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度中国地区制糖行业研究分析报告(doc33)-食品饮料(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万吨,泰国为 万吨,澳大利亚最多达 24 万吨。 规模经营是降耗增效的重要途径,制糖企业更是如此。 据悉,苏丹一家糖厂的年产量是 45 万吨,而我国内蒙古自治区 10 家糖厂的年产量仅有 11 万吨。 我国应尽快组建几家大型糖业集团,向深加工、多元化、规模化方面发展,加强国际间的联系和交流,引进国际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提高我国糖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制糖企业改制基本完成 以发展规模制糖为重点,以资产为纽带和项目联合为 基础,引导大型制糖企业实行强强联合,组建糖业大型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通过兼并联合、股份制改造、中外合资等方式,对蔗糖企业进行了全面的改制。 经过近几年的改组和改造,海南和广东制糖企业已完成了改制,国有经济全部退出, 8 家制糖企业(集团)完全控制了占广东产量 80%的湛江食糖生产;广西制糖企业由原来单一的国有企业体制变成国有、民营、外资等多种经济成分、多元投资主体的产权结构。 已组建成 14 家大型企业(集团),其中上市公司 2 家,中外合资企业 3 家,控股的糖厂 68 家,占全区糖厂总数的 %。 企业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蔗 区甘蔗生产稳步发展,农民种蔗收入增加,制糖企业经济效益增长明显。 (三) 我国食糖生产发展前景 我国甘蔗生产通过改善生产条件,应用优良品种,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制糖企业通过体制改革,减员增效,提高管理水平,可望使我国在 2020 年甘蔗单产达到每公顷 75 吨以上,产糖率达到 %,吨糖耗蔗量下降到 吨,在保持现有栽培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年产蔗糖可达 1034 万吨,加上甜菜糖 150170 万吨,则可满足国内需求。 从动态看,我国糖业正处于一个复苏和即将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糖业 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我国糖业在国内具有比较优势,与传统发达国家相比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目前我国正着手制定 十一五 规划,预计我国到 2020 年食糖生产能力有望达到 1450 万吨,自给率达到 85%。 甘蔗制糖是我国糖业生产的中坚力量, 2020/05 榨季甘蔗糖已占全国食糖总产量的 95%,主要甘蔗产糖省区广西、云南、广东、海南总产量占全国的 92%,未来几年甘蔗糖的发展还有广阔的前景。 同时,我们还应注意甘蔗糖和甜菜糖的协调发展。 由于甜菜榨季开始比较早,可以弥补食糖销售年度末期与甘蔗糖大量上市之间的供求缺口,且 除新疆以外的甜菜糖生产企业又基本靠近食糖纯消费地区,运距短,经营费用低,具有比较好的综合优势。 从糖料面积、亩产和企业制糖能力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食糖生产增长潜力较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广西区政府已明确提出,通过进一步加大技改力度,提升制糖业工艺装备水平,突出抓好综合利用,延长产业产品链,鼓励采用 两步法 生产方式,继续推进糖业企业重组,提高制糖业的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水平,完善蔗农与糖厂的利益协调机制 , 努力把广西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糖业基地。 重点支持南糖、凤糖、贵糖、农垦糖业、东 亚糖业等企业集团的发展。 计划到2020 年,机制糖年生产能力稳定在 600~ 700 万吨,吨糖成本下降到 1600 元左右,综合利用率提高到 40%以上,综合利用产值和效益达到制糖产值和效益的 50%。 第四节、 我国食糖生产成本分析 食糖成本和价格是影响我国食糖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前,决定我国制糖企业生产价格的因素主要有: ; ; (如财务费用、仓储费、销售费用等); (增值税、环保税等)。 四项之和通称为企业成本价格或生产成本,为企业保底价,也是企业盈亏平衡点价格。 对整个食糖行业而言,一定时期的食糖市场价格水平随供求关系变化而波动。 糖料收购价格直接关系着食糖生产成本。 我国糖料收购价格偏高,直接导致食糖生产成本高。 