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人员手册qchandbook)(doc16)-质量手册(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8 页 共 17 页 发展 个人积极意识和能力必不可少 要执行我们的计划,确认每个人都充分明了最终的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当环境条件有所改变,或发现有严重问题时,最好不要犹豫地改变计划,以免受到干扰而无法实现目标。 26 结果的确认与再评估 开始的时候,每个人都精神十足、信心百倍,到了中途,有时会发生热情消退,甚至无人问津的结果。 管理领域最重要一环就是“检查”我们必须不断地检查制程和结果。 如前所述,制定计划的时候就必须确立管理要素。 然后根据这些管理要素去检查结果,并分析过程,才能知道结果的原因是甚幺。 针对制程与结果,品管人员应更注重制 程的管制。 比如: 每当我们打赢了一场球赛,总会分析过程,看它是因为球艺精湛而打赢,还是由于对方失误而侥幸获胜。 品管的评估工作,不应是抽象的“对不起,我下次会小心“之类的语言,而是要采取合理的对策去消除不良原因。 27 防止问题再犯的四大步骤 多数的问题对我们部门的人来说,都是经历过的。 我们必须采取长久的对策来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为此,采取下面四个对策步骤很有必要。 (1) 首先,我们必须消除包括在库内的不合格品。 (2) 分析和消除不良要因。 (如修理模具) (3) 为了不再发生同样的问题,需建立规则来观 察不良要因的变化情形。 (如一周检查一次模具) (4) 建立检测和记录机制,确保对于不良要因的监控能持续性地执行。 打个比方: 有位总统发现发现客厅的钟不走了,非常生气;“要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9 页 共 17 页 是客人来了,给看甚幺。 错误的钟点吗。 ”他的秘书发现是电池用完了,才赶快给换掉。 现在,她要做的是甚幺。 几个月后又会怎幺样。 我们需要再做什幺呢。 第三章 品管的基本态度是依据事实和资料,科学地深入 31 观察事实,搜集数据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我们谈论的事情并没有切合事实。 再说,有时候发生的事情,可能就我们的感觉行事,然而它并非事实而只 是个人的一己之见而已。 如果用这种方法处理问题,就不能科学地进行质量管理,同时也很难改善产品质量或是品管体系。 首先,我们必须用双眼去了解和观察工作现场及实际之不合格品。 当问题发生的时候,有必要立即赶到工作现场察看,这叫做“现场确认”。 科学方法的基础是用数据和数据来掌握事实。 所以我们应尽量不用文字描述,如“我想大概是 ......”之类的话,来检讨问题。 32 如何搜集数据 为了分析质量,收集能呈现事实的数据是很必要的。 开始新的工作前,有必要准备好收集资料之体系,因为原始数据比分析更为重要。 收集数据的 话,我们须备有“查检表”,可分为下列两种类型: (1) 记录用查检表 用以记录实际数据和不合格品数,或根据项目来分类。 (2) 点检用查检表 为生产优良产品,有很多制程因素如气压、焊锡温度等都需检查。 这些相关因素之窗体完成以后,要定期检查,同时在窗体上注明“ OK ”还是“ NG ”或是相关数据。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10 页 共 17 页 这些记录可充分体现工作职场的实情或产品标准,并且我们可根据记录找出真正之不良原因 33 重点性,效果性的分析法(柏拉图) 我们发现周围很多问题。 要用相当有限的时间、人力和物力同时解决这些问题,几乎是不可能 的。 为了获得最大效益,我们必须知道哪些问题是最重要的,进而按照优先级来全力解决它们。 柏拉图对此点是相当有帮助的。 柏拉图将较大的项目排在左侧,而柏拉图认为 80% 的质量问题是从 20% 的主要项目产生的。 所以,假使只要针对 2 或 3 个主要问题点来解决,建立优先级原则,忽略其它次要项目是有必要的。 34 特性要因分析研究(特性要因图) 为解决问题,了解真正原因及其相互联系是非常重要。 例如,我们的汽车煞车失灵就会有很多原因。 你能说得多少呢。 用得太久、缺少汽油等。 我们把这些原因画成鱼骨图(特性要因图)。 大的分枝是影响最终结果的直接原因,中间分枝是大分枝的原因,小分枝又是中间分枝的原因;因此每个分枝都形成了一个原因 结果相互关系的格式。 如果分枝没有原因与结果的相互联系,这个分析图就失去了意义,因而鱼骨头甚至对猫都没有吸引力了。 特性要因图对我们找出问题原因,组织好相互联系关系有很大帮助。 35 品质总是有分布性的 我们一直都在生产大批的产品、组件和材料。 因此这些产品的质量总会有一定程度的分散。 极好的产品其质量分散程度要少些,不然,我们的用户就会感到不方便了。 比方说,规格上讲“这个电灯泡寿命为 2020 小时”这只是中间值。 测试 100 个灯泡,一些最大寿命超过 2500 小时,而一些最低寿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第 11 页 共 17。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