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基础知识(doc39)-纺织服装(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6μ m,典型的有林肯羊毛,莱斯特羊毛。 (四)杂交种羊毛:是美利奴细毛羊与长毛种羊的杂交羊的毛,长度、细度为其亲本的折衷。 著名的有考力代、哥化比亚、罗姆尼羊毛。 (五)粗羊毛:指毛被中兼有发毛和绒毛的异质毛,世界上大多数土种羊都属此类。 主要用途是制造地毯,也称地毯羊毛。 我国未改良的蒙古、西藏、哈萨克羊毛(三大类)均属此类。 细羊毛的用途以高级衣料为主,半细毛、长羊毛和杂交种毛用途广泛些。 除用于衣料外,也用于制造地毯、床毯、帷幕,较粗长些的可制地毯,浆粕毛毯、长毛绒等。 粗羊毛不宜作衣料,主 要用作地毯、粗毯、衬料等。 三、羊毛的形成及形态结构 (一)形成(围绕形成这条主线,介绍毛纤维质量的概貌及相关的专业名词) 见教材第 137 页图 216毛纤维形成示意图。 重点在结构特点。 油脂和汗液;毛丛;同质毛;异质毛;被毛(套毛); 见教材第 110 页图 26,羊毛在毛套上的分布状况 在一批毛中可能存在有:细绒毛、粗绒毛、粗毛、发毛、两型毛、死毛、腔毛等七种,类型的毛中的一种或几种。 详见第 102 页 [可请几位同学念 ] (二)形态结构:(可观察到的结构) 羊毛和棉不一样,羊毛是由许多角质化的细胞聚集成 的,外观几何形态是细长的柱体,截面呈近圆形,粗毛呈椭圆形。 羊毛径向从外向里可以分为三个组成部分:鳞片层、皮质层、髓质层。 (稍加解释) 对绝大多数毛来说,髓质层常出现在粗毛中,绒毛中无有,但兔毛例外,无论粗细均有髓质,且呈颗粒状分布,成为兔毛的一个结构特征,用以鉴别。 形态特征:截面呈近圆形,越细越圆,纵向有方向性排列的鳞片,具有天然卷曲,粗毛中可见不规则髓腔。 如下图所示: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四、羊 毛的品质特征 (一)细度 毛纤维的截面近似园形,所以可用直径大不来表示它的粗细。 羊毛细度的变化概况 前面已讲过羊身上不同地方的乞求的细度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簇中,还有导向毛与绒毛之分,羊毛细度的变化,是随羊毛、年龄、性别(公比母粗)、毛的生产部位和饲养条件的变化而改变的。 从根部到稍部的细度变化如下图: 细度的表达,单纯用平均直径反映羊毛粗细是不全面的,必须加离散指标,纤维愈粗,粗细波动和变化范围愈大。 ( 1)平均直径及细度不匀 ( 2)间接指标:特克斯、旦尼尔、公制支数等均可使用。 ( 3)品质支数:它现在的概念是表示直径在某一范围内的羊毛细度(讲一下它的历史来源)直径与品质支数的关系见教材第 118 页表 25。 细度的测量方法:(简单介绍) ( 1)目测法(经验测定法) ( 2)仪器测定法 ①显微镜投影法 ②中段切断称重法(测长称重法) ③气流仪法 ④电子式测量仪(光电式计算机图像法,激 光式细度仪) (二)长度: 自然长度:不受任何外力的自然状况下,纤维束两端间的直线距离。 常用来表示毛丛的长度,这种长度常在羊毛收购和选毛后搭配时使用(商业习惯叫羊毛高度) 伸直长度:在外力作用下,羊毛伸直时的长度,在工作生产中使用,并以此长度作为评定羊毛品质的依据。 