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doc193)-心理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以及儿童机体的发展,特别是儿童高级神经活动的发展来进行研究。 (二 )实践性原则 儿童心理不是对客观存在的机械的反映,而是在儿童的实践活动中的能动的反应。 因此,必须从儿童的行动和活动中去研究,从儿童主体跟其客体 (环境和教育 )的矛盾统一的关系中去研究。 (三 )矛盾性原则 儿童心理发展也跟一切事物的运动发展一样,是一种矛盾运动,是按照矛盾法则进行的。 因此,必须从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来研究,必须从儿童心理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上来研究。 (四 )教育性原则 一切儿童心理的研究,都必须符合教育的要求。 不允许进行足以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研究 (例如,资产阶级行为主义所进行的关于儿童惧怕的研究,或那些不考虑儿童健康情况的心理实验 ),不允许向儿童提出跟共产主义教育目的任务相矛盾的图片、问题或作业等等。 (五 )理论与实际结合原则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应当密切结合我国儿童教育事业中所提出的实际问题来进行。 在研究过程中应当注意更多地通过实际来进行,而不是脱离实际地研究而 研究。 当然,这也决不意味着把研究工作局限在很狭小的 “ 实用 ” 范围内,更不是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3 页 共 179 页 排斥那些跟实际相结合的理论问题的研究。 (六 )一般与个别结合原则 儿童心理发展既具有一般性,也具有特殊性,因此,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事实和规律,也应当考虑到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殊规律和个别差异,而不应当把一般和个别绝对对立起来。 《儿童心理学》朱智贤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2/儿童心理研究类型的选择 1)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 从研究时间的延续说,可以区分为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 纵向研究就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一 个儿童或一些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也叫做追踪研究。 例如,研究儿童口头言语的发生发展,可以从新生儿发音起,经过一系列发展过程直到连贯性的言语为止,从而查明儿童口头言语发生发展的路线和规律。 又如,有的研究者对同一被试,从新生儿起经过各个阶段直到青年时期为止,对他的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定期的追踪考察[如美国格塞尔 (A. Gesell)的研究工作 ]。 因此,纵向研究的时间有的比较短些,有的比较长些,甚至很长 (可以是 20~ 30 年 )。 纵向研究的范围,可以是某一方面行为的发展,也可以是整个行为的发展。 纵向法 的优点是可以比较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量变质变的规律,这些特点正是儿童心理研究所要求的。 但也有它的困难和缺点,如:研究的时间较长,不易同时进行大量的研究;影响被试的各种条件不易查明或控制,因而由于被试的生活条件变化,不易有效地进行前后比较,等等。 横断研究就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个年龄或某几个年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 一般的实验研究大多属于这种类型。 例如,为要了解儿童运算能力,可以给一组 6 岁儿童以 20 以内或 100 以内的各种试题,让他们计算,然后找出这一年龄的各种运算水平。 又如 ,一个经典的小实验:选定三个年龄的儿童 ── 两个月的、五个月的、八个月的,把毛巾分别放在他们脸上作为自变量 (刺激变量 ):两个月的儿童盲目地全身挣扎,五个月的儿童双手向毛巾方向乱抓,而八个月的儿童则不费力地拉下毛巾,并且觉得好玩。 横断法的优点是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找出同一年龄或不同年龄心理发展的不同水平或特点,并从中分析出发展规律。 但由于时间较短,不易看到发展的连续过程和关键的转变点。 混合设计或叫做“动态研究”。 这就是把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到教育和发展的关系,从而解决时间方面的两难问题。 例如,研究 儿童运算能力:可以同时测查不同年龄的儿童,并进行比较,这是横断方法;然后集体追踪几年,这是纵向方法;再对这几个年龄组同时测验、比较,这又利用了横断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4 页 共 179 页 法。 具体讲,开始对某些追踪组测查和比较,若干年后再测查和再比较。 这种方法吸收了纵向法和横断法的长处,而避免了其缺点,起到了扬长避短的作用。 《儿童心理学》朱智贤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整体研究和分析研究 从研究的范围或内容说,可以区分为整体研究和分析研究。 整体研究也叫做系统研究,就是把儿童心理作为一个整体结构来研究,主要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整个 面貌。 例如,研究某一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活动结构、智力结构或个性结构等等。 对这些内容可以进行全面的研究,也可以进行某一方面的研究。 前者如 6 岁儿童或初入学儿童心理特点的研究,或者学前儿童游戏活动的心理特点或学龄初期儿童学习活动的心理特点,学龄初期儿童智力活动的特点或少年期个性发展的特点等等。 这种类型的研究有很大的优点,因为儿童的心理面貌是整体的,通过这种研究可以认识儿童心理发展的全貌,便于找出心理发展整个规律以及它和教育工作的关系。 当然,这种类型的研究内容是比较复杂的,必须有理论上的和设计上的全面 的准备才行。 否则容易顾此失彼,不一定能充分而深刻地看到发展的全貌。 分析研究就是对儿童心理发展中某一个别的、局部的、比较小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 例如,在儿童智力方面可以研究某一过程或能力,如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也可以研究感知或思维的某一方面。 在个性和其他方面也是一样。 分析研究的优点是便于对某一心理机能进行比较专深的研究,但它的缺点是容易忽略它与整体的联系,甚至变成所谓官能主义,即把所研究的能力看成是孤立官能的错误。 整体研究和分析研究都是必要的,因为,一方面各种心理过程是互相制约的,智力和个性是互 相联系的;另一方面,它们又是分别属于不同范畴可以独立研究的课题。 