目前,糖料方面的成本占食糖加工成本的 70%以上,近年来甘蔗收购价格高达 200 元 /吨以上,每吨甜菜的农业成本为 160 至 180 元,近年也有大幅度提高(如图九所示)。 图九: 1991 年以来我国糖料收购成本变化 资料来源:中国糖业协会,郑州商品交易所。 目前我国甘蔗主产区糖料蔗收购价格采取蔗糖价格挂钩联动、二次 结算的管理方式。 例如广西南宁、柳州、来宾、崇左等市物价局对 2020/2020 年南宁市糖料蔗的收购价格的规定,普通糖料蔗收购底价为每吨 230 元,与制糖企业食糖平均含税销售价格 3500 元/吨实行挂钩联动。 糖料蔗收购价格实行挂钩联动后,当食糖销售价格超过 3500 元 /吨时,在糖料蔗收购底价的基础上,按5%的联动系数向制糖企业进行二次结算。 我国食糖生产虽然在改革开放后取得很大发展,但与国际水平相比,仍存在着严重的生产成本高和产业水平不高的问题。 (一)广西食糖生产成本 在国内食糖主产区中,广西和广东湛 江地区有潜力参与国际竞争。 广西近几年对糖业进行深化改革,提高制糖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国内、国际竞争力, 2020/02 榨季全区吨糖平均含税成本为 元; 2020/03 榨季全区平均吨糖含税成本为 2650 元,比广东低 200 元,比云南低 100 元,但与进口糖相比,高出 200 多元。 吨糖管理费 220 元,吨糖营销费 49 元。 2020/04 榨季食糖平均吨糖含税成本 2280 元 /吨,比 2020/03 榨季每吨降低 377 元,降幅为 14%,制糖行业经济效益主要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 通过结构调整、发展规模制糖、推广甘蔗良种、 科技投入、科学管理、降低税费等一系列措施配合,广西的吨糖含税成本完全有可能降低到 2020 元以下,完全有能力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二)广东食糖生产成本 湛江市 2020/02 榨季平均吨糖含税成本为 元, 2020/03 榨季通过调低糖料价格、降低税费和管理挖潜等,平均吨糖含税成本降至 2300 元以下,也是一个具有可参与国际竞争潜力的地区之一。 湛江糖业将同广西并驾齐驱,成为国内以至国际的 2 个低成本、富有竞争力的产糖基地。 (四) 云南食糖生产成本 云南糖业生产成本同广西、 湛江比较相差不大, 2020/02 榨季全省平均吨糖含税出厂成本为 元, 2020/03 榨季降至 2250 元 /吨。 但由于云南糖厂多分布在边远山区,食糖从工厂运到甸尾站平均运杂费为 160 元 /吨。 从甸尾运到国内主销区平均运杂费为 250 元 /吨,总运杂费为410 元 /吨,比广西、湛江要高 200~ 300 元 /吨。 云南的运输条件、运输成本严重地削弱其竞争力。 因此,若云南糖业想要改变这种不利的竞争局面,必须在压缩生产成本,实现规模化经营等方面下苦功夫,而这不仅是云南糖业应对竞争挑战的方法,同时也是整个国内制糖业应对市场竞争 压力所必需的手段。 (五) 甜菜糖生产成本 我国甜菜糖主要集中在新疆、黑龙江和内蒙古三省区,近年来由于种植甜菜的比较经济效益下降,甜菜糖的种植面积减少,产量也大幅度下降,同时由于甜菜的收购价格上涨,甜菜糖的生产成本也大幅提高。 近年来,三大甜菜糖产区的政府对甜菜价格实行放开政策,三省区的甜菜收购价在市场规律作用下由制糖企业和农民协商议定,三省区的甜菜糖价格呈上涨趋势(如表 3 所示)。 表 3: 20202020 年三大产区甜菜收购价格对照表 单位:元 /吨 省区 2020 年 2020 年 增幅 新疆 250 220 % 黑龙江 300 280 % 内蒙古 275 255 % 资料来源:中国糖业协会,郑州商品交易所。 以新疆为例,按每吨甜菜的收购价 230 元的收购价来计算, 1 吨糖的成本在 1980 元,比甘蔗糖高出 250300 元 /吨,近两个榨季新疆甜菜糖平均吨糖含税成本约为 2540 元 /吨。 甜菜糖的成本高导致其在国内食糖业的竞争力下降。 表 4: 20202020 年三大产区甜菜糖产量估计表(单位:万吨) 省区 预计 甜菜产量 2020/05 榨季产糖量 预计产糖量 产糖量增幅( %) 新疆 385 45 % 黑龙江 130 18 % 内蒙古 110 第二章、 我国食糖消费情况 第一节、我国食糖消费的总体特点 按照中国人的饮食习惯,食糖仅仅是调味品,很难达到西方国家食糖消费的水平。 我国是世界第四大食糖消费国,多年来我国年消费食糖约 800 万吨左右,约占世界食糖消费量的 %。 2020 年和 2020 年我国食糖消费量有较大的增长,分别达到 1030 万吨和 1140 万吨(见图十),人均年消费食糖量(包括各种加工食品用糖)约 公斤,是世界人均食糖消费最少的国家之一,远远低于全世界人均年消费食糖 公斤的水平,也低于同期台湾人均 公斤、香港人均 公斤的水平,为世界人均年消费食糖量的三分之一,属于世界 食糖消费 低下水平 的行列。 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一般人均年消费食糖 3540 公斤,高的达到 5070 公斤。 