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讲义(ppt108)-品质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的、可减少试验次数的方法。 l 试验指标 :考察试验结果的指标,包括质量指标和数量指标。 可以是单一指标,也可以是多指标。 l 因素 :对指标结果有影响的参数或条件。 表示为 A, B, C, …. l 水平 :因素的不同波动范围、状态、条件。 表示为 1, 2, 3, … 表示 A因素的第 1水平。 ( 2)试验安排与结果分析 正交表的选用 一般正交表、有交互作用的正交表 步骤 168。 明确试验目的,确定指标。 168。 指定因素水平表。 168。 选正交表、排表头。 168。 排列试验条件。 168。 进行试验。 结果分析 : 两种方法找出好的试验组合 直观分析法(“看一看”) 极差分析法(“算一算”) 趋势分析 方差分析 L2.田口方法 ( 1) 质量波动的原因 : 外噪声 :环境因素和使用条件引起产品异常 内噪声 :产品内部材料老化或零部件磨损使产品功能的波动异常 随机噪声 :随机因素引起的波动 ( 2) 三次设计 : 系统设计 :产品的功能设计(属于技术问题) 参数设计 :各参数的最佳组合 (核心,采用试验设计方法 ) 容差设计 :确定参数波动的容许范围(要考虑质量损失) ( 3)容差设计与质量损失函数: 产品功能受噪声影响会偏离目标,就会带来损失。 容差设计的思想就是用经济性分析来确定参数的容许偏差。 质量损失函数 L(Y)= k(ym)ˆ2 k=A/ 式中 y质量特性值, m目标值(公差中心), A质量特性值偏差大于容许偏差 Δ时的损失,即不合格品的损失, L(y)y偏离 m时的质量损失。 2例: 汽车零部件的规范为 177。 ,数据表明,其均值为 ,标准差为 ,售价 20美元,估计,当恰好位于规范边界时,社会损失为 =2元。 年产量 250000件。 每个部件平均损失为 年总损失为: 250000=64000 减少损失的措施有: 使过程均值等于目标值( ); 减少变异; 前两项同时进行。 第四部分 质量检验 1. 几个概念 l 检验 ( inspection):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 符合性 评价。 l 验证 ( verification):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 规定要求 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l 确认 ( validation):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特定的 预期用途或应用要求 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l 合格 ( conformity):满足要求。 l 不合格 (不符合 nonconformity):未满足要求; l 缺陷 (defect):未满足与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要求。 3.衡量产品质量的方法 1) 单位产品质量: 符合标准的产品称为合格品。 2) 批产品质量的衡量方法: 批不合格品率 p=批中不合格品数 /批量 每百单位产品缺陷数 =缺陷总数 /批量 批产品质量特性均值 μ 批产品质量特性标准差 σ k批产品过程平均不合格品率 4. 质量检验的类型 质量检验的类型 1) 按产品加工过程分为: 进货检验 工序(过程)检验 最终(成品)检验 2) 按检验对象或抽样方法分为 : 全数检验 抽样检验 3) 按检验人员分为: 自检、互检、专检 4) 按检验产品的质量特性值类别分为: 计数值检验 计量值检验 5.抽样检验的原理 抽样检验的概念与作用 从 一批产品 中随机的抽取样本进行检验,对总体的质量状况作出判断。 作用 : 可保证批产品的不合格品数不超过一定比率,检验数量少、费用低、时间短。 缺点 :可能犯两类错误。 要通过统计原理将其控制在一定程度。 抽样检验方案 N批量 n样本容量 d不合格品数 Ac 批合格判定数 Re批不合格判定数 一次抽样方案 表示为 ( n。 Ac,Re), 即从批量 N中抽取 n,经检验不合格品数为 d,若 d≤Ac,批合格;若 d≥Re,批不合格。 二次抽样方案 抽取样本 n1,若 d1≤Ac1,批合格;若 d1≥Re1,批不合格;若 Ac1d1Re1 ,则二次抽样; 抽取样本 n2,不合格品数为 d2,若 d1+d2≤Ac2,则批合格; 若 d1+d2≥Re2,则批不合格。 五次抽样方案 类似于二次方案。 批接受概率 L(p)特性函数与 OC曲线 1) 抽样检验特性函数 L(p) L(p)是指根据抽样方案将批判为合格的概率。 较准确的是用超几何分布计算, 也可用二项分布 和 Poission分布计算。 例 :批量 N=100,批不合格品率 p=5%的批产品,采用一次抽样方案( 10; 2, 3), L(p)计算如下: 用超几何分布 L(p)= 用二项分布 L(p)= 用 Poission分布 L(p)= 2) OC曲线 A. OC曲线指接受概率 L(p)与批不合格品率 p的函数关系曲线。 每一个抽样方案对应一条OC曲线。 现实的 OC曲线 与理想的 OC曲线 B. OC曲线的两类错误: 抽样方案实际上就是根据 P0、 P α、 β共同确定的。 这里, P0、 P1分别指优质批的不合格品率和劣质批的不合格品率。 即当批不合格品率 p≥P1时高概率拒收;当 p≤P0时,高概率接受。 C. 验后平均质量 (AOQ) C.百分比抽样的不合理性 在批量为 N的产品中,按一定的百分比 k抽样,即抽取 n=kN个产品,然后按一定的合格判定数 c进行判定。 这是一种不合理的、不科学的抽样检验方法。