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项目管理质量指南(doc23)-项目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项目产品的大致轮廓; —— 范围确定和控制:可以测量的、文件的形式表述项目产品特征并对其进行控制; —— 活动确定:识别实现项目目标所要求的各项活动和步骤形成文件; —— 活动控制:控制项目中实际进行的工作。 概念(方案)确定 将顾客对产品和过程的明确和隐含的需求转化为形成文件的要求,并应得到顾客的 同意。 范围确定和控制 确定项目范围时,应识别项目产品的特性,并尽可能以可测量的方式加以表企业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GB/T 19016- 2020 述和形成文件。 以作为审计和开发的基础。 应固定如何测量这些特性,或如何评价他们符合顾客和其他受益者的要求。 产品特性应可追溯到顾客和其他受益者的要求。 应考虑备用方案和解决方法的支持证据,包括在范围确定中已实施的、考虑到的已列入的分析结果。 范围更改管理将在更该管理过程中讨论。 活动确定 应将项目系统地分解成可管理的活动,以满足顾客对产品和过程的需求。 注:通常,术语“活动”、“任务”和“工作包” 作为这种结构的要素,其结构通常称为工作分解结构( WBS)。 在本标准中,术语“活动”作为一个结构要素的通用术语来使用。 确定活动时,项目管理应考虑完成这些活动的人员,这样可以利用他们的经验并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接受。 应以活动的输出是可测量的方式确定每项活动。 应检查活动 清淡 的完整性。 在各项活动中,应规定质量实践、进展评价和编制项目计划。 应明确各活动间的相互影响和项目与受益者之间的接口,并形成文件。 活动控制 应根据项目计划,实施和控制由活动确定过程(见 )所规定的各项活动。 活动控制包括协调 控制,从而将矛盾或误解减至最小。 应特别注意使用包含新技术的活动。 应评审和评价各项活动,以便识别不足和改进的机会。 评审的安排与项目的复杂性相适宜。 进展评价应使用评审结果,以便评价过程输出并做好后续工作计划。 后续工作的修订计划应形成文件。 与时间有关的过程 这些过程旨在确定活动的相关性和周期并确保及时完成项目。 这些过程是: —— 活动相关性策划:识别项目各活动间的内部关系、逻辑上的相互影响和相关性; —— 周期估算:每项活动的周期估算要与规定条件和所需资源相联系; —— 进度确定:将项目的进度目标、活动相 关性及其周期联系起来,作为确定项目总进度和详细进度的框架; —— 进度控制:控制项目活动的实现,以确保进度或采取适当的措施使已延期项目恢复正常。 活动相关性策划 应明确项目中活动的内部关系、逻辑上的相互影响及配合关系,并评审其一致性。 应识别、判断更改参数数据的任何需求,并形成文件。 为了利用以前的有效经验,只要可能,就应使用标准或经证明的项目网络图,但应验证它们对项目的适宜性。 周期估算 应有对活动负责的人员来估算活动的周期。 如果是根据过去经验做出周期估算,则要对其正确性及对当前项目条 件的适用性进行核查。 周期估算的输入应形企业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GB/T 19016- 2020 成文件并可溯源。 在汇集周期估算的同时,获得相关的资源估算对资源策划将十分有用。 应特别注意要为附录 A 中所列的质量实践分配足够的时间。 如果周期估算中有重要的不确定因素,则应评估并减少风险,并应在估算中对后续工作的风险给予适当补偿。 当有用或有要求时,顾客和其他受益者应参与周期估算。 进度确定 应识别和验证进度确定的输入数据是否符合规定的项目条件。 应特别注意识别投产准备时间长、周期长的活动和关键路径。 应确定适用于不同使用者需求的标准化进度表。 在汇总周期估 算时发现的与活动相关性不一致的地方应在进度表最终发布前得到解决。 进度表中应识别关键和比较关键的活动。 进度表中应识别特定事件,有时也叫做关键事件或里程碑,并对所要求的特定输入或决定或主要输出进行策划,如进展评价。 在确定进度期间,应使顾客及相关受益者始终了解有关情况,并在需要时请其参加。 