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医药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战略研究(doc84)-医药保健(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要处于市场经济竞争的大潮中,造成医药企业的自主竞争能力差。 第二,我国的医疗机构和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分属不同的行政机构,行业管理制度的落后,是医药企业管理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 第三,行业管理的法规和制度建设工 —— 第 页 —— 13 作不完善。 过去我们主要使用行政的手段管理经济,所以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医药企业整体管理水平较低。 ⑴ 经营机制和营销观念落后。 目前,许多国有医药企业并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产权主体多元化的工作刚刚开始,没有建立有效的激励 机制和完善的公司制法人治理结构,以致企业运作不规范,原动力不足,活力不够。 ⑵ 国有医药企业普遍存在着管理方法原始,管理手段落后,基础工作薄弱的问题。 ⑶ 医药企业普遍存在着人才匮乏的问题。 医药企业之间在市场上的竞争最后将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 目前,医药企业人员整体素质低,人才阶梯程度差,缺少生产技术人才、市场营销人才、企业管理人才和产品开发人才。 加入 WTO以后,医药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企业现有人才流失的问题,在医药企业各方面人才普遍缺乏的前提下,国有医药企业如何留住现有的人才、如何吸引更多的人才,是 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问题。 ⑷ 我国的医药企业组织结构现代化水平低,企业规模普遍偏小,集约化程度低,因此企业管理不规范、水平低等现象普遍存在,影响着企业在更广泛的开放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得到发展。 二、医药行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加入 WTO 虽然短期内对我国医药行业会有所冲击,但我国医药行业也有自身的优势,因此从长远看,将有助于我国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1.制药企业将加快研制新药的步伐。 新品种的研制开发,是国内医药企业的当务之急。 要使医药行业加入 WTO后在国际市场有较强的竞争力,除改善政策环 境,更重要的是必须加大对企业技术开发的投入力度,组织专项产品开发计划。 对已有一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要给予重点支持,迅速提高企业研发和市场竞争能力。 2.提高我国医药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加入 WTO 为我国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竞争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首先,中药出口形势看好。 中药一直是我国医药出口的拳头产品。 美国自 1994 年以来接受了中药,时兴用中药治病调养;中药在韩国的市场十分巨大,其次是日本 和东南亚 等国,他们的中药进口主要来自中国。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外经贸交往日益频繁,国际市场对中成药的认识和接受 程度不断加深,中药走向国际市场份额将迅速扩大。 入世 后,将为我国中成药打入国际市场创造良好的机遇。 其次,我国医疗器械和手术器械等中低档产品也接近国际水平,在国际市场 —— 第 页 —— 14 上具有一定竞争力,加入 WTO 后将能比较顺利地进入国际市场。 3.加快企业的优胜劣汰 入世 后,有相当数量的中小型医药企业经营会艰难。 国外医药企业有雄厚的资金实力、领先的医药品种以及先进的经营模式。 国内大型医药企业依靠一定的品种和市场份额、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经验。 这两个层次的市场竞争是白热化的,而规模相对小、品种落后、资金薄弱的企业 经营环境是越来越困难,一些弱势企业 必将 会被淘汰出局。 4. “ 药品报销目录 ” 的保护伞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美,需要尽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层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我国目前实行的 药品报销基本目录 将会对被纳入公费医疗报销和社会医疗保险药品报销范围暂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为国产药品竖立了一顶保护伞,打开了市场的生存空间,对于像鲁抗医药、华北制药这些国有大型医药类上市公司来说,将起到积极作用。 加入世贸组织,既给我 国医药发展带来机遇,又对我国医药企业产生提出了严峻挑战。 国外跨国公司大举进军中国市场,为 我国 吸收利用外资、先进技术和现代管理经验,嫁接改造我们自己的企业提供了机遇。 国际医药高新技的发展,为我 国 提供了接受技术辐射的机会,有利于带动全国医药高新技术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医药企业的对策 随着加入世贸组织后医药企业如何适应并主动迎接国际市场惊涛骇浪,成为一个现实而无法回避的课题。 从长远看,无论哪个产业,开放和竞争都会带来进步。 但短时间内必然会引起一定阵痛,关键是我们如何面对现实,把握良机。 