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差异理论述评(doc23)-经济理论(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100 业 西部地区 100 单 年 (万人 ) 末 东部地区 100 职 中部地区 100 工 西部地区 100 人 数 固 (亿元 ) 定 东部地区 100 资 中部地区 100 产 西部地区 100 原 值 工 (亿元 ) 业 东部地区 100 总 中部地区 100 产 西部地区 100 值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销 (亿元 ) 售 东部地区 100 收 中部地区 100 入 西部地区 100 (资料来源:全国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其中工业总产值按新口径统计) 从表中可知,东部地区大、中、小型企业数分别占该地区企业总数的 %、 %、%,这其中大型企业的数量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年末职工人数和固定资产原值,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的比重看,东部地区又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而中西部则不同,大型企业的数量比重仅占地区总数的 1%和 %,但其余指标的比重都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尤为突出,可见,大型企业作用西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东部。 另一方面从小型企业看,中西部小型企业总量的比重高 于东部,但其余指标比重都又低于东部,也就是说东部中小企业的作用大于西部。 因此总的说来,中国工业的大中小型企业规模结构是东部地区偏重于中小企业中西部地区相对偏重于大型企业。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从今后的发展趋势看,市场经济的发展无疑将有利于地区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区位上的优势和良好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仍将领先于中、西部地区,因此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必须适当调整各项宏观经济政策,不应再加速地区差距的扩大而应缩小政策差距,在促进平等竞争的同时适当加大缩小地区差别力度,在诸如开放程度、体制改革、计划金 融财税政策以及国家投资等方面应给予中西部地区适当的倾斜。 其次,今后中西部地区必须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进一步鼓励非国有经济的发展。 上述分析表明,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大企业的经济活动量比重增长过快并带有某种孤立性,这虽是由于中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较为丰富以及国家工业布局政策的结果,但如果中西部地区过多受这些因素的约束忽略中小型企业发展,就难以有经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济发展的长远优势,反而会致使得大企业的持续发展失去小企业的配合与协调,非常容易导致该地区宏观经济的大起大落。 因此,今后西部地区还必须重视并积极创建环境 加快中小型企业发展。 中西部地区在发展为本地区大企业配套的中小企业的同时应更积极地发展为东部地区大企业生产配套的专业化的中小企业,从而逐渐形成自己专业化的生产优势,以此求得从根本上缩短东西差距。 第四,应积极鼓励东西部的横向联系,加强它们在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联合并适度加快城市化步伐,以鼓励中西部人口向城市转移,以此为本地区发展积累技术和资金。 第五,促使中西部地区观念的转变,加大内地开放程度和开放意识,因为中西部地区的落后并不仅仅限于发展水平较低,其观念和体制改革的滞后,发展市场经济的竞争意识、主 观能动意识和利益均沾意识差,也在更深的层面上影响其经济的发展。 论区域工业经济发展新路子 当前,一些地方的工业经济效益每况愈下,着实令决策者心焦。 为扭转此况,各界见仁见智,各地大胆试验,其中不乏成功的典范。 但也有一些地方事倍功半,抓转制不见成效,抓调整不见增盈,抓改造不见减亏。 缘何出现这般“吃力不见效”的局面。 笔者认为,关键是没有站在全局的高度上进行区域工业定位,没有真正按照“市场导向”的原则进行工业定向。 故而,改制也好,调整也罢,总是收效甚微。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从上到下已经对此引起了重视,党中央更 是高屋建瓴,十五大指出:“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发展各具特色的经济,进一步引导形成跨地区的经济区域和重点产业带。 ”上饶地区工业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哪里的工业特色明显,哪里的发展互补性就强,哪里的工业效益就比较好。 因此,要使上饶地区的工业大步走向市场,就必须尽快走出一条特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色明显、互补性强的区域工业发展新路子。 一、牵住创造特色这一区域工业发展的“牛鼻子” 特色,是工业经济的生命,是工业产品走向市场的“通行证”。 当前的工业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最难的是创造特色。 作为内陆地区一部分的上饶,如何创出 区域工业发展特色,根据这些年的实践,笔者感到至少可以从这样几方面进行大胆创造。 深度开发资源创特色。 不少内陆地区资源很丰富。 上饶地区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就有 70 多种,其中铜、金、银、石灰石、铅锌等 25 种矿产资源储量在全省、全国首屈一指。 然而,对此进行一般的开发、简单的加工、粗放的经营,未必能出效益和特色。 资源产品的特色要从精深加工中挖掘。 玉山县开发砚石、上饶县开发千古盒就是很有说服力的佐证。 玉山砚石,过去只加工成普通砚台,成品比原石增值 5— 10 倍。 近年,该县引进德国生产线,将同样的砚石加工成一种高档台 球桌面,增值水平一跃达到 80— 120倍,产品不仅国内畅销,还出口海外。 一个普通千古盒,不过百把块钱,而上饶县石人乡只是在用漆等工艺上加以改进,产品就身价倍增,卖价高的超过每个 1 万元。 从目前的情况看, 上饶地区资源开发大多处于原料和粗加工产品状态,后续效益流失严重。 在这方面开动脑筋,既可以增效,又能使资源性产品增特色,增强市场竞争力。 利用价格优势创特色。 现在有一种倾向,就是以城市市场和先富阶层为销售对象,动辄上高档产品,以提高卖价。 事实上,这样做是远远不够的,把市场取向定在工薪阶层和广大农村,以价廉物 美质优取胜,才不失为区域工业产品在竞争中取胜的要诀。 在高档烟、极品烟充斥市场时,广丰卷烟厂却实行“甲等质量和包装,丙等价格”,产品深受农村消费者和工薪阶层欢迎,建厂不到 5 年,经济效益翻了数番。 我国尚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温饱型家庭居多,这就决定了我们的价格水平不能定得太高,应注重以优质低价取悦消费者,尤其是像上饶地区这样的内陆地区,更应通过特色产品的高质量、大批量、低价格来获取通向市场的“门票”。 扩大名品影响创造特色。 内陆地区有很多历史悠久的名特优稀产品,像上饶地区的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上饶客车、万年珍珠、婺源绿茶、铅山 竹木制工艺品等,在国内外名闻遐迩。 这几年,我们利用知名度高的品牌大做扬优成势的文章,使上饶牌系列梭子等产品畅销不衰,成为增利创税的支柱。 无形资产因为“无形”,很容易被人们忽视,在这方面,内陆地区又比沿海地区觉悟得晚一些,行动得慢一些,更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走名牌扩张的路子,上批量,扩规模,形成经济特色。 二、用改革的办法开发特色 特色在于开发。 开发特色不能沿用常规手法和手段,必须采用改革的办法。 从上饶地区的实际看,要尽快发掘工业经济的特色,达到与其他区域互补互促的目的,就必须走“兴改革扬特 色”之路。 一是实行资本扩张,培植股份特色。 思路是,按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和市场经济要求,推行利益直接的集资入股,实行股份合作制,开辟新的融资渠道。 这几年,我们按照“谁投资、 谁占有产权”的原则, 在 4600 家小企业推行股份合作制,吸纳股金 亿元, 促进了企业结构优化。 股份合作制是促进社会财富积聚的有效形式,是现代企业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资本运作效率,很适合于内陆地区中小企业融资扩张。 但我们也不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