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信市场每日监测报告_20xx1219(doc19)-电子电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在 IPTV的相关标准中,图像解码技术 MPEG AVS 的标准之争格外惹人注目。 作为国内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 12月 6日,基于 AVS的一套广播系统正式通过信产部专家鉴定。 AVS 工作组秘书长黄铁军对记者表示:“这证明了 AVS这个技术标准是成熟的,可行的。 ”他同时表示,这也为 AVS 成为国家标准提供了有力的支 持,“目前, AVS 离国家标准仅有一小步了。 ” 这也是 AVS 工作组在 2020 年底向信产部提交成为国家标准的申请之后,最具影响力的证据。 黄铁军表示,通过了此次专家鉴定的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包括编码软件、解码软件、传输系统、转码技术以及凤芯芯片,表明 AVS是完全具备商用能力的实际系统。 但在此次会议上, AVS 并没有被确定为 IPTV图像解码领域的国家标准。 据参加会议的人士对记者表示,信产部电信研究院总工蒋林涛在会上建议,使用哪种音视频解码标准的问题可以暂时放下,等待信产部的批示。 目前,中国电信宣称看好 ,该标准被认为是技术先进,代表未来的方向;而广电部门则看好 MEPG4。 因为 MEPG2能够很好地过渡到 MEPG4,此前,广电部门电视传输标准一直采用的是 MEPG2,甚至央视在开通数字高清晰电视的时候,也采用了 MEPG2。 但是, MEPG的高额专利费 以及 ,成为 AVS胜出的最大机会。 黄铁军认为:“从技术和专利的角度上讲, AVS是最符合国内需求的,因为其技术特点就是速度快、解码率高、带宽占用率少,并且专利费合理。 ”据悉,在占用带宽的问题上, AVS 是 MEPG2的三分之一。 黄铁 军告诉记者:“ AVS 成为国家标准这一大趋势没有变化,实现产业化的趋势也没有变化。 AVS 不像 WAPI那样是国家强制标准,不会受到来自国际巨头的压力,目前也已经得到了国内 100 多家企业的支持。 同时,AVS在制定过程中也邀请了国际企业人士的参与。 ” 黄铁军还告诉记者,实现商用化的过程,已经不是工作组的使命,而政府和企业对于该标准的支持将成为今后 AVS 商用化的关键所在,“除去成为国家标准,我们在争取成为国际标准的道路上,也已经开始了程序上的操作。 ” (编自: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晓艳 、 雷中辉 ) 十九、 中国数字电视拉锯 战 在四重矛盾下向上挣扎 编者的话: 2020年,数字电视依然一路艰难。 按照原先设定的目标, 2020年年底国内要发展数字电视用户3000万。 但最近的统计预计,今年年底大约只有 500 万用户,只完成了目标的 1/ 6。 数字电视的推广年不能完成任务,好像已经形成了一种惯性。 今年 7个文件为分水岭,数字电视在 2020 年获得了截然不同的礼遇:在上半年,它遭受了猛烈的抨击;而下半年,人们对它的评价有了更多的冷静和积极元素,一些令人鼓舞 的消息也不断传来。 比如,青岛率先在 9月份完成城区 60万户的整体转换;杭州、佛山将在年底完成城区用户的转换;深圳计划在明年年初完成转换„„ 不可否认,数字电视在 2020年总体呈现“向上挣扎”的趋势。 同时,随着数字电视推广的不断深入,缠绕在数字电视身上的多重矛盾也在 2020年更为清晰地暴露出来。 怎样破解这些矛盾,将决定着数字电视产业的未来命运。 广电 Vs 地方政府协同不易 如果说 IPTV让数字电视感到压力,地方政府则让数字电视深陷尴尬。 相比之下,广电部门和地方政府展开的是一场表面平静、方式隐秘却更为旷日持久 的博弈。 广电与地方政府的亲疏关系直接决定了数字电视在当地的进展。 青岛、杭州、太原等相对成功的经验表明,地方政府支持力度比较大的地方,数字电视推进就比较顺利;而地方政府支持力度不大的地方,基本上进展缓慢。 甚至有广电业人士表示,在当前体制下,如果没有地方政府的支持,数字电视在当地根本就不可能真正推动起来。 但是,地方政府对数字电视有着复杂的情绪。 有些城市把数字电视列为地方政府的重要工作切实执行,而有的地方政府在作了一些表面文章工作之后开始反问:我为什么要投入那么多人力、物力、财力去推这个东西。 