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会出现“批量越小, L(p)越大,批量越大, L(p)越小”即“ 小批松,大批严 ”的后果。 例 :按 5%抽样,规定不允许有不合格品(即合格判定数为 0),那末,对于不同的批产品质量 p,采用不同的批量,会导致不同的判定结果,具有不同的 OC曲线。 计数标准型抽样检验 — GB/T1326291 计数标准型抽样检验 是最基本的抽样方案,它同时严格控制生产方与使用方的风险,按供需双方共同制定的 OC曲线的抽样方案抽检,可用于任何供检验的产品批。 他不要求提供过程平均不合格品率,适合于对孤立批的验收。 基本原理 是通过适当的 α、 β和供需双方给定的 P0、 P1来确定 n和 Ac : L(p)≥1α (当 p≤P0时 ) L(p)≤β (当 p≥P1时 ) 即 L(P0)=1α L(P1)=β 由此可确定 n和 Ac。 在实际中,可查表。 计数调整型抽样检验 ( GB282 ISO2859) ( 1)基本概念及主要内容 A. 调整型 的三种形式: 正常、加严、放宽,有一套转换规则。 B. 可接受质量水平 AQL(Acceptable Quality Level),或称合格质量水平 生产方和接收方共同认可的不合格品率(或每百单位缺陷数)的上限。 它是控制最大过程平均不合格品率的界限,也是 ISO2859抽样方案的设计基础。 其确定方法有: 用户要求 过程平均 缺陷类别和产品等级、检验项目 同供应商协商 ISO2859中的 AQL按优先数系设计 AQL的具体参考数据如下: 10 15 25 40 65 注: AQL≤10,既可表示不合格品率,又可表示每百单位缺陷数; AQL10, 仅表示每百单位缺陷数。 ( 2) 检查水平 反映批量与样本大小之间关系,表示检验中费用大小的尺度。 S1 S2 S3 S4 Ⅰ Ⅱ Ⅲ 低 特殊检查水平 一般检查水 高 (用于破坏性或 费用大的检验) 注:通常选正常水平 Ⅱ。 样本大小字码表中 A,B,C,D…. 表示一定的样本大小。 不同的抽样方案,他们代表的样本大小不同,具体查抽样检查表。 (3) 抽样检查表 根据 AQL和 检查水平 确定的 样本大小字码 ,就可以从 抽样检查表 中查出 抽样方案。 在GB2828和 ISO2859中,抽样检查表分为一次、二次、五次抽样方案,又分别包括正常、加严、放宽三种调整。 例 : AQL=%,N=1000,检查水平为 Ⅱ ,试分别确定一次正常、加严、放宽抽样方案。 答案:一次正常( 80; 3, 4) 一次加严( 80; 2, 3) 一次放宽( 32; 1, 4) ( 若不合格品数介于 1和 4之间,接受,但下批转入正常检验。 ) 计量型抽样方案 G。质量管理讲义(ppt108)-品质管理(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件邮件送错 每 天 15 分钟供水不安全 每 7 个月 有 1 次供水不安全 每 周 5000 个不正确的手术 每 周 每 月 7 小时停电 每 34 年 有 1 小时停电 每 年 20 万次错误处方 每 年 68 次错误处方 [表1] 但是,对 6σ ( SIGMA)质量的理解仅仅就是 ,会产生偏差,许多组织和质量专家认为,似乎 6SIMGA 管理更适合于大批量,大规模产品的行业
对一次性购买或当购买量很小时,买主应在批准产 品投入使用前对其做详细的检查和检验。 □ 能力评价方法 既然能力评价是一种采购功能,采购部门要对这一活动负总的责任。 通常,由公司的专家访问分供方或卖主的工厂。 在组织这一访问之前,应要求分供方或卖主提供关于其生产设施、组织、人员和财政等方 对供应商的评定需要有不同领域,如加工工程、质量控制和财政方面的专家参加,在采购部门可能缺少一些专家
条件下,显然仅仅依赖质量检验和运用统计方法已难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也不能满足社会进步要求。 1961 年,菲根堡姆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 的概念。 所谓全面质量管理,是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旨在通过上顾客和所有相关方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途径。 日本在 20 世纪 50 年代引进了美国的质量管理方法,并有所发展。 最突出的是他们强调从总经理、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到工人
满意的质量所实际支付的费用。 隐含质量成本( implicit quality cost)是指没有达到满意的质量所减少的收入。 显见质量成本既可以采用会计核算,也可以采用统计核算,而隐含质量成本只能进行统计核算。 质量成本的核算方法 目前我国常用的质量成本核算方法有三种: ,但不纳入成本核算体系。 质量成本全部采用统计核算方法 特点: 无论是显见质量成本还是隐含质量成本 都采用统计核算方法
11 13 15 17 19 21 23 X 通過觀察整體分布狀況 ,推測生產過程質量是否發生異常 七種工具 • E)直方圖的特征 : 對稱形 (1) 鋸齒形 (2) 雙峰形 (3) 陡壁形 (4)左 七種工具 • E)直方圖的特征 : 陡壁形 (4)右 偏向形 (5) 孤島形 (6) 平坦形 (7) 七種工具 • (1)中間高、兩邊低 ,左右對稱 ,正常運轉下 • (2)高低不下 ,不正常
引入小组方案 小组成员与小组长 主管人数 168 98 层次数量 8 5 1 1 3 6 18 54 85 12751 1 6 18 840+73912 42% 来自 中国最大的数据库下载 质量链要超出企业本身范围而一起延伸到供应商 客户和所有相关方 来自 中国最大的数据库下载 政府的作用 出口管制 标识制度 质量奖 质量法制 发挥中介及其它机构的作用 专业协会 消费者组织 工会 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