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信市场每日监测报告_20xx1216(doc16)-电子电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属设施对外拍卖,参考价为 2145 万元。 对于一直不振的国内手机市场,此次拍卖还是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 据负责此次拍卖的四川吉安拍卖公司的业务部经理柳毅说,目前已经 有 8 家国内外企业和他们接触,有 5 家有了明确的意向。 但是柳毅同时表示这些企业和国内一、二线的大牌厂家有一定的距离。 (编自:硅谷动力) 十八、 NEC 否认中低端手机退出中国 分析师亦称不可能 就“ NEC 中低端手机将退出中国市场”的说法 , NEC 通讯中国公司公关总监蔡利 表示, “没有这回事。 ”蔡利说,“ NEC 的产品走的是中高端路线, NEC 没有 1000 元以下的产品,明年这个方向也不会变。 ” 在卢雷出任 NEC 通讯中国公司总裁以前, NEC 手机动辄四五千元的高昂价格让中国消费者不可亲近。 去年 5 月卢雷上任后, NEC 在中 国的手机产品线迅速得到丰富, 2020 元以下的手机在去年下半年获得了市场的初步认可。 “从去年底到今年, NEC 手机 60%的销量都集中在 1000 元至 1500 元的产品中,所以,我不认为他们会退出中低端市场。 ”赛诺市场调研公司分析师说。 (编自:天极网) 十九、 台企纷纷酝酿入盟 TD 明基将在发牌后切入 明基台湾总部正式声明称,明基将会适时进入 TDSCDMA 手机生产领域,但截至目前,明基尚未正式提交加入 TDSCDMA 产业联盟的申请。 之前,曾有外电报道称台湾著名手机制造企业明基、仁宝通信,凌阳科技都将加入由中国自 主创立的 TDSCDMA产业联盟。 明基明确表明,截至目前该公司还没有提交加入 TDSCDMA 产业联盟的入盟申请。 来自明基公司的消息称,明年年初明基中国公司将推出一系列 手机,在这一批手机中暂时还不会包括 TDSCDMA制式的3G 手机。 (编自:新京报) 特别报道 二十、 电信垄断渐弱化 捆绑业务挑大梁 2020 年,在各主要运营商由基础电信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供应商转型过程中,尽管以语音业务为主的基础电信业务仍然是各主要运营商主要收入来源,但该市场增长速度趋缓。 一方面是基础电信市场呈现出梯度开放格局, 北京、上海等地基础电信业务市场相继开放,基础运营商天然垄断优势逐渐弱化;另一方面,新技术和新业务再次吹响了基础电信业务市场竞争的号角,基础电信市场正在回归以技术、服务和品牌为主要竞争力的聚合阶段,“捆绑战”,“套餐战”比比皆是。 区域市场中,东南沿海地区与内陆省份均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但两者差距正在缩小。 随着电信业务深入开展,个人用户的开发潜力越来越有限,新增收益也越来越小。 可以预见,企业以及集团用户将是各大电信运营商争夺的焦点。 用户规模高居世界首位,但理性消费导致 ARPU 值再创新低 2020 年中国电话用户规模高居世界首位,特别是村通工程基本实现了普遍通信的阶段性发展目标。 截至第三季度,我国电话用户已达 亿,其中固定电话用户 亿,移动电话用户。 移动电话普及率已达28 部 /百人,首次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移动通信不仅分流固话业务,也促进了移动和固网融合业务发展,这一巨大的潜在市场将极大地激发产业规模。 并在未来 3 年保持高增长率。 图 1: 2020 年 110 月移动与固定用户新增电话用户数对比 (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20, 11) 固定电话用户构成来看,新增普通固定电话用户的比重持续下降,而新增无线市话用户的比重呈现上升趋势。 无线市话用户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固定电话用户的发展, 2020 年上半年,全国无线市话用户总数达到 7975 万户,累计新增用户 万户,占固定电话新增用户总数的 59%。 如果说增量不增收是整个通信市场的普通矛盾,那么这个普遍矛盾在基础电信市场表现尤为突出。 消费者更加深刻感受了通信的无处不在,庞大的用户数也代表着貌似繁荣的市场,但是用户消费行为趋于理性,更加挑剔的通话费用,更加强调的通话服务等等导致市场利润空间不断下降。 图 2: 20202020 年固定通信 与移动通信 ARPU对比 (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20, 11) 中国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比较发达,中西部地区较为落后。 这种经济基础分布直接决定了中国基础电信用户的 ARPU地区分布: ARPU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区域集中程度相当高。 广东、浙江、上海、北京、重庆等 8 个省市的语音业务用户总数几乎占据了中国语音业务用户的半壁江山。 语音业务仍是运营商主要收入来源,长途电话增量显著 虽然数据业务在 2020 年发展迅速,但语音业务占电信业务整体收入的份额依然较大。 下表对 2020~年语音业务与数据业务收入进行了比较。 表 1 2020~2020,8 语音业务与数据业务收入比较 (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20, 11) 随着通信业的日益发展以及人们在语音传输与交换技术上的不断进步,各种技术的发展呈非均衡状态,语音业务市场格局和竞争状况也发生很大的变化。 