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市总体规划(doc25)-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场等。 第六章 城市环境 第三十三条 绿化结构 城市绿化结构主要有南北向两条绿色轴线和东西向两条绿色轴线,西侧绿化轴线从机场嘉陵江大桥开始经过锦屏山风景区、嘉陵江二桥、桥头 绿地、经张飞路至滕王阁。 东侧绿化轴线从七里南端公园开始经七里中心公园,穿东山涵洞,过嘉陵江三桥到蟠龙山。 老城北面的绿化轴线用作分隔古城保护区和旅游接待区,七里北部的绿化轴线为规划行政用地以南东西向的绿化带。 南面绿化轴线主要沿城市泄洪沟,同时作为工业区和居住区的分隔。 第三十四条 绿化布局规划 城市公园 城市共规划各类市级公园 6 个: ( 1)盘龙山森林公园:大量植树造林,并且利用距山垭平地建大棚温室公园。 ( 2)西山森林公园:对嘉陵江西岸大量植树造林,以完善古城环 境。 ( 3)七里南池公园:以现状生态农业为基础,建成农业观光公园。 ( 4)七里片区东北建一处以人工园林为基础的文化公园。 ( 5)七里片区南部规划为专题和综合性公园。 ( 6)在东山嘉陵江拐弯处规划一处半岛休闲观光公园。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1 页 共 24 页 大型开敝性公共空间及绿地 在老城和新区各规划一处大型开敝性公共绿地,老城区为王家嘴广场;七里新区为政府南面的广场及向南延伸的绿化带状广场群。 滨河街头绿地 沿嘉陵江及七里的排洪沟,南北向两条沿道路的绿轴和东西向两条沿道路的绿轴是阆中主要的六条自然景观轴线,规划六 条绿化轴线分别为 30- 50 米宽的绿化带,局部配置小品、铺地和花卉园林。 同时,在城市的两个主入口、重要交叉口、广场、桥头、商贸中心等布置小游园和街头绿地,同时塑造阆中的风貌特色。 自然绿地 规划对城市周边自然林地、观光农业用地、果园、散落林为主的环境生态绿地,加强保护和培育,严格控制破坏性建设和开发。 防护绿地 规划沿铁路线高压走廊及城市水源、工业、燃气储配站、变电站、污水厂等用地与其它用地之间设置以乔木为主的隔离防护绿地,宽度一般按 50- 250 米宽度控制。 基础绿地 规划 建议所有建设单位应强制栽植与其征地面积相适应的绿化,并达到国家规定指标的绿地面积,使用围墙的单位应拆墙透绿。 第三十五条 城市风貌 老城区为旅游、旅游服务、休闲度假、居住功能区,共形成三个大的风貌片区。 ( 1)旧城传统历史文化风貌区:阆中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迹众多,并且大都集中在老城区 U 字形内,阆中古民居的规模及质量全国少有。 该区主要以传统城市格局、街坊、重要文物保护为内容,保护传统风貌、弘扬历史文化为重点,体现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特征。 历史文化风貌区范围为:北起新村路 、东到张飞路、西南至嘉陵江。 另外包括保宁醋厂和巴巴寺。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2 页 共 24 页 ( 2)休闲度假区和旅游服务区:紧临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北面和东北面,这一片区的风貌应该与历史文化风貌区相协调,建筑形式以民居和仿古建筑为主,对建筑单体及环境设计要求新颖别致、风格统一。 休闲度假区,以绿化为主,建筑体量、色彩、造型应与环境及历史文化风貌区相呼应相协调,建筑容积率小于。 旅游服务区,同时也作为古代风貌与现代风貌的协调区,建筑造型应体现民居风格,体量不宜太大,建筑为 4 层以下,容积率应小于 ,色彩宜淡雅,建筑设计要求使用仿古符号。 现状建筑应以规划为依据,清理、疏散、改造或穿衣戴帽。 ( 3)居住区:位于老城区东北端紧临嘉陵江,规划为Ⅰ类居住区,建议采用多层低密度,以 6 层为主,容积率小于 ,建筑设计最好采用仿古符号,形成特色风貌居住区。 七里现代综合功能区 主要体现效率、竞争、繁华、开放的城市综合中心景观特征。 规划此区域建筑以多层为主,适当布置高层建筑。 严格控制建筑密度,形成视野开阔、建筑空透的城市空间环境。 七里入城干道规划为一条绿色通道,两侧均为 30 米宽的绿带,作为历史文化保护区,即 U 字型内旅游区的序幕。 第三十六条 城市景观轴线 城市自然景观轴 主要为贯穿老城区和七里的两条南北向自然生态景观轴和七里的两条东西向自然景观轴,以及沿嘉陵江的滨江绿色轴线。 张飞路向南延伸的绿化景观轴主要是作为城市的入城景观大道,两侧规划 30 米绿化带。 