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与产业经济学(doc41)-经济学科(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政策等一系列经济政策。 财政政 策是政府为了调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2 页 共 63 页 节总需求变动及总需求与总供给关系,而调整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政策总和,货币政策是国家调节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要量的相互关系的政策总和,国民收入分配政策是指对实物或货币形态的社会产品在社会集团和成员之间进行分配和再分配的政策总和。 但是,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为代表的宏观经济政策对实现这些经济目标是不充分的。 例如,经济进步绝对不是单纯经济总量指标的数量扩张,而是一个由经济总量增长、经济结构转换和水平提高构成的经济进步过程。 经济进步中的经济总量增长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生产规模在原有基础上的扩大及其总 和,即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 经济进步中的结构转换是指随着数量扩张而带来的社会资源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配臵和再配臵,从而使某些产业部门增长较快、某些产业部门增长较慢,甚至有些产业收缩、转移或消失的结构变化现象。 经济进步中的水平提高是指产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组织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这三方面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一方面,如果经济增长是一种没有结构转换和水平提高的纯数量扩张,那么将是一种低效益、低质量的增长,而且由于没有增长质量的提高,缺乏对需求结构变动的适应,这种增长也就缺乏可持续性,另一方面,如果没有一定的增 长速度和水平提高,不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进行产业间资源的重新配臵,将会大大增加结构调整的难度,因为调整中的大量问题只有在发展中才能缓解和解决。 而产业经济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产业结构理论,它研究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和特殊问题,并由此制订有效的产业政策,促进经济总量的扩张,经济结构的转换和水平提高,从而促进经济进步目标的实现。 所以,作为产业经济重要内容的产业政策也应该是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 ) 产业经济与经济进步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3 页 共 63 页 经济进步往往伴随着结构的调整,各种生产要素在产业部门之间的转移。 当前各国经济的发展, 对产业经济研究提出了紧迫要求。 各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结构转换的新时期。 在结构转换中,需要对结构选择作出一系列的重大决策,这要求从产业经济理论上提供依据,从宏观调控上指出方向。 从一般意义上说,经济进步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在不同的阶段上,经济进步的重点不同,主导产业也不同,所以在不同阶段之间存在着结构的重大转换问题。 从目前各国经济发展来看,都面临着重大的结构选择,只有正确地进行选择和转换,才能实现经济在新的阶段上得到进步。 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仅仅依靠市场机制来优化产业结构是远远不够的,也存在着通常说的“市场失 效”。 经济发展中的许多现实问题的解决,也需要以产业政策为依据。 因此,在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条件下,制定正确的产业政策,大力发挥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能够使整个经济发展得更快,结构更合理。 (三 ) 产业经济与产业发展 一些国家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在研究一个国家产业经济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产业发展的目标,并为此制定一系列的产业发展措施,将极大地推动该国的产业发展。 工业发达国家都经历了产业结构不断发展优化的过程,其中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带头产业产生。 一般带头产业经历了轻纺工业→重化工业→汽车、航空、家用电器→微电 子、新材料、信息、生物工程等高科技产业的依次更替过程。 日本运用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取得了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证明产业经济的重要意义。 日本 50 年代初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过 200 多美元,在短短二、三十年时间内一下子跃居为西方世界第二工业大国。 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引起了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4 页 共 63 页 人们在产业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兴趣,认为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与其成功的产业政策有密切的关系。 