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面试的成功与失败实例(doc30)-咨询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由一组学员 把这些问题承接下来,然后由一个人做头,把问题分割成几「块」,每个人负责解决 一「块」的问题,各人先就自己负责的一「块」去搜集资料及思考,然后用集体智慧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将这些「块」整合起来,再成为整体,提出解决的策略及方案。 在训练中每个成员都 有做「头」的机会,没有畸轻畸重的情况。 这是一种比在西班牙所受训练更深一层的 团队工作 训练,进一步教给学员对伙伴智慧的重视。 另外的重点是学画图,即所谓的 CHARTS 图表,因为顾问和客户的沟通工具是用特别的 CHARTS,要如何用言简意亥的 方式画出你要传达的意思。 麦肯锡的训练是按照个人在公司中的职业成长设计的,譬如,一个刚进来的顾问,可 能需要小型 MBA 训练或 基本咨询准备。 等这个顾问做了三个案例或进来一年以后,要 接受别的训练,升到 Engagement Manager 或 Principal 或 Director 后也有配合不 同的训练,真是活到老学到老。 有个很有名的训练每个参加过的 顾问都喜欢谈,就是 将每个人做性向测验,把人的个性分成 16 类,然后每个人在身上挂名牌,写上自己 的类别。 你在与别人交谈时,要针对对方的个性类别说话。 如此重复几天。 俗语说, 见人说人话,可能是同样的道理。 我最怀念麦肯锡的是每三个月举办的 GCO Square, GCO 是 Greater China Offices 的简称,包含北京,上海,香港,台湾。 GCO Square 都选在上海办。 全部 4 个办公 室的顾问都聚集在上海,受训,联谊,分享为顾客解决案例的成果,大家讨论,看下 次如何可以做得更好。 最难 忘的是 2020 年底在海南三亚的天域酒店, 麦肯锡举办的 GCO Retreat,全部大中 华 4 个办公室的顾问聚在美丽的三亚,开会,联谊,受训,讨论麦肯锡未来的发展方 向几长官们对新顾问们的期许,然后对所有新的顾问排名,决定顾问一年的红利。 [21] 在麦肯锡 McKinsey amp。 Co。 的日子 如 The McKinsey Way 所言,麦肯锡内部的顾问分成几个等级,人数分布为金字塔型 ,由长而幼为依序为 : Director, Principal, Engagement Manager, Associate, Analyst。 每一个等级间大约是两年。 但由于是采用所谓的 “ Up or Out (上或淘汰 )” 系统 ,很多人两年一到升不上去,就得走路。 因为这个缘故,对所有同一年的顾问,上面 的人都会做 forced ranking 强迫排名。 新进来的顾问,罩子要放亮一点,赶快看上 面有那些年资较深的顾问愿意带你,把你认作他的人,因为麦肯锡仍是所谓的 Partner 制,所有向上的晋升一定要有人从上面给你投票。 麦肯锡 ?面本来 Harvard MBA 就 最多,在这种体系下,毕业学校就成了一个自然组织集团的方式。 我进麦肯 锡是 Associate ,新的 Harvard MBA 近来也叫 Associate。 麦肯锡是以顾客故而“案子” (engagement) 导向。 “ Director” 从顾客手中接过 案子时的,公司就针对顾客的要求设计“案子”的长短,然后从麦肯锡的顾问群中挑 选最适合这个案子的 “ Principal”,“ Engagement Manager”,“ Associate”, “ Analyst” 的组合。 这个过程叫“ staffing案子征才”。 对一个案子,整个大中华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区是统一的案子征才,最上面的 Principal也可能从其它亚洲办公室,或者全球的其 它办公室找人。 这是麦肯锡独特的地方,永远找公司 ?最好的人才,组成最好的团队 ,为顾客服务。 在这种制度下,新进人员像我,不但有机会从团队中年资深的顾问学 习,更有机会互相认识其它大中华办公室的新近人员。 麦肯锡对外注重为顾客服务, 对内注重学习。 2020 年初到 2020 年初,在麦肯锡做事一年,我接过三个案例。 第一个案例在香港 ,第二个案例还在香港,第三个案例在台湾。 我在香港最好的酒店之一 Grand Hyatt 东方君悦酒店住了半年以上,住到酒店服务人员和旁边的 JJ 俱乐部收票员都认识我 ,并直到现在还会对我打招呼。 第一个案子是为香港第二大集团作公司融资与战略顾问。 