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观测业务规范(ppt53)-品质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然不稳定时,应及时送检和送修;电源电压不稳,或接地线接触不良。 ⑤ “自动”补偿时,数字溢出或显示值不稳定: 测温探头未接好或已坏,应接好或更换;温度补偿选择开关坏,应送修更换;测温探头插孔内部断线,应送修;仪器电路故障,应送修。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26 第六章 测量仪器、试剂和器皿 (续 5) 2. 电导率仪 a) 电导率仪的主要技术指标 指标 参数 K值测量范围 多档可选, 0μScm1~ 20μScm1至0μScm1 ~ 20200μScm1 K值测量精度 177。 % 全量程 温度补偿功能,温度范围 有, 15℃ ~ 35℃ 读数显示 3189。 位 工作环境 5℃ ~ 40℃ ,湿度 85% 电源 220V 177。 22V, 50Hz 177。 1Hz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27 第六章 测量仪器、试剂和器皿 (续 6) b) 安装、使用和维护 ① 电导率仪须安放平稳,电源连接正确,接地良好。 电极支架须固定牢靠,方便操作,接线连接正确牢固。 须注意保持电极插孔和电导电极插头的清洁与干燥,严禁用手触摸。 ② 初次安装或更换电导率仪,应当在酸雨观测记录薄中记录仪器的型号、序号、生产厂家、购置日期、开始使用或更换日期等。 送修和送检时也应作相应记录。 ③ 电极根部标签丢失或标示不清者,不能使用。 为防止电极常数标示在使用中被磨掉,应在标签外面贴上一层透明胶带。 电导电极的电极常数各不相同,因此在更换电导电极时,须对电导率仪的电极常数设置进行调节,而且在每次测量之前检查该设置。 在使用中, 注意不要让电导电极的表面接触硬物,更不要用手触摸 ,以避免损伤和污染电导电极。 ④ 电导电极的正常使用期为 2年,到期必须更换。 如发生明显的电极污染或表面损伤等情形时,应及时更换。 电导电极的启用时间、更换情况和电极常数应记录在酸雨观测记录簿中备注栏中。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28 第六章 测量仪器、试剂和器皿 (续 7) 3. 酸雨观测常用化学试剂 氯化钾 , 盐酸 , 邻苯二甲酸氢钾 , 混合磷酸盐 ,四硼酸钠等。 其纯度要求和注意事项参见 《 酸雨业务规范 》 电子稿的第 13页的表格。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29 第六章 测量仪器、试剂和器皿 (续 8) 4. 纯水  制备纯水就是将水中的杂质分离出去。 制备方法有蒸馏法、离子交换法、过滤法 等,不同的制备方法对不同的杂质有不同的去除效果。 蒸馏法用电热蒸馏器加热原水,蒸馏制得蒸馏水,对各类不同性质的杂质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离子交换法只能去除水中所含的可溶性盐类,一般是将蒸镏水通过离子交换柱,进一步去除可溶性盐类杂质以提高水的化学纯度;过滤法一般只能去除水中所含的不溶性杂质。 根据制备方法,纯水也常被称为蒸馏水、去离子水、过滤水等。  酸雨观测使用的纯水通常为蒸馏水和去离子水。 纯水须保存在专用容器内,盖好盖子 ,以减少与流动空气的直接接触, 并放在阴凉、无阳光直射的地方,避免受热。  酸雨观测 必须按规定使用纯水配制标准缓冲溶液和清洗器皿。 酸雨观测站须每月定期测量本站使用纯水的 K值,更换纯水时也须测量其 K值,以保证所使用纯水的 K值不超过 10μScm1。 测量结果应记录在酸雨观测记录簿的备注栏内。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30 第六章 测量仪器、试剂和器皿 (续 9) 5. 酸雨观测常用的器皿和器具 需要用到烧杯, 容量瓶,表面皿,洗瓶,托盘,采样桶,带盖塑料瓶,带盖试剂瓶,储水桶等 ,它们的规格、最少配备数量、等级种类和主要用途参见 《 酸雨业务规范 》 的第14页的表 65。 其他常用的器具还有:不锈钢剪刀,不锈钢镊子,玻璃棒,滴管,角匙,毛刷,纱布,滤纸和试管刷,聚乙烯塑料袋等。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31 第六章 测量仪器、试剂和器皿 (续 10) 5. 酸雨观测常用的器皿和器具(续) 容量瓶的注意事项: 在第一次使用容量瓶前需进行瓶塞漏液试验,检查其是否密闭。 做法是:在容量瓶内注入纯水至标线附近,盖上瓶塞,用手按住,倒置容量瓶,观察瓶口是否有水渗出。 如无,将瓶直立,将瓶塞旋转 180度后,重新盖好,重复上述动作,检查瓶口是否漏渗水。 瓶塞有漏水现象的容量瓶不能使用。 另外, 容量瓶的瓶塞,要注意保持原瓶原塞 ,不同容量瓶的瓶塞绝对不能互换使用。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32 第六章 测量仪器、试剂和器皿 (续 11) 6. 器皿的洗涤、干燥和保管 a) 洗涤 酸雨观测中所用玻璃及聚乙烯器皿的洗涤方法为:  自来水刷洗法: 属于粗洗方法。 用于去除器皿表面的一般污物和粘附的灰尘。 用自来水湿润玻璃及聚乙烯器皿,配合使用中性洗涤剂,并用试管刷刷洗器皿,最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 盐酸浸泡洗涤法: 属于粗洗方法。 用于去除器皿表面的无机类难溶污物和附着物。 配制 6M的盐酸溶液,将器皿完全浸入溶液 24小时,再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 纯水涤荡法: 属于净洗方法。 用于去除器皿内表面的残留溶液和易溶性污物。 向器皿内注入少量纯水,倾斜并转动器皿,使纯水浸润其所有内表面,然后,倒出纯水,如此重复 3次。  原液涤荡法: 属于净洗方法。 为了减少器皿对所盛溶液的影响,在纯水涤荡后,用将要盛入的溶液对器皿进行涤荡,涤荡的方式同纯水涤荡。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33 第六章 测量仪器、试剂和器皿 (续 12) 不同的器皿须使用不同的洗涤方法:  首次使用(新购进或长期放置后)或在使用中严重污染(即一般冲洗无法洗净)的玻璃(聚乙烯)器皿,按照自来水刷洗、盐酸浸泡洗涤、自来水刷洗、纯水涤荡的程序进行洗涤,检查合格后,方可用于酸雨观测。  经常使用的器皿,其使用前后须用纯水涤荡。 在纯水涤荡不能洗净时,先自来水刷洗,再纯水涤荡。  带有磨口的玻璃器皿,不能用试管刷等硬物擦洗磨口。 容量瓶的清洗,只能用浸泡和涤荡(加入少量自来水或纯水后,盖上瓶盖,用力摇荡)方法清洗。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34 第六章 测量仪器、试剂和器皿 (续 13) 器皿洗涤后,是否干净的检查方法:  检查玻璃器皿的方法: 将玻璃器皿倒置,水流出后器壁不挂水珠,即为干净。  检查聚乙烯器皿方法: 采用 K值测量方法。 在洗净的烧杯内注入少量纯水,量足以进行涤荡和检查测量,先测量 K值,然后将其倒入洗涤好的器皿中充分涤荡,再倒回原来的烧杯中测量其 K值。 如 K值的相对变化在 5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