对于国有医 药企业实现管理现代化,是中国加入 WTO 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迫切需要。 就目前我国国有医药企业的现状来看, 必须 要在以下几方面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1.管理思想与国际接轨 我国 医药企业的管理思想和经营理念必须跟上融入世界的潮流,树立和强化市场观念。 随着医药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市场对企业资源的配置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企业必须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及时地掌握和反馈市场信息,并且据此调整营销策略;同时医药企业必须强化法制观念,依法经营。 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良好的企业管理基础。 2.管理体制与国际接轨 —— 第 页 —— 15 管 理体制的接轨要求 我国的 企业必须在组织形式上符合现代企业制度:首先是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建立出资人制度和有效的运行机制,这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其次是完善公司制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 新三会 与 老三会 的有机结合,这是企业管理与国际接轨的核心; 进一步 建立以产权为纽带的母子公司体系。 3.管理制度与国际接轨 我国的 医药企业要建立起符合现代化管理要求的管理制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项制度的建立: ⑴ 建立能够体现民主化、科学化以及投资人责、权、利相一致和相应的风险责任的投资决策制度; ⑵ 建立能够真 实反映企业成本与效益的成本管理制度; ⑶ 按国际惯例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 ⑷ 建立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按国际通行惯例进行销售和售后服务、按国际通行标准进行质量监督的质量管理制度; ⑸ 按国际医药企业新产品开发的惯例,建立新药开发制度; ⑹ 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市场营销体系。 4.管理方法与国际接轨 我国 企业的管理方法必须与国际通行规则逐渐接轨,使企业在有效的运行机制下高效动作。 ⑴ 打破市场壁垒,提高医药企业的市场开拓水平。 要求企业在充分的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对医药市场进 行细分,确定企业的目标市场,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结合现代市场营销手段,使企业走向规模化、集约化,从而发展壮大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 ⑵ 提高资产运营水平。 首先要树立资产保值增值的观念,善于把资产运营与生产经营结合起来,善于进行资产重组,盘活存量资产,调控资产,构造利益共同体,使社会资产为我所用,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 ⑶ 提高人才开发的水平,这是国有医药企业发展的根本措施。 国有医药企业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在如何利用和转化现有人才、如何培育新的人才、如何选拔优秀人才、如何吸纳更多的人才等 方面提高认识,制定措施,把提高人才开发水平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工作来抓,避免在大批人才流失以后才来考虑这个问题。 5.管理手段与国际接轨 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医药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的突破口,在于企业管 —— 第 页 —— 16 理中广泛地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企业管理的现代化管理信息系统。 境外跨国医药企业与国有医药企业在管理手段上的竞争体现在算盘与电脑的竞争、传真机与国际互联网的竞争。 提高国有医药企业的管理手段现代化,还需要企业加快步伐,最大限度地推进网络数据库技术,在此基础上结合企业需要,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的业务系统、电 子商务,使企业整体的管理手段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云南省医药产业经营状况及环境分析 一、云南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据资料显示 1990 年与 1980 年相比(按 1980 年不变价):云南省医药工业总产值从 亿元增加到 亿元,年均增长 %;商业总销售额从 亿元增加到 亿元,年均增长 %。 整个“八五”期间,医药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 %。 1994年到 1998年,年均递增 %。 1998年比 1997年增长 %,略高于全国 %的平均水平。 据省医药行业管理 办公 室统计, 1998 年,云南省医药工业企业发证数为 164 户,其中药品生产企 业 137 户,包材、医疗器械生产企业 27 户。 省统计局统计数据表明, 1998 年,云南省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 500 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医药工业企业有 69 户,产值 亿元(当年价, 1990 年不变价为 亿元)利润 亿元,利税总额 亿元。 