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电子类产品产业内贸易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所有专业(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但是系数的值很小,他认为外国直接投资对产业内贸易既有替代效应也有促进效应,二者的作用大致相当。 类似于梁洪杰的实证研究结果,陈迅,李维,王珍( 2020)也得出外国直接投资于产业内贸易显著负相关,更是具体指出国外直接投资直接削弱了我国的产业内贸易,不仅减少了国家关税收入,还利于国内企业形成规模经济,参与国际市场角逐。 范爱军,林琳( 2020)在研究中认为日本对华直接投资 活动活跃、跨国公司国际一体化生产体系的构筑以及产业内投资的发展、中国持续经济增长引起的市场容量扩大、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产品差异化发展以及便利的地理区位因素均有利于促进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而规模经济和贸易壁垒因素对其则尚存消极影响。 (三 ) 小 结 总的来说,目前产业内贸易理论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研究体系,不论是产业内贸易理论和实证都在不断地发展和完整。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7 对于中日产业内贸易现状,学者们都有较为一致的看法 —— 认为属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 总结其影响因素,从国家特征出发,主要有人均收入、经济发展水平、市场规模、地理 距离;从产业特征的层面看,主要有产品差异化程度、规模经济、市场结构、国际直接投资。 可是笔者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众多学者对于中日产业内贸易的研究仍有不足:多数研究的对象是两国双边贸易总体水平,或者是中日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很少人对于 SITC 中具体某一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进行研究。 例如,相关的对于中日电子类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研究就比较少。 随着生活水平的发展,电子类产品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笔者觉得对于中日电子类产品产业内贸易现状、影响因素的分析还是十分有意义的。 中日电子类产品产业内贸易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8 三 中日电子类产品产业内贸易现状 中 日两国由于文化相近、地理位置相邻,在经济上有较大的互补性。 自 1972 年两国建交后,两国贸易迅速发展,随着两国的贸易额的扩大,中日双边贸易无论对中国还是对日本来说,都占据着重要地位。 同时,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电子类产品的普及,中日两国在电子类产品上 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 在本章节将 通过静态指标、动态指标以及分类三方面所构成的指标体系来对两国电子类产品产业内贸易状况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 (一) 中日电子类产品贸易 进出口额分析 在分析中日两国电子类产品产业内贸易现状过程中,本文根据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SITC ) ,选取 761 电视接收器、 762 无线电接收器、 763 录音机,以及 764电子通讯设备四类产品在 20202020 年间的贸易额作为分析对象,代表中日电子类产品整体。 其中, 761 电视接收器、 762 无线电接收器、 763 录音机属于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而 764 电子通讯设备则作为技术密集型产品。 表 1 中国对日本电子类产品出口额 单位:美元 年份 761 762 763 764 总额 2020 398,924,509 219,142,739 200,514,796 1,683,993,518 2,502,575,562 2020 652,517,725 229,247,815 407,901,262 2,324,902,360 3,614,569,162 2020 656,073,154 243,674,103 440,867,179 2,874,036,054 4,214,650,490 2020 678,536,480 300,739,882 1,004,093,747 3,247,560,324 5,230,930,433 2020 783,061,230 338,770,794 1,448,297,453 3,800,839,848 6,370,969,325 2020 836,500,127 363,814,791 1,428,244,681 3,679,526,895 6,308,086,494 2020 799,688,719 369,556,499 1,157,912,983 3,880,427,420 6,207,585,621 2020 777,578,794 384,713,338 1,552,011,495 4,226,013,443 6,940,317,070 2020 851,323,785 435,009,560 1,586,240,788 5,102,433,052 7,975,007,185 2020 1,450,925,599 313,164,251 1,467,173,956 4,970,991,979 8,202,255,785 2020 3,880,135,968 435,482,048 2,192,263,518 6,663,347,349 13,171,228,883 2020 3,819,853,616 460,199,960 2,581,302,204 7,773,422,348 14,634,778,128 数据来源:根据 UN COMTRADE数据库 相关数据绘制 考虑到本文所有 的研究都是以中日间电子类产品进出口贸易额为基础,在此特将所有数据成列如表 1 表 2。 但由于数据较多且数值较大,光是罗列数据难以 直观地表现20202020 年间中日电子类贸易发展 情况 ,所以在此小节中将根 据表 1 表 2 数据绘制图表,从电子类产品产业内贸易进出口额变化情况和电子类产品进出口贸易结构两点对中日电子类产品贸易现状进行 分析 说明。