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产业报告(doc42)-工艺技术(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资人放心,可以腾出精力来关注自己的其他投资。 目前,国际国内 大型生物技术公司 都将 主要 精力和财力集中在生物技术药品和保健品上,使得这两个领域的竞争与投资风险明显提高,许多实力相对较弱的投资者都先后在这方面吃了大亏。 但在生物技术的诊断方法和诊断试剂方面,却鲜有大公司大企业的介入。 从目前国际国内医学发展趋势看,医疗卫生事业的更高境界是对疾 病的预防。 更多的人、更多的注意力、更多的新闻将会被吸引到有关疾病的预防领域。 做好疾病预防的关键是早期病原微生物的检查和脏器功能的检查,所以对于病原的微生物临床诊断和器材功能的检查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和热点。 二、 生物技术产业的总体特点 我们已经列举了当前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状况。 现在我们来分析作为一个整体,生物技术产业所具有的特点: 1. 大资金,长周期,高风险,厚利润。 1)生物技术是典型的高技术。 相比于其他高技术,生物技术所要求的投入大得多,须承担的风险高得多,产出回报也丰厚得多。 生物技术要求 高知识层次的人才和高 新的技术手段 , 是一种知识密集、技术含量高、多学科高度综合互相渗透的新兴产业。 以基因工程药物为例,上游技术 ( 即工程菌的构建 ) 涉及到目的基因的合成、纯化、测序 , 基因的克隆、导入 , 工程菌的培养及筛选;下游技术涉及到目标蛋白的纯化及工艺放大,产品质量的检测及保证。 生物技术企业与普通的高科技企业有着天壤之别。 有的高科技企业在创业的时候,只有两个创始人,一个车库,加上投资者投入的 5000 美元,就可以指望他们在 5 个月内拿出一套新的应用程序。 然而生物技术企业的开发对于仪器设备有更高的要求,绝对不是开发应用软件的几台PC 和工作站就能打发的。 几个不起眼的试管、烧瓶、滴定管、培养器就足以耗去投资者上百美元;而生物材料的来源更是足以令投资者心痛。 通常,国内的生物技术企业从创办到开发出新产品正式投放市场,平均需要投入 5000 万元人民币。 目前国外研究开发一个新的生物医药的平均费用在 1~3亿美元左右,并随新药开发难度的增加而增加 ( 目前有的还高达 6亿美元 )。 一些大型生物制药公司的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额的比率超过了 40%。 显然,雄厚的资金是生物药品开发成功的必要保障。 对于具体的生物技术项目的投资额度,在下一部分有更为详细的分析和标准。 2)与此同时,投资者还必须做好承担一切风险、出现最糟糕的情况的准备。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部分版权归原作者 所有 ) 第 14 页 共 40 页 在附录四,我们将详细讨论生物技术开发的长周期特征。 在产品开发过程中,技术、市场、人力资源等各个方面都可能发生难以预料的变化;国家经济发展状况、通货膨胀、产业政策、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等因素也可能出现大的转变。 在至少 10 年的开发期之后,投资者才能知道公司的新产品是否具有实用的价值和可能,能否产生足够的利润来弥补投资者精神上的压力和极度绷紧的神经。 在此之前漫长的等待期,就像中世纪的商人在漫无边际的沙漠之中,一边枯燥的、焦灼的、却也只能是缓缓的在 骆驼背上摇摇欲坠的前行,一边心中暗念“上帝保佑”,期盼着眼前早点浮现出一片令人发狂的绿洲。 3)产品开发中的技术风险无时无刻、无处不在。 一个微不足道的失误,一个细小的操作动作的偏差,温度调节的草率,溶液酸碱度的不合适,甚至在工作室里的一个喷嚏,都可能使整个项目前功尽弃;更不用说在技术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流程设计、总体规划、统筹安排了。 为了将技术风险降低至最小,技术专家和操作者绞尽脑汁,殚精竭虑, 可是谁也不知道下一步会出现什么。 技术风险主要存在于开发的前期和中期,随着技术的日渐成熟和完善,产品也初现端倪,技 术风险也逐渐减少。 除了技术风险之外,还有管理风险。 一群高智商的生物技术专家、学者、教授、博士聚在一个公司、一个实验室里,在普通人的眼里,就是一群科学怪人。 对于这帮随心所欲、衣着不整、除了自己实验室里的瓶瓶罐罐、花花草草以外什么也不关心的智力发达的人,如何降低内耗,将其捏合成一个整体,成为一个融洽、合作、高效、最终成功的团队,这也是摆在投资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风险投资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帮助生物技术企业的创办者提供管理服务,解决管理问题,塑造企业文化,提高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其长远、持续、有后劲的发展提供动 力和催化剂。 