它在每个经济发展阶段都确定了重点发展的产业,实施“倾斜生产方式”,成功地刺激了企业的扩大再生产。 如 19511955年,这一阶段产业发展的重点是“产业合理化”。 进入 50 年代以后,日本结束了被占领国的状况,开始走上独立国家的道路。 加上因朝鲜战争日本加工“特需”产品的契机,使其整个经济得以迅速恢复与发展。 然而,尽管如此,日本的经济力量和欧美相比,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现代化程度上,差距都很大,产业的设备老化和技术水平落后的现象还极为严重。 其中合理化要求最为迫切的就是钢铁、煤炭、电力、造船业。 为缩短经济上的差距,使其产品在国际上拥有立足之地,日本政府于 1951年制订了“产业合理化”政策。 根据日本经济恢复的实际状况及能力提出:必须改变在 19451950 年这一恢复阶段所 采取的那种单靠提高生产水平的做法,应该对企业在实现合理化和现代化方面提供种种优惠措施,来提高企业的产品竞争力,从而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加出口,实现经济自立的目的。 通过大力发展基础产业,为整个工业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工业建设,实现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保证工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充足而廉价的电力、钢铁和煤炭。 造船业的发展,为工业原材料的进口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提供了便利而便宜的运输手段。 1956 年以后,这一阶段日本经济已恢复到战前的最高水平。 经济恢复阶段已经结束,为了使日本经济获得更快的发展,早日实现现代化 ,跻身于发达国家之列,日本政府把钢铁、机械以及为它们提供原料及辅助服务的电力、海运作为“战略产业”,当时的指导思想是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稀缺的资源、动力,扶植那些可以为产业发展提供动力和原料的基础产业部门。 为加快“战略产业”的发展,日本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注意产业结构的调整。 各企业大多具备了引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5 页 共 63 页 进消化先进技术,开展技术革新的能力,现代化设备的引进带动了大规模的设备投资。 “战略产业”的大规模投资,促进了设备的更新,带动了生产的增长。 这些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促进了整个产业的迅速发展,使日本产业在这段时期出现 了两次前所未有的繁荣,即所谓的“神武景气”( 19561957 年)和“岩户景气”( 19581961 年)。 日本的产业政策实质上是为其实现赶超发达国家的战略目标服务的政策。 其它国家的产业发展的实践也说明,应用成功的产业政策,可以有效地促进一国产业的迅速发展。 第二节 产业演进 一、 产业的形成 产业的演进是同社会分工的产生与发展相联系的。 在远古时期,人类所有的生产劳动几乎就是采集和狩猎等维持生存的基本活动,所以也谈不上产业。 随着以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发展,人类的生产活动经历了重要的转折,这就是出现了劳动分工,使农业生产活动从狩猎活动中分离出来,农业的出现开辟了人类生活的一个崭新时代,是当时古代社会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 随着农业逐渐成为社会生产的主要部门,又接连发生了三次社会大分工。 第一次大分工是在原始公社的新石器时代,表现为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发生在原始公社末期和奴隶社会初期,表现为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发生在奴隶社会初期,表现为专司经营商品买卖的商人阶层的形成,即商业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6 页 共 63 页 的独立化。 这三次社会大分工,实际上已形成了三大产业: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 而爆发于十八 世纪下叶的产业革命,把工业推到历史前台,农业作为最重要的产业的地位开始动摇,机器大工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工业的产生,在马克思看来它是特殊分工的产物,即在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所产生的手工业中进一步分工所得到的。 马克思把社会分工区分为一般分工、特殊分工和个别分工三种形式,并指出单就劳动本身来说,可以把社会生产分为农业、工业等大类,叫做一般分工,把这些生产大类分为种和亚种,叫做特殊的分工,把工场内部的分工,叫做个别的分工。 三次社会大分工是一般分工,就这种分工而言形成了农业、工业、商业等大类;而具体的工业部门如 冶金、纺织、食品、机械等则是特殊分工的结果。 至于企业内的分工,则为个别分工。 由于社会分工将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故一般分工条件下的特殊分工和个别分工将愈来愈细化,这样作为特殊分工产物的具体产业部门或称之为具体的工业部门就不断地分化和产生。 可见,产业的产生和形成是社会分工发展的结果。 一般认为,现代工业始于手工业,现代服务业始于商业。 那么我们可以认为一般分工导致了包括畜牧业和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的产生;而基于一般分工的特殊分工,使农业内部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工业内部分为冶金、造船 、机械、电子、食品、纺织、造纸、建材等产业部门;而服务业则分化为商业、金融、通讯、旅游、教育、信息、生活服务等一系列部门。 