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成本管理概述(doc40)-成本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质量培 训费用 5.产品设计鉴定费用 6.质量体系的研究和管理费用 7.其他预防费用 1.质量方面的行政管理费 2.新产品评审费 3.质量管理培训费 4.工序控制费 5.数据收集分析费 6.推进质量管理费 7.供应商评价费 鉴定成本 1.材料的试验和检验费 2.实验室验收试验费 3.实验室或其他计量服务费 4.检验费 5.试验费 6.核对工作费 7.试验、检验装置的调整费 8.试验、检验用材料与小型质量设备费 9.质量审核费 10.外部担保费 11.质量信息试验和检验设备的维护和校准费用 12.产品工程审察和装运 前再审查的费用 13.现场试验费 1.来料检验费 2.工序检验费 3.检测手段维护标准费 4.成品检验费 5.质量审核费 6.特殊检验费 内部损失成本 1.废品损失 2.返修损失 3.材料采购方面损失 4.工厂联络费 1.废品损失 2.返工费用 3.复检费用 4.降级损失 5.减产损失 6.处理费用 7.废品分析费用 外部损失成本 1.保单范围内的投诉费 2.保单以外的投诉费 3.产品售后服务费 4.产品责任费 5.产品包装费 1.受理顾客申诉费 2.退货 3.保修费用 4.折扣损失 8 我国各行业企业在 推行质量成本制度的过程中,也设置了不尽相同而又基本一致的质量成本项目。 我国国家标准 GB/T1333991《质量成本管理导则》规定的质量成本科目是:一级科目 ——质量成本;二级科目 ——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如有特殊要求时增设外部质量保证成本;三级科目共 21项,规定各部门、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增减。 列表如下: 表 16- 2 我国质量成本项目表 预防成本 鉴定成本 内部损失成本 外部损失成本 有色冶金企业 1.培训费 2.质量工作费 3. 产品评审费 4.质量情报费 5.质量攻关费 6.质量奖励费 7.改进包装费 8.技术服务费 1.原材料检验费 2.工序检验费 3.半成品检验费 4.成品检验费 5.存货复检费 6.检测手段维修费 1.中间废品 2.最终废品 3.残料 4.二极品折价损失 1.返工费用 2.停工损失费 3.事故处理费 1.索赔处理费 2.退货损失 3.折价损失 4.返修损失费 电缆企业 1.质量培训费 2. 质量管理办公及业务活动 3.新产品评审费 4.质量管理人员工资等 5. 固定资产折旧及大修理费用 6.工序能力研究费 7. 质量奖励费 8.提高和改进措施费 1.进货检验和试验费 2.新产品质量鉴定 3. 半成品及产成品检验和试验费 4.检验、试验办公费 5.检测房屋设备折旧及大修理费 6.检测设备、仪器维修费 7. 检验试验人员工资奖励费用 1.材料报废及处理损失 2.半成品在制品产成品报废损失 3.超工艺损耗损失 4.降级和处理损失 5.返修和复试损失 6.停工损失 7.分析处理费用 1.保修费用 2.退货损失费 3.折价损失及索赔费用 4.申诉费用 机械企业 1.培训费 2.质量工作费 3.产品评审费 4.质量奖励费 5.工 资及附加费 6.质量改进措施费 1.检测试验费 2.零件工序检验费 3.特殊检验费 4.成品检验费 5.目标鉴定费 6.检测设备评检费 7.工序费用 1.返修复检费 2.废品损失 3.车间三包损失 4.产品降级损失 5.工作失误损失 6.停工损失 7.事故分析处理 1.索赔费用 2.退货损失 3.折价损失 4.保修损失 5.用户建议费 机械部门讨论稿 1.质量培训费 2.质量评审费 3.新产品评审费 4.质量改进费 5.工序能力研究费 6.其它 1.进货检验费 2.工序检验费 3.材料、样品试验费 4.出 厂检验费 5.设备精度检验费 1.返修损失费 2.废品损失费 3.筛选损失费 4.降级损失费 5.停工损失费 1.索赔费 2.退货损失费 3.折价损失费 4.保修费 航空仪表企业 1.质量培训费 2.质量管理人员工资 3.新产品评审活动费 4.质量管理资料费 5.质量管理会议费 6.质量奖励费 7.质量改进措施费 8.质量宣传教育费 9.差旅费(因质量) 1.原材料入厂检验费 2.工序检验费 3.元器件入厂检验费 4.产品验收定检费 5.元器件筛选费 6.设备仪器管理费 1.产品提交失败损失 2.综合废品 损失 3.产品定检损失 4.产品折价损失 5.其他 1.索赔损失 2.退货损失 3.返修费用 4.事故处理费 5.其他 9 二级和三级科目见下表: 表 163 二级科目 三 级 科 目 一、预防费用 1.质量工作费 2.质量培训费 3.工资及职工福利基金 4.新产品评审费 5.质量管理活动费 6.质量改进措施费 7.质量评审费 8.其他费用 二、鉴定成本 1.进货检验费 2.工序检验费 3.