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兴海县外环南路道路建设工程(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均降水量 ,最大日降水量 ,最长连续降水日数 21 天,最多连续降水量 8 天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 ,年最大蒸发量,最小为。 最大风速 ,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境内年大风日数 105 天,是青海省有名的大风区。 县城区最大冻土深度。 历年最大积雪厚度 11cm。 兴海县地表水以河流为主,分为两大水系:外流水系和内流水系,经计算自产水量 亿 m3,入境水 量 3026 亿 m3,共 亿 m3。 其中外流水系为 : 黄河、切木曲、拖恩波河、中铁沟、杜宗沟、曲什安河、大河坝河、龙曲沟、加拉沟;内陆水系为:河卡河、苦海和约尔根河。 拟建场地位于山前子科滩平原地带, 道路拟建地周边 4km 范围内无地表水,场地勘探点揭露深度内均不见地下水,不考虑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 兴海县外环南路道路建设工程环评报告表 17 根据《 兴海县外环南路道路建设工程 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AHKC2019017) ,拟建道路 勘探深度内地基土由第四系: ① 层粉土( Q41al )和 ② 层卵石( Q41al+pl )组成,地基土岩性特征自上而 下分述如下: ① 层粉土:褐黄色,湿,稍密,土质较均匀,具小孔隙、针孔发育,无光泽反应,摇振反应中等,干强度低,韧性低。 外环南路东段厚度为 ,平均厚底为。 外环南路西段厚度为 ,平均厚底为。 该层厚度较薄,承载力低,工程性能差,不可作为天然路基持力层。 ② 层卵石:青灰色、灰黄色,粒径大于 20mm的颗粒含量占总质量的 50~ 70%,一般粒径 20~ 80mm,含漂石,不均匀系数为 ,曲率系数为,母岩成分由花岗岩、砂岩等硬质岩石组 成,磨圆度较好,以圆形为主,次为亚圆形,颗粒级配良好,骨架颗粒间主要由各级砂土充填,以中密为主,全场分布,该层未穿透,控制层厚。 该层埋深较浅,层位稳定,层厚较厚,承载力较高 ,工程性能较好,是本场地内良好的天然地基持力层。 、植被 兴海县地形大体可分为山地、盆地和谷地,其中以山地草原为主。 全县草原面积 万 hm2,占全县总而积的 83%,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 万 hm2,占草地总面积的 %,主要分为高寒草甸草场、山地干草原草场、高寒干早草原草场 3 种类型,以高寒草甸草场为 主体,占全县草地面积的 %,植被盖度30%~ 75%。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暖干化趋势的影响和草原鼠虫等的危害,加之对草地资源缺乏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致使天然草地植被稀疏,牧草高度降低,产草量下降,草群种类成分变劣,优良牧草減少,有毒有害植物增加,草地退化、沙化严重,局部地区已形成 “黑土滩 ”。 据调査,兴海县草地退化面积达 26 万 hm2,“黑土滩 ”面积达 万 hm2。 兴海草原土壤侵蚀主要通过风蚀和水蚀 2 种形式表现。 由于冬春季节大风日数多且风速大,土壤干燥疏松,降水稀少,土表层植被稀疏裸露,地表疏松,细粒 和砂砾在风的动能作用下经吹蚀、分选、搬运和沉淀,形成风蚀地貌,风蚀程度较明显。 夏季局地强对流天气频发,降水强度大,冲刷力强,植被较少的坡地和河谷地区水蚀较严重,并伴有泥石流、崩塌、滑坡等次生和衍生灾害。 侵蚀导兴海县外环南路道路建设工程环评报告表 18 致土壤肥力下降,在兴海县子科滩草原年平均风蚀厚度为 3cm,如按土壤容重为、有机质含量为 %、全氮含量为 %、全磷含量为 %,则吹蚀 1cm/m2厚的土层,就损失有机质 、氨氮 、全磷。 随着风蚀厚度增加,损失量也会増大。 兴海县外环南路道路建设工程环评报告表 19 环境质量状况 本项目位于 兴海县子科滩镇 ,属于 农牧 地区,本次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根据 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发布的 2019 年 1 月 — 12 月兴海县的 环境空气质量统计数据予以说明, 具体 详见下表。 表 11 项目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统计结果一览表 地区 年均浓度 百分位数 8小时平均浓度 百分位数日均浓度 PM10 SO2 NO2 O3 CO 181。 