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生产工艺及物料储存劳动安全卫生专项评价报告(doc79)-物料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的危险等级,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这些危险因素 发展成为事故,避免考虑不周到所造成的损失;同时,也可据此对确定的危险等级较高的单元或影响较大的危险因素选用适宜的评价方法进一步分析评价。 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 “安全检查表”( SCL)是系统安全工程的一种最基础、最简便、广泛应用的系统危险性评价方法。 它是按事先编制的有标准要求的检查表逐项检查,按规定赋分标准赋分,评定安全等级的方法。 本专项评价未作定性分析,而是根据检查结果,针对不安全的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3.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是一种便捷的对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危 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方法。 由于电镀生产项目所用物料品种多,且大多是有 顺利车业(昆山)有限公司电镀生产工艺及物料储存劳动安全卫生专项评价报告 江苏省劳动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劳动安全卫生评价中心 19 毒、有害物质,因而在生产运行活动中(如配料、巡检、检修),存在着明显的“中毒”的危险性。 所以,针对本项目中在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的工作进行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 ( 1)在对建设工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先采用“预先危险性分析”评价法对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出现条件和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概略分析、定性评价,确定评价单元的危险等级,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 2)运用 “安全检查表”检查的方法,找出安全管理、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 事故隐患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劳动安全卫生对策措施和整改建议。 ( 3)对在 危险性环境中作业 可能产生的危害采用“格雷厄姆法”进行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 4)经过数据汇总和综合分析,得出评价结论和提出职业安全卫生对策措施。 ( 5)编制完成劳动安全卫生专项评价报告书。 顺利车业(昆山)有限公司电镀生产工艺及物料储存劳动安全卫生专项评价报告 江苏省劳动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劳动安全卫生评价中心 20 5. 系统安全分析 本章首先对项目工程各评价单元的危险因素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 PHA)”,再根据危险度评价法方法评述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危险类别及其等级。 预先危险性分析( PHA)是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特别适用于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对系统存在危险的类别、状态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概略分析。 其主要功能有: ①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 ②鉴别产生危险的原因; ③估计事故出现对系统产生的影响; ④对已经识别的危险进行分级,并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 ①对系统的生产目标、工艺过程以及操作条件和周围环境进行充分地调查了解; ②收集以往的经验和同类生产中发生过的事故情况,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和触发事件; ③推测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和危险程度; ④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后果的危险等级; ⑤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划分 按导致事故危险、危害的程度,根据可能导致的后果,将相关的危险、有害因素划分为四个危险等级(如表 51)所示。 