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品加工工艺实验(doc41)-工艺技术(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多会使肝油皂化,不但增加损耗,而且会形成乳浊液,增加分离困难;过少则水解不完全,影响鱼肝油出油率和成品质量。 因此,碱的用量要看鱼肝的种类、新鲜程度、含油量及含盐量等因素而确定。 总的要求是新鲜鱼肝的肝浆在水解时应保持 pH9,而盐藏鱼肝油应保持 pH10。 表 1 鱼肝水解时碱用量表 鱼肝的种类 碱的用量(肝重的 %) 新鲜肝 盐藏肝 鲨鱼肝 ~ ~ 鳐鱼肝 ~ ~ 黄鱼肝 ~ 3~ 碱液的浓度也很重要,若过浓,在加入时就容易与油脂皂化,造成肝油损失。 碱浓度的确定,主要根据鱼肝的种类而定,含油量少的鱼肝,碱液浓度可以浓一此资料来自 企业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20 些,含油量多的鱼肝,则可以淡一些。 例如:新鲜或盐藏的大黄鱼肝或鳗鱼肝,碱液浓度约为 6~10%新鲜或盐藏的小鲨肝和鳐鱼肝,约为 3~5%,新鲜或盐藏的大鲨肝:约为 ~%。 (2)、加水量 水量的多少对水解的好坏影响很大,若加水量不足,不仅搅拌不均匀,而且影响蛋白质的水解速度,同时也不利于离 心分析。 反之水量过多,会冲淡碱液的浓度,增加碱液的消耗,增大水解液体积,延长分离时间。 在实际生产中加水量一般为:新鲜的大小鲨肝和鳐鱼肝与水的比例为 1: 1,大黄鱼肝、鳗鱼肝和盐藏的大鲨肝与水的比例为 3: 2,盐藏的小鲨肝与水的比例为 2: 3。 (3)、水解的温度与时间 在水解过程中,适当加热可促进蛋白质的水解速度,同时由于油的粘度降低,而易于分离,适当加热可以破坏肝脏中的油脂肪酶,除去一些易挥发的臭味物质。 水解温度一般在 80℃ 为宜。 但开始加碱时的温度要低,约 40℃ ,因为温度高,蛋白质凝固得较紧密,会延长 水解时间。 另外油脂在高温下,突然与碱接触,就会产生大量肥皂,肝油被损失。 同时,皂化物的形成给分离带来困难。 所以一般是先加热到 40℃加碱,待加碱完毕,再加热到80℃。 水解时间,因肝的品种不同而不同,一般含油量较高的新鲜鱼肝,水解时间约为 1 小时。 含油量低的新鲜鱼肝,水解时间约为 2 小时。 但同一种鱼肝,因盐藏肝的蛋白质结缔组织变硬,不易水解,所以水解时间要比新鲜鱼肝时间延长。 分离、盐析、水洗 (1)、分离:水解液的分离,多采用离心机分离。 (2)盐析:盐析时将配成 15%浓度的盐水,在不断搅拌下 加入肝油中,加入量为肝油的 10~15%,加热至 80℃再进行 第二次分离。 (3)、水洗:第二次分离后的肝油中还有一部分碱,必须用热水洗数次,直至洗涤水呈中性为止。 洗油时油和水的比例为 1: 1。 方法是先将水加热至 80℃, 然后加入肝油中并不断地搅拌,温度保持在 80℃,静置 25~30 分钟,待油水分层后,水从底部放出。 如此反复水洗数次。 直至洗涤水呈中性为止。 低温处理 肝油中约含有 30— 40%的固体脂肪,凝固点较高,在低温季节便会析出结晶,影响产品质量,因此必需进行低温处理。 其方法是将粗制鱼肝油自然冷却至室 温,置于 7~10℃ 的预冷室内预冷一星期,再置于 2~4℃ 的低温处放置 3 天以上。 然后进行压滤.获得肝油即为清鱼此资料来自 企业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21 肝油。 [思考题 ] 1. 淡碱水解法提取鱼肝油,影响其出油率的因素有哪些。 2. 提油过程中,分离、盐析和水洗目的是什么 ? 此资料来自 企业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22 实验八 蛋白胨的制备 [目的和要求 ] 1.学习以低值杂鱼或鱼粉为原料,用 AT3942 中性蛋白酶作水解剂,制备蛋白胨的原理和方法。 1. 初步掌握制备蛋白胨的有关操作技术。 2. 计算成品率和原辅材料成本 [原 理 ] 蛋白质是由无数氨基酸缩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其结合方式可以下列反 应式表示。 R1 R2 R3 CH + CH + CH + 178。 178。 178。 —— → HOOC NH2 HOOC NH2 HOOC NH2 R1 R2 R3 ( n1) H2O + CH CH CH HOOC NH — CO NH — CO NH 当蛋白质在酸、碱酶或高温高压下,分子上的肽键( — CO— NH— )逐渐断裂而水解成眎、胨、多肽、氨基酸等。 故酸碱度、温度、时间等水解条件的不同,眎、胨、多肽、氨基酸所生成的量也不同,因此,控制一定的水解条件,就可以决定水解产物的成分是眎、或是胨、或是氨基酸,从而确定生产蛋白眎、蛋白胨或氨基酸的工艺条件。 [试剂和仪器 ] 1. 试剂 ( 1)、新鲜杂鱼或鱼粉 ( 2)、石灰或氢氧化钙 ( 3)、工业硫酸 ( 4)、工业氨水 ( 5)、冰醋酸 ( 6)、 AT3942 中性蛋白酶 此资料来自 企业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23 2. 仪器 ( 1) 100℃温度计 ( 2)尼龙布 ( 3)布氏漏斗 ( 4)各种烧杯 ( 5)恒温水浴锅 ( 6)自动温度控制器 ( 7)电炉 ( 8)抽滤瓶 ( 8)玻璃喷射水泵 ( 10) pH 滤纸或酸度计 电动搅拌机 ( 12)高压消毒锅 [工艺流程 ] 水 解 中性蛋白酶、石灰或氨水 新鲜杂鱼 ————————— — —— → 水解液 50~55℃ 8 小时 pH8~9 过 滤 除蛋白 粗滤、细滤 用石灰或氨水过滤 ———— — → 滤液 ———————— — → 滤液 真空过滤 加热至沸 除酸性蛋白 浓 缩 H2SO4或 HAC 静置 真空薄膜 ——————— — → 滤液 —————— — → pH 5 加热、过滤 波美 90~100 喷雾干燥 浓缩液 ———— — → 蛋白胨干粉 [操作方法 ] 将鱼粉 500 克,水 2020 毫升置于玻璃烧杯中,在不断搅拌之下,加入石灰水,调 pH 至 ,开始加热,温度保持在 50177。 1℃ ,加入 AT3942 中性酶(加入重按 1 克鱼粉加 3000 单位蛋白酶)。 水解 8 小时后停止加热。 水解结束后,在水解液中加石灰水调 pH 至 ,放入压力锅内加热 1 小时,压力保持在 公斤。 降温后过滤,滤液中加硫酸。 在不断地搅拌之下调整 pH 至。 低温( 10℃ 以下)放置 24 小时,吸上清液,残渣经水洗后,洗液与上清液合并。 上述滤液在常压下煮沸浓缩或在真空下进行浓缩,浓缩至波美度至9~10。 此资料来自 企业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24 浓缩液分装于搪瓷盘内, 90℃ 以下真空干燥或直接进行喷雾干燥而得成品。 蛋白胨成品是粉状物,极易吸潮,故包装要迅速,装入玻璃瓶后,必须马上盖紧瓶 盖,以确保密封。 [成品质量 ] ( 1)溶解度 取样品 10g,加蒸馏水 500ml,摇匀,应在 30 分钟内全部溶解。 ( 2)色泽 淡黄色或黄色。 ( 3) pH 值 取上述之 2%溶液,测定 pH 值应在 ~ 之间。 ( 4)透明度 上述溶液加热煮沸,放 3 分钟,应透明。 ( 5)沉淀 将上述溶液调节至 ,放入试管中,塞上棉花塞,高压灭菌( 1公斤压力) 20 分钟,不得有沉淀,然后再于 4 的环境中过夜,不得有沉淀。 ( 6)含氮量 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氮含量应在 12%以上。 ( 7)水分 7%以下。 ( 8)灼烧残渣 10%以下。 ( 9)盐分( NaCl) 3%以下。 ( 10)可凝性蛋白 无。 [思 考 题 ] 如何检查蛋白胨的水解终点。 水解时为何要用石灰水调节 pH 值。 此资料来自 企业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25 实验九 可溶性甲壳素的制备 [目的和要求 ]。 [原 理 ] 甲壳素又称甲壳质、壳蛋白,是一种含氮多糖物质。 为无脊椎动物甲壳的主要构造成分,脱去甲壳素分 子中的乙酰基即为可溶性甲壳素。 可溶性甲壳素是利用虾蟹壳为原料,经酸碱处理后,除去壳内的钙质。 蛋白质、脂肪、色素等,再用 40%以上的氢氧化钠溶液处理,脱去甲壳素分子中的乙酰基而制成的。 甲壳素和可溶性甲壳素的分子结构式如下: CH2 C= O HO- CH2 NH CH- O CH- CH - O- CH CH- O- CH CH- O- CH- CH CH- O OH NH CH2 C= O OH CH3 n 甲壳素分子结构 此资料来自 企业 (),大量的管理资料下载 26 OH CH2 OH NH2 CH- O CH- C - O- CH CH- O- CH CH- O- CH- CH CH- O OH NH2 CH2 OH n 可溶性甲壳素分子结构 [试剂和仪器 ] ( 1)、新鲜虾蟹壳 ( 2)、冰醋酸 ( 3)、工业盐酸 ( 4)、工业烧碱 ( 1)、烧杯 ( 2)、量筒 ( 3)、自动温度控制器 ( 4)、电炉 ( 5)、烘箱 ( 6)、托盘天平 ( 7)、高压消毒锅 ( 8)、保温锅 [工艺流程 ] 1~4%HCl 6~8%NaOH 40% NaOH ↓ ↓ ↓ 虾壳或蟹壳 — → 浸酸脱钙 — → 洗净 — → 碱煮 — → 洗涤 — → 晒干 — → 甲壳素—— → 浓碱保温( 70~115℃, 32~48 小时) —— → 压榨 — → 洗涤 — → 烘干— → 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