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凤凰世纪大讲堂(全集)28中国人的人格结构-经营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能跟现在社会的状况有关系,在市场经济刚刚开始发展起来的时候,那么我们现在,大家比较看中的是什么。 一个人有没有能力,能不能胜任,能不能做出成绩来,能不能被大家所承认,相对来讲,这样说不一定合适,但我觉得是有这样的一种倾向,就是现在我们对伦理道德的这样一种看中和重视程度,有所下降,所以可能在这一点上,品质这样的一个维度往后放了。 现在我报告的是大陆地区的中国人的情况,实际上我们做的这个研究,还包括了台湾地区的被试,在台湾的人群里面,他们自我的 特点,善恶放在第二位上,比大陆的还要往前一点,这个可能也能够说明一点问题。 这是关于自我的特点。 那么除了这个以外,我们讲第二个方面就是人际的特点,指向他人的这种特点,在中国人里面,是一个维度,就是温顺随和,暴躁倔强。 那么西方人里面也有一个,就是愉悦性,这里面有两点不同,第一点,对中国人来讲,人际关系的特点,其实是反映的这个人的总体的修养水平,是他的一种内在的品质。 我们可以看,讲到温顺随和,暴躁倔强的时候,是讲的这个人是不是很温和、大度、还是很计较,是很文雅,还是很急躁。 这是指的一个人的,相对来讲比较 稳定的一种内在的品质。 而我们看西方人的这种愉悦性,他是指的自己作为一个对象,在跟别人打交道的时候,给别人留下了一种什么样的印象,是不是可信任的,是不是很坦诚,能不能作出一些对别人有利的事情,就是利他的行为。 这是一个差别。 第二个差别,从出现顺序上也有所不同。 那么,西方人的第二个维度就是人际交往的特点,那么中国人这个排在第四。 这是两点不同。 那么从这里我们想象一下,现在我们很多人都很强调所谓的礼仪培养,礼仪培训。 我在美国的时候,我的导师就跟讲,他说,你在街上,在什么地方,见到什么人都要做出笑容,他说,这 是美国人的一种习惯,就是对人要友好。 我说这个,我有时候我不一定能做出笑容,刚才阿忆说了,我不苟言笑。 他说你可以练习,实际上你笑容很简单,就是嘴角往上一翘,就行了。 那么后来我就学着这么做,后来做了多了,觉得也就习惯了。 但是回来以后,回国之后,我觉得这样做就很不合适。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我们每天见到一个人,他总对你皮笑肉不笑,拼命作出那样的一种表情,你可能觉得,这个人怎么回事啊。 对不对。 也就是在中国人看来,人际交往,人际关系,主要还不是看你外在的表现是什么,而在于说,你的品质到底如何。 所以从人际关系这个角度上来讲 ,中国人和西方人在看待人际关系上,他的看中的程度和看中的内涵是不一样的。 所以我就想,礼仪培训这样一种很好的仪表、仪态,对于缓和人际关系,人际交往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但它的重要性在中国和在美国绝对是不一样的。 因为即使你的修养,你的外在表现得再好,可能也不会有太多的朋友,因为中国人看的,并不是说主要看你外在的东西,而看你的内心是如何的,所以从人际交往上来讲,中国人和西方人是有这样的差别。 那么,最后一个就是事物指向的特点,也就是说,当我们在做事的过程里面,这里面实际上中国人和西方人的差别是非常大的,首先我 们来看,最直接的,在中国人的维度里面,就是勤奋、勤俭恒毅和懒散放纵。 这里面从三个层次上来看,是坚忍、浮躁,节俭和放纵,然后是沉稳和冒失。 这些特点反映的是什么呢。 反映的是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投入程度或者一种做事的风格。 那么,而在西方人的这种公正性,做事这样的一个倾向里面,它的包含的内容是非常多的,第一,它包含了能力;第二,它包含了,你是不是要负的责任和要遵守的规矩;那么第三呢,还表现了你的一种做事的风格,就是严谨、深思熟虑;另外还有就是你能不能自我控制。 那么我们来看西方人做事这样的一个 风格,他实际上把几件事合在一起,最终的体现是什么呢。 也就是说在西方人看来,当他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实际上包含了做这个事所要遵守的规矩是什么,做这件事所应该对自己进行的约束是什么,另外也包括了做这件事所要具备的能力。 而在中国人看来,做事的风格仅仅是一个勤奋还是懒惰的问题,那么,在中国人要做事的时候,还必须有另外的两个维度:一个是能力,一个是品质。 