g/m3 mg/m3 年均浓度 35 17 9 10 111 标准值 70 35 60 40 160 40 占标率( %) 50 15 25 达标情况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根据上表统计结果可知, 项目区 SO NO CO、 O PM 可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浓度 , 属于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区。 项目区周边 4km 范围内无地表水分布。 为了解项目区敏感点处声环境质量现状,本次评价委托青海莫尼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对评价区敏感目标及距离道路 35m处进行了现状监测,监测时间为 2020年 3 月 18 日 —3 月 19 日,监测频次为昼夜各一次,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表 12 敏感点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一览表 监测时间 监测位置 3 月 18 日 3 月 19 日 评价标准 是否达标 昼间( dB) 夜间( dB) 昼间( dB) 夜间( dB) 桑当村居民住户 2 类:昼间 60dB(A) 夜间 50dB(A) 达标 道路北侧 35m 处 达标 兴海县外环南路道路建设工程环评报告表 20 根据上表监测结果可知,评价区声环境质量较好, 桑当村居民住户和道路北侧 35m处均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 2 类功能区标准要求,区域声环境质量良好。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根据现场踏勘,拟建道路全线占地类型为天然牧草地,主要植被有青海固沙草、短花针茅等,零星分布有芨芨草,植被覆盖度可达 80%左右。 ( 1) 青海固沙草( Orinus kokonorica (Hao) Keng): 为禾本科固沙草属多年生草木,秆直立,质较硬,叶鞘无毛,叶舌膜质载平,边缘呈纤毛状,经常内卷。 一般 4 月中下旬返青, 7 月上旬孕穗, 7 月底 8 月上旬开 花, 9 月种子成熟。 耐旱、耐寒能力极强,对土壤要求不严,能适应 pH 值 一 的土壤范围。 青海固沙草与短花针茅等为建群种组成青海固沙草、针茅草场,这类草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少,蒸发强,牧草返青早枯黄晚,生育期约 180 天左右; ( 2)短花针茅( Stipa breviflora Griseb):是针茅属的一种植物,须根坚韧,细长,秆高 2060cm,具 23节,基部有时膝曲,宿存枯叶鞘。 叶鞘短于节间,基部者具短柔毛;基生叶舌钝,长约 ,秆生叶舌顶端常两裂,长可达 2mm,均具缘毛; 叶片 纵卷如针状,圆锥 花序 狭窄,基部常为顶生叶鞘所包藏,分枝细而光滑,孪生,上部可再分枝而具少数小穗;小穗灰绿色或呈浅褐色;花期 57月。 ( 3) 芨芨草( Achnatherum spiendens) : 禾本科 芨芨草属,植株具粗而坚韧外被砂套的须根。 秆直立,坚硬,内具白色的髓,形成大的密丛,高 50250cm,径 35mm,节多聚于基部,具 2至 3节,平滑无毛,基部宿存枯萎的黄褐色叶鞘。 叶鞘无毛,具膜质边缘;叶舌三角形或尖披针形,长 510( 15) mm;叶片纵卷,质坚韧,长 3060cm,宽 56mm,上面脉纹凸起,微粗糙,下面光滑无毛。 圆锥花序长( 15) 3060cm,开花时呈金字塔 形开展,主轴平滑,或具角棱而微粗糙,分枝细弱, 26 枚簇生,平展或斜向上升,长 817cm,基部裸露;小穗长 (除芒),灰绿色,基部带紫褐色,成熟后常变草黄色;颖膜质,披针形,顶端尖或锐尖,第一颖长 45mm,具 1脉,第二颖长 67mm,具 3脉;外稃长 45mm,厚纸质,顶端具 2微齿,背部密生柔毛,具 5 脉,基盘钝圆,具柔毛,长约 ,兴海县外环南路道路建设工程环评报告表 21 芒自外稃齿间伸出,直立或微弯,粗糙,不扭转,长 512mm,易断落;内稃长 34mm,具 2脉而无脊,脉间具柔毛;花药长 ,顶端具毫毛。 花果期 69月。 外环南路东段草场植被现状 外环南路西段草场植被现状 项目区野生动物主要以草原动物群为主,主要有高原兔、鼠兔、高原鼢鼠等,均为高原草原常见种。 鸟类主要有麻雀、乌鸦、喜鹊等。 项目评价范围内无保护动物栖息地分布,本工程两侧也没有野生动物迁徙路线。 项目区土壤以暗栗钙土为主,暗栗钙土的下生物量比栗钙土亚类高,层厚约35—55cm, 有机质 含量在 15—45g/kg。 兴海县外环南路道路建设工程环评报告表 22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 本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详见下表,项目外环境关系图详见附图。 