在产品开发的中期和后期,管理风险逐渐凸显出来。 同时,如何充分发掘与整合外部资源,突破自身发展的资源瓶颈,也是企业成长中潜在的问题。 资金风险和市场风险是无底洞。 在第三部分我们要详细讨论生物技术企业融资结构。 简而言之,生物技术企业的融资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旦从第一张开始,就进入了快车道,越来越快,越来越迅猛,无法停止。 因为技术开发对于资金的需求是无止境的,后续研发工作的开展有赖于持续资金的投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一旦资金来源掐断,仪器设备、材料、人力、项目合作、国际交流等各个方面全面终止,必然导 致半途而废,一个可能非常有潜力、有前景的项目就此寿终正寝了。 所以,从融入第一笔风险投资那一天起,生物技术企业领导人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不断的拉投资、拉项目。 至于市场,谁也不敢在它的面前高枕无忧。 必须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做好项目论证、可行性分析。 即使是这样,谁也不敢肯定在漫长的、以 10 年为单位计算的开发期内,市场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尤其到了产品开发的中期和后期,怎样将产品推向市场,采用合适的策划方式,都是新浮出水面的伤脑筋的问题。 4)当然,风险投资家不可能画饼充饥。 厚利润是生物技术企业的内在特征,也是风险投 资的外在要求。 以 生物 制药为例, 一种新生物药品一般上市后 2~3 年即可收回所有投资,尤其是拥有新产品、专利产品的企业,一旦开发成功便会形成技术垄断优势,利润回报能高达 10 倍以上。 例如 美国 Amgen 公司 1989年推出的促红细胞生成素 ( EPO) 和 1991 年推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部分版权归原作者 所有 ) 第 15 页 共 40 页 出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 G— CSF) 在 1997 年的销售额已分别超过和接近 20 亿美元。 可以说,生物药品一旦开发成功投放市场,将获暴利。 2. 知识和技术的高度集成,自主的知识产权; 先进的生化工程与装备,优秀的产品开发。 3. 不消耗资源,不污染环境。 生物技术的内在要求之一 就是环境保护与自然资源的维护,在这一点上,生物技术与核能技术有着较大的区别,而与海洋、环保等产业紧密结合。 4. 中小型生物技术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 由于其灵活的经营机制、高效的运作体制、敏感的市场嗅觉、前位的技术水平,中小型生物技术企业应该、并且能够成为生物技术创新领域的弄潮儿。 在美国,大型制药公司的 Ramp。 D 不如中小生物技术企业,其销售队伍庞大,而进行产品研发的力量相对不足。 下图是美国中小型生物技术公司每年获得 FDA批准的新产品数量: 三、 生物制药公 司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1.生物制药公司的优势 在以下几个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在世界范围内,生物制药技术的发展已经迫在眉睫:  拉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更多更好的新药;  推力:药物科学的发展为新药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条件;  催化剂:市场经济竞争也促进了新药快速发展;  助燃剂:各国政府的大力扶持,政策引导;  后发优势:相比于传统的化学制药,生物制药技术起步晚,起点高,后劲强。 2.生物制药公司的劣势 消费者的“螃蟹”心理:生物制药技术是螃蟹,谁知道它是好是坏。 转基因食品都有可能导致对环境和人体的污染, 更何况是药片和针剂。 风险太大,我不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这种心理具有相 当的代表性。 竞 争 者 的 “大棒”政策:为了维护自己的霸主地位,传统的 化学制药公司视新兴力量为“异端”,会不遗余力的采取挤压、侵吞等战术,“一棒子打死”,力求打垮新兴的生物制药技术。 然而,在今天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已经比较少见。 面对成群结队的凶猛的“虎鲸”,体大笨拙的“蓝鲸”逐渐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如今它们已经认识到,更好的方法是和平共处,结为联盟。 “功夫不到家”:生物制药公司自身的规模比较小,机制灵活,然而人财物、1996 年 1997 年 1998 年 53 39 29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部分版权归原作者 所有 ) 第 16 页 共 40 页 内部管理等各 方面都有所欠缺,导致抗击市场风险能力不够,“小炮艇”在狂风暴雨中毕竟比航空母舰脆弱得多。 