东侧的南北向景观轴线主要串联了七里新区,过东山的隧道和嘉陵江三桥,接302 过境路。 滨江绿化景观轴串联着全城的沿江建筑群、主要绿地广场、标志物、桥梁等,通过河道的转折变化,创造丰富的滨江景观。 城市主要人工景观轴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3 页 共 24 页 在古城保护区内有若干条以古 建筑为风格的特色街道,在原基础上进行恢复和保护性的修整,作为特色景观街道。 在七里主要是政府以南的东西向人工景观轴和政府以南的沿 80 米道路的南北向人工景观轴线,街景应体现现代建筑风貌。 第三十七条 城市重要景观节点规划 城市标志和雕塑小品:规划在城市广场及重要出入城口、视线交汇处、各片区或特征景观功能区内分别设置相应的标志和雕塑小品。 城市制高点:蟠龙山、锦屏山、东山、七里南端山头四处作为城市制高点,在制高点各规划一处标志性建筑。 城市广场:规划在七里开辟两个广场,有市政广场和带状景观广场。 在老城区新规划三个广场,有两个桥头广场和一个王家嘴休闲广场。 城市出入口景观节点:南端和北端藤王阁处作为城市入口重点规划设计和建设。 第三十八条 环境保护 近期稳定污染程度,改善部分严重污染源,远期迁出古城保护区内的工业企业,将老城工业逐步迁往新区。 大气环境质量 分为三级保护区:东山风景区、城市公园、水源保护区、城市外围的生态绿地划为一级保护区;老城区、新城区的居住区、商业区、行政办公区划为二级保护区 ;新城区的工业集中区和交通干道近期为三级保护区,远期达到二级保护区标准。 水环境质量 规划期内的所有地面水均应保持国家地面水Ⅱ类水域标准。 声环境质量 远期内达到国家 GB3096- 93 标准。 第三十九条 环境卫生设施 环卫公共设施 ●公共厕所设置:在流动人口密集的商业闹市区,每 300- 500 米设一处,一般街道每 700- 1000 米设一处,如以域面积计算,每平方公里不少于 3 处,在没有卫生设施的住宅区街道内,按服务半径 70- 150 米设置。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4 页 共 24 页 ●果皮箱设置:商业大街 25- 50 米,交通干道 50- 80 米,一般道路 80- 100米。 环卫工程设施 ●垃圾转运站:一般在居住区域或城市的工业、市政用地中设置。 小型转运站每 - ,远期共设置 29 处,每处用地面积 100 平方米。 ●进城车辆冲洗站:规划在各对外交通干道入城口附近设置洗车场。 环卫机构设置 基层机构 1- 5 万人设一处,用地 310- 470 平方米 /人,环卫工作人员休息点- 万人设一处,每处用地 20- 30 平方米。 垃圾无害 化处理 现状阆中城市垃圾处理场有两处,一处位于老城区东部,巴巴寺以北,采用填埋处理。 另一处为新建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位于新区南部,双龙镇金龟坝村境内。 第七章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第四十条 名城保护应尊重和维护城市整体空间环境特色,发掘和弘扬历史文化内涵、围绕“风水文化”、“文物古迹”、“重要关隘”、“风景名胜”、“古城风貌、传统民居”这五个主题,增加阆中的历史延续性,增加阆中的知名度,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目标,努力把阆中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历史文化特色,开放型、多功能的生态园林式旅游城市。 第八 章 城市道路交通 第四十一条 铁路及站场 作好兰渝铁路的前期准备工作,为定线创造条件,力争 2020- 2020 年开工,开辟中国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联接的第二条大动脉。 线路走向沿嘉陵江西岸经柏树坪、杨家沟、郭家坪、陈家湾、双龙场,线路等级为国家一级铁路,车站设在郭家坪,为客货两用二级站。 第四十二条 公路 兰渝高速公路、 212 国道公路形成十字骨架,辅以县、乡道路连接各市、县、乡,在市域内形成放射状的公路网。 2020 年前,国道、省道高速化,县道达到二级以上,乡道达到三级以上。 2020 年,完成阆中 —— 苍溪一级公路。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5 页 共 24 页 2020 年到 2020 年完成兰渝高速公路,其老城出入口为柏树坪立交,新城出入口为磨坊咀立交。 将 212 国道改线在新城区西部,经锦屏山以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