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品牌核心竞争力(doc10)-品牌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国内刚刚开始流行的 CRM 管理还只是停留在 IT 行业进行广泛宣传和市场培育阶段,部分企业已经逐步认识到 CRM 和品牌竞争力之间的密切关系。 我们习惯将客户服务和品牌管理分开来的传统观念,将随着CRM 软件的普及和推广应用、尤其是境外跨国公司的促动而转变。 能否利用 CRM 满足客户需要将是衡量和提升本土品牌与跨国品牌竞争实力的指标之一。 三、 信守承诺 —— 中国企业品牌竞争力的关键 如何给一个品牌建立一种信用,并进而转化为企业的无形资产,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为此付出比竞争对手高出数倍的价格。 Enterprise IG 公司 CEO Mike Murphy 这样认为:你的客户就是你的品牌,品牌是一种感觉,是存在于人们心中的一种无形资产,而不是产品本身。 消费 者越来越倾向于购买产品的附加值,而不是商品的金钱价值。 据调查, 1950 年, 99%的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产品的有形价值,而只有 1%的人愿意为无形价值付出代价; 1975 年,愿意购买产品无形价值的客户上升到 30%, 70%的人还是看重产品的有形价值;进入到 2020 年,倾向购买产品无形价值的客户已经上升到 60%,超过了愿意购买有形价值的比例 40%。 品牌具有天然的所有权属性,它可以转变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同时,在信息化的社会,品牌已经成为一种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 刚刚成长起来的本土品牌如何保证消费者对我们品牌 的忠诚、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免客户资源被跨国品牌掠夺。 反思成长中的中国品牌,其致命弱点就是: “ 轻于承诺,耽于信守 ”。 加入 WTO 之后的本土企业,要增强自己品牌的竞争力,首先要遵循基本的商业游戏规则。 这是我们企业与国际企业接轨的第一步。 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信用经济,而以商业承诺为基石的品牌竞争力的核心也必然是信用。 张维迎教授曾多次提到,缺乏信誉是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四、管理 — 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 现代企业品牌的一个显著变化是从单一的品牌架构向多元化转化,因为企业面临的品牌生存环境已经是变化莫测、难以控制 的复杂多变的市场。 Enterprise IG 公司董事总经理 Debora Chatwin 女士指出,新的市场营销和品牌化的挑战使得企业品牌的再定位和二次品牌化策略成为一种必然。 我们看到许多国内企业已经完成了建立品牌知名度和单一品牌成长的过渡阶段,如联想、海尔、 TCL、科龙、海信、美的等,基于单一产品结构成长起来的品牌已经延伸到多元化的产品结构中,形成以母品牌为主体的品牌架构,原有的品牌识别体系和管理体系都发生了相应的变革。 每个企业都在努力寻求一种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而重新建立和监管一套新的企业品牌架构体系,则更 具实质性的意义。 包括改变企业的品牌观念,依据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界定企业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