顺利车业(昆山)有限公司电镀生产工艺及物料储存劳动安全卫生专项评价报告 江苏省劳动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劳动安全卫生评价中心 21 表 51 危 险 性 等 级 划 分 级别 危险程度 可能导致的后果 Ⅰ 安全的 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破坏。 Ⅱ 临界的 处于事故的边缘状态,暂时不至于造成人员伤亡、系统破坏或降低系统 性能,但应予以排除,并采取控制措施。 Ⅲ 危险的 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破坏,必须立即采取防范措施。 Ⅳ 灾难 性的 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和系统重大破坏的灾难性事故,必须予以果断排除, 并进行重点防范。 预先危险性分析将按照表 51 中所示的 Ⅰ(安全的) 至 Ⅳ (灾难性的) 的四个危险等级划分,采用如下的表格形式(表 52),提交分析报告。 表 52 预 先危 险 性 分 析 样 式 系统: 制表: 潜在事故 危险因素 触发事件 发生条件 原因事故 事故后果 危险等级 防范措施 按表 52 的形式,对顺利车业(昆山)有限公司的电镀生产工艺单元进行预先危险性评 价分析,分析结果见表 53。 根据预先危险性分析表,归纳总结得出电镀生产工艺单元中存在着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灼烫、触电、机械伤害、噪声等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顺利车业(昆山)有限公司电镀生产工艺及物料储存劳动安全卫生专项评价报告 江苏省劳动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劳动安全卫生评价中心 22 表 5- 3 电镀生产工艺预先性危险分析表 ( A) 系统: 顺利车业(昆山)有限公司的电镀生产工艺及物料储存 制表: 江苏省劳动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 潜在事故 ① 中毒、窒息 危险因素 ①有毒物料泄漏;②窒息性气体;③配制电解液时接触有毒物料④有毒物料的收发 触 发 事 件 :氰化钠、铬酸、硫酸、硼酸、盐酸、氯化镍、氢氧化钠 等; 、有害物料储存场所没有良好的通风; 、管道、阀门的泄漏或容器的破损; 、抢修时,抢修部位有毒、有害物料或溶液未彻底清洗干净; ;。 发生条件 ①有毒有害物浓度超过容许浓度②毒物 摄入体内;⑶缺氧。 原因事件 ; ; 、有害特性及其应急预防方法的知识; ,应急不当; 、面具、氧气呼吸器以及其它有关的防护用品; 防护用品; ; ; 、窒息场所作业时无人监护。 事故后果 物料漏损、人员中毒窒息 危险等级 Ⅲ ~Ⅳ 防 范 措 施。 ①查明泄漏源点,切断相关阀门,消除泄漏源,及时报告; ②如泄漏量大,应疏散有关人员至安全处。 、维护保养,保持设备完好;检修时,彻底清洗干净,并检测有毒有害物质浓度氧含量,合格后方可作业;作业时,穿戴劳动防护用品,有人监护并有抢救后备措施。 ,抢救时勿忘正确使用防毒过滤器、氧气呼吸器及其 它劳动防护用品。 ①加强检查、检测有毒有害物质有否跑、冒、滴、漏; ②教育、培训职工掌握有关毒物的毒性,预防中毒、窒息的方法及其急救法; ③要求职工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④设立危险、有毒、窒息性标志; ⑤设立急救点,配备相应的急救药品、器材; ⑥培训医务人员对中毒、窒息、灼烫等的急救处理能力; ⑦剧毒品氰化钠必须实行“五双”管理制度; “五双”制度进行管理; 《安全生产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关于危险化学品储存和使用的规定。 顺利车业(昆山)有限公司电镀生产工艺及物料储存劳动安全卫生专项评价报告 江苏省劳动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劳动安全卫生评价中心 23 表 5- 3 电镀生产工艺预先性危险分析表 ( B) 系统: 顺利车业(昆山)有限公司的电镀生产工艺及物料储存 制表: 江苏省劳动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 潜在事故 ② 火灾、爆炸 危险因素 易燃、易爆物质(如氰化钠、硫酸) 触 发 事 件 、储罐破损、泄漏; ; ,氰化钠、铬酸与酸混储、混运;。 发生条件 ①易燃、易爆物蒸汽压达爆炸极限;②易燃物质遇明火;③遇其它物质释放大量能量 原因事件 ① 火星飞溅;②违章动火;③外来人 员带入火种;④物质过热引发;⑤点火吸烟;⑥他处火灾蔓延;⑦其它火源。 ①电气火花;②线路老化,引燃绝缘层;③雷击; 、硫酸储存未按要求专储专运。 