二、产业演进与经济发展 (一) 发展的涵义 发展意味着变化。 在社会科学中,发展总是被赋予某种特定的涵义。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7 页 共 63 页 发展通常是指事物变化的一种长期动态过程,而且,这种长期动态过程一般是不可逆的。 无论是经济发展、产业发展或文化发展等等,都是指在该领域中所发生的具有长期意义的一般是不可逆的变化,而那些在短期内出现又消失的现象就未必与事物的发展直接相关。 发展通常是指事物质的变化,而不仅仅是量 的扩张或收缩。 因此,发展过程往往表现为事物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变化。 当然,质的变化与量的变化是密切相关的,量变是质变的准备并可以引起质变,而且,发展过程本身也有渐变(以量变为主)和突变(以质变为主)的不同演化阶段,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是发展过程的基本特征之一,但是,决定发展性质,使发展具有范畴特征的,主要是事物质的变化。 发展通常是指事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 因此,发展意味着进步,具有进化特征。 无论是经济发展、产业发展,还是文化发展等等,都意味着成长、壮大、成熟和高级化,某些衰退和没落现象即使 是进化过程不可避免的伴生物,也不是发展过程的主流;而整体性的衰退、没落和退化现象则是与发展相反的对立过程。 发展通常被赋予积极的价值评价含义,大多数人认为,发展是好的,是值得追求的。 因此,尽管在讨论和研究发展问题时 , 有些人宣称仅采用实证方法,避免规范性的价值判断。 但实际上,发展概念本身已蕴含着规范前提:发展意味着进步,即从落后变化为先进,一般来说,先进总比落后好,人类应该争取进步。 当然,由于某种利益考虑或观念的陈腐,也有人反对进步,反对发展,特别是当发生革命性变化时,反对剧烈的变革,但是,在现代思想意识的 主流中,发展是具有鲜明褒义色彩的概念;作为理论范畴,它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价值准则,即有利于发展是好的,不利于发展是不好的。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8 页 共 63 页 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 (economic growth)和经济发展 (economic development)这两个概念有无区别,西方经济学家各有各的看法。 但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应当把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这两个概念加以区别。 经济增长仅仅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一季度、一年、三年、五年、十年等)包括产品和劳务在内的产出 (Output)的增长。 经济发展则意味着随着产出的增长而出现的经济、 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投入结构、产出结构、产业比重、分配状况、消费模式、社会福利、文教卫生、群众参与等等在内的变化。 可见,经济增长的内涵较窄,是。产业与产业经济学(doc41)-经济学科(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易于广告、 对产品负责与信誉、 感觉风险减少 品牌的内涵与决策 12 产品的内涵与类型 七、品牌决策 公司标志:建立企业整体形象的组成部分 品牌使用者决策: 制造商品牌 代理商品牌 (私人品牌 ) 一般品牌 制造商品牌与商店品牌之间的竞争 原因、做法、策略、虚拟品牌 13 品牌名称决策: 个别品牌 , 即不同产品用不同品牌 , 如 Pamp。 G
中国 6 诺基亚 300 芬兰 7 迪斯尼 293 美国 8 麦当劳 264 美国 9 万宝路 242 美国 10 奔驰 210 德国 单位:亿美元 单位:亿元人民币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品牌管理实务 ——品牌更新 “ 流水不腐 ” ,惟有不断地追求品牌的更新与发展才能使品牌永葆青春。 并不是一个企业使用的品牌数量越多越好,关键在于品牌的质量。 品牌的更新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态度。 来自
工我用了,你呢。 》 策划:阐述怡华产品的技术,创建怡华通联的技术品牌, 透视移动存储的新时尚。 3. 《 军用级的移动存储产品 》 策划:介绍针对军队行业产品的技术特性,意在证明符合 军队行业的特殊应用。 4. 《 移动存储市场逐渐升温 》 策划:分析移动存储产品所处的产品周期和发展趋势,凸 显怡华的品牌形象。 38 公关方案 -- 传播实施 — 4Q 第四季度: 2020年 10月- 12月
情感。 人们认为春天的兰花高洁,夏天的荷花白重,秋天的菊花坚贞,冬天的梅花无私。 而花王牡丹则是富贵之花。 在欧洲,人们对花语尤其认真,不是任何鲜花都可以拿来送人的。 15 花语种种 鸡冠花: 表水爱情。 紫丁香; 表乐初恋。 柠檬: 表示挚爱。 黄菊: 表示微爱。 红郁金香: 宣布爱恋。 黄郁金香: 爱的绝望; 刺玫瑰: 表示优美。 白百合花 :表乐纯洁。 蓝紫罗兰: 表示诚实。 桂花:
才能发现自己的言行是否得当。 来自 三、选择话题 力求投机 交谈时如果选择了不适宜的话题,引不起大家的兴趣,没有人做出反应,就等于宣告交谈失败。 来自 四、巧说恭维 真诚得当 “ 我接受了人家愉快地称赞后,能够光凭着这份喜悦生活两个月 ”。 —— 马克 吐温 来自 五、幽默风趣 机智灵活 幽默的内容中含有哲理,这些哲理通过风趣的语言产生的诙谐情趣能够使人感到愉悦轻松
着全国六家电信运营商落户陕西,陕西省电信市场多元化的竞争构架初步形成 ,尤其在增值电信及互联网相关业务领域 ,一个更加开放的竞争格局已经出现。 近三年是陕西省邮电、电信历史上改革力度最大的三年。 经过邮电分营、寻呼剥离、政企分开、电信重组等一系列邮电体制改革,陕西省的电信市场已步入一个崭新的良性发展轨道。 全国性的七家电信运营商,除了新近成立的卫星通信外,中国电信、移动、联网、网通、吉通、以及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