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研究过程(ppt160)-经济学科(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需要注意的理论和方法问题,从而为研究工作打下一个较全面的理论框架。 文献阅读方法  大致浏览 的目的是一般性地了解该文献是否对自己的研究题目具有参考价值 , 然后确定是否应精读。 大致浏览的步骤为:  根据题目是否贴切选择拟阅读论文;  阅读论文的摘要或引言部分 、 各节题目和结论部分 , 大致了解其内容;  判断该论文是否有必要精读。  精读 的目的是全面了解文献所陈述的理论 、 方法 、 结论和引用资料 ,从中吸取自己研究可以借鉴的内容。 精读需要注意了解作者的论点( 理论框架 ) 、 论据 、 论证方法 、 分析的逻辑性 、 所使用资料 、 相关文献等。 对于这样的文献要采取多次深入阅读 、 与其它文献参照阅读等方法 , 开清其内容实质和论证方法 , 从而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 在阅读时需要注意按规范保留记录。 这里要注意一是不要受权威意见的束缚 , 二是要注意分析不同见解的论证依据和方法 , 从而形成自己的研究思路。 文献阅读记录  对所阅读文献要有条理和准确地做书面记录 , 以便在以后的论文写作工作中引用。 建议采用详细和系统地做笔记的方式。 需要记录的方面有文献中报告的研究问题 、 目标 、 方法 、 重要发现 、 主要结论 、 方法和观念上存在的不足之处 、 未涉及到的问题等。  在记录文献资料方面经常出现的一种错误是忽略有关文献的次要信息 , 如文章出处 、 出版时间 、出版单位地点和页码等 , 在最后完成论文的参考文献时需要花费时间再次查寻。 对文献阅读的要求  文献阅读的全面性虽然是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多并非就是工作质量高,更主要的在于理解和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开拓自己的思路。 对收集的资料需要进行选择和分类,使资料条理化、系统化,更便于在研究工作中使用。 资料选择是从所取得的资料中确定出对研究课题有参考价值的内容,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观点。 需要特别注意的内容有有争议的见解,需要将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整理出来,进行深入分析。 对于支持自己见解的分析意见要摘录下来,作为辅助论据。 对于发现的论证中的缺陷或未回答问题也要注意,看在自己的研究中能否将研究进一步推进。 资料整理应与自己研究拟采用的论证策略结合进来,选择列出文献中发现的主要论点和分论点及相应论据。 文献阅读中常用的记录方法  资料卡片:使用方便,灵活,费用低,便于分类保存和查找。 每张卡片应只记录单一内容,主要有文献的核心论点、论据、方法、有价值的论述等。 对于文献信息要严格按照最后引用时记录。  活页笔记:其作用与资料卡片相同,但可以包括较长的摘录。  资料剪贴:在剪贴本上要包括完整的出处信息,以便于以后查对。  复印文献:在性质上同剪贴。  磁盘文件:从网上取得的信息可以以磁盘文件形式保存,并可根据需要调用阅读。 阅读笔记的一种理想格式 阅读时间: 年 月 日 作者: 文章 /章节题目: 来源 ( 刊物 /书籍名称 ) : 起止页码: 出版时间: 出版地点: 出版社: 馆藏信息: 要点: 引文: 如果能够按照下面建议的方式做读书笔记 , 那么所积累的材料将有助于完成一个良好的文献综述 , 列出参考文献的工作也将更为容易完成。 文献阅读工作核对表  所阅读的文献是否与拟研究问题有关。  所阅读的文献是否提供了有关拟研究问题的一般背景材料。  所阅读的文献是否有助于增进对拟研究问题的了解 , 从而明确了可以如何着手做。  所阅读的文献是否提供了该领域的最新进展。  所阅读的文献是否改变了你对该领域重要问题的认识。  所阅读的文献是否有值得在论文中引用的内容。 调研工作  应该在开展调查工作之前制定出调查提纲或调查表,并确定适合的调查方法;  需要收集的资料包括数据、事实、意见和观点等。  应该在制定调研工作计划时考虑如何使用调查数据和资料。 事先考虑如何分析数据的必要性  保证能够收集到所有研究中将利用的数据和资料;  避免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收集不必要的数据资料;  保证所收集的数据资料经得起检验。 调查工作之前应考虑的问题  研究工作需要什么资料。  为什么需要这些资料。 这些资料对于本项研究有多大价值。  如果不搜集这些资料,对研究工作质量的影响有多大。  