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改进的基本方法(ppt150)-品质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定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 创新措施时 • 在更改标准、程序及制度时 • 在分配员工工作时 应用效果 • 使某一过程从所属的大过程中分解出来,清晰可见 • 使过程中各个因素之间的联系更容易理解 • 使过程的输入(供方)和输出(顾客)明确 • 使过程复杂或不清晰的部分显而易见 • 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容易被发现并便于分析其原因 • 使过程所涉及的责任人员职责和权限得以界定 • 使过程的程序明确、清晰并便于更正 • 便于对过程进行质量改进,从而降低输入(消耗),提高输出的效果或效率 • 便于改进过程与过程之间的接口,使过程链更加完善 • 便于对过程进行测量、验证、分析、记录和审批 详细说明 绝大多数人对他们从事的工作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慨 念,并为能作出最好的工作而感到自豪。 当过程复杂或人们做同样的工作、生产出同样的产 品,或者人们从事同样的生产过程时,就会开始出现问 题。 如果他们从事的生产过程没有明确的定义,那么每 一个人对过程都有各自的解释,每一个人将以不同的方 式工作或者对过程输入以及输出要求都有不同的期望。 具体应用 • 步骤 1 确定主要输出 回答下列有关确定过程的问题: 你知道确定过程的主要输出 [产品(服务) ]是什么吗。 请具体说明有关输出及其内容。 • 步骤 2 确定输入 回答下列有关定义过程的问题: 你知道定义过程的主要输入(原料、材料、半成品、零部件等)是什么呢。 请具体说明有关部门输入及其内容。 • 步骤 3 用流程图表示过程 具体应用 注意:流程图是用图再现过程。 流程图使用六个基本 符 号,符号间用箭头连结,如下图: 开始 过程处理 决策 等待 返工环 换页连接 是 是 本页连接符 本页连接符 是 否 否 是 具体应用 过程何处开始,何处结束,这是确定范围的一个重要 部分。 用椭圆形表示开始和结束。 起点可以是一个部件的接 收、日期、文件接收等等。 从仓库收到的部件 A 部件 A发往下一个部门 开始 结束 具体应用 画过程草图最多用 20~30步草拟过程步骤。 须牢记四条原则: 第一,让专家(即过程的实际操作人员)参与。 如果工作小组人员太多,那么一个计划小组加上数名有见识、可靠的高级员工就足够了。 第二,不要太复杂。 详细材料咳在以后需要的地方补充。 第三,将过程定义为现在 “ 应当运作 ” (实际怎样运作将 在后面分析)。 将过程定义为 “ 应当运作 ” 并不意味着认为没有差错或问题,而是仅仅指将过程定义为按计划运作。 如果对过程运作存在不同的看法,那么有必要协商并取得一致的意见。 具体应用 第四,使用垂直式格式。 如例子所示,假若一切运行正常,过程将从顶端垂直运行到底部。 运行偏离垂直线通常表明某项过程运作不正常(例如正在进行返工)。 有时,过程会正常分支。 但在分支之后,每一个分支仍应保持垂直格式。 如果过程流程图是正确的,则增加以下栏目形成”八栏“垂直格式。 表格(从左到右,见下图)最有效的排列次序为: ; ; ; 4 .过程流程; ; 6. 顾客; 、期望等等;。 具体应用 • 步骤 4 确定输出的具体内容 沿过程流程图向下运行,确定过程输出到处理步骤, 在此步骤断开。 确定主要输出与所有“次要”输出。 包括服 务(例如信息的提供)和“硬件”产品(如一个填好的表格 等 )。 