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纺织服装及家纺行业深度调查系列报道(doc44)-纺织服装(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来说,建立内地 销售 网络、代理的 营销支持、物 流以及商场超市等终端 管理 、尤其是 符合内地市场的产品研究等方面,都将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适之宝枕工坊是青岛市一家专业生产各类枕头的一个企业 ,他们段时间内迅速在全国各地的商业区和百货 商店内开设名为 枕工坊 的专卖店和柜台,生意兴隆。 该公司黄经理对于国内市场家访品营销也持有与秦 玉华接近的态度,“内地市场的确比较难做,需要企业在品牌上面的更多付出。 谁耽误了青岛家纺的花样年华。 有业内人士表示,“现在的青岛家纺业依然处在 2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的服装工业的中低水平”。 也就 是说,相对不敢言先的服装业来说,我市家纺业的发展至少又落后 10 年;而和南方相比,我市的家纺业无 论是规模,还是技术水平,还是 市场 占有率,差距都较大。 有人说,现代的家纺正进入一个花样年华的时 代,那么到底是谁耽误了青岛家纺的花样年华呢。 |博锐 |31 消费意识决定论 谁看到了枕头上的螨虫。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1 页 共 37 页 “青岛人的消费能力也许 是影响家纺业发展的一个因素”,记者采访到的部分家纺行业人士也表达了这样 的观点。 冬冬宝北方地区的代理商、青岛某公司经理秦玉华给记者讲的故事也许能够说明一定的问题,她说,“到 我们专卖店来买床品的好多人,都这样告诉我们的店员:新房子刚刚装修完,感觉挺累的,买个便宜点的 床品凑合一下行了”,“从我们 销售 的经验来感觉,我们青岛人穷应当是家纺发展滞后的一个原因,想想 看,青岛房子价格那么高,自然让许多人都有压力”,秦玉华表示,家纺企业的发展与居民的购买力密切 相关,尤其是对于一些要做品牌的家纺企业而 言。 与消费能力密切相关的是人们的消费意识,也被称做消费习惯,“是消费意识决定了家纺发展”不仅仅是 青岛更多家纺业内人士的观点,实际上它也是中国家纺行业许多权威人士的声音。 对于消费能力影响家纺的观点,青岛纺联寝装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克生持有略微不同的观点,“因经济 的相对不发达,我们收入水平中等的家庭,实际上他们的消费还保留着装扮脸面的习惯”,青岛纺联寝装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2 页 共 37 页 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克生颇有感慨的说,“他们宁愿花上 10000 元去买一套真皮沙发放在自己的客厅里 ,而却不愿意去花上 1000 元买上 4 套床 品轮番换洗用,为什么。 因为沙发放在客厅里,客人都可以看见, 而床品却没有这个展示效果,同样的道理,大家都愿意花高价钱买名牌服装、名牌领带,却根本不对品牌 家纺感兴趣”。 “根据我们的调查,现在关键是一个如何启动消费的问题”,孙克生说,“就拿毛巾来说,中国每年人均 消费水平只有 3条,我我们很多家庭尤其是在农村,多个人合用一条毛巾也不稀罕,而目前一个日本人平 均每年要消费掉 12 条毛巾,欧美等国家的消费更高”,孙克生认为,“一条毛巾才多少钱。 所以并非是我 们中国的消费者消费不起,而是落后的消费意识”。 “例如,我们现在还没有人过多关注睡眠的卫生,实际上研究表明,拿一个枕头而言,如果以个人睡眠超 过 2个月,那么这个枕头上的螨虫可能要达到 1620只,而我们很多人现在根本没有这个意识” ,孙克生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3 页 共 37 页 说,意根据他们公司目前的调查,按照青岛市民目前的收入,消费床品的能力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关键 在如何引导消费,启动居民的消费”。 技术落后成绊脚石 绍兴 200:山东 10的尴尬 青岛家纺业的不足,实际上还可以从技术上的落后来思考。 “青岛目前的家纺企业的技术、尤其是印染技术已经明显落后,如 果说落后 10 年我想肯定是没有问题”, 一位在沧口一家国有纺织企业从事纺织印染多年的技术负责人高厂长这样告诉记者。 在此前,也有类似的 说法是,“青岛家纺业依然处在 2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的服装工业的中低水平,相对不敢言先的服装业 来说,我市家纺业的发展至少又落后 10年”。 高厂长分析说,“青岛和山东省出口的家纺产品比较多,但是即便是我们出口的多数家纺产品,也基本上 属于中低层次产品,我们赚钱很少,我们青岛很多企业为了出口的单子基本上不赚钱都在做”,“其中的 关键就在于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企业创 新及设计能力差”。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4 页 共 37 页 这一的差距被认为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技术人员匮乏,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档次低而且品种 单一,仍以传统的床单、床罩、毛巾被、床帘、毛毯为主,有的企业一直从事出口加工,形不成自己的特 色和品牌,在品质花色上难以与强手抗衡。 