羊毛长度的工艺地位 长度指标与测量方法: 不同的测量方法及不同的测量对象,得到不同的长度指标,作不同的用途。 ( 1)自然长度类:毛丛长度(商业、畜牧控制羊品种质量) ①手工法:用刻有 厘米为等间距刻度的尺子,测量一定数量的毛丛(国 毛 100 米,外毛 300 米),求出:平均长度,均方差和变异系数。 ②仪器法:利用光电传感器快速测量。 ( 2)伸直长度类: ①单根纤维测量:将纤维逐根拉直,量其长度,可得平均长度和不匀率,为根数加权值。 ②手工排图法(手摆法):(采用黑板作图的方法,逐一介绍下面的七个指标) 最长长度,交叉长度,最短长度,长度差异率,整齐度,短毛率。 ③梳片分组称重法:这是国家标准规定的测量方法。 (简述测量原理及仪器结构)分组称重得到一个长度一重量分布曲线。 平均长度,主体长度,短毛率,均方差和变异系数。 (强化‘权’的概念,引入 :巴勃长度概念) ④全自动电容式羊毛长度仪( Hauteur指标系列)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其物理概念:为截面加权值。 用这种方法还可测任何长度的含量,最后结果全部由计算机打印输出,从试样测量到结果出约 1 分钟。 重量加权与截面加权两者的关系: 权不同,指标值不同,不可进行比较: (三)卷曲 对于绝大多数羊毛来讲,均具有卷 曲,卷曲的存在有助于改善纺纱性能和成品的手感与保暖,卷曲的波形和密度随羊毛品种而异。 羊毛卷曲的形成与形态 羊毛只所以有卷曲是和正、偏两种皮质细胞的非均匀分布有关。 常见的分布是呈双侧结构。 这种结构特点使得羊毛在外观点出现了卷曲,当两种皮质细胞呈皮芯结构时则羊毛的卷曲很微弱(偏心皮芯结构呈浅波带卷曲,永久性的)。 卷曲的形态大致可分为:弱卷曲、常卷曲、强卷曲三大类,七种波形。 详见教材第 131 页图 212 卷曲的测量与表达 (用画图法介绍) ( 1)卷曲度:纤维在自然卷曲状况下 沿纤维轴向平均 1 厘米长度内 卷曲波的周期个数(波数 /厘米) ( 2)波高比:波长周期对半波高之比。 ( 3)卷曲伸直率 B=( L2- L1) 100/L1 ( %); L2—— 伸直长度, L1—— 卷曲长度。 ( 4)卷曲弹性率 (四)摩擦性能与缩绒性 (简单介绍) 摩擦性能:鳞片度,摩擦效应 缩绒性 防缩 (五)羊毛的含杂与净毛率 羊毛含有较多的杂质,主要为:脂汗、砂土和植物质 油脂和汗 油脂是由绵羊皮肤内的皮脂腺分泌出来的。 被覆在羊毛的表面,保护羊毛不受外界环境的破坏,其含量高对羊毛的保护作用则强。 主要由高级脂肪酸和高级一元醇组成 的复杂有机混合物,它不溶于水,但能溶于乙醚,石油醚,四氰化碳等。 汗则是羊皮肤上的汗腺分泌物,它对羊毛油脂有一定的溶解作用,可使油脂均匀地涂在羊毛上。 重要组成成分是无机盐,溶于水。 指标: 油汗高度:毛丛上脂汗高度 /毛丛长度的比值; 含油脂率;乙醇提取物。 植物质:也叫环境夹杂物:草刺,草籽(苍耳、牛蒡籽),草叶,草枝等。 砂土:放牧中粘附的砂石、尘土,羊毛食油脂率愈高,砂土粘附得就愈多。 其它:如标记毛,沥青毛。 净毛率: 净毛量才可真实反映羊毛的价值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 1)洗净毛率 ( %) 对于洗净的毛,人们往往折合成含公定量水分、油脂时的含量: ( 2)净毛率 ( %) ( 3)毛基净毛率 (详见教材第 141 页表 220,公式 230, 231) 五、化学性质与化学组成 (一)组成 构成羊毛纤维的主要组成物为各种α 氨基酸的多缩氨酸(蛋白质),氨基酸种类有 25 种之多(见教材第94 页)。 