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doc33)-行政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业区、潮阳谷饶纺织印染工业区和汕头废旧机电产品拆解利用示范园区,实行污染集中治理。 市区中心城区北区工业用地宜作为一、二类工业用地,安排无污染或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3 页 共 30 页 轻污染的工业企业;中心城区南区的广澳片和河浦片的部分工业用地宜作为三类工业用地,安排污染型工业企业。 中心城区北区污染严重的企业宜搬迁至南区三类工业用地。 澄海区、潮阳区的污染型工业宜向三类功能区海域一侧发展。 ( 3)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 在全市范围内统一划定禁用高污染燃料区,从严控制城市中心区、中心城镇居住区及其它敏感区域燃用 高污染燃料,适当放宽在远郊集中式工业区燃用燃料限制。 在划定的区域内禁止新建燃用高污染燃料设施,对原有燃用高污染燃料的,限期改用清洁能源。 对在禁用高污染燃料区以外区域,允许使用燃煤锅炉,但必须采用环保炉型及配套高效消烟除尘设施,确保烟气达标排放。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态产业园区建设 ( 1)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严格禁止建设国家、省、市列入淘汰名录的行业、生产工艺和装置以及 “15 小 ”、 “新 6 小 ”企业,已建成的要坚决关闭,并严防死灰复燃。 严格控制建设漂染、电镀、制浆造纸、制革、食品发酵等污染型 工业项目。 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优势产业的升级换代。 发展壮大纺织服装、工艺玩具、化工塑料、食品医药、电子信息、机械装备、印刷包装、音像材料等八大支柱产业。 积极引导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低能耗、少污染的行业,重点发展信息技术、光机电一体化、生物技术、新材料等四大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第一经济增长点、以知识资本密集的新兴生态产业为主导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 市区中心城区北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技术型工业,南区重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4 页 共 30 页 点发展以资本密集、大运输量的大型石化、电 力、新型材料、船舶修造等为主体的临港工业。 加快构筑澄海工艺玩具、针织毛衫生产基地;潮阳的音像制品生产基地;潮南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金平、龙湖的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南区的化学工业基地和南澳的清洁可再生能源生产基地。 ( 2)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开展 “环境友好企业 ”创建工作。 各行各业应开发绿色产品,实施 3R 原则,研发与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大循环经济技术开发与应用力度,形成节约资源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推进产业生态化转型。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技术改造、资源综合利用,采用清洁能源,促使企业节水、节 能降耗,实现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促进工业污染防治由末端治理向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排污控制从浓度控制为主向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相结合转变。 禁止生产和逐步淘汰使用消耗臭氧层物质。 严格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鼓励达标排放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对超标排放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强制审核。 “十一五 ”期间,全市培植若干家高标准、规范化的清洁生产示范企业,推出若干个原污染严重,经整治效果明显的清洁生产典型企业,研发和推广若干项成熟有效的生产技术和产品。 ( 3)大力推进综合利用,加强 “三废 ”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 和推广,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使企业在生产全过程中实现节能、降耗、减污。 加快粉煤灰和秸秆的综合利用。 推广使用商品混凝土和新型建筑材料。 开展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回收资源的试点并逐步推广。 有规划地开办各类废弃物资交易市场,建立以社区回收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5 页 共 30 页 为基础的新型回收网络。 加强对废弃物产生量大、污染重的重点企业管理,提高废渣、废水、废气的综合利用率,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充分发挥建材、电力等行业废弃物消纳功能,降低废弃物最终处置量。 ( 4)鼓励企业实施 ISO14000 标准。 针对我国已加入 WTO 的新形势,在全市各行各业中推行 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大力倡导绿色消费、适度消费,引导企业取得进入国际市场的 “绿色通行证 ”。 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城乡环境质量 ( 1)综合整治水环境 ① 建立由龙岩市、梅州市、潮州市和汕头市组成的联防联治韩江水污染工作机制,定期通报及分析各自管辖河段水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情况,为韩江水质保护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从源头抓起,保证我市饮用水源质量。 ② 颁布实施《汕头市生活饮用水源保护条例》,定期发布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状况,重 点加强饮用水源保护,确保饮用水安全。 一是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严禁一切排污行为;坚决搬迁或关闭位于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的码头、工厂、餐饮和水泥、石灰、砂等输送作业点、违章建筑物等威胁饮用水源安全的污染源;坚决取缔建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畜禽养殖场(点);禁止新建、扩建对水源地有污染的建设项目。 取缔位于水源保护区内的违章建筑,保证饮用水源安全。 二是加强船舶等流动源的日常监管,严禁船舶在保护区内清洗船舱和排放污水;禁止船舶运输各种有毒有害物质、油类和粪便进入保护区。 三是加强韩江流域及饮用水水库涵养林的建设和保护, 特别要做好林相改造和病虫害的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6 页 共 30 页 防治工作。 ③ 严格控制工业废水污染。 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控制新污染源。 严格控制印染、电镀、造纸等行业的发展,超过水环境容量的河段所在区域-练江及西港河流域,列为污染物总量控制重点区域,原则上不得新建水污染型项目。 强化工业废水污染源管理,推行排污许可证和污染物总量控制,做到增产不增污。 对污染物超标的企业要实施限期整改或限期治理,落实和完善其防治污染设施,确保全市重点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 对《练江流域水质保护规划》中列出停产治理的企业,潮阳区和潮南区政府要依法责令其停产治理, 配套完善防治污染设施,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④ 全面整治河道污染。 组织实施韩江、练江和榕江水质保护规划,与有关市、县联防联治水污染,重点整治练江污染。 通过全面规划建设水利设施,在河道两边筑石堤,河道清淤清障,改造截洪工程为可调控分洪水利设施,利用海门湾桥闸外潮水清污等工程措施,开展河道综合整治,加大流量和流速,恢复自净能力,逐步改变练江污染面貌。 全面加快西港内河、濠江、澄海区环城河、潮阳区护城河的污染整治工作,流域的污染整治除清淤截污外,还要与沿岸绿化景观建设、道路建设和堤防建设相结合,在改善水环境的 同时,营造优美的沿岸生态景观。 ⑤ 加快城市(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规模尽量大型化,以利于发挥规模效益。 “十一五 ”期间,重点建设汕头龙珠水质净化厂一期技改和二期扩建一阶段工程、汕头市北轴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汕头市南区污水处理厂、潮阳区污水处理厂、澄海区清源水质净化厂二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7 页 共 30 页 期工程、潮南区峡山镇污水处理厂、潮南区两英镇污水处理厂、澄海区盐鸿镇污水处理工程、潮阳区谷饶镇污水处理厂、南澳县污水处理工程以及其汇水范围下水道管网配套工程。 ( 2)强化大气污染防治 ① 控制二氧化硫排放总量。 重点控制电力行业的二氧化硫排放,新建和在建的火电厂,必须配套脱硫设施。 落实华能汕头海门电厂一期工程烟气脱硫。 调整全市电力工业布局,逐步关停汕特电力发展公司发电厂等 5 个小型发电机组。 并加快汕特万丰热电厂 1 号机组燃油改水煤浆工程,有效减少二氧化硫排放。 全市范围内严格禁止新建 万千瓦及以下的火电机组,在城区、近郊区不再规划、建设新的火电厂。 大力推进实施《汕头市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污染综合防治规划》,调整能源结构,优化能源质量,全面限制使用高硫煤(油),确保燃料煤的含硫率控制在 %以下、燃料柴油控制在 %以下、重油控制在 %以下,实现全市燃料低硫化。 要加快清洁能源的推广使用,对位于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内的燃煤锅炉,全面改用清洁能源。 要大力发展热电联供和集中供热,削减低架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推进污染集中处理,在热电厂集中供热范围内不得新建常用锅炉,备用锅炉不得使用燃煤锅炉。 ② 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 推行公交优先策略,对公共交通的发展实行政策扶持。 确立公共交通中的主导地位。 严格控制摩托车的增长,实施定期淘汰和限期维修制度,加强机动车排气年检抽检。 贯彻执行《轻型汽车和重型柴油机(发动机) 达标车型目录》,实行新车准入制度。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8 页 共 30 页 2020 年 7 月 1 日起全市车用燃油实行国 Ⅲ 标准,从源头上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量。 全面禁止销售和使用车用含铅汽油,加强机动车尾气抽检,推广机动车排气净化技术。 发展使用替代燃料、清洁能源的公共交通运输工具。 加快汕头市国家电动汽车试验基地建设,将电动汽车作为新兴产业进行培育,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参与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加快筹建电动汽车科技园。 继续建设汽车液化石油气充气站,促使电动汽车和燃气出租汽车投入市场运营,并试点公交车双燃料改造,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 ③ 巩固和拓展烟尘控制区。 要加强工业锅炉的管理,促进超标排放的工业锅炉治理;合理布局饮食娱乐服务业和机动车维修业。 汕头市中心城区要扩大集中供热和液化气城市管道供气范围,积极发展燃气等清洁能源,全市城区民用和饮食娱乐服务业基本实现燃气化、电气化,饮食娱乐服务业油烟废气全面配套净化装置。 ④ 大力防治扬尘污染。 全市城区的所有建筑工地,包括拆迁工地,要实行清洁作业,建筑工地周边设置围档,土堆、料堆要有遮。汕头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doc33)-行政管理(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