应将适宜的进度表作为信息提供给顾客和相关受益者,如果需要,则请其审批。 进度控制 为了确保对项目活动及其相关信息进行适当控制,应确定进度表修订的时间安排及数据收集的频次。 应识别、分析与进度表的差异,如果差异太大, 则应对其采取措施。 在进度评估及其会议上,应使用最新版本的进度表。 项目管理者应按项目计划的规定,定期实施项目进度评审。 为了预测风险和机会,应将项目进展趋势与后续工作放在一起加以分析。 应识别进度偏离发生的根本原因,包括有益偏离和无益偏离。 应采取措施确保无益偏离不会影响项目目标。 有益和无益偏离的原因均应作为持续改近的依据。 应确定进度更改可能对项目预算和资源及产品质量的影响。 应在考虑到可能对其他项目过程和目标的潜在影响后,再做采取措施的决定。 影响项目目标的更改在实施前应得到顾客及相关受益者的同意。 当需要采取 措施防止项目延期时,应规定所需的人员及其作用。 进度表的修订应与后续工作计划中的其他项目过程相协调。 应将进度表中所建立的任何更改都告知顾客和其他相关受益者。 当更改对顾客和相关受益者有影响时,则应让其参与决定。 与成本有关的过程 这些过程的目的是预测和管理项目成本,并确保在预算内完成项目。 这些过程是: —— 成本估算:确定项目成本估算; —— 预算:使用成本估算的结果作出项目预算; —— 成本控制:控制成本及与项目预算的偏离。 注:进一步的指南 GB/Z 19024。 企业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GB/T 19016- 2020 成本估算 应清楚地识别项目 地所有成本(包括活动、产品和服务)。 成本估算应考虑相关地信息来源,并应与工作分解结构联系起来。 应检查使用过去经验得来的成本估算,以确保其符合当前项目条件。 成本估算应形成文件并可溯源。 应特别注意为质量实践(见附录 A)分配足够的成本。 注 :质量管理经济性影响的进一步指南见 GB/Z 19024。 成本估算应考虑经济环境(如,通货膨胀、税率和汇率)。 如果成本估算中有重要的不确定因素,则应评估并减少风险。 估算中应考虑对后续工作给予适当补偿。 成本估算应使用表格,并根据已批准的会计程序,使之能按项目管理的需要建立并 预算。 预算 预算应按规定的程序根据成本估算和进度表来编制。 预算应与项目要求、任何假设和允差相一致,同时应识别偶然事件并形成文件。 预算应包括所有批准的成本并应列入适于项目成本控制的表格中。 成本控制 支出前,应制定成本控制体系中遵循的程序,形成文件,并告知负责确定分配工作量或支出的人员。 为了确保对项目活动及其相关信息进行适当的控制,应建立成本评审的时间表并规定数据收集及预报频次。 应检查后续工作是否预算内完成。 应识别任何与预算的差异,如果超出了预算规定,则应进行分析并对其采取措施。 应使用诸如盈得值分析等技术,对项目成本趋势进行分析,并评审后续工作计划,以预测风险和机会。 应识别预算偏异发生的根本原因,包括有益和无益两种偏异。 应采取措施以确保无益偏异不会影响项目目标。 有益和无益偏异的原因都应作为持续改进的依据。 应在考虑对其他项目过程和目标可能产生的影响后,再做出采取措施的决定。 项目成本的更改应在实施前得到适当的授权。 预算预报的修订应与后续工作计划展开中的其他项目过程相一致。 确保资金及时到位所需的信息应是可得到的,并应将其作为资源控制过程的输入。 项目管理应按项目计划的规定定期进行 项目成本评审,并考虑任何其他的财务评审(如,由相关受益者进行的外部评审)。 与资源有关的过程 这些过程旨在策划和控制资源,它们可以帮助识别任何资源方面可能产生的问题。 这类资源包括计算机软件、设备、设施、资金、信息系统、材料、人员、服务和场地等。 这些过程是: —— 资源策划:识别、估算、分配所有相关资源并安排资源使用进度; —— 资源控制:将资源实际使用情况与计划进行对比,需要时采取措施。 注:本条款只适用于把人作为资源时的人员定量管理。 由于人员管理与其他资源管理有很大差别,因此人员管理的其他方面见。 企业 ()大量管理资料下载 GB/T 19016- 2020 资源策划 应确定项目所需的资源。 资源计划应说明项目需要什么资源以及根据进度表什么时候需要资源。 计划应指明从何处及如何得到和分配资源,如果合适,则应尽可能地明确过剩资源的处理方法。 计划应适宜于资源控制。 应验证资源策划输入的有效性。 