注意: 输出是交付给过程之外的顾客的任何东西。 这可以是经电话传递的一条信息、一个填好的表格或一 件成品。 运行实例:如果输出是一张表格,就附上一份表格的 复印件,重点突出完成的领域。 如果交付的是成品,就 附上产品数目或说明。 具体应用 把输出列在相应标题(即输出、输入、要求)下面与输出交付步骤的水平位置。 用处理步骤旁同样的编号给输出编号。 若有一个以上输出,则用小数点编号方式 编号。 在某些情况下,过程的输出在过程后可能成为下一过程的输入。 如果要定义从一个过程步骤传递带下一步骤的输出,那么: ——首先完成输出定义、顾客等。 ——然后使用与确定顾客的过程输出步骤的相同编号(例如12) ——不要重复输入端所有的信息,只需引用输入栏里的输出编号。 注意: 要详尽周到,计算所有的输出。 具体应用 • 步骤 5 确定顾客 这条信息来字于你的工作单。 谁接收输出。 例如:顾客 12 订货单处理;顾客 ;顾 客 购买;顾客 仓库。 计算出所有收到产品的顾客。 说明:顾客包括组织内部的和外部的。 使用职位头衔:即不要仅仅写上人名,因为人名对不 认识的人来说毫无意义。 要具体说明部门、职位等详细 情况。 用与定义输出的相同编号给顾客编号。 一个输出的多个顾客使用子编号。 具体应用 • 步骤 6 定义顾客要求 顾客对产品的需求及期望是: ——彻底重视质量问题,例如交货时间、完整性、准确性等。 对同样的产品,不同的顾客有不同的要求。 输出定义应该包括内容说明部分。 ——要求具体、详尽,但不要把精力用在试图想像出这些要求,应去询问顾客。 ——按顺序给这些要求编号,并与收到产品的顾客相对应。 • 步骤 7 定义输入的具体内容 ——决定过程需要什么输入(包括人、设施、设备、原料、材料、半成品、零部件、技术和方法、信息、文件等,才能提供输出。 ——输入和输入内容要具体,附上实例(即表格复制品、产品数目、规格等)。 ——按顺序给输入内容编号,与处理步骤相对应。 具体应用 • 步骤 8 确定供方 确定每项输入的供方(并编号与输入相对应)。 说明:供方包括组织内部的和外部的。 • 步骤 9 定义要求 在时间性、准确性等方面,你(指过程的操作人员)对每项输入项目的要求是什么,要具体、详细。 • 步骤 10 定义其他相关要求 确定过程中的所有其他相关要求。 这些要求是对整个过程或过程的主要程序段的要求。 最普遍的其他相关要求是相对于预定计划的完成时间和准确性。 然而,可能不有其他有效的宏观要求,例如仓库 /库房过程“ 百分达到率 ” 或 “ 即时电话修理百分率 ”。 其他相关要求还包括安全生产、清洁、卫生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具体应用 • 步骤 11 将所有信息列入一个八栏表格里 工作记录单和流程图上的所有信息都应列入“八栏”垂直表格里。 本章后面有实例说明(见下图)。 这个表格清楚地描述输入与输出间的大致轮廓。 过程定义是一份工作文件,应该并且会随时间而变化。 流程图绝无最终定型。 一个过程定义如果在 6个月内没有变化,那么它就可能已经过时了。 将过程定义置于表格内,使其能迅速、容易修改或增减。 如果过程定义改变会引起激烈的争论,人们将避免使用它,则定义自身便失去了作用。 手写文件也可以,但把它贮存在一个扩展卡上则更好,扩展卡比手写的图样更加便于改动。 开始时看起来较费时间,但总体上可节约大量的精力。 如果使用扩展卡,则在打印后用手(借助样规)画上流程图箭头和符号。 具体应用 • 步骤 12 取得顾客同意 取得顾客对产品及产品要求的同意。 如果他们不同意你的提要,协商寻求解决办法。 这需与顾客一对一地进行协商。 应该取得正式的同意,因为你与你的顾客实际上在签订一个你的部门将来交付产品的合同。 注意要具体,并与产品的所有顾客取得协议。 • 步骤 13 取得供方的同意 使供方同意他们提供的产品以及你对这些产品的要求。 