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竞争力研究(doc6)-品质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论的产生背景 二、质量竞争力 1 质量竞争力的含义 质量竞争力( Quality Competence)是比竞争者更具卓越质量的核心能力。 企业质量竞争力是指企业在目前和未来的环境中,为顾客创造出比竞争者更具魅力、更高信誉、更具价值、更难超越的卓越质 量的核心能力。 企业质量竞争力的实质表现在: 1)、通过开发企业的独特能力,使企业给顾客带来特殊的利益和独有的技能与技术。 2)、通过整合企业优势资源,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并使竞争者不可移植。 3)、通过综合运用企业的独特能力和优势资源,创造出竞争者难以模仿的个性化产品与服务,以卓越质量赢得顾客。 2 企业质量竞争力的特征 由企业质量竞争力的定义,可以知道,企业质量竞争力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作为判断企业质量竞争力的基本标准): 1)创造顾客 价值。 企业关注顾客的需求和期望,能为顾客提供更多的 价值,使企业竞争力建立在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的基础上。 2)不易模仿。 质量竞争力是相对于企业竞争对手的质量优势,来源于竞争对手缺乏或不拥有的核心技术与能力。 3)难以移植。 质量竞争力与文化、价值观、创新能力等无形资产方面的优势密切相关,是各组织日积月累的结果,具有显著特色。 4)个性化。 质量竞争力的个性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个性化,为顾客提供的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 二是管理个性化,各组织从自身实际出发,形成适合于本企业特点的管理风格、方法与模式。 5)可持续发展。 质量竞争力是建立在环境和安全的可持续发 展上。 6)动态变化。 质量竞争力受众多内外部因素影响,市场的变化、顾客的变化、社会的发展、竞争对手的改变都影响着质量竞争力,保持竞争性优势,需要具备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3 企业质量竞争力的结构层次 企业质量竞争力贯穿于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包括开发质量、设计质量、制造质量、销售质量的能力和水平,也覆盖到竞争力培育、产生和发挥的各个方面。 概括地讲, 企业质量竞争力由 结果要素 、 过程要素 、 基础要素 三个层次构成 ,如图 2 所示。 结果要素位于结构的顶部,是衡量企业质量竞争力的 显性要素 ,是质量竞争力的外在表现和集中 体现,直接反映企业质量竞争力水平的指标。 基础要素位于结构的底部,是衡量质量竞争力的 隐性要素 ,是质量竞争力的产生的土壤与源泉,是保持质量竞争力持久发挥作用的基本因素。 过程要素位于结构的中部,是结果要素的主要来源,又是基础要素的承载体,起着转化的作用,通过过程要素的运作,将基础要素。质量竞争力研究(doc6)-品质管理(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并达到顾客完全满意。 122 度量质量的程序 计算缺陷数 (任何引起顾客不满意的错误 ) 决定适合的单位 决定在该单位下的最大出错机会数 计算单位缺陷数 (DPU=缺陷数 /单位数 ) 计算百万机会缺陷数 百万机会缺陷数 =(单位缺陷数 1,000,000/出错机会数 ) 计算 水平 123 单元三 质量改进的步骤 124 质量改进的六个步骤 第一步:
2020/9/18 大发软件版权所有 度量质量的程序 计算缺陷数 (任何引起顾客不满意的错误 ) 决定适合的单位 决定在该单位下的最大出错机会数 计算单位缺陷数 (DPU=缺陷数 /单位数 ) 计算百万机会缺陷数 百万机会缺陷数 =(单位缺陷数 1,000,000/出错机会数 ) 计算 水平 2020/9/18 单元三 质量改进的步骤 2020/9/18 大发软件版权所有 质量改进的六个步骤
项目产品的大致轮廓; —— 范围确定和控制:可以测量的、文件的形式表述项目产品特征并对其进行控制; —— 活动确定:识别实现项目目标所要求的各项活动和步骤形成文件; —— 活动控制:控制项目中实际进行的工作。 概念(方案)确定 将顾客对产品和过程的明确和隐含的需求转化为形成文件的要求,并应得到顾客的 同意。 范围确定和控制 确定项目范围时,应识别项目产品的特性,并尽可能以可测量的方式加以表企业
如果我们将六西格玛改进活动比作是指导农民进行精耕细作实现稳产高产的有效方法的话,那六西格玛改进则是教你在选种阶段就进行优化,使种子优良,抗干旱、抗病虫,低成本、高质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稳产高产,达到一石多鸟的目的。 如果对产品 /流程进行了六西格玛设计那六西格玛改进工作量将会大大减少。 当然六西格玛也不是全新发明,六西格玛设计所用的方法大都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优越 —— 企业文化重组 • 每一员工都在寻求提高质量的途径。 • 始终如一地面向客户并最大限度地优化从供应商到客户这一流程中所有重要程序。 • 产品的 35%都优于竞争要求。 • 次品率低于 100ppm, 废品率返工率都低于 %。 • 生产过程极为稳定, Cpk通常为 2。 只有约 13%的企业 处于这一层次 SAIC 序号: ZB06 页次: 24 日期: 质量理念培训 产品质量保证手段废
工的责任,包括制造、研发、服务、销售等各部门以及企业的领导,全体员工都应被要求参与质量改进活动。 质量成本 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质量的提高往往要以人力、物力、技术、信息、管理等成本的追加为代价,这最终会抵消质量提高所带来的利润优势。 特别是当产品质量普遍得到提高,使竞争者处于大致相同的质量水平时,如何在保证一定质量水平的前提下,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成为竞争取胜的关键。 质量成本 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