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管理与改善(doc35)-现场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制担当者不同,为了避免因经验和知识对设定项目的认识程度产生差距, 要规定检查项目选定基准和选定方法,并反映到每个加工对象品的易产生偏差项目的项目选定 一览表,和检查规格书的编制标准中。 项目 23:检查规格书的改定 作为检查的基准的规格书要经常保持最新版,设变情报、暂定指示、品质情报、工程变更等内 容要反映到检查规格书中。 项目 24:检查严格度的调整 量产品根据工程的稳定性来判断是否消除检查 项目或调整检查严格度。 项目 25:检查状态 为避免因检查员不同而对检查项目、检查数量、方法产生差异,要按照各检查点制定的检查规 格书实施检查,并应在各检查实施标准中进行规定。 项目 26:批量的管理与识别 ◇明确检查的批量构成对于发生品质问题时的追溯非常重要,有必要在检查实施标准中确定批 量构成,保留记录。 ◇识别管理体系对于防止未检查品、不合格品流到下一道工序,防止不合格品和合格品混入非 常重要。 项目 27:检查设备的管理 使用精度不准确的计测器测量,品质也不能保证。 因此测量工具的精度点检很重要,应制定 并实施日常点检和定期点检的标准及异常时的处理规定。 项目 28:安全规格零件的管理 生产厂家对产品的质量负有责任,特别是安全规格零件,公共机关对此监查很严格。 因此, 有关安全规格零件的实施项目要用一览表的形式明确表示,并有必要制定包括情报、证明书 的处理流程、确认方法、记录及 其保管期间的标准。 MQM 体系说明 现代品质管理体系由 3 大系统:全体系统、工序保证系统、检查系统组成。 全体系统包含 13 个项目,工序保证系统包含 7 个项目,检查系统包含 8 个项目。 每个项目又有子项目,如检查系统中的项目22:检查规格书的编制,其子项目有 9个: ( 1)明确检查规格书的构成。 各检查点( IQC、工序内、出货)检查规格书的名称及构成。 (例)来料检查:来料检查规格书、检查图纸、检查履历表。 ( 2)明确检查规格书的编制对象和部门。 现场管理与改善 13/35 3A企 管理念 — 现场、现物、现实 编制对象由 机种(制品)或时期表示,明示由哪个部门编制。 ( 3)明确检查项目的设定方法。 选定基准和选定方法(检查项目选定表)。 ( 4)明确检查方式、检查水准、 AQL的决定方法 方式:抽检 JIS Z9015 水准:初期为一般水准(Ⅰ)以上。 AQL:欠点分类与设定 AQL。 ( 5)明确测量工具的选定。 选定基准和选定方法(测量工具选定目标书)。 ( 6)明确指示检查方法。 步骤、检查方法中变化的项目。 ( 7)明确检查规格书的编 制和注意点。 按照规格书的格式、制定编制指导书。 ( 8)明确检查规格书的编制、审查、认可权限。 谁、何时、怎样做(盖章)。 ( 9)明示主顾的认可。 向主顾提出,意见统一后要认可盖章。 在哪里、何时为止、怎样做。 全体系统 构筑品质保证体系的基础,同时建立不断进行品质改善的机制。 工序保证系统 对生产部门的生产过程进行品质管理;良好的过程,一定会产生良好 的结果,因此通过提高过程管理水平 提高工序管理水准,进而提 升生产过程 的品质保证水平。 检查系统 对整个品质保证体系的重要项目之一的品质检验的实施进行了明确的 要求,确保品质检验能正确地及有效地得以执行。 启示:有系统性的细致的项目,加上正确的方法及认真的工作态度, 现场管理与改善 14/35 3A企 管理念 — 现场、现物、现实 良好的品质自然产生。 现场管理与改善 15/35 3A企 管理念 — 现场、现物、现实 没有品质,就没有中国企业的明天。 许多企业已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近几年来 ISO9000系列的辅导、认证在国内十分盛行。 对许多国内企业的经营者来说, ISO9000 使他们第一次认识到一个管理体系是如何构筑的,也唤醒了他们的管理意识,这恐怕是 ISO9000 在中国最大的作用吧。 不过,随着众多的企业实施 ISO9000 系列,对该系列错误的认识随之产生: “通过国际标准的认证,品质就有了保证。 ” 许多已通过认证的企业十分自豪地对外宣传“我们通过了 ISO9000 系列 国际认证 ”,似乎因为是国际标准,自己企业的品质管理水平也随之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许许多多所谓通过了 ISO9000 系列认证的企业,同以前一样,客户投诉仍然不断发生,该出的品质问题仍然在出,差错率、不合格率不见有何变化。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有效地 实施 ISO9000 系列对品质记录不规范,作业无标准的企业来说,能够通过规范各种作业(工作),完善品质记录,建立品质保证体系。 不过,虽 然说是建立了一个品质保证体系,但此保证体系只是保证企业“现有”的品质水平,对进一步提升品质水平是无能为力的。 这也正是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提出“我可以不要什么“国际”证书,但我希望管理水平有实实在在的提升”的原因吧。 国际标准化组织为了让 ISO9000系列标准适用不同国家、不同行业,因而制定的标准是粗放的、纲领性的,实施人的实务经验对能否取得一定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换句话说:对同样一家企业进行指导,咨询师甲按ISO9000 要求可能要求设立 100种文件及记录,而咨询师乙同样按 ISO9000要求可能设立 150 种文件及记录。 不少企业在取得 ISO9000 认证证书后,经营层认为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的情况大概就是与此相关吧。 更有甚者,因为编制了大量“低效”、“无用”的表格,平时根本无法维护,到每次外部审查前,组织人员加班加点临时编数据、填表格,目的就是为了保持一张所谓的“国际认证证书”。 悲乎,如此的做法怎么可能提高企业的品质管理水平。 又怎么能在国外骄傲地说一声:我们是“中国制造”。 “ ISO9000 系列用得好是天使的翅膀,用得不好是魔鬼的锁链”这句话大概十分精辟地反映了目前国内的现状吧。 有效地实施 ISO9000 系列 标准能构筑良好的品质保证体系的基本项目。 虽然 2020 版的 ISO9000系列加入了PDCA循环的概念,强调品质需要不断地提升,但如果企业干部们不具有提升品质水平的能力的话,仅仅喊口号、定目标、提要求是没有多少意义的。 因工作关系,笔者接触过许多日本本土企业、日资企业,企业经营者们一个几乎共同的说法:如果不是因为欧美规定没有通过 ISO9000系列甚至 ISO14000系列的认证不能进欧美市场的话,几乎不会有几家日本企业会去申请 ISO9000系列认证。 原因很简单,因为日本企业推行的是 MQM体系(现代品质管理体系), 无论是控制项目的广度还是详细程度,都超出了 ISO9000 系列的水平,并且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这一点目前在国内十分重要。 ),同时还具有不断提升品质管理水平的机制。 可以说,通过 MQM 体系推行的企业,申请 ISO9000系列的认证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 最近由美国某权威机构评比出的全球 16款最高质量的汽车中,日本独占 10款,(深圳特区报 2020年 5月)这无疑说明了日本企业的品质保证体系的巨大效果吧。 ISO9000 系列的导入对品质保证来说只是打下了基础,绝不可能仅仅因为 ISO9000 系列的导入,就能打造出世界级品质。 追求高品质之路任重道远,只有具有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才能超越竞争对手,永续经营。 现场管理与改善 16/35 3A企 管理念 — 现场、现物、现实 3.何为「有效」的对策 一般工厂中常见的“对策”: ◇加强教育,提高员工责任心 ◇加强员工品质意识 ◇每错 1件,罚款 5元 ◇螺丝松脱,上紧螺丝 ◇。 有效的对策: ◇ 新人 教育时, 方面教育内容进行 修正 ◇ 机种(品种)更换时,重点工程处揭示实物 ◇ 调整作业顺序( 1人→ 2人) ◇ 限制摆放高度(限高 ) ◇ 愚巧化等等 启示:有效对策的制定有时是有些难度,但一定要认识到以上这 些绝不是有效的“对策”。 4.「。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