稍有闪失,包括公司的某项核心技术在临床开发过程中的一个不确定因素,就可能带来灭顶之灾。 在附录四所举的案例中,西安杨森毕竟能够抗住冲击。 换成一家 200 人不到的小型生物技术公司,会是什么下场。 “一棵树上吊死”:倘若是单打独斗的话,生物制药公司往往很难在两条战线上同时作战。 公司的技术力量、资金情况、经营管理水平等限制公司的产品研发多途径进行。 于是公司只好把自己的性命寄托在一项正在开发之中的产品上,一边拼命的从外界拉投资,一边心中暗念“阿弥陀佛”。 “各路神仙不在家”:不是不在家,是自身整合外界资源的能力不够,不能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发挥自己的长处,在资金聚合、人才聚合、技术聚合、市场聚合和管理聚合等方面跃升一个台阶。 四、 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生物技术企业 生物技术产品的巨额利润,促使全世界众多的投资者纷纷加入到这一领域。 这为生物技术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生命力,也创造了生物技术的空前繁荣。 相当数量的 投资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名利双收。 然而, 生物技术产品的大投资、高风险使更多的投资者饱尝失败的辛酸,甚至家破人亡。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不 幸,而在充满危险与失败的道路上取得成功呢。 其关键是 作为 投资者要时刻清楚 下面五大核心问题 :  目标产品的市场需求  目标产品的技术水平  目标产品的投资准确估算  目标产品与国际国内的政策关系  目标产品的寿命和国际国内近期在类似产品中的研制状况 如果难以完全清楚以上 五个 问题,则 必须请有关专家 掌握相关信息,并且要特别注意投资的额度不能超越自己支付能力的极限。 选项目时要量力而行,且莫好大喜功。 好的项目应该是:投资少、竞争小、周期短、市场广阔。 第三部分 生物技术产业融资 资深的生物技术企业家 Michael Shepard指出,风险投资家总会面对一群天才的青年和伟大的想法,因此很难下结论到底支持谁。 这种感觉就像“如何从许多清一色的成绩为 A的学生中挑一个出来继续攻读我的博士生。 ”而投资者愿意看到的公司必须包括三种类型的核心人员:一名学识渊博的科学家,一名富有生物制药经验的行政长官,一名具有显赫经历的商业人士或金融专家。 下面详细探讨生物技术企业融资的各个阶段特征。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部分版权归原作者 所有 ) 第 17 页 共 40 页 一、 风险投资 在中国,风险投资仍未发展完善和规范。 尤其在历史同样短暂的生物技术领域,风险投资所发挥的作用就更是微乎其微。 这里,我们主要以美国的风险投资对生物技术企业 的支持为例进行讨论,也希望能够籍此对中国的生物技术企业吸纳风险投资有所借鉴和帮助。 1.生物技术企业的起步包括以下四个阶段,也是风险投资最为关注的阶段: a) 种子期( Seed Stage) 种子期是指创新项目处于创意、发明或仅有实验室初级产品阶段。 在种子期, 生物技术 产品(或项目)的发明人(或创业企业)需要投入资金进行产品(或项目)的研发、成熟样品的产出和形成产业化生产方案,以验证其创意的可行性和经济技术合理性。 这个时期 的风险投资称为种子资金,投资目的是使项目创意商品化,通常投资规模不大,但风险高。 其来源主要 有私募个人资金和申请创投基金。 此阶段的风险投资多为 “ 天使投资人 ”( angel) 提供 ,这些用个人财产进行投资的投资人主要是创始人及其亲人、朋友,以及看好生物技术产业的个人投资者如银行家、富翁和有远见卓识的投资家等。 种子期投资使生物技术企业的创业者得以搭建起公司的框架,并开始签订合约,如新公司和技术及知识产权提供者(通常是科学家)之间的合约;另外创业者还要起草书面的商业计划书,以准备吸引其他投资者,包括工业领域和流通领域的支持者,让他们产生兴趣,提供资金支持。 然而要注意的一点是,“天使”们往往倾向于花大笔资金开 发产品,然后卖给大的制药公司,满足于取得现金,而不是公司整体价值的增加。 b) 创业期(导入期, Startup Stage) 创业期是指创投项目产品完成商品化(中试)并进入试销阶段。 在这个阶段, 需要大量资金购买生产设备、产品后续研发和进行产品的市场试销,确定产品的市场可行性和开始构建营销网络。 由于 此时生物技术 企业还没有经营业绩,很难获得商业信贷,这一阶段通常是风险投资的进入阶段,称为创业资金。 所承担的风险因项目创业期时间长短的不确定而加大,多为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管理风险。 提供创业资金的一般是风险投资公司( Venture Capital Firm) 和风险投资人( adventure capitalist。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