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方法实战精解doc109-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略) 同样,以螺丝与螺帽的配合作业为例,材料像图 的( 1)、( 2)那样摆入时,双手的动作同向移动,动作就显得很不协调,作业者很容易感觉疲劳。 如果像( 3)那样摆放材料,则双手的动作保持反对称,就能比较舒服地进行操作。 但是,并非所有的动作都可以同时进行,梅纳德( )曾经此进行研究,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 ) 左手 右手 伸出 搬运 使用 抓住 装配 分解 放开 用力 伸出 A A A B B B A B 搬运 A A A B B B A B 使用 A A A B B B A B 抓住 B B B B C C A C 装配 B B B C C C A C 分解 B B B C A A A A 放开 A A A A A A A A 用力 B B B C A A A A 注: A—— 表示双手容易同时进行 B—— 表示在一定的视野内可行,或者熟练以后可行 C—— 不可能做到,应尽量避免。 该表可作为动作安排的参考。 ③ 尽量不使用眼力。 如果对象物摆放或整 理不佳,势必造成作业者要花费时间进行寻找,甚至要扭动或移动身份配合寻找。 这些动作都不能使对象物发生变化,使其增加附加值,属于无效动作。 因此应尽量加以避免。 当然,有些寻找是不可避免的,可是整理的效果支对寻找时间的长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同样以螺丝和螺帽配合为例,如果把不同的螺丝螺帽摆在同一个盒子里,而且摆放在视野之外,则寻找的时间必大为增加。 把寻找的动作加以细分的话,可以展开为:寻找材料盒 寻找所需要的材料 挑选。 而如果把材料整理好,每个盒子里只放一种材料,则找到盒子就意味着找到对象物。 进 一步的,如果材料盒就在视野之内,寻找材料盒的时间也必有所节省。 ④ 检查是否可以尽量变成不移动身体的作业。 首先,应把材料、加工器具放在作业者的身边或一眼看得见的地方。 其次,材料、加工器具摆放的具体位置也大有讲究。 当人运用身体,尤其是手进行作业时,总是有一个范围,在此范围之内,作业可以舒适地进行。 而超出此范围时,虽然仍在伸手可及的范围内,手的运动就会感到困难,容易引起疲劳。 前者称为“标准作业范围”或“正常作业范围”。 后者称为“最大作业范围”。 ( 1) 标准作业范围 作业者在平面上进行作业时,在正常的坐姿下,以双手肘部 为轴心在平面上画圆弧,圆弧之内的范围即为标准作业范围,一般情况下,半径约为 30 厘米。 其中,双手圆弧交叉的区域,较为适合进行加工作业,称为标准加工范围。 ( 2) 最大作业范围 与标准作业范围类似,最大作业范围是以肩部轴心,伸直双手在平面上画圆弧,圆弧之内的范围即为最大作业范围,半径约为 50 厘米。 标准作业范围(图 略) 最大工业作业范围(图 略) 总的来说,应尽量把材料、加工器具放置在标准作业范围之内,在标准作业区内进行作业,这样的作业条件最为舒适。 如条件实在不允许的话,也应把材料、加工器具尽量放置在最大作 业范围之内。 零件箱的配置(改善前)(图 略) 零件箱的配置(改善后(图 略) 同样以螺丝和螺帽的配合作业为例。 如果像图 那样,材料盒放置在最大作业范围之外,就会导致作业人员需不断地起身或弯腰,动作就很勉强,会在取零件上浪费很多时间。 而像图 那样,材料盒呈扇开摆放,要标准作业范围之内,作业就方便舒适得多了。 这些因素,最好能在工厂设计的初期就考虑在内,可收一劳永逸之功效。 不然,因为一些大的设备配置,导致作业上的不便,想进行整改则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⑤ 检查作业动作是否能平滑连接。 许多时 候,手部动作会因环境原因或动作次序安排不当而必须变向、停滞,使动作时间变长,这是在改善时应注意的要点之一。 不同形状的材料盒( 略) 比如同样从材料盒中取螺丝。 