从本地 电话业务看, 2020 年 1~ 9 月,固定本地电话通话量和移动本地电话通话时长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和 %,本地电话的移动化趋势明显。 在固定本地电话通话量中,无线市话通话量比去年同期增长%,所占的比重从去年同期的 %上升到 %,而传统固定本地电话通话量为负增长。 从全国固定电话业务发展的基本趋势来看,固话业务已开始步入成熟期,到 2020 年 6 月底,固定电话的普及率已经达到 26%,比去年底提高了 1%左右,而城市固定电话普及率已经达到了 %,部分大城市固定电话接近饱和。 从未来的发展来看 ,固定电话在农村市场和城市的住宅新建小区仍旧有一定的增长潜力 从长话业务看, 2020 年 1~ 9 月,固定传统长途、移动长途、 IP 长途通话时长分别同比增长 %、 %和 %,在长途通话中的比重分别为 %、 %、 %。 随着长途电话话务总量不断增加,但 IP电话凭借其优惠的资费和新业务的优势,以每年百分之五六百的增长速度发展,不断扩展其在长途话务量中的份额。 VOIP 挑战运营商主导地位及政府监管政策,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VOIP 电话对消费者来说,是出色的廉价服务;对运营 商而言,不仅意味着收入的流失,还将面临着大量合法的或不合法的宽带服务商的挑战,这些宽带服务商可以变相地提供语音通话服务,将直接动摇基础电信服务这个产业支柱。 根据信息产业部的统计, 2020 年上半年 IP 通话时长 (去话 )达到 亿分钟,同比增长 %。 但除了公开的、信产部统计在册的通话量以外,由于巨大利润的诱惑,还存在不少地下运营商经营的 VOIP 国际长途话务量,这也是 VOIP 市场的一大特色。 赛迪顾问估计仅仅 2020 年上半年 VOIP 地下国际长途话务量达到 亿分钟,收入为 亿元左右。 虽然从技术 层面看 VoIP 是传统话音向 IP 网络的迁移,目前 VoIP 所主要影响的也是电信市场格局,但由于包括 SP 在内的服务商通过互联网平台切入 VoIP 市场,互联网的非盈利及非管制模式也会对传统电信业的运营模式构成较大的冲击,其效应将通过运营商 电信管制 电信业运营模式的路径逐步体现出来。 2020 年 7 月 18日开始。 信息产业部在这天下发各地通信管理局和运营商总部的电函 (2020)413 号的《通知》中明确表示:“除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能够在部分地区进行 PCPhone 方式 IP 电话商用试验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从事这项业务。 但为了避免传统运营商的阻挠,宽带电话运营商有着堪称“绝妙”的对策。 一个地下运营商的搭建非常简单:用一根无论电信、网通还是铁通的 ADSL 线,装一个 MODEM,然后在国外选择一家小通信企业做一个 IP 网接入,再转入固定电话,即可实现 PCPhone 的通话方式。 而在中国国内 VoIP 市场上赚的“盆满钵满”的 Cisco, Avaya,还有北电网络,都不约而同地表示:“我们只是将 VoIP 设备和解决方案提供给企业用户的设备商而已。 ”而用户拿到这些设备后如何使用,则不是他们关心的范围。 各大运营商通过“体验消费”体现 差别化优势,捆绑业务成新宠 2020 年以来,各大运营商纷纷成立了独具特色的体验中心,开发了形式多样的体验业务。 比如,中国移 动通信全球通品牌在推出“我能”理念之后进一步发力,在国内率先全面开展“全球通 A+体验行动”。 该活动从 2020 年 8 月中旬开始,中国移 动在活动中进一步强调了客户的参与性、业务的可触摸性和服务的价值可体验性,以使客户能畅享全球通所独有的个性化服务。 此次活动目的就在于继续扩大高端客户市场领先优势,稳步提升中端客户市场品牌价值,为潜在客户创造可体验的价值。 中国电信与惠普等 8 家 IT“巨头”共 同组建的“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联盟”,是中国电信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所做的努力,而广东电信对“蓝色魅力”的不断深化,将对落实中国电信的转型策略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体验经济成为运营商开展差别化竞争的重要手段。 另外,在移动通信市场上的资费套餐大战终于蔓延到固话。 在发改委和信产部批准电信、网通推出优惠资费套餐通知公布后,各个固网省级运营商纷纷推出款款“心动”优惠套餐业务,小灵通固话捆绑业务也抢摊上海。 业务捆绑消费者来说无疑是好消息。 但也有用户指出运营商通过资费套餐的形式不断地降低电信资费的价格,资 费的低廉使用户对价格的敏感度高于对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敏感度,这就使用户的消费理性被扭曲。 外资投资审慎,基础电信业务合作鲜有问津 2020 年 12 月 11 日起,我国基础电信业务领域开始对外资开放。 由于《电信法》尚未出台,基础电信运营商在合作地位上享有较多灰色政策优惠, 2020 年全年外商与国内电信运营商大规模合作屈指可数,在基础电信业务的成功合作更是凤毛菱角,外商投资态度审慎。 首先,外商不可能在国内独立建网,因为目前政策规定,外资企业必须通过与本土公司合资的方式进入基础电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