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科常用操作技术(doc70)-工艺技术(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氟醚( Enflurane,Ethrane) (1) 药理作用: 1)循环系统:对循环系统有抑制作用,抑制程度随剂量增加而加重;麻醉维持期,若麻醉不深,血压较平稳,心率、心律亦保持平稳。 2)呼吸系统:对呼吸道无刺激、不增加气道分泌物;对呼吸有较强的抑制 作用。 3)中枢神经系统:对中枢神经下行性抑制随吸入麻药剂量的增加而加深,深麻醉时,可出现癫痫样脑电波, 2%病人可出现抽搐;长时间麻醉时,因使脑脊液生成速度增加而使颅内压增高。 4)肌松作用:有明显的肌肉松驰作用,并可加强非去极化类肌松药的作用。 5)肝肾功能:对肝脏无显著损害,对肾功能有潜在危害。 (2) 适应证: 1)各部位、各种年龄的手术;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3 页 共 70 页 2)重症肌无力; 3)嗜铬细胞瘤。 (3) 禁忌证 : 1)严重心、肝、肾疾病; 2)癫痫病人; 3)颅内压过高病人。 (4) 使用方法: 1)低流量紧闭法; 2)半紧闭法:可并用氧化亚氮; 3) Bain 回路:用于小儿。 (5) 注意事项: 1)因安氟醚呼吸抑制强,故麻醉时应注意作好必要的辅助呼吸; 2)安氟醚有强化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故两者并用时,肌松药应减量; 3)血压和呼吸的变化可作为麻醉 深度的指标,如无低血容量等其它因素,低血压即应视为麻醉过深的表现; 4)麻醉诱导期,挥发器可开到 %~ %,一般 7~ 10 分钟即可;应监测麻药浓度和临床指征; 5)麻醉维持期吸入浓度一般为 %~ 3%; 6)应使用专用挥发器以控制麻药浓度和剂量; 7)与心得安同用时血流动力学改变大于氟烷麻醉; 8)麻醉过程中避免快速充气,以免麻醉药浓度过高致麻醉过深; 9)进口麻醉机,挥发器在呼吸回路圈外,常需用高流量麻 醉。 3. 异氟醚( Isoflurane,Forane) (1) 药理作用: 1)循环系统:较同类吸入麻醉药相比,异氟醚的心血管安全范围要宽,异氟醚对心肌有直接的轻微抑制作用;由于它使外周血管阻力下降而使血压下降;但麻醉不深时,血压常较稳定;异氟醚使心率稍增快,但心律稳定。 2)呼吸系统:异氟醚抑制呼吸与剂量相关,能严重抑制通气量和对 PaCO2 升高的通气反应。 3)中枢神经系统:异氟醚对中枢的抑制作用与用量相关。 不产生象安氟醚样的癫痫样脑电波,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4 页 共 70 页 对颅内压影响较轻。 4)肌松作用:异氟醚可产生足够的肌松作用,可增强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与安氟醚不同的是,还可增强琥珀胆碱的作用。 5)肝肾功能:对肝、肾无损害。 (2) 适应证:与安氟醚相似,但优于安氟醚; 1)老年人及冠心病病人; 2)癫痫病人; 3)颅内压增高病人; 4)肝肾有疾患的病人; 5)重症肌无力。 (3) 禁忌证: 1)因增加子宫出血,不适于产科手 术。 2)有恶性高热家族史病人不应使用。 (4) 使用方法: 1)麻醉诱导:单纯异氟醚诱导时,可用 %的异氟醚 5~ 10 分钟;合用 70%笑气时则可用%异氟醚 5~ 10 分钟。 2)麻醉维持期:异氟醚浓度相应降低,一般保持在 的条件下来调节异氟醚的吸入浓度,常用浓度为 %~ %。 4. 氧化亚氮( Nitrous oxide,N2O) (1) 药理作用: 1)循环系统:对心肌无直接抑制作用,对心率、心排 血量、血压、静脉压、周围血管阻力和全身血量均无影响; 2)呼吸系统:对呼吸道无刺激,也不引起呼吸抑制,但可增强硫喷妥钠诱导时导致的呼吸抑制; 3)中枢神经系统:麻醉作用弱,吸入 30%~ 50%有镇痛作用, 80%以上才有麻醉作用; 4)肌松作用:无肌松作用; 5)肝肾功能:对肝肾无明显副作用。 (2) 适应证: 1)主要应用于复合麻醉;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5 页 共 70 页 2)低浓度( 30%)吸入可用于镇痛(如短小手术)或某些疾病(如冠心病)的 治疗应用。 (3)禁忌证: 1)急慢性缺氧、肠梗阻、空气栓塞与气胸的病人; 2)麻醉装置的 N2O、 O2流量计不准确时禁用; 3)危重病人若与吗啡合用,易发生循环抑制; 4)贫血患者使用时间不宜过久。 (4) 优缺点: 1)优点: ① 只要不缺氧 ,N2O 并无毒性; ② 麻醉诱导及苏醒均迅速; ③ 镇痛效果强; ④ 对气道粘膜无刺激; ⑤ 无燃爆性。 2)缺点: ① 麻醉作用弱,使用高浓度时易产生缺氧; ② 体内有大的闭合腔时,引起其容积增大; ③ 长时间高浓度吸入 N2O,对红细胞生成系统有一定损害。 (5) 使用方法: 1)麻醉诱导前先用麻醉机面罩使病人吸纯氧 5min。 然后把贮气囊内贮气排尽,以达尽可能地排除体内氮气。 