质检部门办公费 4.工资及职工福利基金 5.检测设备维修费 6.产品质量认证费 7.产品试验费 8.检测设备的折旧费 9.其他费用 三、 内部损失成本 1.不合格品损失费 2.返修费 3.降级损失费 4.停工损失费5.产品质量事故分析处理费 6.积压损失费 7.责任损失费 8.其他费用 四、外部损失成本 1.索赔费 2.退货损失费 3.折价损失费 4.保修费 5.工资及职工福利基金 6.其他费用 五、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1.质量保证措施费 2.产品质量证实试验费 3.评定费 4.其他费用 按照 ISO8402:1994 对质量成本的定义,质量成本只包括 “为了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 ”所发生的费用和 “没有达到满意的质量 ”所造成的损失,而不是所有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成本, 也不是 “为获得满意的质量 ”所发生的全部费用和损失。 因此,在归集质量成本费用时,必须在正确理解质量成本内涵的基础上,将各项费用或损失归入适当的项目中。 比如设备的大修理费,就不应列入质量成本。 也就是说,为维持正常生产所需必备条件以及为提高产品质量等级水平所发生的费用,都不属于质量成本的范围。 还有,从上述列示的质量成本项目及其归集的费用范围可以看出,质量成本中的大部分费用和损失都可以按现行会计核算办法进行核算,而有一部分确实能使企业减少收益或造成损失的费用,如由于质量事故而发生的停工损失、由于产品质量不好而发生 的降价损失等,则不属于现行会计核算的范围,而需要用统计核算的方法来处理。 10 第二章 质量成本的核算 质量成本核算的意义 质量成本核算为开展和加强质量成本管理提供必需的实际质量成本信息。 它为质量成本的预测、决策和计划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实际资料,为控制、分析和考核提供了直接依据。 ,提高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综合运用的一整套管理体系。 质量成本核算在反映质量成本形成的过程中,从经济的角度也反映了质 量形成活动,包括设计、研制、制造、销售、服务、用户使用的全部过程。 它对实现全面质量成本管理的经济性要求提供了信息保证,为综合评价质量体系的有效性,提高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 ,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质量成本核算反映了质量费用的实际发生和质量成本形成的全部过程。 它为企业在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分析质量成本升降的原因,确定合理的质量成本结构,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提供了依据。 ,正确进行业绩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质量责任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落实质量经济责任制。 质量成本核算为评价和考核各个责任单位的业绩提供重要依据,从而对加强质量责任管理和业绩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质量成本核算账户的设置 在进行质量成本核算时应设置 “质量成本 ”一级科目,下面按质量成本的构成分设 “预防成本 ”、 “鉴定成本 ”、 “内部故障成本 ”、 “外部故障成本 ”和 “外部质量保证成本 ”五个二级科目。 同时还要设置汇总表和有关的明细表 `,列示如下: 1.质量成本汇总表 2.质量成本预防费用明细表 3.质量成本鉴定费用明细表 4.质量成本内部损失明细表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如果您不是在 网站下载此资料的 , 不要随意相信 . 请访问 3722, 加入 必要时可将此文件解密 115.质量成本外部损失明细表 6.