问题在于要在正确方法论的指导下加以正确地处理。 《儿童心理学》朱智贤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3)其他研究类型-------- 3/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等。 观察法,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儿童在一般生活条件下言语和行为的变化,并且根据观察的结果判断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和规律的一种方法。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5 页 共 179 页 实验也是一种观察,只不过是一种有控制的观察,即有计划地控制各种条件,在各种条件中,特别引起或改变某一条件,来研究儿 童心理特征的变化。 常用的实验法有自然实验、教育心理实验和实验室实验。 《儿童心理学》朱智贤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1)观察法 所谓观察,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儿童在一般生活条件下言语和行为的变化,并且根据观察的结果判断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和规律的一种方法。 由于观察的目的不同,可以分为各种不同的观察法。 1. 从观察的时间分 (1)长期的观察,即在比较长的时期 (一般可以长到几个星期、几个月或若干年 )内继续进行有系统的观察。 很多心理学者对儿童心理发展所作的日记式或传记式的记录和分析,就是属于这种观察法。 如达尔文 (C. Darvin)的《一个婴儿的传略》和我国陈鹤琴的《一个儿童发展的程序》等。 这种观察法有时也叫日记法和传记法。 (2)定期的观察,即按一定时期进行观察。 例如,为研究学前儿童游戏活动的心理特点,可以每周观察一两次,每次一两个小时,如此观察若干次,到一定时期,把记录的材料加以整理分析。 2.从观察的内容分 (1)全面的观察,即观察儿童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的心理表现。 全面观察由于涉及的项目比较多,因而观察的时间常常是比较长的。 例如,幼儿囱或学校教师为了给儿童作出正确的个性鉴定而进行的全面而经常的观察,就 属于这一类。 很多所谓个案研究,主要也是一种全面的观察法。 (2)重点的观察,即有重点地观察儿童在一定时期内某一活动 (游戏、学习、劳动 )或某一活动过程中的某一环节或几个环节的心理表现。 例如,观察小学一年级儿童上课时的特点 (或上课时注意的特点 )、小学儿童在集体活动中的心理特点 (自觉性、组织性、纪律性等 )、初中学生在劳动中的心理表现等。 观察是一种专门的技术。 观察者必须对所要观察的问题先有基本的了解;观察的目的要明确;要使被观察者尽量处于自然的状态;观察时要做到客观和精确;要善于记录跟观察目的有关的事实,以便事后 进行整理、分析,并且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意见。 在观察过程中,为了能更精确地研究儿童的心理特征,也可以利用照相、电影摄像、录音等。 《儿童心理学》朱智贤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6 页 共 179 页 2)实验法 实验也是一种观察,只不过是一种有控制的观察,即有计划地控制各种条件,在各种条件中,特别引起或改变某一条件,来研究儿童心理特征的变化。 在儿童心理学上常用的实验法有以下几种。 1.自然实验 所谓自然实验,即在儿童日常生活活动 (游戏、学习、劳动 )的自然情况下,引起或改变影响儿童的某些因素,来研究儿童心理特征的变化。 2.教育心 理实验 教育心理实验可以说是自然实验的一种重要的形式。 这是儿童心理的研究跟一定的教育和教学过程结合起来,从而研究儿童在一定的教育和教学过程的影响下某些心理过程或个性品质形成和发展的规律。 例如,为要研究小学各年级儿童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发展的水平,可以结合教学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一系列的阅读材料;儿童学习了这些材料之后,完成指定的口头复述和书面复述的作业。 从这些作业材料的整理和分析中,可以看出不同年级儿童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发展的某些情况和特征。 自然实验,特别是教育心理实验,是研究儿童心理的重要方法。 因为这 种研究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结合教育实际,为教育实践服务。 但是这种方法的缺点是不容易精密地控制实验条件,因而在运用这种方法的时候,适当地跟实验室实验结合起来,常常是必要的。 3.实验室实验 实验室实验是在特别创设的条件下进行的,有时要利用专门的仪器和设备。 例如,在研究儿童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发展舶特点的时候,常常采用实验室的实验方法。 实验室实验主要有以下特点: ( 1)随机取样和随机安排; ( 2)对实验情景和实验条件进行严格控制; ( 3)实验结果量化,记录非常客观、准确; ( 4)使用大量的实验仪器。 至于实验研究技术上的要求,我们已出了专著。 这里不拟赘述。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7 页 共 179 页 实验室实验的一个很大的优点是能够精密地控制实验条件,但它的缺点是有很大的人工性,跟儿童的实际生活隔离。 因此,用它来研究一些复杂的心理现象,如儿童的活动的特点或个性品质的特点,就有一定的局限性。 《儿童心理学》朱智贤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除了观察和实验两种主要方法以外,还同时运用其他一些辅助的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谈话法、问卷法和作品分析法。 谈话法是通过谈话来了解儿童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 因为言语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最重要外部表现之一。 采用这一方法的时候, 首先应当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谈话对象的特点拟订谈话的话题和内容;谈话的话题和内容要求是儿童能够回答和乐于回答,并能从中分析出他的心理活动的;跟儿童进行谈话的时候,必须随机应变,随时提出足以了解有关儿童心理状态的具有灵活性而又恰当的问题;谈话的过程和结果应当由研究者本人或共同工作者作详细的记录,如能用录音机记录,则更为方便、可靠。 问卷法是用书面问题表让儿童填写,从而了解儿童心理的一种方法,如小学生阅读兴趣的调查或中学生理想的调查等等。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比较简单易行,且同时可以研究很多儿童。 但缺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