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机产业竞争能力分析报告(doc12)-电子电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产。 国内部分配套元器件企业也实现 突破。 SIM 卡、砷化镓开关电路、片式元器件、液晶显示屏、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片式阻容元件、片式电感、多层印制板等关键配套元器件和部分测量仪器均具有了自主知识产权,部分已通过了摩托罗拉、诺基亚、西门子、阿尔卡特等国际著名企业的认证,开始批量供货。 国内手机市场竞争态势 国内手机厂商在产品策略方面虽然与国外知名品牌存在差距,但与二线的国外厂商相比较已显现出优势。 产品策略包括了产品设计、做工、产品线的覆盖、质量控制、价格定位、对产品推出时机的把握等方面。 由于手机产业链分段 专业化的形成,国外跨国公司在设计方面的许多传统优势,已逐渐被灵活高效的中小公司替代。 因此,即便是国外跨国公司基于自身能力的手机解决方案开发也日益减少,引入机型成为其快速应对市场之急的有效对策。 目前在产品的外观设计方面,国产手机已有了长足进步,适应了市场需求并逐渐被用户所接受。 业内对手机的主流风格已经由原来欧洲流行的 “ 直板型 ” 进化为定位中、高价位的日韩风格 “ 折叠型 ” 的结论已经非常一致。 在中国本土市场,将日益流行彩色双屏、 40 和弦、彩信 、多媒体 等,体现手机发展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潮流 —— 功能应用。 手机的应用将和外观一样更加趋于风格化,新潮流将不断出现。 中国手机市场的竞争将主要围绕手机的四大卖点展开: 在功能趋于雷同的前提下,外观推动新机型的变化,成了国产手机发力的主方向; 彩屏、新通道 GPRS、 ; 未来的平台 Java、 MMS、蓝牙 ; 企业 () 8 图像功能 摄像头、图片无线传输等。 但现阶段,在国产手机企业技术储备不足的情况下,只有新机型 有提高价格的可能性 才可保持高利润,外形设计无疑是凌驾于四大卖点之上的首要任务。 领域 随着我国手机普及率的逐年上升,今后推动手机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源于大众消费阶层的普通消费者。 大众消费品的显著特征为消费需求呈多元化、低价位。 购机信息主要来源于媒体广告、零售商店堂广告和销售人员的推介宣传。 信息产业部最近发布的手机消费趋势调查显示, 60%的消费者对价位在 1 000元~ 2 000 元的手机最感兴趣,能接受 3 000 元以上的不到 6%。 其中,绝大部分消费者在青睐低价位手机的基础上更追求手机的新款式。 可见,我国的手机市场正呈现出低价新款的新消费趋势: 通信消费超前是我国低价位手机需求 增加的主要原因。 消费者的需求正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也是手机新趋势的原因之一。 手机消费者中年轻人比重较大。 消费群体集中在 20~ 45 岁年龄层。 我国手机消费已进入部分更新阶段。 这个群体是低价新款手机消费的主力军,在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 更换手机可能因为原有手机款式太旧或者功能太少。 高校学生是一个成长中的市场,他们喜爱新款、有个性、价格适中的手机。 农村手机市场的作用力正在逐渐显现。 农民的支付能力有限,决定了农村是低端市场。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相应的手机市场消费 结构呈金字塔形,低端用户占据主流,这将加大低价位手机市场的竞争强度。 通过规模经营,扩大市场,降低经营成本,增加技术投入,使企业的竞争力得以提高。 在专业化领域中做大、做强、做透一定要靠规模化的支撑。 技术投资要建立在规模的基础上形成比较优势。 为什么国外企业可以动辄投资几十亿进行企业 () 9 手机技术开发。 而为什么中国手机厂商只能模仿、跟进。 其根本原因在于产品生产规模的大小。 规模决定了产品的成本分摊 (包括:技术开发成本、生产运营成本、宣传销售成本等 ),技术开发需要技术投入,技术投入需要分摊 在每个商品上。 1 000 万部手机生产规模的公司 (以每部手机销售价格 2020 元计算 )销售收入 200 亿,投入 10%即 2 亿进行技术开发,平均每部手机分摊 20 元钱。 而对于没有形成规模的公司,如 100 万部手机生产规模的公司同样投入 2 亿进行技术开发,则平均每部手机分摊 200 元钱,很明显即使投入也不会产生什么竞争力。 另一方面,以摩托罗拉、诺基亚为代表的国外品牌,长期占据着手机低端市场的绝大多数市场份额,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