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膜技术资料(ppt85)-工艺技术(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续贴膜生产效率高,适合于 大批量生产,小批量生产可采用单张贴法,以减少干膜的浪费。  贴膜时要掌握好的三个要素为压力、温度、传送速度。  压力 :新安装的贴膜机,首先要将上下两热压辊调至轴向平行,然后来用逐渐加大压力的 办法进行压力调整,根据印制板厚度调至使干膜易贴、贴牢、不出皱折。 一般压力调整好后就可固定使用,不需经常调整,一般线压力为 — /厘米。 2020/9/18 39  温度 :根据干膜的类型、性能、环境温度和湿度的不同而略有不同。 膜涂布的较干、环境温 度低、湿度小时,贴膜温度要高些,反之可低些。 贴膜温度过高,干膜图像变脆,耐镀性能差,贴膜温度过低,干膜与铜表面粘附不牢,在显影或电镀过程中,膜易起翘甚至脱落。 通常控制贴膜 温度在 105℃ 左右。 传送速度:与贴膜温度有关,温度高,传送速度可快些,温度低则将传送速度调慢。 通常传送速度为 /分。  大批量生产时,在所要求的传送速度下,热压辊难以提供足够的热量,因此需给要贴膜的 板子进行预热,即在烘箱中干燥处理后稍加冷却便可贴膜。  为适应生产精细导线的印制板,又发展了湿法贴膜工艺,此工艺是利用专用贴膜机在贴干 膜前于铜箔表面形成一层水膜,该水膜的作用是:提高干膜的流动性;驱除划痕、砂眼、凹坑和织物凹陷等部位上滞留的气泡;在加热加压贴膜过程中,水对光致抗蚀剂起增粘作用,因而可 大大改善干膜与基板的粘附性,从而提高了制作精细导线的合格率,据报导,采用此工艺精细导线合格率可提高 1— 9%。  完好的贴膜应是表面平整、无皱折、无气泡、无灰尘颗粒等夹杂。  为保持工艺的稳定性,贴膜后应经过 15分钟的冷却及恢复期再进行曝光。 2020/9/18 40 2,嚗光  曝光时要注意曝光能量的控制 ,通常都以 21格曝光尺测 68格为佳。 但需注意 ,做曝光尺时需放重氮片才准确 ,因为不放重氮片与放重氮片的测试结果相差有近一格。 曝光尺的读数是以完全露铜的那格为准,如有半格露铜则读数相应减一半。  曝光灯管的控制也很重要的,要严格按照供应商提供的曝光寿命来执行,通常为 1000小时左右。 否则很容易出现嚗光断断续续的情况,或曝光时间增加。  另外 ,洁净房的环境控制也要注意 , 洁净度要达10000级以上 ,湿度要控制在 55%~65%为佳 ,特别是冬天 ,湿度就较低 ,菲林很容易缩短 . 2020/9/18 41 3,显影 显影有一个重要参数就是显影点 ,它将决定显影的速度 ,一般性的干膜都要求显影点有 50%,显影时喷嘴压力要严格控制 ,压力过大会影响干膜的结合力 ,或出现侧蚀 . 2020/9/18 42 干膜的技术性能要求 2020/9/18 43 干膜光致抗蚀剂的技术条件  印制电路制造者都希望选用性能良好的干膜,以保证印制板质量,稳定生产,提高效益。 生产干膜的厂家也需要有一个标准来衡量产品质量。 为此在电子部、化工部的支持下, 1983年在大连召开了光致抗蚀干膜技术协调会议,制定了国产水溶性光致抗蚀干膜的总技术要求。 近年来随着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印制板的精度密度不断提高,为满足印制板生产的需要,不断推出新的干膜产品系列,性能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但至今国产干膜的技术要求还没 有修订。 