特别是胱氨酸的存在使相邻大分子产生交联,呈网状结构。 这一点对羊毛来说很重要。 (二)性质 水:羊毛角蛋白不溶解于冷水,但可使纤维膨化,干燥后羊毛则会复原,但当处于 110 度以上的水中时,羊毛会遭到破坏, 200 度时几乎全部溶解。 酸:弱酸或低浓度的强酸对羊毛不会构成破坏,短时间在硫酸作用下也不会损坏,但长时 间会遭到破坏。 碱:对角肮的作用是剧烈的,在煮沸的 NaOH 溶液中( 3%以上浓度)使羊毛全部溶解,表现出不耐碱。 氧化物:对羊毛是有损伤的,当浓度不高时,注意控制可用来漂白羊毛。 霉蛀性:耐霉菌,但不耐虫蛀。 有机溶剂,耐一般的有机溶剂。 六、羊毛的品质评定: 根据羊毛的细度,结合长度,参照实物标样,将羊毛分为: 支数毛与级数毛两大类,将品质优良的同质细羊毛,按品质支数高低分支,而差一些的异质毛按级别分。 第二节 蚕丝 一、种类: 蚕丝是天然蛋白质类纤维,是自然界唯一可供纺织用的天然长丝。 分 为家蚕丝与野蚕丝两大类。 (一)家蚕丝:桑蚕:最早在我国利用的天然纤维,被织成绫罗绸缎„„等许多织物,久负盛名,是高级纺织原料,纤维细柔平滑,富有弹性,光泽、吸湿好。 (二)野蚕丝:种类很多,常见有柞蚕丝,蓖麻蚕丝,樗蚕丝,樟蚕丝,天蚕丝等。 其以柞蚕丝为主要产品,也是最早在中国利用的蚕丝。 它的强伸度要比桑蚕丝好,耐腐蚀性,耐光性,吸湿性等方面也比桑蚕丝好,但它的细度差异大,丝上常有天然色,缫丝比较难,杂质也多,适合作中厚丝织物,质量好一些的丝可作薄型织物。 二、蚕丝的形成: 蚕丝是由蚕体内绢丝腺分泌出的丝依 凝固而成的。 吐出的丝则结成茧,对于一粒茧来说,可分为茧衣、茧层,蛹衬三个部分。 茧衣与蛹衬的丝细度细、强度小,适于绢纺 茧层为茧的主体,丝的质量最好。 三、形态结构: (一)横截面:近三角形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二)纵向:茧丝(茧层之丝):纵向有许多异状的颣节,造成外观毛糙。 生丝(缫丝之丝):比茧丝要光滑、均匀 熟丝(全脱胶之丝):表面光滑,粗细均匀,少数地方有粗细变化,光泽强而柔和。 四、化学组成 组成物质 桑蚕丝( %) 柞蚕丝( %) 丝蛋白 70~ 75 80~ 85 丝 胶 25~ 30 12~ 16 蜡质、脂肪 ~ ~ 灰 分 ~ ~ 五、物理机械性能: (一)形态天寸 品种 长度( m) 直径(微米) 桑蚕丝 1200~ 1500 13~ 18 柞蚕丝 500~ 600 21~ 30 (二)强伸度:强力比毛、棉高,但比麻低 (三)吸湿性:比毛、麻低,比棉高。 (四)抱合性:生丝的抱合性是指丝胶把若干根茧丝粘在一起的一种性能,以免在织造加工中丝束脱散,造成生产困难。 它与我们通常所说的纤维间的抱合力这一概念不同。 (五)色泽:颜色与光泽,丝的颜色随蚕的品种而变。 (简单说明一下光泽好的原因) 作业: 1. 单根羊毛的宏观形态特征是怎样的。 羊毛纤维从外向里由哪几层组成。 2. 概述羊毛的细度特点及指标。 3. 毛纤维中常含有哪些杂质疵点。 由何特点。 怎样表达。 4. 什么叫缩绒。 羊毛产生缩绒的条件有哪些。 5. 