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ppt58-品质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入的 3%),又注重适用技术的 “ 好用 ”。 调查消费市场(产品类型) 调查使用环境(地区、电力等) 全面分析市场(超前技术等) “ 适用性,满足消费者需求 ” 获得 “ 货币投票 ” ; 彩电份额曾占国内市场 47% 二、 产品 (product) ISO8402关于 “ 产品 ” 术语的定义是: 产品是活动或过程的结果 对产品定义的说明 1. 产品包括硬件产品 、 软件产品 、 流程型产品和服务四大类型。 2. 产品包括有形产品 (装配型产品或流程材料 )和无形产品 (情报或概念 )。 3. 产品包括有意识的产品 (向顾客提供的 )和无意识的产品 (污染或副作用 )。 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 :能够满足使用要求所具备的属性。 性能 ——寿命 ——可靠性和可维修性 ——安全性 ——适应性 ——经济性 真正质量特性:用户对产品的实际要求。 代用质量特性:产品标准所反映的质量特性。 三、质量管理 (quality management) ISO8402将质量管理定义为: 确定质量方针 、 目标和职责 , 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计划 、 质量控制 、 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手段来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另一定义 制定和实施质量方针的全部管理职能。 组织 ——计划 ——控制 ——协调 (职责、相关性、横向、纵向、经济因素) 质量管理的四项基本工作 现场安装及售后服务 装运产品 产品检验与化验 加工制造产品 验收材料 采购材料 工艺设计 工程设计 提出新产品 ① 新设计控制 ② 进厂材料控制 ④ 专题研究 ③ 产品控制 “质量方针 ” (quality policy) ISO8402对质量方针的定义是 : 由最高管理者正式颁布的本组织在质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区别 质量方针:是组织的声明和承诺,是组织向顾客和社会打出的一面旗帜。 (简洁、精炼、明确) 质量目标:要达到的质量指标。 (对产品而言、对服务而言 ) 西飞的质量方针和目标 质量方针 : 质量是西飞的生命。 质量第一、用户满意、系统管理、不断改进。 质量目标: 建立一个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并与国际接轨的质量体系,质量管理达到国家质量管理奖,为公司 100亿经营目标提供质量保证。 有计划的将转包生产先进工艺技术和管理经验成功地运用到国内产品生产中,不断提高产品实物质量,使航空产品质量提高到国际 90年代的水平,争创名牌。 为国内外用户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和全寿命周期的优质服务。 是用户满意度达到同行业领先水平。 西 飞 过去的 质量方针和目标 质量方针 : 用户至上、以人为本、系统管理、持续改进。 质量目标: 国内领先的质量管理 用户满意的产品质量 快捷周到的服务支援 永济电机厂 质量方针:坚持两个承诺(持续改进、顾客满意),实施名牌战略。 质量目标:交验合格率千分之 1000; 质量损失千分之 4; 顾客满意度千分之 1000;。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ppt58-品质管理(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包含一套专门的组织机构,具备了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的人力、物力,还要明确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权力,以及规定完成任务所必需的各项程序和活动。 因此质量体系是一个组织落实有物质保障和有具体工作内容的有机整体。 质量体系按体系目的可分为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两类,企业在非合同环境下,只建有质量管理体系;在合同环境下,企业应建有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 指企业内部建立的
、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管理与经济学院制作 上一页 下一页 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 —质量环 营销和市场调研 产品设计和开发 过程策划和开发 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或再生利用 售后 采购 技术支持与服务 生产或服务提供 安装和投入运行 验证 销售和分发 包装和贮存 质量环 产品 一般的寿命周期阶段 管理与经济学院制作 上一页 下一页 质量职能 1. 设计试制过程 2. 生产制造过程 3. 辅助
引入小组方案 小组成员与小组长 主管人数 168 98 层次数量 8 5 1 1 3 6 18 54 85 12751 1 6 18 840+73912 42% 来自 中国最大的数据库下载 质量链要超出企业本身范围而一起延伸到供应商 客户和所有相关方 来自 中国最大的数据库下载 政府的作用 出口管制 标识制度 质量奖 质量法制 发挥中介及其它机构的作用 专业协会 消费者组织 工会 来自
方式从事生产,达到“高质量、低成本”的经营 目标;质量要讲效益,要创造以质量为中心的经营管理;质量 管理不仅是一种职能,一种方法,而是企业经营战略的根本内容 ● 日本人早已将 TQC同企业经营联系在一起,日本金田数正教授在 《 现代管理科学丛书 》 著作中,把质量管理称为是“经营技术基础之一”;日本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教授 在其 《 质量管理入门 》 中高度概括地指出:
量管理,确保生产的产品使用安全、可靠。 在上述背景条件下,显然仅仅依赖质量检验和运用统计方法已难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也不能满足社会进步要求。 1961 年,菲根堡姆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 的概念。 所谓全面质量管理,是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旨在通过上顾客和所有相关方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途径。 日本在 20 世纪 50 年代引进了美国的质量管理方法,并有所发展。
1969 年, IBM 以 72 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和 9亿美元的净收益,当之无愧地取得了龙头老大的地位,并以 70%的市场占有率垄断了美国大型计算机市场。 1985年,IBM个人计算机占据了工商界市场 80%的份额。 在 IBM取得巨大成功的时候, IBM的 高层决策者们沉迷于已经质量管理案例 第 5 页 共 10 页 取得的成绩 ,对于新的富有巨大魅力的行业领域 —— 个人电脑却视而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