质量成本外部保证费用 明细表 现举例如下: 表 221 质量成本汇总 表 单位 项目 质量成本汇总单位(元) 合 计 铸造车间 金工车间 装配车间 检验科 销售科 金额 百分比 内部故障成本 废品损失费 返修损失费 降级损失费 停工损失费 处理故障费 小 计 22 22 22 22 22 110 30 30 30 30 30 150 25 25 25 25 25 125 30 30 30 30 30 150 20 20 20 20 20 100 外部故障成本 索 赔 费 折价损失 退货损失 保 修 费 其他损失 小 计 22 22 22 22 22 110 30 30 30 30 30 150 30 30 30 30 20 140 30 30 40 30 30 160 30 20 30 30 30 140 鉴定成本 各种检验费 检测设备维修、更新 费 小 计 22 22 44 30 30 60 30 20 50 10 30 40 20 20 40 12 预防成本 质量计划费 新产品评审费 工序质量控制费 质量情报费 检测 设备费 质量培训费 质量奖励费 小 计 22 22 22 22 22 22 22 154 30 30 30 30 30 30 30 210 30 30 30 30 30 30 20 200 30 30 30 30 30 20 20 170 30 20 30 20 30 30 30 170 表 222 预 防 成 本 明 细 表 项目 产品 质量计划费 新产品评审费 工序质量控制费 质量审核费 质量改进费 检测设备鉴定费 质量奖励费 质量培训费 合计 甲 25 25 25 22 22 22 20 20 181 乙 11 12 12 12 13 13 14 14 91 丙 22 22 22 22 22 22 22 22 176 其他几项质量成本明细表的形式与表 222 相似。 质量成本的核算方法 质量成本核算是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 为了便于核算和明确责任,应当根据质量成本项目(科目)的具体内容、费用开支范围和费用发生的区域,将质量成本核算的责任归口落实到各有关部门,建立核算网点,明确传递程序,实行归口管理。 核算应 按质量成本的三级科目进行。 显见质量成本(外部质量保证成本也属于显见质量成本)按会计科目进行会计核算,隐含质量成本则按明细项目进行统计核算。 总质量成本等于显见质量成本和隐含质量成本二者之和。 质量成本核算的方法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的方法:统计核算方法,统计和会计相结合的方法,会计核算方法。 三种方法各有特点。 具体来说: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如果您不是在 网站下载此资料的 , 不要随意相信 . 请访问 3722, 加入 必要时可将此文件解密 13( 1)用多种计量尺度,包括实物尺度、劳动尺度和货币尺度。 运用一系列的统计指标和统计图表来反映质量水平、质量缺陷、质量费用等。 ( 2)以反映质量成本总体情况和质量经济性 的基本规律为目的。 不强调核算资料的完整性和精确性。 ( 3)运用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分组法、平均法等统计方法获取所要求的核算资料。 统计核算方法的优点是重点突出、简便易行;主要缺陷是数据不精确、可靠性较差。 这种方法适应于处在质量成本管理与质量成本核算初级阶段的企业采用。 质量成本会计核算法是将质量成本纳入会计核算体系,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质量成本通过会计核算程序进行归集、分配与计算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 ( 1)采用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尺度,辅以劳动计量尺度 和实物计量尺度。 ( 2)依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记录质量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数据资料准确可靠。 ( 3)利用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的专门方法,按生产经营过程质量经济业务发生的顺序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和综合的记录与反映。 质量成本会计核算方法的优点是数据准确、资料完整、核算严密;缺点是工作量比较大,程序比较复杂。 这种方法适应于质量成本管理体系比较健全,核算人员素质较高,并有较好的核算基础的企业采用。 质量成本会计与统计 相结合的核算方法是指对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质量成本比较易于用会计方法反映的部分应用会计核算方法反映,对于不易或不能精确计算的部分应用统计核算方法反映。 显见质量成本可以通过会计核算在会计账簿中进行反映和归集。 隐含质量成本实际并未发生或支付,故比较适合于用统计方法进行核算。 有些显见质量成本的资料也可用统计方法进行收集处理。 会计与统计相结合的核算方法的特点: ( 1)采用多种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