如果从图 的( 1)中取,则伸手到材料盒边时,要抬高手超过材料盒,再下探摸螺丝,继而再抬手将螺丝取出,而且视线也容易受阻。 而从( 2)中取螺丝,就不会有这些问题,直接伸手就可以取到螺丝,中途不须变向。 ⑥动作要素改善检查表。 针对分析出来的每一个动作要素,在检查时都必须考虑这样几个问题: ( 1) 这个动作是否必要,有没有可能剔除。 ( 2) 两个或更多的动作 是否可以合并。 ( 3) 顺序是否可以改变。 ( 4) 有没有改善作业环境的方法来降低作业难度,缩短作业时间。 对于具体的每一个动作要素,使用(表 )进行检查,有助于改善点的寻找。 动作要素改善检查表(表 ) 动 作 检 查 重 点 空手 ( 1) 环境的布置是否可以使空手的动作距离变短。 ( 2) 手的动作能否从上下改变为水平的方向。 ( 3) 伸手途中有无障碍物导致方向改变。 抓 ( 1) 放置材料的容器是否方便抓的动作进行。 ( 2) 抓住物品的位置和方向能否更便捷。 ( 3) 使用的工具是否便于抓住。 搬运 ( 1) 搬运的距离是否可以更短。 ( 2) 搬运 途中有无障碍。 ( 3) 是否可以进行自动输送,使搬运简化。 ( 4) 是否可以使用搬运工具使搬运轻松化。 ( 5) 工具能否以弹性方式悬挂。 修正位置 ( 1) 可否使用导轨或挡块进行定位。 ( 2) 物品的角度、形状能否配合定位进行改变。 ( 3) 可否通过设计使定位不会出错。 组合 ( 1) 是否可以使用固定装置或诱导装置方便组合。 ( 2) 能否依次装配很多件。 分解 ( 1) 能否使用工具进行分解。 ( 2) 可否一次分解很多件。 使用 ( 1) 工具的大小、形状、重量能否改变。 ( 2) 工具的拿法拿的位置能否简单化。 ( 3) 工具、仪器、设备的使用能否简单化。 放下 ( 1) 放下时,是否可以不必太注意。 ( 2) 放下的位置能 否改变。 ( 3) 能否使用工具简单地放下。 ( 4) 放下的同时能否同时进行其他动作。 检查 ( 1) 检查的动作可否省略。 ( 2) 能否使检查简单易行而结果依然准确。 ( 3) 几项检查能否同时进行。 ( 4) 是否可以使用样品对照检查。 寻找 ( 1) 物品是否没有混杂。 ( 2) 物品虽否定位、定量放置。 ( 3) 在作业位置是否不放置不必要的物品。 ( 4) 标识是否清楚。 ( 5) 能否使用颜色管理。 ( 6) 物品能否摆放在作业者视野之内。 选择 ( 1)物品是否摆放整齐。 思考 ( 1) 可否做到不必思考。 ( 2) 必须思考的作业,能否将要点事先整理出来。 预定位 ( 1) 能否在抓取时同时进行预定位。 ( 2) 是否可以使用辅助装置协助 定位。 ( 3) 预定位的动作能否去除。 保持 ( 1) 保持的动作能否避免。 ( 2) 能否使用辅助装置进行保持。 ( 3) 能否使物品易于保持。 不可避免的迟缓 ( 1) 真的不可避免吗。 ( 2) 能否缩短延误的时间。 ( 3) 实在不可避免时,能否同时进行其他动作。 可以避免的迟缓 ( 1) 原因是否找到。 ( 2) 避免迟缓的方法有效吗。 休息 ( 1) 休息的时间能否安排在一起。 ( 2) 能否改善环境使作业者不易疲劳。 ( 3) 怎样尽快恢复疲劳。 第二篇:动作分析 第四章:动作经济原 则 一、 何谓动作经济原则 二、 动作效率 三、 动作经济原则 用最少的动作投入, 达到最大的工作效果。 第四章 动作经济原则 一、何谓动作经济原则 “动作经济原则”又称“省工原则”,是使作业(动作的组成)能以最少的“工”的投入,产生最有效率的效果,达成作业目的的原则。 “动作经济原则”是由吉尔布雷斯( Gilbreth)开始提倡的,其后经许多工业工程的专家学者研究整理而成。 熟悉掌握“动作经济原则”对有效安排作业动作,提高作业效率,能起到很大的帮助。 二、动作效 率 左右动作效率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操作条件主要包含以下一些因素: ① 对象物的大小、形状、重量等; ② 使用的设备、仪器、治工具; ③ 操作的环境。 ① 使用身体的部位手指、手掌、手腕、手臂、躯体、腿脚; ② 移动的距离、方向、路线; ③ 动作的组合方式。 、节奏 要提高动作效率就必须合理地组合以上因素,取得更大的动作效果。 三、动作经济原则 1.