事故后果 物料漏损、人员伤亡、停产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危险等级 Ⅳ 防 范 措 施 ①加强门卫,严禁吸烟、火种进入易燃易爆区; ②严格执行动火证制度,并加强防范措施; ③易燃易爆场所一律使用防爆性电气设备; 、严格工艺,防止易燃、易爆物料的跑、冒、滴、漏 ①禁火区内根据“ 170 号公约”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 条例》张贴作业场所危险化学品安全标签; ②杜绝“三违”(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纪),严守工艺规定,防止工艺参数发生变化; ③坚持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消防通道、地沟是否畅通; ④检修维护时做好隔离、清空、通风,在监护下进行动火等作业; ⑤加强培训、教育、考核工作,经常性检查有否违章、违纪现象; ⑥防止易燃、易爆物料的跑、冒、滴、漏。 、完好 安全设施(包括消防设施、遥控装置等)保持齐全完好; 顺利车业(昆山)有限公司电镀生产工艺及物料储存劳动安全卫生专项评价报告 江苏省劳动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劳动安全卫生评价中心 24 表 5- 3 电镀生产工艺预先性危险分析表 ( C) 系统: 顺利车业 (昆山)有限公司的电镀生产工艺及物料储存 制表: 江苏省劳动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 潜在事故 ③灼烫 危险因素 酸碱化学品(如氢氧化钠、硫酸、盐酸、硝酸等)、高温物体 触发事件 、硝酸、盐酸、氢氧化钠泄漏等,以及高温设备(如烘箱); 、使用等作业时无意触及; 、管道等设备时触及,或由于清洗不净而在检修时触及;。 发生条件 酸碱液溅及人体、高温烫伤人体 原因事件 ; ;。 事故后果 导 致人员灼烫伤 危险等级 Ⅱ 防 范 措 施 1. 防止泄漏首先选用质量合格管线、容器等,并精心安装; 2. 合理选用防腐材料,保证焊缝质量及连接密封性; 3. 定期检查跑、冒、滴、漏,保持槽、管、阀、包装的完好,保护保温层完好无缺; 4. 涉及酸碱液、高温物料作业,必穿戴相应防护用品; 5. 检查、检修设备,必须先清洗干净并作隔离,且检测合格; 6. 加强对有关化学品和高温物料灼烫伤预防知识和应急处理方法的培训和教育; 7. 设立救护点,并配备相应的器材和药品,如洗眼器等; 8. 设立警示标志。 顺利车业(昆山)有限公司电镀生产工艺及物料储存劳动安全卫生专项评价报告 江苏省劳动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劳动安全卫生评价中心 25 表 5- 3 电镀生产工艺预先性危险分析表 ( D) 系统: 顺利车业(昆山)有限公司的电镀生产工艺及物料储存 制表: 江苏省劳动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 潜在事故 ④触电 危险因素 漏电、绝缘损坏、安全距离不够、雷击 触 发 事 件 1. 设备漏电; 2. 安全距离不够(如架空线路、室内线路、变配电设备、用电设备及检修的安全距离); 3. 绝缘损坏、老化; 4. 保护接地、接零不当; 5. 手持电动工具类别选择不当,疏于管理; 6. 建筑结构未做到“五防一通”(即防火防水、防漏、防雨雪、防小动物和通风良好); 7. 防护用品和工具质量缺陷或使用不当; 8. 雷击。 发生条件 ⑴人体接触带电体;⑵安全距 离不够,引起电击穿;⑶通过人体的电流超过 50mA/S;⑷设备外壳带电 原因事件 1. 手及人体其它部位、随身金属物品触及带电体,或因空气潮湿,安全距离不够,造成电击穿; 2. 电气设备漏电、绝缘损坏,如电焊机无良好保护措施,外壳漏电、接线端子裸露、更换电焊条时人触及焊钳或焊接变压器一次、二次绕组损坏,利用金属结构、管线或其它金属物作焊接回路等; 3. 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接地不良; 4. 防护用品、电动工具验收、检验、更新程序有缺陷; 5. 防护用品、电动工具使用方法未掌握; 6. 电工违章作业或非电工违章操作; 7. 雷电(直接雷、感应雷、雷电侵入 波)。 事故后果 人员伤亡、引发二次事故 危险等级 Ⅲ 防 范 措 施 1. 电气绝缘等级要与使用电压、环境、运行条件相符,并定期检查、检测、维护、维修,保持完好状态; 2. 采用遮拦、护罩、箱匣等防护措施,防止人体接触带电体; 3. 架空、室内线、所有强电设备及其检修作业要有安全距离; 4. 严格按标准要求对电气设备做好保护接地; 5. 金属容器或有险空间内作业,宜用 12伏和以下的电器设备,并有监护; 6. 电焊机绝缘完好、接线不裸露,定期检测漏电,电焊作业者穿戴防护用品,注意夏季防触电,有监护和应急措施; 7. 根据作业场所特点正确选择Ⅰ 、Ⅱ、Ⅲ类手持电动工具,确保安全可靠,并根据要求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8. 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电气安全规章制度和电气操作规程; 9. 坚持对员工的电气安全操作和急救方法的培训、教育; 10. 定期进行电气安全检查,严禁“三违”; 11. 对防雷措施进行定期检查、检测,保持完好、可靠状态; 12. 制定并执行电气设备使用、保管、检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