如果需要,可协商达成协议。 • 步骤 14 取得员工的同意 向过程的所有操作人员说明全部过程定义,以取得他们的输入及同意。 记住解释那个定义不是实际的情况,而是 “ 应当是 ” 的情况。 员工必须愿意接受这样定义的过程(所有八个表栏)。 有了过程定义与输出要求后,是否足以使过程正常运行。 每一个员工都知道答案为:还不够。 下一步要进行过程验证。 在这一步,将分析过程应当运行的方式与它实际运行的方式之间存在的差异,并将差异减到最小。 具体应用 发酵过程流程图 浓糖 空消 一级种子培养 二级种子培养 三级发酵 实消 配料 空消 实消 空消 连消 发酵液 连消 发酵 (中间补料 ) 菌种 空气 硫铵 泡敌 第七章 过程验证 内容提要 过程验证是一项短期而严格的工作,旨在保证过程 能够并且确实始终如意地按定义运作。 这意味: 过程能按规定工作。 过程有能力提供满足要求的输出。 过程定义与过程验证使用于所有类型的过程、生产、 行政管理和服务。 记住:过程定义之后要进行过程验证。 应用效果 验证的主要益处在于: • 为输入、生产步骤以及输出实现一个可预测的、有能力的过程 • 它强调使那些应当一致的东西保持一致 • 便于员工适时地运用其技能和创造力来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服务) • 增进交流 • 增加过程和产品(输出)的可预见性,并使其更加前后一致 • 减少混乱、意外以及顾客不满的情况 • 便于在需要的地方发挥创造力 • 为顺利实施过程改变(例如自动化、精简等)做好准备 详细说明 从过程实际运作的地方开始进行炀验证。 在前面,我们将过程定义为 “ 应当运作 ”。 现在,应当看看过程的实际运作情况,并且考虑怎样使过程比 “ 应当运作 ” 这一定义运作得更好。 应当将这两者结合起来重新定义过程,以反映任何一致认同的改变。 如果还没有过程定义就实施过程质量 “ 度量 ” ,监视过程运作情况(详见第八章 “ 过程质量监视 ” )可能需要度量多个过程质量特性,即完工时间与产品精确度。 过程验证的五个步骤: 步骤 1 提供有关过程定义的培训; 步骤 2 研究过程能力; 步骤 3 研究过程输出; 步骤 4 研究过程输入; 步骤 5 解决问题。 具体应用 • 步骤 1 提供有关过程定义的培训 对工作小组里的员工(即操作过程的所有员工)进行培训。 每名员工均应知道其工作中所用过程定义的各种信息。 他们应有能力判断他们输出的产品是否满足要求,并能辨别未达到要求的输入。 • 步骤 2 研究过程能力 过程能力研究的目的在于阐述以下三个问题: ——过程能按定义实施吗。 ——过程能按定义生产所有规定的输出吗。 ——过程能按定义生产所有满足要求的输出吗。 如果不能,它能满足哪个层次的要求。 对不同种类的工作过程,能力分析的实施亦不同。 差异在于;不同问题的着重点不同,问题的解决方法不同,参与者不同。 在生产过程中,设备经常是主要组成部分。 工程师对保证设备能力负首要责任。 他们出要回答上述三个问题,但倾向于运用技术试验来得出结论。 (接下页) 具体应用 “劳动密集性 ” 过程主要由人组成。 劳动密集性过程常见于管理和服务性工作中,但也可能组成生产环境(例如装配线)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过程能力研究中,工作小组人员的参与极为重要。 上面三个问题中的每一个问题都需要由工作小组来回答,或者在其帮助下回答。 回答这些问题有以下几个步骤: 对过程进行定义时,问题可能变得很明显。 员工与管理人员可能意识不到过程能够提供的所有输出或者输出要求。 过程定义必须使过程能辨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