首先,对中国一出版公司价 格作评估,评估方法包含现金流量折现法,市场乘数法,用不同的折现率及收益乘数 来划出估值的范围。 其次,为此集团的网络投资分部准备与另一个香港大集团销售部 门的合作协商档。 最后,替集团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寻找并购对象。 第二个案子是为全球最大农化公司的亚太地区高层主管提供并购后重组服务。 对亚太 地区共 13 个国家的业务进行分析,然后估计两个公司间的生意互利及重迭。 对互利实 行及 重迭消除方面作出了执行计划及里程碑。 此计划为亚太地区最高指导委员会同意 并执行。 麦肯锡的 3 人小组在 5 个月间整合了 3000 个员工。 第三个案子是为台湾最大的金融集团等设计并购策略及并购后资源的整合方案。 2020 底,台湾金融界因法律改变允许 Financial Holdings Company 的成立,一连串的 改变正在酝酿。 我们看中这一批改革风潮会带来台湾金融界的震撼,与各集团积极展 开讨论合作的可能性。 我们打交道的对象是各行各业大企业的 CEO Chief xxxxutive Officer 翻成中 文是 「执行长」,也就是他那企业掌握最后决定权的人。 这些人在他那行业多有许多年的 经历,自然那方面都内行,我们这些麦肯锡的顾问,要他们出高价聘请提供咨询,当 然大大不简单。 他们一定是遭逢到了棘手的问题,才来找我们,而我们这些人也许对 他那一行了解并不深刻,但是一经他们礼聘,短期内就要拿得出能解决问题、令他们 折服的方案,这种事的难度可想而知。 麦肯锡的顾问,理论上应是「万事通」,随便什么问题,一谈就要能进入状况。 这要 求有高度的领悟力和学习能力。 CEO们都忙,没有时间听空话,所以跟他们谈话, 一定要很快领会 他们的意图,明白困扰他们的问题何在。 把他们的意图摸清楚了,找 出「当局者迷」迷在何处,才能对症下药求解。 除了这份聪明,还得十分认真、努力,吃得了苦。 因为解决问题的方案要很快做出来 ,这要查阅非常多的相关数据,并做合理消化。 因此,接案之后,顾问的工作几乎是 不分日夜,一天十六、十八小时都有可能,每分每秒都是挑战。 这份工作,对极了我的味口,我的性格就是喜欢捕捉新的、一般人看起来艰涩无解的 问题,找出别人找不出或不易找出的答案,挑战越多、越尖锐,我不但不以为苦,反 而觉得是一种享受。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第二轮面试 惨遭淘汰 第二轮面试一共 27个人参加,淘汰了一半多人。 让我意外的是有个剑桥的被拒了,还有一个拿到 BCG offer的也被拒绝了。 但是我失策的是,听到一些上海大“牛”讨论自己该怎么在几家巨“牛”公司中作选择的事,自信心暴受打击,气势上就怯了。 所以奉劝所有面试的同学,千万不要受别人的影响。 这次的面试还是一个全球副董和一个资深顾问。 基本和第一轮一样,但是 case 有所区别。 我被问的是一个 corprate finance现金流的问题。 我觉得我回答得很好。 悲剧发生在那个全球副董那里,他看我的简历时一副漫不 经心的样子,而且一直揉眼睛,可能是面试了很多人,感觉疲倦了。 然后他问我一个公司被低估值的 case,我就要找出是收入有问题还是支出有问题。 我没作思考就回答说中国的公司人力成本比一个美国的同类公司低,这埋下了祸根。 因为实际上美国那个公司雇的人少。 所以请以后有机会面试的同学一定要注意不要太快下结论。 总之要穷举,才能下结论。 咨询其实不难,就是要细心加广阔的思维。 就这样,第二次面试完了我就被拒了,感觉很惋惜。 毕竟我在面试前是做咨询的,很想去这个行业的老大那里工作。 我的惨痛经验 唠唠叨叨了那么多, 总结一下,希望对以后的师弟师妹有所帮助: 第一,要把成绩学好。 不光是为了那个 GPA,你在商学院学到的东西,永远是有用的。 我就是基本功不扎实,结果犯了会计中一个简单的但却是致命的错误。 第二,参加课外活动,不一定非要参加学生会,只要是你喜欢的,并且能作出成绩来的就行。 第三,学好英语,无论是口语还是阅读和逻辑。 我个人有个建议,商学院的同学不妨学 gmat,这对一个人的英语和英语逻辑的把握还是很有帮助的。 而且日后找工作很多公司的笔试题都和这些差不多,而且现在连公务员考试都是中文 GRE逻辑了( GMAT 逻辑和GRE 一个思路)。 第四,简历写得要漂亮,要有亮点,记住简历使用 screen 不是阅读的,你把简历交给别人看三秒钟,让人家告诉你他能记住什么。 要吹,但不能离谱,你要准备好说词,因为面试你的人就是此中高手,你一下就会被揭穿。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为何选了我 面试其实是一个证明你简历上提到内容都是事实的一次机会。 