从哪里可以得到这些资料。 资料以何种形式存在(文件、书籍、数据库)。  取得这些资料是否需要特殊的批准。  什么时候需要这些资料。  当得到这些资料后准备如何利用或分析。 社会经济调查研究的步骤 确定研究目的 明确资料需求 确定资料来源 决定资料搜集方法 设计调查表 试验调查 样本选择 资料搜集与检验 资料分析 完成分析报告 数据资料搜集工作步骤  首先从自己已经掌握的资料中寻找(自己的文件、图书馆、网上数据库、有关机构等)。  如果还需要进一步搜集资料,应注意了解从哪里下手。 在这方面有必要听取别人的意见建议。  对于得到的所有资料都有必要进行检验核实,决不能盲目相信所得到的资料是完整和可靠的。 在这方面,利用常识和逻辑都可以帮助发现问题。 调查准备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需要认识到,提供资料的人对你完成调研(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不负有任何责任,因而需要尊重其要求。  在开展调研工作时,应保留一本工作日记,记录重要的工作进展,包括所接触的人、讨论的话题、所得到的重要信息等。 在有必要对资料进行核对或补充时,利用这一记录可以方便地发现所需要找的人。 调查表设计要求  设计良好的调查表应该具有下列三个特征: 所问问题简明扼要; 被调查者易于理解和回答,调查者易于记录; 调查内容能够满足分析需要。 设计调查表时应遵循的原则  区分由调查人员观察后填写的内容和需要经询问或由调查对象填写的内容;  单因素提问,即每个问题只涉及问题的某一个方面;  在可能的情况下事先列出预期的答案,调查者可以用划钩方式来做出选择;  防止提出含糊不清的问题,注意使受教育较少的人也能够准确理解需要回答的问题;  避免提出具有诱导作用的问题;  避免提出涉及个人隐私或易引起情绪化反应的问题;  正式调查前开展预调查,以检验调查表设计。 开展调查工作时应注意的问题  如果需要调查的内容多,过于费时,则需要考虑能否删除对分析影响不大的项目,或采用对一个较小样本进行详细调查而从其余调查对象那里取得较少的一般资料这样一种策略。  调查访问基于回忆,存在随时间推移可靠性下降的情况。  若当地有影响人物在场,调查对象可能会有较大顾虑,不愿意报告真实情况。  调查对象有时会为迎合调查人员表示出的偏好而有意慌报实际情况。 调查工作检验表(一)  采用抽样问卷调查方法取得数据需要有较多的时间进行准备和执行 , 并且需要较大的费用。 在选择这种方法前应考虑下列问题:  本项研究能否利用二手资料来完成。  能否通过直接观察或典型调查获得所需要的资料。  如果回答为否 , 则需要考虑采取抽样问卷调查方法 , 此时需要先回答:  是否能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来完成调查工作。  如发现问卷调查方法是不必要的或不可行的 , 通常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和费用。 调查工作检验表(二)  如果决心进行抽样调查 , 则需要考虑:  是否需要调查一个相当大并且具有代表性的样本。  能否从一个相对较小的样本获得详细的回答。  是否希望调查对象在回答调查表所问问题之外提供更多的信息。  如果对第一个问题回答为是而对后两个问题回答为否 , 则可以采取分发调查表方式。  如果对第一个问题回答为否而对后两个问题回答为是 , 则可以采取直接访问方式。 调查数据质量检验(一)  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 调查对象未回答问题  拒绝回答/无效回答/无能力回答/不在家 调查人员在工作中出现疏漏  未能按预定方案抽取样本  对调查问题未能正确的解释说明  对调查对象的回答未能正确理解  错误记录调查对象的回答 调查数据质量检验(二) 调查资料可能出现的问题 处理办法 调查对象不符合抽样要求 补充抽样或排除不符合要求的对象 调查资料不完整或不可靠 ( 部分 /全部 ) 根据是否缺少关键资料确定能否利用调查资料或进行补充调查 调查工作质量差(无效表比例高) 补充调查或排除无效样本 对于存在次要错误或疏漏的资料 , 可以通过按一定规则进行编辑加工来校正错误 , 如明显的填写笔误 , 或逻辑上可以由其它回答加以验证的项目 ( 收入 、 价格和数量的关系 , 分项和总和的关系 ) , 或只将可信资料用于某些方面的分析。 对于检验中发现的错误应标示出来 , 在录入时用特殊符号反映 ( 代表无效的文字字符 /空白 /实际中不可能出现的数值 )。 经济数据的类型  按照数据形成的性质  时间序列数据-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数据。  截面数据-来自同一时间不同观察对象的数据。  