确定项目需要的资源时,应评估组织提供资源的稳定性、能力和质量。 应注意资源的制约条件,这包括可获得性、安全性、环境和文化背景、国际协议、劳动协议、政府法规、资金和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应将包括估算、分配和制约条件及其假设等内容的资源计划形成文件。 资源控 制 为确保对资源供应进行适当控制以及确保后续资源足以满足项目目标,应制定资源评审时间表并规定数据收集和预报的频次。 应识别、分析资源计划的偏离,并对其采取措施。 应考虑对项目其他过程和目标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后,再做出采取措施的决定。 影响项目目标的更改应在实施前得到顾客和其他相关受益者的同意。 资源计划的更改应得到适当的批准。 资源预报的修订应与后续工作计划中的其他项目过程相一致。 应识别资源短缺和过剩的根本原因,并将其用于持续改进。 与人员有关的过程 人决定项目的质量与成功。 与人员有关的过程旨在营造一 种环境,这种环境可使人们有效和高效地为项目做出贡献。 这些过程是: —— 项目组织结构地确定 :规定一个经过剪裁、适应项目需求的项目组织结构,包括确定在项目中的岗位并规定其职责和。质量管理-项目管理质量指南(doc23)-项目管理(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3)改变操作者的孔加工偏向下差及轴加工偏向上差的倾向性加工习惯,以公差中心值为加工依据。 (4)配置更为精确的量规,由量规检验改为量值检验;或采用高一等级的量具检验。 5 减少分散程度,提高工序能力的措施有哪些 ? (1)修订工序,改进工艺方法,修订操作规程,优化工艺参数,补充增添中间工序,推广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 (2)检修、改造或更新设备,改造
质量计划应当说明建立什么记录和如何保持记录。 记录可以包括设计评审记录、检验和试验记录、过程测量记录、任务单、图样、会议记录。 需考虑的因素包括: a)记录保存的方法、地点和期限; b)合同、法律和法规的要求以及如何满足这些要求; c)记录应采用的格式(例如硬拷贝或电子媒体); d) 如何确定并满足记录的清晰、贮存、检索、处置和保密要求; e)采用何种方法确保需要时能得到这些记录; f)何时
材料 (鲜乳 )→ 验收 → 净乳 → 入库冷藏 → 均质 → 巴氏杀菌 → 冷却 → 灌装 → 检验→ 低温保存 → 交付 灭菌奶: 原材料 (鲜乳 )→ 验收 → 净乳 → 入库冷藏 → 均质 → 巴氏 (预杀菌 )→UHT 灭菌 → 冷却→ 无菌灌装 → 检验 → 低温保存 → 交付 酸奶: 原材料 (鲜乳 )→ 验收 (抗生素检测 )→ 净乳 → 入库冷藏 → 均质 → 巴氏杀菌 →
2020/9/18 大发软件版权所有 度量质量的程序 计算缺陷数 (任何引起顾客不满意的错误 ) 决定适合的单位 决定在该单位下的最大出错机会数 计算单位缺陷数 (DPU=缺陷数 /单位数 ) 计算百万机会缺陷数 百万机会缺陷数 =(单位缺陷数 1,000,000/出错机会数 ) 计算 水平 2020/9/18 单元三 质量改进的步骤 2020/9/18 大发软件版权所有 质量改进的六个步骤
并达到顾客完全满意。 122 度量质量的程序 计算缺陷数 (任何引起顾客不满意的错误 ) 决定适合的单位 决定在该单位下的最大出错机会数 计算单位缺陷数 (DPU=缺陷数 /单位数 ) 计算百万机会缺陷数 百万机会缺陷数 =(单位缺陷数 1,000,000/出错机会数 ) 计算 水平 123 单元三 质量改进的步骤 124 质量改进的六个步骤 第一步:
论的产生背景 二、质量竞争力 1 质量竞争力的含义 质量竞争力( Quality Competence)是比竞争者更具卓越质量的核心能力。 企业质量竞争力是指企业在目前和未来的环境中,为顾客创造出比竞争者更具魅力、更高信誉、更具价值、更难超越的卓越质 量的核心能力。 企业质量竞争力的实质表现在: 1)、通过开发企业的独特能力,使企业给顾客带来特殊的利益和独有的技能与技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