桑蚕丝和柞蚕丝的宏观形态特征与突出性能是什么。 6. 习题集中第 11~ 12 页的判断题。 第四章 化学纤维 内容提要:成纤高聚物特征和化学纤维制造概述。 化学纤维的分类、性质及检测; 常用化纤的特性;纤维鉴别的方法简介。 重点难点:本章是纤维部分特性介绍的最后一章,在性能介绍中注意与前面章 节的对比,突出特点的介绍,难点在于综合性。 解决方法:采用对比、归纳教学法,突出重点,如长度、细度、强度、形态特征等内容到此建立完整的体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系,使学生的理解和思维方法进一步得到提升。 第一节 化纤概况 一、化学纤维的诞生与应用 化学纤维的问世,结束了人类几千年来只将天然纤维作为唯一纺织原料的历史。 为纺织工业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持续发展的原料来源。 使人类的穿衣状况得到了非常巨大的改善。 由于是人工产品,所以其性能不象天然纤维那样性能是天生的,有限的,而是可以人为改变和控制的,可以制得各种不同性能的纤维,因而在民用、 工农业、交通运输,国防,医疗及尖端科学领域等方面具有广阔的用途。 民用:大家很熟悉,强度高,比重轻,耐磨损,不霉蛀,易洗快干等。 工农业:包装材料,传送带,渔网,绳索等。 交通运输:轮胎帘子线。 医疗:人造器管,缝合线,消毒纱布,卫生用品 国防:炮衣,降落伞,军用帐蓬,各种防护服 宇航:耐辐射,耐高低温纤维,飞行服,宇宙飞船减速器。 长久以来,为了满足人类穿着日益增长的需要,人们一直在寻找更多的纤维材料来源。 蚕丝是自然界唯一可供利用的长丝,而且它的形成独具一格 —— 由液体状变成固体状。 我国早在南宋,就有记载, 周去非的《岭外代答》一书记述,广西某县枫树上有“食叶之虫”称做“丝虫”,它的外形“似蚕而呈赤黑色”,每当五月(农历)间“虫腹如蚕之熟”,当地人就捉回用醋浸渍,然后剖开虫腹取出丝素,在醋中牵引成丝,一虫可得丝长 67 尺,这种从野蚕身上抽丝的方法,堪称是人类人工制丝技术最早的事实。 到十八世纪人们想到蚕吃了桑叶能吐出丝,那为什么不能用人工方法,把桑叶制成跟蚕丝相似的纤维呢。 后来人们测定了蚕丝和桑叶的组成,发现:桑叶中大量含有碳、氢、氧三元素,而蚕丝中除含有上述元素外,还含有氮。 这一发现,启发人们用硝酸来处理纤维 素来增加氮的部分。 1884 年在法国制得硝酸纤维。 但因其容易燃烧,加上成本贵,又没多少纺用价值,所以问世不久便停产了,但它毕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工制造的纤维。 1891 年在英国有人将纤维素黄酸酯溶于稀碱中制成很粘的液体纺丝,因其很粘,故称为粘胶,制成的纤维称为粘胶纤维。 它在 1905 年实现工业化生产。 从此以后人造纤维开始走上了成功之路,发展到目前这种现状。 可以说人造纤维的制造成功是仿生学的应用的成功。 二、种类和分子组成 (一)人造纤维 粘胶纤维:以木材,棉短绒,芦苇,甘蔗渣等植物纤维素为原料制成。 ( 简介最近发展的几个新品: Modal, Tencel,竹子纤维) 人造蛋白质纤维:大豆纤维(不是纯蛋白)。 (二)合成纤维 (按教材第 170 页表 31,了解制造化纤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