我国食糖消费与人民生活水平有密切的关系,我国食糖主要消费区分布在华东、京津、华中、华南和东北地区,其中华东和京津地区的消费量最大。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国的食糖消费市场还有着极大的拓展空间。 由于糖的需求对价格的忍耐力较大,食糖价格常常对大量上升的消费量影响并不大。 食糖消费水平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糖精超量超范围的滥用。 据统计,我国糖精每年销量达到 1 万吨左右,按 400500 倍的 甜度当量计算,相当于 400500 万吨食糖。 因此,今后十年如能有效禁止糖精的使用,则我国食糖生产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另外,由于 2020 年较高的食糖价格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食糖消费,同时刺激了淀粉糖的快速发展,挤占了一部分食糖消费空间。 2020 年全国淀粉糖产量达到 430 万吨,比上年增长 %。 图十:近年来我国食糖消 费量变化对比图 (资料来源:郑州商品交易所 ) 第二节、我国食糖的消费特点 一是食糖消费具有季节性,相应的出现食糖的销售、消费旺季,(例如中国传统的春节、中秋节以及夏季冷饮的消费旺季等)和淡季(例如每年的 6 月份)。 二是食糖消费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有一定的关系,但与居民的饮食习惯关系更加密切,例如经济发达的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地区是我国食糖消费的主销(消)区。 三是我国食糖工业消费占主要部分, 2020 年我国食糖工业消费所占的比例为 79%,民用消费的比例为 31%。 四是食糖消费受替代品的影响较大,如淀粉糖和糖精的生产和销售量直接影响食糖的消费量和消费的发展空间。 五是食糖消费具有刚性特点,食糖消费的价格弹性很小。 欧美国家,食糖和淀粉、脂肪构成居民热量的三大来源,人均消费量大,可替代产品多。 而我国则将食糖作为健康甜味剂应用,替代品相对较少,而且食糖的消费金额占总消费的比重很小。 价格弹性小带来的直接结果是,产量比较小的波动,会给价格带来比较大的波动。 这一特点导致了我国食糖产销的波动性规律,总是多了多了少了少了地 扭秧歌 ,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第三节、我国食糖的消费构成 根据中国糖业协会统计, 2020 我国食糖消费总量中,工业约占 60%,民用消费约占 40%,2020 年工业消费占 79%,民用消费占 31%(如图十一所示)。 工业消费包括食品工业、饮料、制药等,食糖是其重要的原料。 近年来工业消费的稳定增长是我国食糖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如表 4所示)。 近些年我国食品工业、饮料业、饮食业等用糖行业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我国食糖消费的稳步上升,70 年代消费量以每年 3%%的速度增长; 80 年代食糖的消费增长率每年接近 2%。 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 用糖平均每年增长幅度约在 17%左右,其中主要是饮料和糖果、罐头、糕点等行业用糖。 据中国饮料工业协会提供的 2020 年数据,含糖食品用糖量年增长 40 万吨左右,加上未进统计范围的数字至少有此数量的三分之一,食品工业用糖每年递增量估计为 60 万吨。 按照上述两方面的统计,食糖消费年增长量在 5%左右。 可以肯定的是,食糖的消费增长主要是含糖食品的增加。 饮料等含糖食品的销售旺季促进销量稳定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规模以上企业的统计,全国与食糖消费有关的主要食品和饮料产量连续 5 年呈现增长趋势。 据中国轻工统计协会资料, 2020 年 国内糖果、糕点、饼干、方便主食品、乳制品、罐头、含糖饮料等主要含糖食品的产量保持强劲增长态势。 其中,乳制品的产量继续保持了 30%以上的增长速度, 2020 年度产量增长幅度达 %;糕点和含糖饮料的产量增势明显, 2020 年度产量增长幅度分别达到了 %和 %;罐头和方便主食品在 2020年度的产量增长幅度也达到了 10%以上(如图十二所示)。 表 4,近年来中国食糖消费需求情况统计 单位:万吨 2020/2020 2020/2020 2020/2020 2020/2020 2020/2020 食品工业消费 615 694 788 833 882 家庭消费 208 220 237 251 261 国内总需求 823 913 1,025 1,085 1,143 出口 43 8 总需求 833 956 1,037 1,091 1,151。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