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文件范本(doc34)-程序文件(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产技术部部长组织有关人员和相关部门对设计和开发输入进行评审,对其中不完善、含糊或矛盾的要求做出澄清和解决,确保设计和开发的输入满足任务书的要求。 设计和开发的输出 设计开发人员根据设计开发任务书、方案及计划等开展设计开发工作,并编制相应的设计开发输出文件。 设计开发输出文件应以能针对开发输入进行验证的方式提出,以便于证明满足输入要求,为生产运作提供适当信息。 设计开发输出文件因产 品不同而不同,可包括: a. 指导生产、包装等活动的图样和文件,如零件图、部件图、总装图、电气原理图、生产工艺及包装设计等; b. 包含或引用验收准则; c. 采购物资分类明细表、外协件清单; d. 质量重要度分析明细表; e. 产品技术规范或企业标准; f. 用户手册。 项目负责人对输入文件进行审核,并填写《设计开发输出清单》。 输出文件经生产技术部部长批准后,才能发放。 设计和开发的评审 在设计开发的适当阶段应依据所策划的安排,进行系统的安排,进行系统的、综合的评审,一般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生产技术部部长批准,并组织相关人员和有关部门进行评审。 项目负责人根据评审结果,填写《设计开发评审报告》,对评审做出结论,报生产技术部部长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发到相关单位,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改进或纠正措施,生产技术部负责跟踪记录措施执行情况,填写在《设计开发评审报告》的相应栏目内。 设计和开发的验证 为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满足输入要求,应依据策划的安排对设计和开发进行验证。 项目负责人综合所有验证结果,编制《设计开发验证报告》,记录验证结果及 跟踪的措施,报生产技术部部长批准,确保设计开发输入中每一项性能、功能指标都有相应的验证记录。 样机验证通过后,开发部组织各部门对小批生产的可行性进行评审,根据产品的特点,填写《试产报告》,报生产技术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生产技术部指导生产组进行小批量试产(数量不大于 20 件)。 质管部对小批试产的产品进行检验或试验,出具相应的检测报告,生产组对其工艺进行验证并出具工艺验证报告;经营部出具物资批量供应可行性报告;财劳资产部出具成本核算报告;生产技术部综合上述情况,填写《试 产总结报告》,报生产技术部部长审核、总经理批准后,作为批量生产的依据。 设计和开发确认 确认的目的是证明产品能够满足规定的或已知的预期用途的要求。 应依据策划的安排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确认,只要可行,确认通常应在产品交付之前(如单件产品)或产品实施(如批量生产)之前完成。 如需经用户使用一段时间才能完成确认工作的,应在可能的适用范围内实现局部确认,如采用模拟或其它方式完成。 可以选择下述几种确认方式之一: a. 生产技术部组织召开新产品鉴定会,邀请有关专家、用户参加,提交《新产品鉴定报告》即对设计开发予以确 认。 b. 试产合格的产品,由经营部联系交顾客使用一段时间,经营部提交《客户试产报告》,说明顾客对试样符合标准或合同要求的满意程度及对适用性评价,顾客满意即对设计开发予以确认。 c. 新产品可送往国家授权的实验室进行型式试验并出具合格报告,并提交用户满意的报告,即为对设计开发予以确认。 上述报告及相关资料为确认的结果,生产技术部对此结果进行分析,根据需求采取相应的跟踪和改进措施,并填写在《设计开发信息联络单》上传递给相关部门执行,以确保设计开发的产品满足顾客预期的使用要求。 设计和开发文件归档 通 过设计开发确认后,项目负责人将所有的设计开发输入文件进行整理,送交档案室归档。 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 设计开发的更改发生在设计开发、生产和保障的整个寿命周期中,设计开发人员应正确识别和评估设计更改对产品的原材料使用、生产过程、使用性能、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带来的影响。 设计开发的更改的提出部门应填写《文件更改申请单》,并附上相关资料,报分管副总经理批准后方可进行更改。 a. 在设计开发过程中的更改: 在设计开发过程中,设计开发人员可在设计开发输出文件上直接划改(应签名)或重 新编制相应的文件,执行《文件控制程序》及《设计、工艺文件管理规定》。 