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热处理基本知识(doc13)-钢铁冶金(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气体渗碳炉。 4.对于大批量的汽车、拖拉机齿轮等零件的生产可选连续式渗碳生产线或箱式多用炉。 5.对冲压件板材坯料的加热大批量生产时,最好选用滚动炉,辊底炉。 6.对成批的定型零件,生产上可选用推杆式或传送带式电阻炉(推杆炉或铸带炉) 7.小型机械零件如:螺钉,螺母等可选用振底式炉或网带式炉。 8.钢球及滚柱热处理可选用内螺旋的回转管炉。 中国最大的管 理 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6 页 共 13 页 9.有色金属锭坯在大批量生产时可用推杆式炉,而对有色金属小零件及材料可用空气循环加热炉。 加热缺陷及控制 一、过热现象 我们知道热处理过程中 加热过热最易导致奥氏体晶粒的粗大,使零件的机械性能下降。 :加热温度过高或在高温下保温时间过长,引起奥氏体晶粒粗化称为过热。 粗大的奥氏体晶粒会导致钢的强韧性降低,脆性转变温度升高,增加淬火时的变形开裂倾向。 而导致过热的原因是炉温仪表失控或混料(常为不懂工艺发生的)。 过热组织可经退火、正火或多次高温回火后,在正常情况下重新奥氏化使晶粒细化。 :有过热组织的钢材,重新加热淬火后,虽能使奥氏体晶粒细化,但有时仍出现粗大颗粒状断口。 产生断口遗传的理论争议较多,一般认为曾因加热温度过高而使 MnS 之类的杂物溶入奥氏体并富集于晶接口,而冷却时这些夹杂物又会沿晶接口析出,受冲击时易沿粗大奥氏体晶界断裂。 :有粗大马氏体、贝氏体、魏氏体组织的钢件重新奥氏化时,以慢速加热到常规的淬火温度,甚至再低一些,其奥氏体晶粒仍然是粗大的,这种现象称为组织遗传性。 要消除粗大组织的遗传性,可采用中间退火或多次高温回火处理。 二、过烧现象 加热温度过高,不仅引起奥氏体晶粒粗大,而且晶界局部出现氧化或熔化,导致晶界弱化,称为过烧。 钢过烧后性能严重恶化,淬火时形成龟裂。 过烧组织无法恢复,只能报废。 因此在工作中要避免过烧的发生。 三、脱碳和氧化 钢在加热时,表层的碳与介质(或气氛)中的氧、氢、二氧化碳及水蒸气等发生反应,降低了表层碳浓度称为脱碳,脱碳钢淬火后表面硬度、疲劳强度及耐磨性降低,而且表面形成残余拉应力易形成表面网状裂纹。 加热时,钢表层的铁及合金与元素与介质(或气氛)中的氧、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发生反应生成氧化物膜的现象称为氧化。 高温(一般 570 度以上)工件氧化后尺寸精度和表面光亮度恶化,具有氧化膜的淬透性差的钢件易出现淬火软点。 为了防止氧化和减少脱碳的措施有:工件表面涂料,用不锈钢 箔包装密封加热、采用盐浴炉加热、采用保护气氛加热(如净化后的惰性气体、控制炉内碳势)、火焰燃烧炉(使炉气呈还原性) 四、氢脆现象 高强度钢在富氢气氛中加热时出现塑性和韧性降低的现象称为氢脆。 出现氢脆的工件通过除氢处理(如回火、时效等)也能消除氢脆,采用真空、低氢气氛或惰性气氛加热可避免氢脆。 几种常见的热处理概念 中国最大的管 理 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7 页 共 13 页 几种常见热处理概念 1. 正火: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临界点 AC3 或 ACM 以上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2. 退火 annealing:将亚共析钢工件加热至 AC3 以上 20— 40 度,保温一段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或埋在砂中或石灰中冷却)至 500 度以下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3. 固溶热处理:将合金加热至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然后快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 4. 时效:合金经固溶热处理或冷塑性形变后,在室温放置或稍高于室温保持时,其性能随时间 而变化的现象。 5. 固溶处理:使合金中各种相充分溶解,强化固溶体并提高韧性及抗蚀性能,消除应力与软化,以便继续加工成型 6. 时效处理:在强化相析出的温度加热并保温,使强化相沉淀析出,得以硬化,提高强度 7. 淬火:将钢奥氏体化后以适当的冷却速度冷却,使工件在横截面内全部或一定的范围内发生马氏体等不稳定组织结构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8. 回火:将经过淬火的工件加热到临界点 AC1 以下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随后用符合要求的方法冷却,以获得所需要的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9. 钢的碳氮共渗:碳氮共渗是向 钢的表层同时渗入碳和氮的过程。 习惯上碳氮共渗又称为氰化,目前以中温气体碳氮共渗和低温气体碳氮共渗(即气体软氮化)应用较为广泛。 中温气体碳氮共渗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 低温气体碳氮共渗以渗氮为主,其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耐磨性和抗咬合性。 10. 调质处理 quenching and tempering:一般习惯将淬火加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称为调质处理。 调质处理广泛应用于各种重要的结构零件,特别是那些在交变负荷下工作的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类等。 调质处理后得到回火索氏体组织,它的机械性能均比相同 硬度的正火索氏体组织为优。 它的硬度取决于高温回火温度并与钢的回火稳定性和工件截面尺寸有关,一般在 HB200— 350 之间。 11. 钎焊:用钎料将两种工件粘合在一起的热处理工艺 回火的种类及应用 根据工件性能要求的不同,按其回火温度的不同,可将回火分为以下几种: (一)低温回火( 150- 250 度) 低温回火所得组织为回火马 氏体。 其目的是在保持淬火钢的高硬度和高耐磨性的前提下,降低其淬火内应力和脆性,以免使用时崩裂或过早损坏。 它主要用于各种高碳的切削刃具,量具,冷冲模具,滚动轴承以及渗碳件等,回火后硬度一般为 HRC58- 64。 (二)中温回火( 350- 500 度) 中国最大的管 理 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8 页 共 13 页 中温回火所得组织为回火屈氏体。 其目的是获得高的屈服强度,弹性极限和较高的韧性。 因此,它主要用于各种弹簧和热作模具的处理,回火后硬度一般为 HRC35- 50。 (三)高温回火( 500- 650 度) 高温回火所得组织为回火索氏体。 习惯上将淬火加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称 为调质处理,其目的是获得强度,硬度和塑性,韧性都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因此,广泛用于汽车,拖拉机,机床等的重要结构零件,如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类。 回火后硬度一般为 HB200- 330。 气氛与金属的化学反应 一. 气氛与钢铁的化学反应 1. 氧化 2Fe+ O2→ 2FeO Fe+ H2O→ FeO+ H2 FeC+ CO2→ Fe+ 2CO 2. 还原 FeO+ H2→ Fe+ H2O FeO+ CO→ Fe+ O2 3. 渗碳 2CO→ [ C]+ CO2 Fe+[ C] → FeC CH4→ [ C]+ 2H2 2NH3→ 2[ N]+ 3H2 Fe+。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