它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 比如,杭州市政府借数字电视推广之机来推进城市信息化建设,其有线电视网络承担了公安、社保等多种功能,这与杭州数字电视公司把数字电视当作“家庭信息终端”来推动正好吻合,双方可谓各取所需、一拍即合。 因此,杭州市政府在当地数字电视的推广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了领导、指导、部署等宏观面,还在诸多实际问 题中提供了便利,比如整体平移的片区划分中遇到一些市民抵触时可以通过政府部门来帮助解决。 而在比邻的上海,关于整体平移的方案在去年年中就已经一再修改,但是直到现今仍没有真正开始,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是其中一大原因。 问题也出在地方广电本身。 据了解,有些地方有线运营商就认为:既然你地方政府都不积极,那我为什么要积极呢。 不搞数字电视,我同样也可以活得不错。 而在向广电总局汇报时,他们又可以把问题和责任推给地方政府。 一种恶性循环由此而生。 地方政府和地方广电都是“公有公理、婆有婆理”,最后只好把问题都踢给了国家广 电总局。 正是在这种较劲之下,国家广电总局制定的各种目标、方案推行到地方时就显得软弱无力、无法完成,广电总局也只能鞭长莫及、“有苦说不出”。 广电 Vs 电信竞合难解 2020年,数字电视遭遇了一个强大的对手,那就是 IPTV。 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似乎早已看穿了数字电视的“死穴”,它们首先选择了数字电视进展迟缓的那些“空当儿区”来抢先下手,比如,在江苏、陕西、上海、黑龙江、广东等地, IPTV对数字电视发起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圈地运动。 依靠着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在规模、资金、市场运作等多方面优势, IPTV 来势汹汹。 目前,全国超过 43个城市已经或即将开始 IPTV的各种测试或商用试验。 它们给数字电视带来的直接威胁是:如果一个用户选择了 IPTV,就不可能再去选择数字电视。 而且, IPTV在互动性等方面更具吸引力。 这对于已经起步三年多、却依然没有形成用户规模优势的数字电视来说,压力陡然增加。 争夺用户的背后是广电与电信两个系统、两种力量的一场拉锯战。 这场拉锯战其实已经进行多年,只是到今年随着 IPTV的兴旺才更为清晰地呈现在公众面前。 广电和电信原本是地位相当的两个系统,但电信收入是广电收入的 10 倍以上且差距越来越大。 更为 严峻的是,如果 IPTV 迅速崛起而数字电视依旧步履蹒跚,广电的网络部分 (有线电视网络 )将会逐渐势微,整个广电系统将只剩下内容部分,发展空间将会更小。 有业内人士透露,在这种情况下,广电总局曾一度想把 IPTV牌照发给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想通过这种方式来给它们再一次“垄断”性增长的机会,并将电信、网通排除在 IPTV产业链的主导权之外,只是后来由于各方利益难以协调才不得不将 IPTV 牌照发给了上海文广。 数字电视目前的困难必将成为广电系统今后的困难,因此,广电不得不着急起来。 而电信、网通的心情也异常急迫。 当话音业务收 益下降之后,固网运营商必须得去寻找另一块更大的利润来源,它们选择 IPTV来担此重任。 而且,固网运营商一直不甘心沦落为一个单纯的网络提供商,而是要力争夺得 IPTV的主导权。 因此,双方必将展开一场“客厅争夺战”。 形势对广电似乎更为不利。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就提出,广电应该主动去和电信合作。 但是,除了让电信运营商使用上海文广的内容之外,似乎还是没有一种具体可行的合作办法。 广电 Vs 用户互不买账 数字电视推广中遇到的直接困难和矛盾依然来自用户。 虽然数字电视的概念如今已经广为人知,但很多市民依然很不清楚数字电视 到底能带来什么。 有的市民只是模糊而简单地以为,数字电视就是意味着图像更清晰、能收看到更多的频道。 因此,许多人就开始反问:我为什么要装数字电视。 我现在的电视看得不是好好的吗。 从根本上说,数字电视可以让老百姓受益,它带来的不仅是收视而且是服务上的一场全新革命。 