b. 在设计开发定型后的更改: 产品定型后如需要更改设计,更改建议人可将更改的建议填写在《设计开发信息联络单》中提交生产技术部,由相关设计人根据可行性和必要性填写《文件更改申请单》,并附上相关资料,报分管副总经理批准后方可进行更改,执行《文件控制程序》及《设计、工艺文件管理规定》。 c. 当更改涉及到安全性能时,应经国家授权部门重新审核、备案。 、性能指标的改变,或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时,应对更改进行适当 的评审、验证和确认,经分管副总经理批准后才能实施。 评审应包括评价更改对产品组成部分和已交付产品的影响。 5 相关文件 《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 《设计、工艺文件管理规定》 6 记录 《项目建议书》 《设计开发任务书》 《设计开发方案》 《设计开发计划书》 《设计开发输入清单》 《设计开发信息联络单》 《设计开发评审报告》 《设计开发验证报告》 《设计开发输出 清单》 《试产报告》 《试产总结报告》 《客户试用报告》 《新产品鉴定报告》 《产品要求评审表》 《文件更改申请单》 采购控制程序 1 目的 对本公司生产所需物资的采购进行控制,以保证所采购的物资符合规定要求。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生产所需物资的采购、外包加工及供方提供服务的控制;对供方进行选择、评价和控制。 3 职责 经营部 a. 负责按公司的要求组织对供方进行评价,编制《合格供方名录》,并对供方的供货业绩定期进行评价,建立供方档案; ,执行采购作业 生产技术部 负责所需采购物资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技术资料的提供及《采购物资分类明细表》,并负责设计外包过程的控制。 质管部 质管部负责对采购的物资进行检验。 管理者代表批准《供方评定记录表》。 总经理批准《采购计划》 4 作业程序 采购文件包括技术资料、采购计划、采购合同及采购清单等。 采购物资分类 生产技术部负责制定采购物资技术标准及《采购物资分类明细表》,根据其对随后的产品实现及最终产品的影响,决定对供方及采 购产品控制的类型和程度。 采购物资分为三类: a. 重要物资:构成最终产品的主要部分或关键部分,直接影响最终产品使用或安全性能,可能导致顾客严重投诉的物资; b. 一般物资:构成最终产品的非关键部分的批量物资,它一般不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或即使略有影响,但可采取措施予以纠正的物资; c. 辅助物资:非直接用于产品本身的起辅助作用的物资,如一般包装材料等。 对供方的评价 经营部根据采购物资技术标准和生产需要,通过对物资的质量、价格、供货期等进行比较,选择合格的供方,填写《供方评定记录表》。 对有多年业务往来的重要物资的供方,应提供充分的质量证明文件以证实其质量保证能力,包括供方其它用户对其产品质量的反馈、供方顾客满意程度、产品相关的服务和技术支持能力(零件配件供应、维修服务等)、履约能力、财务状况、价格和交付状况等。 对第一次供应的重要物资的供方,除提供 所述的书面证明材料外,还需经样品测试及小批量试用,测试合格才能供货。 样品验证、小批量试用均合格的供方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可列入《合格供方名录》 对于一般物资供方,除应提供必要的质量保证文件外, 还需要经过样品验证和小批量验证合格,各相关部门提供评价意见,管理者代表批准,可列入《合格供方名录》。 对于批量供应辅助物资的供方,也应提供质量证明文件,质管部在进货时对其进行验证,并保存验证记录,合格者由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即可列入《合格供方名录》。 对零星采购的辅助物资,其进货验证记录即为对此供方的评价。 供方产品如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经营部应向供方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如两次发出质量处理单而质量没有明显改进的,应取消其供货资格。 对分承包(或外协)加工的供方控制 ,也应执行上述条款规定,并建立质量档案。 关键零部件分分承包时,应有检验记录且满足技术条件。 采购 采购计划 a. 经营部根据月度生产作业计划(产品材料定额及相关技术资料)和有关业务部门批准的生产车间月物资需求计划(重要物资总经理批准),平衡利库后,编制月度物资采购计划。 b. 零星需求物资:由使用单位申报,总经理批准后交经营部实施。 c. 