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端砚文化村招商策划方案(doc35)-服务业(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各类互动旅游功能,景点参观旅游功能,整体项目采用旅游市场方式,进行国内外经营推广,包括吸引专业群体及旅游个体消费 252。 粤西各镇区及肇庆旅游景点集中展示、旅游线路销售推广 n 历史文化展示及学习教育功能 252。 以端砚文化为主,粤西文化、岭 南文化、宋文化为辅助的集中展示,吸引各机关团体,教育机构参观学习,形成寓教于乐的历史文化学习教育基地功能,通过展览馆及项目各功能进行经营推广 n 服务配套功能 252。 主题特色餐饮、休闲、游乐功能 252。 银行、电信、商务、储运等经营服务配套功能 n 会展经营功能 252。 举办各类会议及文化商品、旅游市场商品展示推广 n 文化传播交流及活动推广功能 252。 形成端砚文化对外传播及文化商品产业机构,消费群体交流的基地,形成大量的 购买群体 252。 各类文化活动,相关商品推广活动的集中地,形成长期活动举办点,吸纳各类群体产生消费,提升项目知名度 n 整体功能体系划分图 各商业组团的划分 展览馆:首层 —— 端砚及粤西旅游商品商场 二层 —— 端砚展览馆 三层 —— 会展中心 四层 —— 管理中心,各行业机构办事处、接待中心 端砚展览馆图: 【第一组团】端砚及文房四宝商品销售功能 Ⅰ 、商铺数量及面积 D 栋 —— 15 栋商铺,共三层 34间商铺,面积 G 栋 —— 38 栋商铺,共三层 86间商 铺,面积 K 栋 —— 12 栋商铺,共二层 20间商铺,面积 合共 65 栋商铺, 140 间商铺,面积 Ⅱ 、商铺经营功能 252。 D 栋以品牌端砚商品销售为主,配套文房四宝商品(安徽、浙江的纸、笔、墨)作为辅助,与主街相呼应 252。 G、 K 栋南向商铺以半成品加工及端砚石材商户为主,附带即场制作、打磨、雕刻为表演示范功能 252。 北向商铺将以端砚行业龙头商户设置其中,实现其组团特性及项目整体规划特性, 在招商时对商户进行谨慎筛选 252。 其中 K 栋部分商铺将吸引经营配套商户,包括银行、储运、商务、质量鉴定机构 Ⅲ 、第一组团功能划分图 【第二组团】粤西特色商品销售功能 Ⅰ 、商铺数量及面积 A 栋 —— 34 栋商铺,共三层 78间商铺,面积 H 栋 —— 34 栋商铺,共三层 76间商铺,面积 合共 68 栋商铺, 154 间商铺,面积 Ⅱ 、商铺经营功能 252。 粤西各镇区特色商品,土特名优产品集中展示推广销售 252。 粤西各镇区旅游消费市场展示推广、销售,将通过肇庆市政府邀请各镇区在本项目设 点经营,集中对外作定点推广 252。 创建粤西特色商品一条街(例如:四会玉器一条街、广宁竹海一条街),粤西千里走廊一条街,同时根据各镇区旅游特色进行各镇区承租商铺特色装修,与肇庆旅游品牌推广相结合,同时定期举办各类推广活动,促进整体经营 252。 各镇区特色商品、特色小食,互动游乐设施,品牌店在 A 栋、 H 栋南向商铺中设置,与主街相呼应 Ⅲ 、第二组团的功能划分图 【第三组团】主街(宋都御街) Ⅰ 、商铺数量及面积 B 栋 —— 4 间街铺,面积 C 栋 —— 4 间街铺,面积 E 栋 —— 7 间 街铺,面积 F 栋 —— 7 间街铺,面积 I 栋 —— 12 栋商铺,共 2 层 20 间商铺,面积 J 栋 —— 8 栋商铺,共 2 层 12间商铺,面积 合共 32 栋商铺,共 54 间商铺,面积 Ⅱ 、商铺经营功能 252。 作为主街上的 6 栋商铺将融合特色商品销售,通过特色表演,体现砚文化、宋文化、岭南文化的民族风情,也将为吸引各方游客聚集的购物、休闲、游乐、饮食于一体的项目主题特色商业步行街 252。 吸纳全国各类古玩、根雕、珠宝首饰、字画、陶瓷、特色旅 游工艺品的品牌特色经营户进行商品销售,充分体现旅游工艺市场吸引力 252。 穿插在各栋组团设置民族风情景观、情景展示区,互动娱乐设施,安排各类相关风情表演,与第一、第二组团的商铺经营类别相呼应,以设置在 I、 J 栋为主。 其中 I 栋建议减少 5%商铺面积(即200m2),用作中心广场聚集人气促进经营用途 Ⅲ 、第三组团的功能划分图 【步行街西主入口广场】 举办各类户外推广活动,吸引人群关注聚集,并设置端砚文化村形象代表的建筑装饰物,引导人群由西入口进入项目 【中心广场】 在主街中央的中心广场将吸纳各方进入人 群聚集及再扩散,通过各类活动表演,互动娱乐特色带动周边商铺经营,增强一、二组团东面商铺经营价值 【东广场】 主要目的在于使人群向二、三期项目过渡,通过设置特色景观聚集人气,带动东端商铺经营价值 参考资料 n 上海豫园古建筑的商业街 豫园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 1559 年),园林布局具有吴越建筑特点,保存完整,占地 40余亩,向有 “ 城市山林 ” 之誉。 园内有 48 处景点构成,荷花池和九曲桥、大假山、万花楼、点春堂、会景楼、玉玲珑、得月楼、内园等景区。 