现将 83年制定的技术要求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虽具体数字指标已与现今干膜产品及应用工艺技术有差距,但作为评价干膜产品的技术内容仍有参考价值。 2020/9/18 44 外观  使用干膜时,首先应进行外观检查。 质量好的干膜必须无气泡、颗粒、杂质;抗蚀膜厚度均匀;颜色均匀一致;无胶层流动。 如果干膜存在上述要求中的缺陷,就会增加图像转移后的修版量,严重者根本无法使用。 膜卷必须卷绕紧密、整齐,层间对准误差应小于 1mm,这是为了防止在贴膜时因卷绕误差而弄脏热压辊,也不会因卷绕不紧而出现连续贴膜的故障。 聚酯薄膜应尽可能薄,聚酯膜太厚会造成曝光时光线严重散射,而使图像失真,降低干膜分辨率。 聚酯薄膜必须透明度高,否则会增加曝光时间。 聚乙烯保护膜厚度应均匀,如厚度不均匀将造成光致抗蚀层胶层流动,严重影响干膜的质量。 2020/9/18 45 干膜外观的技术指标 指标名称 指 标 一级 二级 透明度 透明度良好,无浑浊。 透明度良好,允许有不明显的浑浊。 色泽 浅色,不允许有明显的色不均匀现象。 浅色,允许有色不均匀现象,但不得相差悬殊。 气泡、针孔 不允许有大于 气泡及针孔 不允许有大于 , ~< 20个平方米。 凝胶粒子 不允许有大于 凝胶粒子。 不允许有大于 , ~ ≤ 15个/平方米 机械杂质 不允许有明显的机械杂质。 允许有少量的机械杂质。 划伤 不允许。 允许有不明显的划伤。 流胶 不允许。 允许有不明显的流胶。 折痕 不允许。 允许有轻微折痕。 2020/9/18 46 光致抗蚀层厚度  一般在产品包装单或产品说明书上都标出光致抗蚀层的厚度,可根据不同的用途选用不 同厚度的干膜。 如印制蚀刻工艺可选光致抗蚀层厚度为 25μ m的干膜,图形电镀工艺则需选光 致抗蚀层厚度为 38μ m的干膜。 如用于掩孔,光致抗蚀层厚度应达到 50μ m。 干膜厚度及尺寸公 差技术要求如表 7— 2。 2020/9/18 47 干膜的厚度及尺寸公差 规格名称 标称尺寸 公 差 一级 二级 厚度(um) 聚酯片基光致抗蚀层聚乙烯保护膜总厚度 25~ 30 177。 3 177。 3 25,3 50 177。 2. 5 177。 30. 5 25~ 30 177。 5 177。 10 75~ 110 177。 10. 5 177。 16. 5 宽度 (mm) 485,300 177。 5 长度 (m) ≥100 2020/9/18 48 聚乙烯保护膜的剥离性  要求揭去聚乙烯保护膜时,保护膜不粘连抗蚀层。 2020/9/18 49 贴膜性  当在加热加压条件下将干膜贴在覆铜箔板表面上时,贴膜机热压辊的温度 105土 10℃ ,传送速度 ~ /分,线压力 /cm,干膜应能贴牢。 2020/9/18 50 光谱特性  在紫外 —— 可见光自动记录分光光度计上制作光谱吸收曲线 (揭去聚乙烯保护膜,以聚酯 薄膜作参比,光谱波长为横坐标,吸收率即光密度 D作纵坐标 ),确定光谱吸收区域波长及安 全光区域。 技术要求规定,干膜光谱吸收区域波长为 310~ 440毫微米 (nm),安全光区域波长 为 ≥ 460毫微米 (nm)。 高压汞灯及卤化物灯在近紫外区附近辐射强度较大,均可作为干膜曝光的光源。 低压钠灯主要幅射能量在波长为 ~ 589. 6nm的范围,且单色性好,所发出的黄光对 人眼睛较敏感、明亮,便于操作。 故可选用低压钠灯作为干膜操作的安全光。 2020/9/18 51 感光性  感光性包括感光速度、曝光时间宽容度和深度曝光性等。 感光速度是指光致抗蚀剂在紫外光照射下,光聚合单体产生聚合反应形成具有一定抗蚀、 能力的聚合物所需光能量的多少。 