四项基本原则 动作的改善基本上可以以四项基本原则作为基本思路: ① 减少动作数量 进行动作要素分析,减少不必 要的动作是动作改善最重要且最有效果的方法。 ② 追求动作平衡 动作平衡能使作业人员的疲劳度降低,动作速度提高。 比如双手动作能比单手大大提高效率,但必须注意双手动作的协调程度。 ③ 缩短动作移动距离 无论进行什么操作,“空手”、“搬运”总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会占用相当一部分动作时间。 “空手”和“搬运”其实就是“空手移动”和“负荷移动”,而影响移动时间的最大因素就是移动距离,因此,缩短移动距离也就成为动作改善的基本手段之一了。 ④使动作保持轻松自然的节奏 前面三项原则是通过减少、结合动作进行的改善。 而进一步的改善就是 使动作变得轻松、简单。 也就是使移动路线顺畅,使用易把握的工具、改善操作环境以便能以更舒适的姿势进行工作。 2.动作经济的 16 原则 在工作的场合中,较为共能的硬件有人、工具设备、环境布置等三个方面。 动作经济的四项基本原则在这几个方面加以应用又可以整理成动作经济的 16 原则。 ①关于人体动作方面 ( 1)双手并用的原则 能熟练应用双手同时进行作业,对提高作业速度大有裨益。 单手动作不但是一种浪费,同时也会造成一只手负担过重,动作不平衡。 从动作经济的原则出发,双手除休息外不能闲着。 另外,双手的动作最好同时开始,同时结束 ,这样会更加协调。 例 1:双手同时插件 在电子工厂里,插件是一个常见动作,如果能两手同时进行,效率比单手插件可以提高 60%。 元件插接作业的双手同时化(图 略) ( 2)对称反向的原则 从身体动作的容易度而言,同一动作的轨迹周期性反复是最自然的,双手或双臂运动的动作如能保持反向对称,双手的运动就会取得平衡,动作也会变得更有节奏。 下表是几种不同的双手运动方式,读者可以自己试一试,便可了解双手对称反向原则的道理。 (表 略) 像图 那样,如果不对称地摆放材料和工具,就容易破坏身体的平衡,导致容易疲劳。 手的动作(图 略) ( 3)排除合并的原则 不必要的动作会浪费操作时间,使动作效率下降,应加以排除。 而即使必要的动作,通过改变动作的顺序、重整操作环境等也可减少。 例 2:使用自动焊枪减少焊接动作 一般电子工厂都有基板补焊的作业,使用一般的烙铁和自动焊枪就会有很大的区别具体如下表所示 一般烙铁的补焊动作 自动焊枪的补焊动作 左手 右手 左手 右手 1 取基板 1 取基板 拿焊枪 2 把基板放在架子上 2 手持基板 补焊 3 拿焊锡丝 拿烙铁 3 把基板放回流水线 4 补焊 5 放下焊锡丝 放下烙铁 6 把基板放回流水线 例 3:用定量容器减少计数动作 很多工厂在两个工程之间交接时要对产品进行计数,如果一个个地进行计数花费很多时间而且准确性不高。 如果能每完成一个产品就将它放入一个数量一定的容器中,则数量一目了然,交接也简单准确。 用定量容器减少计数动作(图 略) 此外,将几个动作合并进行也是缩短操作时间的有效方法。 例 4:日期章的合并 很多产品在外包装上要印上生产日期,一些没有日期喷码设备的工厂会刻出 09十个数字印章,使用手工在外包装上盖印。 这样,不但动作 繁多,而且出错的概念也很高,要求作业人员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每印一个数字都必须思考、选择。 如果把印章合并在一起,动作就可以一次完成,而且每天只要调整一次日期,出错概率大降低。 ( 4)降低动作等级的原则 人身体的动作可按其难易度划分等级,具体如下表: 表 等级 动作 1 以手指为中心的动作 2 以手腕为中心的动作 3 以肘部为中心的动作 4 以肩部为中心的动作 5 以腰部为中心的动作 6 走动 动作等级越低,动作越简单易行。 反之,动作等级越高,耗费的能量越大,时间越多,人也越容易感到疲劳。 事实上,许多家庭用品的设计都体现了降低动作等级的原则。 以电灯开关为例,使用接触式开关就比使用闸刀式开关动作等级低。 而各种家用电器遥控器的使用,也都使动作等级大大降低。 电灯开关方例(图 略)。ie方法实战精解doc109-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