2)如用半开放法则可将氧气和氧化亚氮二者的流量按所需比例配合使用( 50%~ 70%N2O)。 3)若病人一般情况良好,麻醉诱导期可采用 N2O 与 O2为 80%与 20%的比例吸入,但时间不应超过 10~ 15min。 麻醉维持期 N2O 的浓度介于 50%~ 65%之间(氧浓度不宜低于 40%)。 在麻 醉结束前应吸入纯氧 15min,以防“弥散性缺氧”发生。 4)产科镇痛,可用 35%~ 50%的 N2O 与相应 50%~ 65%的 O2比例吸入。 5) N2O 的密闭式吸入法,应根据病人的体重查出每分钟的基础氧耗量,并根据麻醉期间所需的每分钟流量而算出不同的 N2O 与 O2 浓度的比例配合使用;采用本法应密切观察病人末梢循环的颜色及术野渗血的氧合情况,监测吸入 N2O 与 O2浓度,一旦怀疑缺氧应立即停止吸入 N2O,同时检查 N2O 与 O2 流量表是否准确。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6 页 共 70 页 6)较长时间的 N2O 麻醉,术后应吸 氧 1~ 2h,以防苏醒期缺氧。 5.七氟醚( Sevoflurane) (1) 药理作用: 1)循环系统:七氟醚可降低心肌灌流量和冠状窦血流,加深麻醉后,冠状窦血流有所恢复,心肌耗氧量和乳酸摄取量均呈剂量方式下降;七氟醚对心肌收缩功能有一定程度抑制。 深麻醉下,心肌摄氧和左室每搏功能降低。 七氟醚在 以上浓度时冠状血管扩张明显,有可能发生窃血现象。 七氟醚对心肌传导系统无影响,也不增加心肌对外源性儿茶酚胺的敏感性。 七氟醚可使外周血管阻力降低。 总之,七氟醚对循环系统呈剂量依赖性 抑制作用,血管扩张作用略强于心肌抑制。 2)呼吸系统:对呼吸道无刺激,随麻醉加深致呼吸抑制加重。 3)中枢神经系统:中枢抑制随麻醉加深而加重,麻醉过深可造成全身痉挛,但弱于安氟醚;七氟醚可增加颅内压,降低脑灌注压。 4)肌松作用:增强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并延长作用时间,尤其对维库溴铵作用最强。 5)肝肾功能:未发现有肝肾损害。 (2) 适应证:凡需全身麻醉病人皆可应用。 (3) 禁忌证: 1) 1 个月内施用吸入全麻,有肝损害病人; 2) 本 人或家属对卤化麻醉药有过敏或有恶性高热因素者; 3) 肾功差慎用。 ( 4)使用方法:可用静脉诱导插管或用七氟醚-氧、七氟醚-氧-笑气面罩诱导插管后用高流量 10~ 20 分钟后改用低流量吸入麻醉维持。 因其有诱导、清醒迅速的特点,可用于小儿或成人的门诊小手术或检查时手术,此时可用面罩吸入法。 七氟醚与钠石灰作用后产生有毒分解产物,故不宜使用钠石灰的全紧闭麻醉,必要时可用钡石灰。 6.地氟醚( Desflurane) ( 1)药理作用: 1)循环系统:与异氟醚相似,可降低血管阻力及平均动脉 压,升高静脉压,此作用与剂量相关;但与异氟醚不同的是,浅麻醉下( )心率不改变,深麻醉时( 及 )与剂量相关的心率增加。 一定 MAC 下并用笑气能减轻地氟醚的循环抑制及心率加快作用。 2)呼吸系统:地氟醚抑制呼吸,减少每分通气量、增加 PaCO2,并降低机体对 PaCO2 增高的通气反应,抑制作用与剂量有关。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7 页 共 70 页 3)中枢神经系统:等效剂量的地氟醚和异氟醚引起脑电图( EEG)的改变相似,笑气可减轻地氟醚对 EEG 的抑制程度,地氟醚可抑制皮质电活动和脑氧代谢率,高 浓度吸入时可引起脑血管扩张,并减弱脑血管的自身调节功能。 4)肌松作用:可明显增强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 5)肝肾功能:对肝肾无显著影响。 ( 2)适应证: 1)各种全麻的诱导和麻醉维持; 2)控制性降压; 3)心脏手术麻醉; 4)小儿麻醉; 5)老年病人的麻醉; 6)门诊病人的麻醉。 ( 3)禁忌证:无专用挥发器时禁用。 ( 4)使用方法:地氟醚可单独加氧气用于 麻醉诱导,或加用 60%笑气以及和静脉麻醉药同用。 用 12%~ 15%地氟醚可引起下颌松驰,完成气管插管。 地氟醚麻醉诱导比异氟醚更有效地抑制喉镜引起的心动过速和血压增高。 麻醉维持用 %~ %地氟醚加 60%笑气、氧气。 【 吸入麻醉方法 】 1.开放式吸入麻醉 ( 1)开放点滴法:常用安全范围广的乙醚。 用带边槽的金属丝网面罩,覆以 4~ 8 层纱布,持续向面罩滴乙醚,为防缺氧,在面罩下输入氧气。 本法的优点是设备及操作简单,机械无效腔及呼吸阻力小,适于小儿;但室内污染重、乙醚易燃爆、不能辅助呼 吸和充分给氧,目前弃之不用。 ( 2)冲气法:是将氧和麻醉蒸气的混合气体吹送入口腔、咽部或气管内的麻醉方法。 本法的优点和开放滴醚法一样,设备简单,机械无效腔及呼吸阻力小。 缺点是吹入流量大,易使气道干燥,污染手术室内空气,不易辅助呼吸,目前几乎不用。 ( 3)无重复吸入法:是利用无重复吸入活瓣,吸入新鲜气体,而呼出气全部排至大气中。 本法的优点是无效腔及呼吸阻力小,故适用于婴幼儿;可提供一定的麻醉浓度气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