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素质测评--测评原理2ppt27-素质训练(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1,命名量表:不能进行代数运算(如编号) • 2,顺序量表:也不能进行代数运算(如名次) • 3,等距量表:没有绝对零点,不能进行乘除运算(如温度) • 4,比率量表:有绝对零点(如重量)。 第二节 素质测评的性质 • 一、素质测评的特征 • 1,其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并未达成共识。 • 2,素质具有内隐性,只能是一种间接测评 • 3,量具编制是高度专门化的系统工作,不易普及。 • 4,由于素质太复杂、理论不先进、技术不高,精确度自然不高。 第二节 素质测评的性质 • 二、素质测评的理论基础 • 1918年,桑代克提出:“凡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其数量”。 • 1939年,麦柯尔进一步指出:“凡有其数量的事物都可能测量”。 • 这两个命题被公认为是素质测评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素质测评的性质 • 素质之所以能测评的原因: • 1,人的素质是有差异的 • 2,素质虽然不能直接测量,但通过观测外部行为差异有可能测量其素质差异 • 3,素质测评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精确度也是相对的,也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提高。 测不准不等于不能测,目前测不准不等于将来测不准。 第二节 素质测评的性质 • 三、素质测评的量表 • 多属于顺序量表 • 1,为相对参照点,“ 0”分并不为 0 • 2,单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