一些公司需要一些创新的简历 ,将公司看作你以后的客户 ,把自己看作所要推销的商品 ,努力推荐自己。 要把真实的自我展现在公司面前,择业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面试的时候其实也是你了解公司文化与环境的一次机会。 我的运气非常好,与我条件相当的人很多。 但是一些企业并非想要招聘最好的人,而是想找到最适合公司的人。 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来衡量一个人。 每个人不应该有所偏废,应该全面发展,英文好一点,活动参加的多一点,学习好一点。 我的优势可能在于成绩比较好(有直升研究生的机会),并且有一定的实习经验,我曾经实习过两个地方,一个是国企,一个是外资企业。 选择实习的地方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在一个公司的市场部实习过,了解到一个公司的流程,从想法的产生一直到研发,产品生成,因此从由理论到实践,学到了不少东西。 寻找工作和准备: 我投送简 历的范围就是在 四大 ,还有一些银行。 在面试前,我都对一些公司的环境,背景有所了解,然后根据简历简单准备一下,可能你做了很多事情,但是招聘公司希望知道的就是你从中学习到的知识。 我也准备过案例,这就需要平时的积累,他们每个公司都在网站有模拟的案例,可以作为参考,这些案例很有可能被忽视,但是事实上却都是十分重要的。 我个人认为麦肯锡比较注重灵活性的创造性,比较强调条理性。 处理事物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平时应该注意一些报纸上的经济报道,这对我的分析能力是有所帮助的。 在面试过程中,能够用英语很清晰的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 来也是十分重要的。 英文非常重要,英文六级是最基本的。 招聘往往开始是互相介绍,也有辩论,还有一些小游戏,这就是考察你的沟通能力。 还有一个用英文的 FREETALK,可以问你一些与职业无关的问题,主要的目的是想得到你真实的英文能力。 或许这些内容会问你这一生最尴尬的事情是什么。 在大四时接受了一个关于案例分析的培训。 咨询公司的面试中,案例分析占了很大一部分, 如果你做了一些这方面的准备,会很有帮助。 在面试中尽量做到真实。 如果你所表现的和你自己不一致,可能在今后的工作中也并不愉快。 麦肯锡的招聘 麦肯锡在全国招聘 的学校集中在清华,北大,复旦,交大。 第一轮有笔试,英文的数学题,难度等同于初高中水平,内容比较类似趣味题,智力题。 时间在半小时左右,我最后一题来不及做。 笔试通过后进行筛选,然后面试,面试会删除三分之一的面试者。 一轮面试会有两个或更多的面试官,他们会出一些形式类似案例的题目,让你提出你所认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很多公司都会提一些比较通用的问题,比如你的个人发展问题,而麦肯锡比较倾向让你发现问题。 同时,他们会提一些比较有压力的问题,此刻你所需要做到的就是镇定。 我一共进行了 4个案例的面试,内容涉及到企业的不良资 产等,对于当时的,这些题目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面试后自我感觉并不是很好。 建议 : 我个人给大四毕业生的建议就是:平时要多积累,不要看中数值上的成绩。 要进一个理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想中的公司不是一个短暂的积累,而是长期培养自己的能力。 在参加一些社团活动时,应该注重从中得到的经验与知识。 高薪、旅行各国、接触不同企业、结识各领域领导人物 ... 「具有专长的通才,将是下个世纪的赢家。 」人物专访:林昭宪 年仅卅二的林昭宪先生, 1994 年 1 月「天下杂志」人物专访主角,芝加哥大学企管硕士,现职美国波士顿顾问公司 (Boston Consulting Group)资深顾问暨台湾筹备处总监。 他怎么走上这个令许多年轻人羡慕、富挑战性、高薪而且具高度成就感的行业呢。 学校的教育过程,对他究竟有什么正面影响或助益。 本刊特别为您安排这项专访,让林先生谈谈他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问:请您先介绍 BCG 顾问公司吧。 答: BCG是一家专作企业经营与管理策略诊断的顾问公司。 根据美 国 Fortune 杂志排名,它应是全美第一的策略顾问公司,同类公司其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