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近代棉纺织品贸易的考察(doc23)-国际贸易(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煤炭的 1/43,而到 1898 年 则是煤炭的近 2 倍。 棉纺织品和煤炭在来华日本商品中所占比重也随之增加,由 1893 年的 %增为 %,占了一半,而在全部输入中国的日本商品中,有 1/3 是棉纺织品。 值得注意的是,在 1898 年日本向海外市场输出的全部棉纺织品中,有 %的棉纱和 %的棉布被运往了中国。 (注:[日]高村直助:《日本资本主义史论》,ミネルヴァ书房 1980 年版,第 113 页。 ) 上表还反映了 1898 年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情况。 概括讲有三个方面,第一,棉纺织品在中日贸易中所占的份额,除 1908 年前后有所减少外,其余时间仍 在增加。 第二,棉布在日本商品中的比重稳步增长,而同时期棉纱却徘徊不前。 棉布在来华日本棉纺织品中的比重上升。 第三,煤炭的比重不断减少,棉纺织品的比重不断增加。 它反映了日本对华输出中,原料、农副产品地位下降,工业制品逐渐唱主角的发展趋势。 甲午战争后中国市场的迅速扩大,强烈地刺激了日本国内棉纺织业的发展。 新的纺织厂大量出现,而原有的纺织工厂则在昼夜加班生产的同时,忙于增添设备,扩充生产能力。 1894年时,日本全国共有棉纺织企业 45个,到 1899 年,发展到 78个, 5 年间,新增企业 33个,增幅 73%。 与此同时, 纱锭由 530,074 个增加为 1,189,929 个,增加 倍;织布机由 420台增加为 2,869 台,增加 ;棉纱的年产量,由 292,400 捆增长为 757,315捆,增长 倍。 (注:[日]长冈新吉:《近代日本的经济 —— 统计与概论》,第 2 23 页。 ) 进入 20 世纪的最初几年,日本输入中国市场的棉纺织品数量出现大幅萎缩。 以棉纱为例,1899 年中国进口日纱 359,900 捆, 1900 年骤减为 157,177 捆,减少 56%。 (注:[日]松井清:《近代日本贸易史》,第二卷,有斐阁 1961 年出版,第 172 页。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中国最庞大的下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9 页 共 20 页 就日本国内生产而言,社会经济的发展步入短暂的萧条期,工厂开工不足,产品积压;在中国市场方面,日本产品遇到了原有其它厂商的强烈抵抗和竞争。 正如我们上面讲到的,日本棉织品是在 19世纪 90年代初才开始进入中国,其时中国棉纺织品市场基本被英国、美国、印度、中国的产品所占领。 这其中,中国产品竞争力最弱,市场份额最小,无法与其他外国产品抗衡。 作为日本棉纺织品中的主流产品 —— 棉纱,其中国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英国和印度。 请看下表: 1894~ 1896 年英、印、日对中国输出棉纱数量统计 单位: 捆 年代 英国 印度 日本 1894 22,650 353,447 10,368 1895 18,669 352,349 6,383 1896 19,378 487,122 33,794 总计 60,697 1,192,918 50,545 注:资料来源,[日]松井清:《 近代日本贸易史》第二卷,第 172 页。 中国最庞大的下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10 页 共 20 页 在 1894 年到 1896年的 3 年中,日本输入中国市场的棉纱总量最小。 对日本威胁最大的应属印度棉纱。 英国棉纱在中国市场虽以其品质好质量高著称,但其价格也相对昂贵,因此销路受到限制,上表中已有所反映,市场份额在减少。 印度棉纱虽然在产品质量上不能称为上乘,但其价格上的优势极大,不仅远低于英国棉纱和日本棉纱,甚至还低于中国当地工厂生产的中国棉纱,可以说在中国市场上是价格最低廉的棉纱制品。 下面是当时上海市场棉纱价格的统计: 1899~ 1904 年上海市场中、印、日棉纱价格统 计 单位:两 /包 年代 中国纱 (14 支 ) 印度纱( 16 支) 日本纱( 16 支) 1899 1900 1901 1902 1903 1904 中国最庞大的下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11 页 共 20 页 注:资料来源,汪敬虞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二辑,中华书局 1962 年版,第 1164页。 这一时期中国市场的棉纱价格总体上都在上涨,但日本的棉纱价格涨幅最大。 据上表,从1899 年到 1904 年,中国棉纱价格上升了 35%,印度棉纱为 40%,而日本棉纱上升了 43%。 印度棉纱比日本棉纱的市场价格一般低 7%左右,始终保持着其价格优势。 日本要想在中国不断扩大棉纱市场 ,就必须战胜最具威胁的竞争对手印度,而战胜印度,就必须缩小日本棉纱与印度棉纱的价格差距。 为此日本棉纺织厂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更新生产技术,延长工人劳动时间,减少工人工资,降低原料成本,用更便宜的印度棉花替代中国棉花等等。 从中国海关的统计看,这些努力收到了很大效果。 1897~ 1916 年海关所载印、日棉纱进口平均价格 单位:海关两 /担 1897~ 1901 1902~ 1906 1907~ 1911 1912~ 1916 印度 日本 中国最庞大的下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12 页 共 20 页 注:资料来源,徐雪筠等译编:《上海近代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1882~ 1993)—— 〈海关十年报告〉译编》,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 年版,第 362 页。 据上表, 1897 年到 1901 年,进口日本棉纱的平均价格要比印度棉纱高出 %,而到 1907年以后,从日本进口棉纱的平均价格反而低于印度棉纱 %。 另外,日本厂商还采取各种手段,在中国进行促销,吸引当地商人为其推销商品;在产品质量和包 装上做文章,想方设法争取顾客,抢占市场。 这里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是 1905 年前后湖南湘潭棉纱市场的变化情况: “湘潭的棉纱,从前湖北制品及上海制品居多数,印度制品次之,至于日本制品,则寥若晨星。 据说,从两三年前起,日本纱忽然在这里得到销路,竟以一泻千里之势,驱逐并代替了汉口、上海和印度制品,独占了湘潭市场。 同时,其他棉纱已不留踪影。 其原因,据湘潭人云,是因为。中日近代棉纺织品贸易的考察(doc23)-国际贸易(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