量产品;另一方面,小蕉贩资金不足、购销量少、采后处理设备落后、抗风险能力低。 他们与农民之间仅是购销关系,好市时,争货源,争提价;烂市时,无人购,而且购销中间环节、中间商多,多次批发,多次装卸,既提高成本,又造成机械 损 伤,难保证 质量。 南美等主产国完全不同,他们多由跨国公司经营,一个企业面积多达几千或几万公顷,实现了现代化、规模化商品生产。 同时,品牌培植有待加强。 国内有一些优等级的香蕉实际上被冒充成国外品牌投放市场,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未能 创造知名品牌带来的损失。 国内香蕉产业已经推出了一些产品品牌,诸如天宝、金坛王、通天、大热门、尖峰、百果园、山顶等香蕉果品品牌,但这些品牌大多数仅是一个企业或一个乡镇的小范围品牌,尚未形成区域性或全国性品牌,还没有形成能够带动整个产业质量升级的品牌效应。 本项目通过现代农业,食品加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形 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运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改变现有香蕉产业品种少、种质创新不足、病虫害严重、质量档次偏低、组织化程度低、产业化经营 水平 低的现状, 提高我们香蕉的现代化种植,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资料 来自 第 二 节 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一、 实施西部大开发,发展 南贵昆经济区 的需要 中央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中明确提出:要重点发展一批中心城市,培育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长江上游经济带、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区,以带动整个西部地区发展。 其中 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区 布局中就包括 广西的南宁市。 产业集群是一种世界性的 经济现象,它在国际国内起到了加快经济发展的示范作用。 从美国的 “硅谷 ”、加州葡萄产业区,意大利普拉特的纺织业区,到德国鲁尔钢铁和机械制造区;从中国台北的新竹科技工业园区,浙江特色工业产业区,到广东东莞的制造业基地等,莫不如此。 无论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还是传统产业集群,都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增长极。 广西 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依托地域及资源优势,强力推进 广西香蕉 产业集群发展 ,以发展 “一地一品 ”特色产业为突破口,着力培育 香蕉 种植及加工产业集群,对 广西 经济实现超常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 战略意义。 产业园 的建设还必将极大地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有利地推动再就业工程 ,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二、 有利于 “三农 ”问题的解决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 现代 香蕉产业园 的建设与发展,有利于区域 “三农 ”问题的更好解决。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二是有利于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的集约化发展,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三是通过职业培训或辐射带动 本资料 来自 作用能够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农村和城市劳动者一体化的步伐。 产业园 的建设与发展,能有效推动农村的产业化与城镇化 ,促进区域的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和农民增收,在新世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工程中有所作为。 三、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区域特色产业的需要 广西 是我国 香蕉 的重要产地,建立规模化种植与 香蕉加工基地 ,充分利用和发挥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优势 ,以市场为导向 ,以科技为依托 , 建立品种改良、科技培训、技术创新、统一销售的发展新模式,把 香蕉 种植与加工业发展成为区域特色产业 ,促进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 ,对实现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 南宁唯新现代 香蕉产业园 的建设将为其 香蕉 加工企业提供优质 香蕉 ,同时又能把香蕉 的种植与 香蕉 的生产、加工、销售与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相结合,开发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 香蕉 发展历史 文化旅游项目,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四、 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需要 南宁市 总面积为 , 其中市区(即六城区)面积6476平方公里,城市建城区面积 170多平方公里。 南宁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霜少无雪,气候温和,夏长冬短,年平均气温在 ℃。 冬季最冷的 1 月平均 ℃ ,夏季最热的 8 月平均 ℃ ,极端最低气温 ℃ ,极端最高气温 ℃。 年均降雨量达。 而且,在这里种植 香蕉 病虫害少,具有香气发育完 本资料 来自 全,产量高,无污染,品质优良的优势,是一个得天独厚的有机食品基地。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 广西香蕉 种植及加工企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将丰富的资源优势、地缘优势、机遇优势及企业的资金、技术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必将加速区域农林业的现代化发展速度,在满足社会物质生活的需要同时,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 依托科技优势,培育龙头企业及区域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 南宁唯新现代 香蕉产业园 是科技含量较高的农业项目,作为农业科技开发基地,它将融科学性和技术 先进性于一体,同时又具备农业技术推广和示范作用。 作为生产基地将发展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充分体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优势,发挥农业项目风险小、收益稳定的特点,使企业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实现企业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走上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良性发展道路。 本资料 来自 第三章 市场环境分析 第一节 世界香蕉产业现状 香蕉是热带、亚热带地区最重要的水果 ,在世界水果贸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它以其营养丰富、芳香味美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成为全球鲜果消费量最多的水果 ,也是世界贸易量最大的水果。 在非洲、大洋洲、中美洲部分 贫穷国家 ,香蕉对粮食有着巨大的替代作用 ,并被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认定为仅次于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 在我国 ,香蕉是排在苹果、梨和柑桔之后的第四大水果 ,香蕉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南亚热带地区农业支柱性产业 ,在热区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 香蕉在世界水果生产中的地位 世界水果生产长期以来以苹果、柑桔、香蕉和葡萄四大水果为主。 自 1990 年以来 ,世界水果总产持续增长。 据 FAO 统计 ,2020 年世界水果总产量达到 亿 t,其中柑桔、香蕉、葡萄、苹果四大类水果产量占总产量的 60%左右。 四大 水果的总产量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 ,其中香蕉的产量表现出了强劲的上升势头 ,在世界主要水果总产量中保持着第二至第三位 ,产量从 1961 年至 2020 年迅速上升 ,1961 年产量为 t,到 2020年产量已达 t,30多年来香蕉的总产量增长了 3 倍多 ,占世界水果总产量的比例由 1962 年的 %上升到了2020 年的 %。 本资料 来自 二、 世界香蕉产业的发展现状 世界香蕉面积、产量增长态势平稳 香蕉喜高温多湿的环境 ,故南北纬 20℃之间的无风害、土壤肥沃、雨水充沛的国家是最主要的生产基地。 目前 ,全球大 约有 127个国家和地区种植香蕉 ,其 中绝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 ,主要分布在亚洲、美洲、非洲、大洋洲 ,欧洲也有少量栽培。 ( 1) 收获面积情况 据 FAO统计 ,近 10年来 ,世界香蕉种植面积总体上呈缓慢增长的趋势 ,其中 2020年为 10 年中的最高 ,达到 万 hm2。 2020年世界香蕉收获面积为 万 hm2,与 1997 年的 万 hm2相比 ,增幅为%。 亚洲是世界香蕉最大的产区 ,近年来香蕉的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 ,收获面积由 1997 年的 万 hm2增长至 万 hm2,增幅为%,占 2020 年世界总收获面积的 %。 2020 年 ,美洲香蕉收获面积占世界份额的 29%,非洲占 25%,大洋洲占 2%。 有 9个国家的收获面积在 10 万 hm2以上 ,占世界总面积的 %,其中位于前 3名的国家有巴西、菲律宾、印度 ,收获面积分别为 万 hm hm 万 hm2,中国排于第 6 位 ,为 万 hm2。 19972020 年世界香蕉主产国收获面积见 下表。 19972020 年世界香蕉主产国香蕉收获面积(万 hm2) 年份 巴西 菲律 宾 印度 印度尼西亚 布隆迪 中国 厄瓜多 尔 泰国 乌干达 世界 1997 1998 1999 本资料 来自 202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