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9 表 2 中国对日本电子类产品进口额 单位:美元 年份 761 762 763 764 总额 2020 28,897,595 2,998,416 16,202,586 1,516,204,913 1,564,303,510 2020 21,405,285 2,921,983 25,226,887 1,475,029,017 1,524,583,172 2020 16,125,388 6,991,037 33,524,476 1,654,882,978 1,711,523,879 2020 40,111,844 24,125,501 77,894,353 3,174,226,411 3,316,358,109 2020 47,147,256 34,798,675 126,553,545 3,085,146,064 3,293,645,540 2020 27,737,366 30,436,760 453,404,340 3,258,276,690 3,769,855,156 2020 36,224,779 37,508,592 897,084,283 3,273,224,894 4,244,042,548 2020 53,268,309 31,440,456 1,338,273,784 3,977,454,340 5,400,436,889 2020 99,009,640 35,538,696 1,645,939,645 4,513,118,778 6,293,606,759 2020 29,503,490 31,567,896 1,607,272,235 3,364,961,042 5,033,304,663 2020 33,018,923 40,905,894 1,940,179,938 3,084,856,836 5,098,961,591 2020 50,008,459 34,086,049 1,779,745,568 2,940,963,722 4,804,803,798 数据来源:根据 UN CoOMTRADE数据库相关 数据绘制 在 20202020 年间中国对日本 76 76 763 和 764 四类产品 进出口 总 额变化如图 1 所示。 0202040006000800010000120201400016000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年份金额(单位:百万美元)出口额进口额 图 1:中国对日本电子类产品进出口贸易 如图 1 所示,在 2020 年,中日电子类产品进出口总额十分接近,但在其后的发展中,中国对日本出口增长势头盖过了 进口的 增长速度。 尤其是在 2020 年金融危机之后,日本对中国的出口开始走下坡路,电子类产品出口总额持续下滑,而 中国对日本的出口额非但没有下滑反而在大幅上升。 在 2020 年,中国对日本电子类产品的出口额已超过日本对中国出口额的两倍,形势大好。 总的来说 , 中国对日本的进口和出口情况都较为良好, 2020 年中国对日本电子类产品的出口额接近 2020 年的 6 倍,而 2020 年中国对日本电子类产品的进口额超过了 2020 年的 3 倍。 从总体上了解中日进出口情况之后,接下来分析中日电子类产品进出口结构变化。 中日电子类产品产业内贸易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10 0%20%40%60%80%100%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年份出口结构764763762761 图 2:中国对日本电子类产品 历年 出口 结构 0%20%40%60%80%100%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年份进口结构764763762761图 3:中国对日本电子类产品 历年 进口 结构 结合图 2 图 3,不难发现,不论是在中国对日本电子类产品的进口或者出口中, 764电子通讯设备作为技术密集型产品,一直占据着主要市场。 而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中, 761电视接收器、 762 无线电接 收器所占份额十分少,且发展不显著,尤其是在中国对日本电子类产品的进口总额中,自 2020 年至 2020 年这 12 年中,两类产品所占份额加总从未超过总额的 5%。 值得瞩目的是 763 录音机产品,虽然与 761, 762 同属劳动密集型产品,但其发展快且较为稳定,在中国对日本电子类产品的出口结构中, 763 产品越来越成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中国对日本进口结构中,其发展更为迅速稳定,正逐步追赶 764 产品所占的份额。 为了对中日电子类产品的发展状况有更好的了解,将在下文对中日电子类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各种指标进行测算。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11 (二) 中日电子类产品产业内贸易的 GL指数分析 G— L 产业内贸易指数由 Grubel 和 Lloud 于 1975 年提出,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测度产业内贸易的方法。 本文讲运用 GL 指数来衡量中日两国电子类产品产业内贸易的静态水平。 GL 指数定义为: 1 iiiiiXMGL XM  ( 1) ( 1)式中, iGL 代表产业内贸易指数, iX 代表 i 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的出口额, iM 代表 i 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口额。 从公式可知, iGL 在 01 之间取值,越接近于 1,表示产业内贸易水平越高,因为这时该部门的进出口相等;越接近于 0,表示产业内贸易水平越低,因为这时表明 该部门只有进口或只有出口。 该指数产业内贸易水平高低的划分标准如表 3。 表 3 产业内贸易指数划分标准 产业内贸易指数 0    1GL 产业内贸易水平 低 较低 较高 高 其中,以产业的进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作为权重,对所有产业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进行加权平均,可得出总体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即:  11niiiniiiiXMGL WI GLXM  ( 2) ( 2)式中,1( ) / ( )ni i i iiX M X M表示的是某类产品占该组产品进 出口额的比重。 现将中日两国 20202020 年间在四类电子类产品上产业内贸易水平及总体产业内贸易水平整理如表 4。 由表 4 的静态测算结果,首先从总体水平来看, 2020 年至 2020 年间,中日两国在电子类产品产业内贸易 GLWI 皆大于 ,特别是在 2020 年以及其后两年间 GLWI 都超过了 ,这说明中日电子类产品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较高,但在近两年,即 2020 年和2020 年 GLWI 持续下滑,甚至在 2020 年跌破 ,表明两国间的产业内贸易发展亟待机遇寻求新的发展 机遇。 其次从细分类别比较来看,人力资本密集型产 品中, 76 76 763 三类初始GL 指数偏低,在随后这 12 年的发展中, 761 电视接收器、 762 无线电接收器发展缓慢,没有较大的起色,仍处于产业间贸易水平,但 763 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