豫园座落在安仁街 132 号,因是曾任四川布 政使的潘允端为孝敬父母而造,取意于 “ 愉悦双亲,颐养天年 ” ,故起名为 “ 豫园 ”。 豫园曾被誉为 “ 奇秀甲于东南 ” ,是一座揉和了我国明、清两代园林艺术的名园,被国务院定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豫园的围墙,是由蜿蜒起伏的五条龙所组成的,龙头高昂,造型精致,栩栩如生,有吞云吐雾的气势。 这两条龙,龙头相对,中间有一颗珠,被称为 “ 二龙抢珠 ”。 豫园内园系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 1709 年)建,全园面积仅 2 亩许,但山石池沼、大厅堂室、亭轩楼台一应俱全,花墙小廊,布置得宜,益使小园曲折迂回,疏密有致。 内园还新建有古戏台一座。 豫园的围 墙,上饰游龙蜿蜒起伏,把园林 30 多亩的地方分隔成不同的景区,以虚隔作幛景,似隔非隔透出园林丰富的景层,成为豫园内一大特色。 n 建筑风格的江南水乡 —— 周庄 周庄可能是开发较晚的缘故,那里的商业气息不是很浓,虽说商店也不少,但店主一般都不会主动吆喝,要看要买都随游人的便,让人感到很自在。 周庄真正可以看的就是沿着河的一条小街,河的两岸都是明清时代的建筑,既是建筑至今都还住着人家,人们还是在河里洗衣洗菜。 n 古风扑面具有浓郁江南气息 —— 同里 同里的建筑保存也比较完好,家具也都是按照当 时的原样摆设,游人可以在楼里自由地活动,让人想象原来主人住在其中的情境。 n 被誉为 桃花源家 —— 安徽西递村 西递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东南部,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 现存明、清古民居 124 幢,祠堂 3 幢。 2020 年 11月 30 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西递村以一条纵向的街道和两条沿溪的道路为主要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统。 所有街巷均以黟县青石铺地,古建筑为木结构、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丰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筑布局相宜。 村落空间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体现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环境营造方面的杰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西递的石、砖、木三雕,堪称西递三绝。 n “ 中国画里的乡村 ” —— 宏村 穿过西递村村口的桃源洞,沿着小溪再曲曲折折走上几百米,峰回路转,一块盆地呈现眼前。 这里阡陌纵横,一座座房屋错落相间。 宏村背倚青山,山前溪水环绕,山水之间是一块平地。 村庄就建在这片平地之上。 村庄内部,一条活水绕过家家门前。 中国画有一种深远的构图方式,画面通常由小桥流水人家组成。 而宏村流水潺潺,远山朦胧,蓝天下 青瓦粉墙,就是一幅天然的山水画。 地政府及村民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和家家户户利用自己的古住宅经营文物、字画、歙砚及石刻、石雕产品,这既是古文化产业的旅游点,又是经商增加村民收入的双赢特色。 西递、宏村这两个传统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那些在上个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貌。 其街道的风格,古建筑和装饰物,以及供水系统完备的民居都是非常独特的文化遗存。 n 屯溪老街 起于宋代,明清时期发展成为徽州物资集散中心。 全长 1273 米,保存完好,店铺鳞次栉比,建筑古相典 雅,是一条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步行商业街。 位于市中心,交通方便,距离火车站 2 公里。 老街现已成为到黄山旅游的游客必游之地。 老街商铺,密集紧凑,店面、作坊、住宅三位一体,保留古代商家 “ 前店后坊 “ 或 ” 前铺后户 “ 的经营格局和特色,建筑高仅两三层,多为木穿榫式结构,石础、砖砌、马头墙、小青瓦、徽派木雕、金字招牌、朱阁重檐,古朴典雅,华丽高洁。 老街路面宽 5 至 8 米,均用赭色的大块条石铺成,雨后纹理清晰,洁净如画 ;人们其上,无喧无扰,空灵悠远,俨然回到古时,引发无尽的遐思 „„ 老街 的店铺字号 ,文化色彩甚浓 ,体现了徽商是儒 商的特点 ,其中百年以上历史的老字号有"同德仁"药店,"同和"秤店,"程德馨"酱油等,其商(药)品制作,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