按照数据收集方法  一手资料-根据本研究需要自己收集的数据  二手资料-由别人收集并且经过加工的数据  政府公开发表的统计资料(例:各种统计年鉴)  政府及机构内部统计资料(例:农业部内部信息)  相关参考文献中提供的数据(例:专著或论文中的数据)  内部研究报告中提供的数据(例:未发表的学位论文 /研究报告) 使用二手资料  利用二手资料的优点: 节省费用 提高分析的时效性  利用二手资料时应注意的问题 这种资料是在过去出于不同目的或在不同条件下收集的,使用前应判断是否符合本研究的需要,确切了解指标的定义和收集方法,以避免错误地做出解释。 第五章 学位(学术)论文写作 本章内容  学位论文的规范框架结构  概念框架  文献综述  研究结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引用  图表 本章目的  介绍学位论文的写作规范;  讨论各主要部分写作中的注意事项;  分析学位论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  介绍文字和图形处理技巧。 学术论文的性质  学术论文是指在科学研究领域内用来对科学研究成果进行描述、分析和总结并且具有一定创造性的文章。  学术论文要求体现  作者对自己所研究领域内的某个问题获得的新发现或提出新学说、新构想;  作者对某些学术观点做深入探讨后提出新的认识;  作者对旧的学说提出不同见解,修正其错误和补充其疏漏。 写作学术论文的注意事项  学术论文如同其它文章一样,只有在明确谁是读者、他们具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他们希望获得哪些信息后,才可能写出有针对性的高质量文章。  写作是一个过程,在论文的形成过程中,我们促使自己提练、阐明自己的思想,按逻辑顺序对思想进行组织,并以其他人能够领会的方式表达出思想过程及其理由。  为了保证以合乎逻辑的方式表达研究获得的信息,在写作时通常应事先拟定一个提纲。 写作学术论文的注意事项  写作时要明确了解所使用的重要概念;  对于读者可能不熟悉的概念要在适当的地方给出严谨的定义;  对于使用较普遍的概念,若文章中需要有更精确的定义,同样也需要予以说明,特别是对于一些可能存在歧义的概念;  要注意避免使用不规范的缩略语,在首次使用缩略语,一定要给出其完整的名称;  当论文借鉴国外理论或方法时,可能遇到外文词汇缺乏适当的中文译义。 此时可以采用给出自己选择的翻译名,同时在括号中注明对应的外文概念,然后在正文中全部使用该词,尽量避免直接使用外文词汇。 学位论文的性质和作用  学位论文是为通过考试而做的学术研究报告;  学位研究工作的最终成果反映为提交答辩的论文。  所完成论文的质量是本人研究能力的证明 ,并不直接涉及对导师能力的评价。 国家对学位的要求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 对于授予研究生学位做出以下规定  第五条: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 , 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历的人员 , 通过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 , 成绩合格 , 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 , 授权硕士学位: 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 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 第六条: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 , 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历的人员 , 通过博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 , 成绩合格 , 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 , 授权博士学位: 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 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 在科学或专门技术工作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 对学生学术水平的考核实际上主要依据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