但由于推广中的诸多不足,多数用户并不是很愿意买账。 甚至是在有些实现了整体平移的地方,也出现用了户拒绝交费的苗头。 这是数字电视一个极具破坏性的隐患。 如果不能在前期除掉这个隐患,那么即使全国的数字电视整体平移都完成了,那也可能只是完成了一项“形象工程”, 并且还会带来诸多社会问题。 缺乏更具吸引力的内容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因此,要解决数字电视和用户之间的矛盾,改善内容和服务首当其冲。 但要解决内容问题,却不如此简单,它又涉及到运营机制等诸多问题。 广电总局认为,实现整个国家数字电视化的最好办法就是“整体平移” (目前的通常做法是:免费发放机顶盒,并在现有的有线电视维护费的基础上加收一定的费用,在 10~ 30 元/月之间 )。 但是,这种“整体平移”的做法也还有很多问题难以解决。 比如,这个费用在短时间内对于地方广电 (公司 )来说并不能解决太大问题(由于用户数量还不是很庞 大等原因 ),它要去改善内容和服务需要更多的资金。 没有资金,内容和服务自然就提高不上去;内容和服务提高不上去,用户就更不容易接受。 恶性循环由此产生。 而如果要提高收费,用户反对声则会更高。 目前还很难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各地也都在“上下求索”。 杭州的做法或许可以带来一些启发:对低端用户发放免费机顶盒,给他们提供的服务不增加很多,也不收费;而对高端用户出售增强型机顶盒,同时提供更丰富的服务,并根据不同的服务收取不同的费用。 它提供的一个思路是:用户需要个性化的电视消费,广电 (公司 )因此需要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而不是整个城市中的所有家庭、所有人 (不管穷人富人,不管男女老少 )都在同一时间收看内容完全相同的那 50、 60多个频道。 广电总局 Vs 地方广电各自考虑 在数字电视推广中,存在着一种奇怪的“直辖市现象”。 按照广电总局《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到 2020一位。 但是,这个目标今年是铁定完不成了,直辖市也首当其冲。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大直辖市有着诸多优势,比如面积不大、住户集中、居民观念开放、经济实力雄厚等,它 们本应成为数字电视推广的先锋和榜样,但它们几乎成为进展最慢和问题最多的区域。 究其原因却也很简单。 因为数字电视投入大,盈利却遥遥无期,从投资和回报的角度来考虑,这些地方的有线网络公司选择了“谨慎”。 北京的歌华有线还是上市公司,虽然“数字电视”概念曾吸引过一些眼球,但真要对数字电视进行大量投入时,其遥遥无期的回报必然会使股东犹疑、股价波动,这让歌华有线顾虑重重。 根本来说,就是广电总局和地方广电 (公司 )之间难以协调。 这种矛盾在其他地方也同样存在。 因此,当地方广电公司的市场利益和广电总局的“命令”发生冲突时 ,它们用实际行动选择了市场利益。 广电总局需要从国家战略的角度考虑,而作为企业,地方广电 (公司 )更乐意按市场运作。 有时候,迫于“政治”上的压力,它们就经常出来表个态。 因此,有业内人士戏称,数字电视在经济不是最发达、也不是最落后的地方最容易推广,因为发达地区过于考虑市场利益,而落后地区则缺乏资金和用户。 这种矛盾直接影响了广电总局《时间表》的完成。 在广电内部,除了广电总局和地方广电之间在“纵向”矛盾之外,还存在“横向”矛盾,简言之就是激进派和保守派。 今年的网络整合之风就是一个直接反应。 激进派认为,有线网络应该 全国一盘棋,各个省应该将省内各城市的有线网络整合到一起,然后再进行全国整合;而保守派则认为,在诸多问题还没能解决的情况下,不应急于整合全国网络,应先让各个地方自下而上各自推动数字电视。 在激进派比较得势的时候,全国网络整合迅速展开。 但后来发现,由于其中的诸多利益难以平衡,在大力推行网络整合的地方数字电视反而都进展不好,比如江苏、陕西等省。 这时,保守派开始逐渐得势,“网络整合”热潮降温,各地又开始各自推动数字电视。 由于内部矛盾不易协调,广电的一些政策也经常在摇摆之中。 这直接殃及了部分地区的数字电视进展。 其实 , 开放“数字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