能力呢,也就是说,你有没有这样的一种能力,能不能做好这件事,能不能胜任。 品质呢,是对你做这件事的一种外在的约束。 这也就是说,在中国人看来,在中国人做一件事的时候,他这三 个的方面是分开的,一个是说,你有没有能力做好。 那么,换句话来讲,当我们去看中国人做事的时候,有的时候我们是注重的是他的能力,这个人有没有能力做好。 但在另外的情况下,我们可能看中的是,这个人他是不是很勤奋,是不是很投入。 在很多情况下,可能觉得,这个人尽管他有能力,但他的工作态度不好,所以我们也不用他,原因在哪里,因为这两个可能并不是一致的,而在西方人那边,这两个本身就有内在的联系,而在中国人这儿,是分别独立的。 最要命的是第三个,可能你既具备了能力,又有了非常的投入,但是你在做事的时候,你完全可以不守规矩,你也 可以很守规矩,这也是看你自己的道德修养的问题。 因此在中国人做事的时候,他实际上跟西方人相比,中国人做事的灵活性或者说多样性就非常的可怕,这实际上就反映了我们在做事的过程里面,我们的规则和能力和是不是很勤奋,它是相对来讲,分离开的,而在西方人是合在一起的。 那么这里面,一方面,就是说我们在做事的时候,我们要根据现实情况的不同来作出判断,而没有一种一致性的原则,这种一致性的原则,在不同情境下的一致性的原则,是比较欠缺的,原因也在于他是分别来进行的。 所以从这里面来看,中国人和西方人在做事上也是有很大的不 同。 有的时候我们觉得西方人做事比较刻板,没有灵活性,而这恰恰是反映了我们有太多的灵活性,当然这两个极端我想都可能有些问题,如果说完全的靠一种极端的这样一种刻板的规矩来遵守,在中国这样的一种环境下,可能也是比较难以实施的,但如果什么事都追求灵活,都没有一种一致性的东西,这样这个社会秩序也会非常的成问题。 所以这就是我们从总体上来比较一下,中国人和西方人在人格结构上的一些特点。 这里面呢,虽然是一个简单的比较,但实际上从里面我们可以看到:第一,在中国人看来,一个人的人格结构,人格特点,最主要的还在于他的内在的品质, 能力,是不是很勤奋,是不是很善良,是不是追求一种淡薄名利,还是一种追求功名利禄,还有就是你是比较大度还是比较计较,这都是从内外品质来讲的。 而在西方人看一个人的时候,相对来讲,更多地是看他表现在外的一面,表现在外部的特点,也就是说中国人是要追究你内心在想什么,而西方人首先想到的是你外在的表现是什么。 那么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有时候觉得中国人活得很累,而西方人好象整天都朝气蓬勃的,而现在西方人这种外在的表现,因为他很看中,所以说,他的那种表现一般都是比较外向的,比较外在的;而中国人呢,你表现得再有活力,可能 你这个人品质不好;你表现得再有活力,你能力很差;你表现得再有活力,别人觉得你是一个很计较自私的人,那么这样的话,实际上我们在跟别人打交道的时候,外面,表现在外的,看上去很重要,但实际上它起的作用很小,那么内心的东西,看不见,你又必须得很在意,所以就活得很累。 所以我想,这是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比较之后,会得出这样的一个印象,当然在实际的应用中,我刚才讲到,那么了解了人格结构,我们在教育咨询,在人力资源开发,在其他方方面面,用到测量人的特点的时候,这都可能会用得到,那么这种应用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而且刚才我讲,这样 的一个结果,跟西方人是有着明显的不同,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照搬西方人的东西,这是我们现在心理学界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就是如何根据中国人的实际的情况,来研究和发展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理论体系,自己的测量体系,然后把它能够真正应用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中去。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王教授让我们这么清晰地了解了我们自身,同时让我们了解了我们和西方人有哪些异同。 好,下面看一下来自凤凰网站的几个问题。 第一个网上的问题,这位网友的名字叫“公主情绪要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