在光源强度及灯距固定的情况下,感光速度表现为曝光时间 的长短,曝光时间短即为感光速度快,从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印制板精度方面考虑,希望选用 感光速度快的干膜。  干膜曝光一段时间后,经显影,光致抗蚀层已全部或大部分聚合,一般来说所形成的图像 可以使用,该时间称为最小曝光时间。 将曝光时间继续加长,使光致抗蚀剂聚合得更彻底,且经 显影后得到的图像尺寸仍与底版图像尺寸相符,该时间称为最大曝光时间。 通常干膜的最佳曝 光时间选择在最小曝光时间与最大曝光时间之间。 最大曝光时间与最小曝光时间之比称为曝 光时间宽容度。 2020/9/18 52  干膜的深度曝光性很重要。 曝光时,光能量因通过抗蚀层和散射效应而减少。 若抗蚀层对 光的透过率不好,在抗蚀层较厚时,如上层的曝光量合适,下层就可能不发生反应,显影后抗蚀 层的边缘不整齐,将影响图像的精度和分辨率,严重时抗蚀层容易发生起翘和脱落现象。 为使 下层能聚合,必须加大曝光量,上层就可能曝光过度。 因此深度曝光性的好坏是衡量干膜质量 的一项重要指标。  第一次响应时的光密度和饱和光密度的比值称为深度曝光系数。 此系数的测量方法是将 干膜贴在透明的有机玻璃板上,采用透射密度计测量光密度,测试比较复杂,且干膜贴在有机 玻璃板上与贴在覆铜箔板上的情况也有所不同。 为简便测量及符合实际应用情况,以干膜的最 小曝光时间为基准来衡量深度曝光性,其测量方法是将干膜贴在覆铜箔板上后,按最小曝光时 间缩小一定倍数曝光并显影,再检查覆铜箔板表面上的干膜有无响应。 在使用 5Kw高压汞灯,灯距 650mm,曝光表面温度 25土 5℃ 的条件下,干膜的感光性应 符合 如表 7— 3要求: 2020/9/18 53 表 73干膜的感光性 一级 二级 最小曝光时间tmin(秒) 抗蚀层厚度 25μm ≤10 ≤20 抗蚀层厚度 38μm ≤10 ≤20 抗蚀层厚度 50μm ≤12 ≤24 曝光时间宽容度 tmax/tmin ≥2 > 深度曝光性(秒) ≤ ≤ 2020/9/18 54 显影性及耐显影性  干膜的显影性是指干膜按最佳工作状态贴膜、曝光及显影后所获得图像效果的好坏,即电 路图像应是清晰的,未曝光部分应去除干净无残胶。 曝光后留在板面上的抗蚀层应光滑,坚实。 干膜的耐显影性是指曝光的干膜耐过显影的程度,即显影时间可以超过的程度,耐显影性 反映了显影工艺的宽容度。  干膜的显影性与耐显影性直接影响生产印制板的质量。 显影不良的干膜会给蚀刻带来困 难,在图形电镀工艺中,显影不良会产生镀不上或镀层结合力差等缺陷。 干膜的耐显影性不良, 在过度显影时,会产生干膜脱落和电镀渗镀等毛病。 上述缺陷严重时会导致印制板报废。 对干膜的显影性和耐显影性技术要求 如表 7— 4。 2020/9/18 55 表 7— 4 干膜的显影性和耐显影性 溶液温度 ℃ 40177。 2 40177。 2 1%无水碳酸钠溶 液显影时间(秒 ) 抗蚀层厚度25μ m ≤60 ≤90 抗蚀层厚度38μ m ≤80 ≤100 抗蚀层厚度50μ m ≤100 ≤120 1%无水碳酸钠溶液耐显影时间 (分 ) ≥5 ≥3 2020/9/18 56 分辨率  所谓分辨率是指在 1mm的距离内,干膜抗蚀剂所能形成的线条 (或间距 )的条数,分辨率 也可以用线条 (或间距 )绝对尺寸的大小来表示。 干膜的分辨率与抗蚀剂膜厚及聚酯薄膜厚度有关。 抗蚀剂膜层越厚,分辨率越低。 光线透 过照相底版和聚酯薄膜对干膜曝光时,由于聚酯薄膜对光线的散射作用,使光线侧射,因而降 低了干膜的分辨率,聚酯薄膜越厚,光线侧射越严重,分辨率越低。 技术要求规定,能分辨的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