而是技术装备水平落后,高技术容量、高附加值产品生产比例 偏低。 家用纺织品的纤维消费总量大约占 1/ 3左右,而产值只占 1/ 5左右,产品附加值远远低于服装产品 秦玉华则告诉记者,“我们本地的多数家纺企业都要到外地买布来做,而不是自己设计、自己去印染,而 对于 创立家纺品牌而言,缺乏设计无疑就没有品牌的核心”,她说,冬冬宝香港总部本来一直不愿在青岛 扩大投资,就是考虑到缺乏配套环节的原因。 “从我市现有从事家纺业的装饰布厂、毛巾厂、织布厂甚至染料厂、台布厂等现有企业看,除了个别企业 外,大部分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发展缓慢,技术应该是主要决定因素”,高厂长告诉记者,“我们可以从几 个统计数字上对我们的差距有所了解”,他说,“例如,一台 MBK牌的印花机在浙江绍兴地区就有200多台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5 页 共 37 页 ,而在纺织大省 —— 山东省却只有 10台,没有好的设备,怎么会生产出好的产品。 ”。 “印染、色织等行业基本断层,割断了纺织与服装的关联度,大量原铺材料的外购,制约了纺织服装行业 的做大,” 我市有关部门发布的一份针对纺织行业分析文章曾经这样说,青岛的印染行业曾是一大优势 ,而印染又是一种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比织造设备更加昂贵,投入巨大,一般企业无力问津,这也是青 岛大家纺产业中得天独厚的优势之一。 但长期以来,由于行业 管理 滞后,缺乏 市场 化的资源配置手段,青 岛大印染这一唯一能在中国形成产业链的综合优势没有发挥出来。 如果说印染技术的落后粘住了家纺行业发展的翅膀,那资金投入的不 足则是加重翅膀的砝码之一,由于青 岛家纺业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主要靠自有资金滚动发展,而现在企业的资金只能满足生产的流动资金需 求,没有充足的资金,企业在产品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引进新技术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困难。 资金投入不 足也影响了我们家纺产业的升级。 自己身上找原因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6 页 共 37 页 “喜盈门行,其他企业也行” “尽管消费观念和技术落后都是影响家纺业发展的因素,但是他们不应该是主要因素,我觉得关键还是在 于企业自身”,青岛一位原来在行业 管理 部门工作的人士这样表示。 该人士表示,青岛家纺企业普遍喜欢国 外订单,而也正是这些不断维持企业的国外订单,让企业在国内市 场犹豫不前。 由于青岛有着地理位置上的优势,本地家纺企业接纳的国外订单量普遍比较多,孙克生告诉 记者说,“国外订单的优势非常明显,首先是量大,即使是利润(加工费用)很薄,但是由于量大也能赚 些钱维持企业”,“而国外订单一般是国外先付定金,没有任何风险,另外一般花色布料都要国外客户 提 供,图样,甚至国外客户决定印染,所以加工企业也没有印染上的风险”。 而比较而言,家纺企业要自己拓展国内 销售 渠道,需要投入较大的财力物力人力,据某企业负责人介绍 , “光在山东省内铺开一些主要的商场和超市,可能就需要资金投入在 2020 万元以上,因为家纺产品销售非 常容易占用资金。 ”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7 页 共 37 页 而上述行业管理人士表示,“如果企业过分眷恋加工所带来的的微薄利润,也非常容易导致企业停滞不前 的局面,因为仅仅做加工,企业就不会有任何创新”。 在记者的调查中,“国内 市场 上,由于家纺产品不具备服装那样的展示性,家纺品牌战略实施难”成为大 家一个普遍的认识,但是就在我们青岛,也有成功品牌的榜样 —— 那就是喜盈门。 巾被类产品是我市家纺产品的重中之重,占我市家纺产值近 42%, 重点企业包括“喜盈门”、“美好”等。 “喜盈门”近期更是一举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称号,说明企业在国内市场占有已经占有相当的份额 青岛家纺 敢问路在何方。 在威海路附近的一家外贸店里 ,店主人林小姐告诉记者 ,“他们的店面开张有 1 年多了 ,现在每天都要卖出 3 4套床品,生意还不错”,林小姐说,她这里基本上都是些外贸公司的尾单 ,有一些货可能有些残,但是 青岛人格外喜欢这种外贸的东西 ,“有时候一批好货过来,很快就抢光了,大家觉得,人家老外订的东西 ,基本上都是纯棉 ,做工又不错 ,咱们用起来肯定没问题”。 外贸家纺产品在青岛家庭的受宠至少说了一个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8 页 共 37 页 |博锐 |31 问题,就是说,青岛外向型家纺企业的产品在青岛的 市场 是存在的,只是没有去挖掘而已。 外贸企业浪子回头 国内蓬勃发展的家纺市场,已经让占据青岛家纺企业数目 95%的诸多外向型企业频频回头观望。 家纺的出口业务虽然因为业务量大、风险小而有让人难以抗拒的诱惑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