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型材配方设计与加工工艺(doc14)-工艺技术(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铅盐热稳定剂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复合铅盐稳定剂一个重要指标是铅的含量,目前所生产的复合铅盐稳定剂含铅量一般为 20% 60%;在 PVC 塑料门窗型材生产上的用量为 3. 5—6 份。 表 2 是一些 PVC型材生产用的复合铅盐稳定剂的牌号和用量。 主要的辅助热稳定剂品种 辅助垫稳定剂 本身不具有热稳定作用,只有与主稳定剂一起并用,才会产生热稳定效果,并促进主稳定剂的稳定效果。 辅助热稳定剂一般不含金属,因此也称为非金属热稳定剂。 辅助热稳定剂的主要品种有: (1)亚磷酸酯类。 是一重要的辅助热稳定剂,与 Ba/ Cd、 Ba/ Zn 复合稳定剂及Ca/ Zn 复合稳定剂等有协同作用,主要用于软质 PVC 透明配方中,用量为 0. 1—1份。 (2)环氧化合物类,与金属皂类有协同作用,与有机锡类稀土稳定剂并用效果好,用量为 25 份,常用的品种为环氧大豆油、环氧脂。 (3)多元醇类,主要有季戊 四醇、木糖醇、甘露醇等,可与 Ca/ Zn 复合稳定剂并用。 润滑剂 润滑剂的作用是降低物料之间及物料和加工设备表面的摩擦力,从而降低熔体的流动阻力,降低熔体粘度,提高熔体的流动性,避免熔体与设备的粘附,提高制品表面的光洁度等。 第 7 页 共 15 页 此资料来自 根据不同成型方法,其润滑作用侧重不同: 压延成型,防止熔料粘辊; 注射成型,提高流动,提高脱模性; 挤出成型,提高流动,提高口模分离性; 压制及层压成型, 利于压板与制品分离。 润滑剂的分类: 按润滑剂成份分类,主要有饱和烃和卤代烃类、脂肪 酸类、脂肪酸酯类、脂肪族酯胺类、金属皂类、脂肪醇和多元醇类等。 按润滑剂的作用分类,分为内,外润滑剂。 其主要区分是依其与树脂的相容性大小。 内润滑剂与树脂亲和力大,其作用是降低分子间的作用力;外润滑剂与树脂的亲和力小,其作用是降低树脂与金属表面之间的摩擦。 内外润滑剂之分只是相对而言,并无严格划分标准。 在极性不同的树脂中,内、外润滑剂的作用有可能发生变化。 例如硬脂酸醇、硬脂酸酰胺、硬脂酸丁酯及硬脂酸单甘油酯对极性树脂 (如 PVC 及 PA)而言,起内润滑作用;但对于非极性树脂 (如 PE、 PP),则 显示外润滑作用。 相反,高分子石蜡等与极性树脂相容性差,如在极性 PVC 中用做外润滑剂,而在 PE、 PP 等非极性树脂中则为内润滑剂。 在不同加工温度下,内、外润滑剂的作用也会发生变化,如硬脂酸和硬脂醇用于PVC 压延成型初期,由于加工温度低,与 PVC 相容性差,主要起外润滑作用;当温度升高后,与 PVC 相容性增大,则转起内润滑剂作用。 按润滑剂的组成可分为:饱和烃类、金属皂类、脂肪族酰胺、脂肪酸类、脂肪酸酯类及脂肪醇类。 饱和烃类 饱和烃类按极性可分为非极性烃 (如聚乙烯蜡和聚丙烯蜡 )、极性 烃 (如氯化石蜡、氧化聚乙烯等 )。 饱和烃类按分子量大小可分为;液体石蜡 (C16C21)、固体石蜡(C26C32)微晶石蜡 (C32C70)及低分子量聚乙烯 (分子量 1000—10000)等,主要用于PVC 无毒外润滑剂。 (1)液体石蜡:俗称白油,为无色透明液体,可用作 PVC 的透明性外润滑剂,用量为0. 5 份左右,用量大会严重影响焊角强度。 (2)固体石蜡,又称为天然石蜡,白色固体,可用作 pvc 的外润滑剂,用量为0. 1—1. 0 份,用量太大会影响透明度。 (3)微晶石蜡,又称为高熔点石蜡,外观为白色 或淡黄色固体,因结晶微细而称为微晶石蜡。 润滑效果和热稳定性好于其他石蜡。 在 PVC 中用量较小,一般为 0. 10. 3 第 8 页 共 15 页 此资料来自 份。 (4)低分子量聚乙烯,又称聚乙烯蜡,外观为白色或淡黄色固体粉末,透明性差,可用于 PVC 挤出和压延加工外润滑剂,用量一般为 0. 5 份以下。 (5)氧化聚乙烯蜡,为聚乙烯蜡部分氧化产物,外观为白色粉末。 有优良的内、外润滑作用,透明性好,价格低,用量在 0. 21. 0 份。 (6)氯化石蜡,与 PVC 相容性好,透明性差,与其他润滑剂并用效果好,用量 0. 5份以下为宜。 金属皂类 既是优良的热稳定剂,又是一种润滑剂,其内、外润滑作用兼有,不同品种侧重稍有不同,润滑性以硬脂酸钙、硬脂酸铅为最好。 脂肪族酸胺 包括单脂肪酸酰胺和双脂肪酰胺两大类,单脂肪酸胺主要呈内润滑作用,主要品种包括乙基双硬脂酰胺、 N, N亚乙基双蓖麻醇酸酰胺等。 脂肪酸类 如硬脂酸,是仅次于金属皂类而广泛应用的润滑剂,可用于 PVC,用量少时,起内润滑作用;用量大时,起外润滑作用。 硬脂酸的加入量低于 0. 5 份。 脂肪酸酯类 (1)硬脂酸丁酯,外观为无色或淡黄色油状液体 ,在 PVC 中以内润滑为主兼具外润滑作用,用量 0. 5—1. 5 份。 (2)单硬脂酸甘油酯,代号 GMS,外观为白色蜡状固体,为 PVC 优良内润滑剂,对透明性影响小,加入量低于 1. 5 份,可与硬脂酸并用。 (3)酯蜡和皂化蜡,主要指以褐煤蜡为主要原料、经漂白等工序制成的后序产品。 漂白蜡有 S 蜡和 L蜡,皂化蜡有 0 蜡和 OP 蜡。 主要用于 HPVC,用量 0. 10. 3 份。 脂肪醇类 硬脂醇,外观为白色细珠状物,起内润滑作用,透明好,在 PVC 中用量 0. 20. 5份。 还可用于 PS 中。 如季戊四醇,作为 PVC 高 温润滑剂,用量 0. 20. 5 份。 加工改性助剂 加工助剂的作用原理 第 9 页 共 15 页 此资料来自 由于 PVC 熔体延展性差,易导致熔体破碎; PVC 熔体松弛慢,易导致制品表面粗糙、无光泽及鲨鱼皮等。 因此, PVC 加工时往往需要加人加工助剂,以改善其熔体上述缺陷。 加工助剂为可以改善树脂加工性能的助剂,其主要作用方式有三种:促进树脂熔融、改善熔体流变性能及赋予润滑功能。 促进树脂熔融: PVC 树脂在加热的状态下,在一定的剪切力作用下熔化时,加工改性剂首先熔融并粘附在 PVC 树脂微粒表面,它与树脂的相容性和它的高分 子量,使 PVC 粘度及摩擦增加,从而有效地将剪切应力和热传递给整个 PVC 树脂,加速PVC 熔融。 改善熔体流变性能: PVC 熔体具有强度差、延展性差及熔体破裂等缺点,而加工改性剂可改善熔体上述流变性。 其作用机理为:增加 PVC 熔体的粘弹性,从而改善离模膨胀和提高熔体强度等。 赋予润滑性:加工改性剂与 PVC 相容部分首先熔融,起到促进熔融作用;而与PVC 不相容部分则向熔融树脂体系外迁移,从而改善脱模性。 常用加工改性剂一 ACR ACR 为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酯、苯乙。pvc型材配方设计与加工工艺(doc14)-工艺技术(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