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 %,占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的 %。 按全国医药行业统计可比口径排序,云南省医药工业产值在全国排名第 24 位,利润总额排全国第 15 位。 1997 年和 1998 年,全省有 21 家年销售收入 500 万元以上的非国有独立核算企业,资金利税率和产值利税率分别为 %和 %,仅次于烟草行业。 全省产值突破亿元的企业有 5 户,即昆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昆明贝克诺顿公司、滇虹药业、积大药业、盘龙云海药业公司。 1998 年昆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工业总产值达 亿元,居全省第 1 位,已进入全国化学制药企业 100 强;云白药集团、昆明中药厂进入全国重点中药生产企业前 50 名。 医药产业从业人员 万人,其中工业企业职工10946 人(具有中高级职称的 735 人)。 主要产品年生产能力为:化学原料药 700吨,中成药 1 万吨,片剂 100 亿片,针剂 5 亿支,大输液 亿瓶,粉针剂 亿支,胶囊 亿粒。 全省拥有药品生产批准文号 3000 多个,生产品种药有 3700多个。 云南省初步具备了化学药及制剂、生化制剂、植物药及制剂、中成药、动物药、抗生素药品等多门类的加工生产体系。 1998 年,云南省医药商业批发机构 380 个,经营药品近 7000 多种,商品销售净额为 亿元,占全国的 %,居全国第 17 位。 商业利润总额 万元,居全国第 8 位。 省医药公司、省医药工业股份公司、昆明市医药公司分别实现商品销售收入 亿元、 亿元、 —— 第 页 —— 17 亿元,均进入全国重点医药商业企业前 100 名。 全省医药商业网点遍布城乡各地,基本上满足了全省人民医疗用药的需要。 二、云南发展医药产业的比较优势 有稳定的市场需求和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的潜力。 1998 年,云南省医药市场总销售额达 30 多亿元,是 1980 年的 倍。 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医药费支出分别为 元和 53 元,分别比 1985 年增长 倍和 倍。 1997 年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医药费支出也分别是 1985 年的 28 倍和 倍。 全国医药市场销售额多年来保持了两位 数的增幅, 1998 年达到 1200 亿元。 而且由于医药“需求的收入弹性”较大,医药消费的市场空间总体上还会不断扩大。 云南省还有开拓东南亚市场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不少东南亚国家缺医少药,中药在这些国家具有较高的信任度,随着这一地区经济复苏和发展,其医药市场的潜力会更大。 发达国家对天然药物和天然功能性健康食品日益重视,也为云南省出口三七及提取物,灯盏花及提取物等天然特色药品、药材及提取物带来一定市场。 另外,中国加入了 WTO,中医药是中国进军世界的优势产品之一。 有一批知名度较高的医药企业和一定竞争力的医药企业, 产值总和近 11亿元,占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的 70%。 省医药集团公司总产值、总销售、实现利润均占全省医药工商企业的 50%以上,成为这一产业的龙头和骨干。 目前,云南省已获得国家一至五类新药证书及生产批文 42 个,国家中药保护品种 27 个。 拥有一批知名企业和名牌产品,如:昆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昆明牌”蒿甲醚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络泰冻干粉针、天麻素片;云南白药股份有限公司的“云丰牌”云南白药胶囊、宫血宁胶囊;昆明中药厂的“云昆牌”止咳丸、舒肝冲剂、感冒消炎片;滇虹药业的“智人牌”皮康王、骨康王、痤康王;云南生物制药厂的“金殿牌”灯盏花素片、云南灯盏花注射液;盘龙云海药业公司的“盘龙云海”牌排毒养颜胶囊;中国医学科学院昆明医学生物研究所的甲肝疫苗、乙肝疫苗等。 云南省这些医药名牌产品,大多数均为天然药物。 这些知名企业和品牌为云南省医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医药科研开发已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和能力。 80 年代以来,云南省一批医药骨干企业实施“以人为本、科教兴药”的发展战略,与中科院昆明植物所、动物所、中国医科院昆明医学生物所、省药物研究所、昆明医学院等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合作,研发出一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新药。 其中,昆 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药物研究所研制的抗疟新药蒿甲醚注射液,成为我国在国际上第一个注册的制剂药物,已在 27 个国家注册销售,年外销额 200 万美元,居中国自己发明的单一制剂药品创汇前列;与瑞士诺华公司合作开发的复方蒿甲醚片,已在 —— 第 页 —— 18 美国等 45 个国家获得国际药物专利注册,居我国产品在国外注册的前列,产品已出口创汇。 滇虹药业实施“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制一代,瞄准一代”的产品开发战略,与全国许多一流的专家教授及研究院所挂钩、进行新产品、新项目联合开发,形成了皮康王、骨康王、康王洗发剂、痤康王等系列产品。 云南省新药研究 开发已具备一定实力的科技队伍和实现产业化的中试、生产条件。 如昆明植物所、动物所、贵金属研究所、医学生物所等一批国家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