采购计划的执行:采购员接到月度采购计划指令后,从《合格供方名录》中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向其发出能够供货的清单(名称、规格、数量、交货期限等相关资料) ,事前须经总经理审批。 采购实施 a. 经营部根据批准的《采购计划》,按照采购物资技术标准在《合格供方名录》中选择供方并进行采购。 b. 第一次向合格供方采购重要和一般物资时,一次性采购资金在 1000 元(同一供应商处)以上须签订采购合同,明确品名规格、数量、质量要求、技术标准、验收条件、违约责任及供货期限等,并经总经理签字认可。 c. 经营部根据需要将相应的技术要求作为合同附件提供给供方。 d. 采购前采购员应核实提供给供方技术要求是否有效,将《采购清单》交经营部部长确认后实施采购。 采购信息 a. 产品的名称、类别、型号、规格、数量、供货时间等; b. 重要产品或较特殊产品的质量要求、验收要求; c. 适当时,应对供应商提出有关质量管理体系、人员资格、技术装备、生产过程等方面的要求。 d. 安全标志管理的产品时,必须提供有效期的安全标志证书复印件。 采购物资的验证 采购物资的验证由质管部按《进货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执行。 当本公司需要到供应商处对所需物资进行验证时,应在采购文件中注明,并须经总经理批准。 当顾客要求到本公司或供应商处对产品上 所需物资进行验证时,本公司有关部门应予协助,但顾客的验证不能免除本公司提供合格产品的责任。 不合格品的让步处理 不合格品(外购件、外协件)的处理按《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执行。 如物资为生产急用,不合格品又不至于引起顾客抱怨或该材料又可为生产部门加工 /挑选使用时,该项物料可作“特采”处理,本公司应告知供应商该部分不合格品可不予退货,但要做“让步”(降价等)处理。 5 相关 /支持性文件 《进货检验和试验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6 记录 《供方评定记 录表》 《采购计划》 《采购合同》 《合格供方名录》 《采购清单》 《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 工艺装备控制程序 1 目的 保证工艺装备从设计、定货、检定、使用、维修和报废全过程按规定的方法和程序在受控状态下进行。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工艺装备(包括模具、组合夹具等)的管理。 3 职责 经营部负责机床附件外购工装的申购、采购、发放、报废管理工作,负责组合夹具模具等工装的管理工作 . 生产技术部技术人员负责本车间的一般工装模具的设计工作,负责对自己使用 工装的维修等工作。 技术组组织设计难度较大的工装模具。 工艺装备投入使用前由生产技术部组织设计人员、检验人员及制造单位做出工装检定的最终结论。 4 作业程序 工艺装备的设计 一般工装由生产组自行设计,难度较大的复杂工装由技术组组织设计。 工艺装备的设计图由生产技术部部长批准后生效。 工艺装备申请及实施途径 新产品工艺装备和技改工艺装备由生产车间提出申请,生产技术部部长批准。 自制工装由生产组负责自制并组织调试。 外购工装交经营部采购。 工装采购 时,应进行情况考察,必要时与工装供应商签订合同,合同需公司分管领导批准。 工艺装备的检定 总经理组织生产技术部、经营部对工艺装备进行检定。 所有新制工装和技改后的工装必须进行检定。 未经检定的工艺装备不得投入生产,检定不合格的工装返工调整,直至合格为止。 检定人员认真填好“工艺装备检定报告”,检定报告由质量组保存。 内容包括: a. 使用部门负责工艺装备运作状况的检查; b. 生产技术部、质管部负责工艺装备所制产品的检查;负责检定的最终结论。 投入生产的工艺装备技术部负责编号 登记,记入工艺装备台帐。 工艺装备编号见《工艺装备编号方法》。 对于低值易耗的工艺装备,无需进行编号登记,无需记入台帐。 在用工装的分类 按其重要度分为两类:Ⅰ类是重要工装;Ⅱ类是一般工装。 Ⅰ类工装: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大的工装。 Ⅱ类工装:没有特殊加工精度要求,对产品质量影响较小的工装。 Ⅰ类以外的工装,作Ⅱ类工装管理。 工艺装备分类确定由技术组负责。 工装的使用与维护 技术组负责编写必要的自制工装操作与维护规程。 负责编写必要的机床附件的操作与维护规程。 对安 装调整好的工装,操作人员应按要求正确使用,严禁违章操作。 生产作业人员经常保持工装的完好,做好日常清洁保养工作,根据要求对需润滑的部位加注润滑油。 员工在工装使用过程中发现工装损坏,不能保证工序质量要求时,应开具“工装检修单”及时通知技术组,由生产组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