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福利经济学(ppt25)-经济学科(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不同的伦理哲学可以分为由政府强制分配的福利国家政策 , 由个人 , 家庭和社区提供保障的保守主义福利政策 , 由市场机制调节分配的自由主义福利政策 , 以及上述模式的不同组合等 . 福利制度的本质  20世纪人类社会发展在制度建设方面最为重大的进展莫过于福利制度。 在 100年之前,社会福利只是零星存在, 而到 1995年, 全世界有 16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不同的福利制度, 福利是一项新兴而年轻的制度。 然而福利又是一项充满着争议的制度,由于它的再分配特性,从一开始就充满了阶级分歧,甚至形成明显的观点对立。 福利政策成为西方政治中最为敏感的问题, 参与竞选的政党往往在这方面提出明确的主张, 甚至成为竞选的重大政策的口号。  “ 好的 ” 资本主义与 ” 坏的 ” 资本主义之争  福利政策属于分配领域,带有浓厚的财富再分配特性 , 实质上是财富的转移。 福利经济学和社会福利政策的关系  福利经济学包含对社会福利政策的分析, 但并不是仅仅分析社会福利政策。  福利经济学是依据功利主义哲学中的效用最大化原则对整个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进行是否满意的规范分析,也包括对满足生活需求的分配和消费活动的分析,也包含提供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和交换活动的分析。 所以,不能把社会福利政策等同于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只是社会福利政策的分析框架之一。 福利国家  我们在第二部分要进行的主要工作是简单介绍西方国家福利政策的措施,再选择不同模式的福利国家进行比较,指出它们的危机,以及他们的对策,注意,我这里用的概念是 “ 福利国家 ” ,与第一部分 “ 福利经济学 ” 有很大的区别,那么,怎样对福利国家进行界定呢。 福利国家  福利国家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从世界范围看,一般认为它始于 19世纪未,成熟于 20世纪 50年代、 60年代后,随着这个词的越来越广泛使用,学者们开始给它定义。  福利国家首先于 “ 福利 ” ,与传统的经济学相比,福利经济学把研究的领域从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深入到作为消费结果的福利,从福利的新角度反过来评价分配,提出国家的政策目标,这正是福利国家概念所关注的内容。 需要水平往往是福利制度的一个重大范畴,它涉及到待遇水平的确定,分配与再分配的界定,也是福利国家的目标。 福利国家操作定义  福利国家概念的关键在于将 “ 国家 ” 与福利联系在一起,它指的是由政府提供的福利,而将诸如慈善等非营利机构和个人提供的福利排除在外,它不仅是一种抽象理论,同时也可以进行操作,将抽象概念的内涵体现为具体可操作的内容,它的操作定义具备有四个指标:  一是福利支出占政府公共开支的比重达到一定数值,这是由国家公共服务职能的结构所规定的;  二是福利支出总额中,公共支出占绝大多数,这是由政府在福利供给中的地位决定的;  三是福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一定数值;  四是福利制度中存在力度较大的再分配,这是追求全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