表 13 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环境 要素 保护目标名称 与道路中心线最近距离 方位 规模 性质 环境功能区划分 环境 空气 桑当村 65m S 153 户 ( 612 人) 人居 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准 温泉移民小区 290m N 242 户( 968 人) 人 居 兴海县高级中学 250m N / 文教区 声环 境 桑当村 65m S 153 户 ( 612 人) 人居 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2 类标准。 生态环境 土壤、植被 沿线 200m 范围内 / / 不破坏生态完整性 兴海县外环南路道路建设工程环评报告表 23 评价适用标准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项目区 位于大气环境功能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准,主要污染物及浓度限值见下表。 表 14 《环境空气质量执行标准》( GB30952012) 污染物 名称 取 值时间 浓度限值 单位 执行标准 SO2 1小时平均 500 ug/m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准 24小时平均 150 NO2 1小时平均 200 24小时平均 80 PM10 24小时平均 150 24小时平均 75 O3 1小时平均 200 日最大 8h平均 160 CO 1小时平均 10 mg/m3 24小时平均 4 本项目为城市主干道建设项目,根据《声环境功能划分技术规范 》( GB/T151902014)中建筑物高度和相邻区域声环境功能区划分要求,本项目声环境评价标准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2类、 4a 类标准, 具体详见下表。 表 15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适用区域 类别 昼间 dB( A) 夜间 dB( A) 道路两侧临路高于三层建筑以上(含三层)的建筑为主,相邻区域为 2类区 临路第一排建筑以后区域 2类 60 50 临路第一排建筑物面向道路一侧的区域 4a类 70 55 兴海县外环南路道路建设工程环评报告表 24 道路两侧临路低于三层楼房建筑为主,相邻区域为 2类区 距边界线 35m内 4a类 70 55 距边界线 35m以外 2类 60 50 态评价标准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HJ192011),以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内(道路中心线两侧 200m 范围的生态环境现状,植被覆盖度、生物量等作为评价标准,满足区域有关生态环境法规的规定和要求),本次生态环境质量以不破坏区域生态完整性,确保工程建设实施后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不下降为标准,具体详见下表。 表 16 生态评价标准一览表 植物种类 植被覆盖度 评价区段 青海固沙草、短花针茅等,零星分布有芨 芨草。 80%左右 道路中心线两侧 200m 范围及工程临时占地范围。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施工场界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中的规定。 表 17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 昼间 dB( A) 夜间 dB( A) 70 55 施工期无组织粉尘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中的无组织排放标准。 表 18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污染物 无组织排放监 控浓度限值 颗粒物 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 弃方 ,均属于一般固废。 生活垃圾暂存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的有关规定。 弃方 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兴海县外环南路道路建设工程环评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