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因素对铁路行车安全的影响所有专业(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析 在铁路行车这个人员 — 机(设备) — 环境系统中,在人 — 机界面、人 — 环界面、机 — 环界面上,抛去“环境”这个我们不好决定的因素除外,只要人或机中有一个出现问题,就有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而在人与机二者之间比较起来,由于生产者占主导地位,所以人员素质对安全的影响显得更为重要。 从我国行车一般事故分类中可以看出, 22 类一般事故中与生产者未发生直接关系的只有 7类( 9- 15),只占总数的不到 1/3。 可见人是安全的中心,而人的可靠性,首先取决于人的自身素质的高低。 人的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生理素质 年龄、性别、耐力、视觉、听觉等; ( 2)心理素 质 气质和性格、情绪、需要和动机等; ( 3)业务素质 文化修养、业务水平等; ( 4)思想素质 事业心、责任感、安全意识等; 运输系统各级人员素质高,对行车安全就是一个坚实可靠的保障;否则对行车安全就是一种潜伏的危险。 运输企业为保证安全生产,对系统内不同人员的素质要求如图 31 所示: 兰州 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19 19 图 31 运输安全对不同阶层人员的素质要求 第二节 设备质量分析 运输设备是铁路运营的基础。 社会生产力越是发展,越是现代化,技术设备的作用也就越大,它们的技术状态和质量状态的好坏,将 直接影响运输生产的能力、效率及安全。 从对过去发生的事故分类中可以看出,各种运输设备都存在着一些不安全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线路 如:钢轨或鱼尾板折断,路基下沉等; 2.车辆 如:断轴,制动装置失灵等; 3.机车 如:制动系统故障,自动停车装置失灵故障等; 4.信号及通信设备 如:机械部分故障,信号灯熄灭,电线短路等。 运输系统内人员 各级领导人员 专业 管理人员 基层作业人员 作风硬朗,务实肯干,具有敏锐的洞察力,管理能力强,业务知识过硬,文化修养高,具有远见博识,身体健康等 务实肯干,专业技术业务精良,责任心强,文化修养高,工作细心认真,具有发现并处理事件能力,身体健康等 身体健康,熟练的专业技术,具有安全观念,责任心强,高度的纪律性,自我保护意识强,拥有职业道德 兰州 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0 20 第三节 环境对人员和设备影响的分析 由于人和设备都处于特定的环境中工作,环境对人和设备就会施加各种影响。 因此,环境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在某种方面说就是通过人或设 备而间接起作用的。 ( 1)对人的影响 高温容易使人疲劳和烦躁;嘈杂的噪声使人难以发现异常声响和报警信号;照明不够使人不易识别物体等。 ( 2)对设备的影响 各种运输设备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之中,受到腐蚀而影响使用寿命,甚至还被直接破坏。 例如:洪水、泥石流、地震等毁坏线路;风大造成车辆溜逸;下雪造成道岔不密贴等。 ( 1)对人的影响 ①家庭因素:经济困难,住房紧张,家庭不和等; ②人际关系:与同事关系紧张,受到不公平的批评或处罚等; ③社会风气:干部特殊化,权钱交易 ,腐败现象等; ④劳动组织:班组人员配备不当,任务分配不符合职务条件等。 ( 2)对设备的影响 由于我国铁路并非像地铁、轻轨铁路一样封闭运营,致使破坏铁路设备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钢轨联结零件被拆除,信号通信电线被割断,电信器材被盗走,危险品带上车,关闭折角塞门,拔掉闸瓦签偷走闸瓦等,所有这些,都会严重影响铁路行车安全。 影响运输安全的环境因素如图 32所示。 兰州 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1 21 影响运输安全的环境因素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作业环境内部社会环境作业场所的温度、湿度、采光、照明、噪声、振动等运输系统内部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环境自然灾害季节因素气候因素时间因素铁路沿线的地形地貌自然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家庭环境法律环境管理环境图3 3 影响运输安全的环境因素 第四节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铁路行车安全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和自然系统合成的动 态系统。 这一系统又可分为车务、机务、工务、电务、车辆等子系统所组成,这些子系统间通过行车作业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铁路行车生产任务。 而这些子系统,基本上又是由人、机、环境三大要素所组成。 如图33: 图 32 兰州 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2 22 铁路行车安全管理组织子系统法制子系统教育培训子系统技术方法子系统资金管理子系统安全监察子系统综合分析安全信息管理子系统车务部门 车辆部门电务部门机务部门 工务部门人员子系统管理子系统环境子系统设备子系统图3 5 铁路行车安全管理系统的结构框架 人 —— 从事和参加铁路行车工作的有关人员。 如机车乘务员、车站行车人员等。 机 —— 有关行车的各项设备。 如:线路、机车、车辆以及相关的检测、维修设备等。 环境 —— 铁路行车环境和行车工作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三大因素的关系如图 34 所示:三大 因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铁路行车安全系统。 图 34 制约铁路行车安全系统的三大要素关系 本文不打算从行车组织结构子系统进行研究,而是就影响行车安全的最基本三个因素之一的人员因素进行论述,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人员子系统 环境子系统 设备子系统 图 33 环境因素 人员因素 设备因素 铁路行车安全系统 兰州 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3 23 本文将结合我国铁路行车事故的特点,运用系统工程学和心理学等有关学术理论,对人为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系统的论述了人员与事故的关系以及有关的人员素质与行车安全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预防事故,确保铁路行车安全的一系列解决方案。 第 四 章 人员素质 因素影响的具体分析 在我国,铁路人为性质的事故占行车事故的比例高达 70%左右,可见,在运输事故中,人为因素所占的比例相当高。 因此,研究人的特性,对预防事故的发生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节 人的生理因素影响分析 生理素质是指影响运输安全的人体生命活动,包括身体条件及生理状况。 分析和研究人的生理素质,如人体生物节律、喝酒、疲劳、疾病等对运输安全的危害,是认识人的安全环境的重要方面。 一、生理特征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分析 生产者是生产力中的主体,如何用好“人”的因素对发展生产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做为企业的领导者,应根据 劳动者的生理特点合理安排适当岗位,用好了,会充分发挥一个人的作用;用不好,则会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影响安全。 如:妇女就不适合从事重体力劳动;高龄职工不适合劳动强度大的作业;青年职工也不适合从事对工作经验要求较高岗位。 试想如果要妇女从事调车工作;把刚分配的新职工就放在调度员位置上会出现什么结果,恐怕运输生产秩序都无法保证,更不要提安全了。 二、饮酒对行车安全的危害分析 由于酒精对人体有麻醉作用,班前或当班饮酒现象已经成为了困扰铁路行车安全的毒瘤,由此而产生的误扳道岔,值班员错办进路,司机冒进信号等事件时有发生, 严重危及行车安全和路风建设。 兰州 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4 24 1.喝酒对人的生理影响 酒的主要成份是酒精,酒精是一种对人体各种器官都有损害的原生质毒物,是一种麻醉剂,它作用于高级神经中枢,降低大脑的抑制功能,使低级中枢失去控制而过度兴奋,所致感情冲动,理智减弱,意志失控。 2.喝酒对人的心理的影响 喝酒对人的心理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 1) 色觉因受酒精影响而降低。 ( 2) 觉因受酒精的影响而下降。 ( 3) 思维判断能力因受酒精的影响而减退。 ( 4)记忆力因受酒精的影响而减退。 ( 5)注意力会受到很大影响。 ( 6)酒后在情感上也会发生很大变化,机车乘务员如果在这时 出乘,是肯定要出事故的。 ( 7)在性格方面,也会因醉酒而发生暂时的变化。 喝酒或醉酒会使心里变得不正常,自然会造成危害行车安全的重大事故。 3.防止酗酒对安全生产的危害 首先,要加强对职工的教育,说明酒后工作的严重危害,使职工自觉遵守班前严禁饮酒的规定,再就是加大检查与处罚力度,用外在手段去约束职工,禁止带酒气上班和当班饮酒。 三、疲劳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分析 铁路运输工作要求运输职工在全部工作时间内自始至终保持稳定的注意和高度的警觉,这就造成生产和管理人员心理压力大,耗费的身心能量多。 因此,研究疲劳和疲劳产生 的原因,对保证运输安全有重要意义。 1.什么是疲劳 疲劳是人在连续工作一定时间后,体力和精力消耗超过正常限度所出现的生理心理机能衰退的现象。 其表现是: ( 1)生理机能下降,身体困乏,头痛头晕,视觉模糊,心率加快等。 兰州 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5 25 ( 2)心理机能下降,感知觉失调,记忆和思维减退,反应迟缓等。 2.产生疲劳的原因 ( 1)班前休息不充分。 ( 2)家庭负担,家务事多,休息时间缺乏保证。 ( 3)住房条件。 如:有的职工由于住房条件差,失去了良好的休息环境。 ( 4)职工身心条件。 如:中年以上的人消除疲劳的能力降低;健康者比 体弱者既不易疲劳,又容易消除。 ( 5)职场环境。 如:温度、噪音、湿度、尘粉、有毒物质等。 ( 6)自然环境。 如:阴天、雨天及雾天,信号及线路能见度低,能使工作人员情绪紧张,所以容易疲劳。 ( 7)人际关系的情绪。 如:人际关系紧张,情绪不高,则容易产生疲劳。 ( 8)工作超劳。 长时间工作,对身心机能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3.疲劳对行车安全的不良影响 疲劳对于行车安全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职责意识减退 所谓职责意识减退,就是由于生理上的原因,放松对安全第一的警惕性。 就乘务员来说,开始疲劳时只是腰酸背痛,思考分散,精神上迷迷糊糊而不能自制。 继而下去,注意力涣散,心理机能降低,变成全身性疲劳。 这时已无法按要求行车,只能是马虎、凑合、应付,若再勉强驾驶,则可能预示着事故的到来。 ( 2)身心机能不适应 劳动者产生疲劳时,首先是感觉机能弱化,其次还会引起视感的错觉,甚至发生幻觉,三是注意的转移和分配不由自主,记忆也差多了,创造性思维能力明显降低。 这时,生产者从事生产活动所必须的心理过程的组合,被打乱了,破坏了。 ( 3)信息反应的潜伏期延长 工作人员发生疲劳后,对各种信息反应的潜伏期显著延长。 同时,对复杂刺激的选择反应兰州 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6 26 时间也增长了,有时甚至增长 2倍以上。 ( 4)操纵动作的准确性下降 操纵者疲劳之后,操纵动作的准确性大大下降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