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工业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技术规范(doc43)-行政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计提出的要求及实际建成情况。 环境影响分析(环境保护敏感点分析)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12 分 析项目受纳水体、大气敏感点、噪声敏感点及固体废物处置可能造成的二次污染保护目标。 环评、初设回顾及其批复要求 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主要结论及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的要求,或环保行政部门对本项目的环保要求等主要内容作出摘录,应特别关注环境保护敏感点;以新带老、总量消减;上大关小,等量替换等要求。 验收监测评价标准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文件列出有效的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环境质量标准的名称、标准号、标准限值、工程《初步设计》(环保篇)的设计指标和总量控制指标作为验收评价标准。 同时,列出 相应现行的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和质量标准作为参照标准。 验收监测实施方案 监测期间工况监督 验收监测数据在工况稳定、生产负荷达到设计的 80%以上、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正常的情况下有效。 监测期间监控各生产环节的生产负荷,若生产负荷小于 80%,通知监测人员停止监测。 验收监测的内容:水泥生产工业建设项目验收监测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 废气、废水外排口污染物的达标排放情况监测;厂界噪声监测; ( 2) 输送、装卸系统及露天储料场无组织排放监测;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13 ( 3) 各项污染治理设施设计指标的监测; ( 4) 固体废物贮存场周围土壤 、植被的环境质量监测; ( 5)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中需现场监测数据评价的项目和内容及总量控制指标; ( 6) 工程验收登记表中需要填写的污染控制指标:新建部分产生量、新建部分处理削减量、处理前浓度、实际排放浓度等; 监测点位 根据现场勘察情况及相关的技术规范确定各项监测内容的具体监测点位并绘制各监测点所在的厂区位置图、各监测点位的平面图,涉及采样方式的监测点(例如气态污染物采样点)应给出测点尺寸示意图。 验收监测因子及频次 水泥生产工业验收基本污染因子见表 51。 表 51 水泥行业验收监测基本污染因子 污染源类型 监测污染因子 频次 废气 有组织排放源 粉尘(烟尘)、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以 NO2 计)、氟化物 不少于 2 天,每天 3 次 无组织排放 总悬浮颗粒物 连续 12 小时 /每天,连续2 天 敏感点 可吸入颗粒物 废水 外排口 pH、 COD、 BOD、 LAS、 SS、石油类、氟化物、 氨氮、 水温 不少于 2 天,每天 4 次 噪声 厂界噪声 等效声级 不少于连续 2 昼夜,昼夜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14 敏感点噪声 等效声级 各 2 次 噪声源(必要时测) 等效声级 注:厂界噪声布点原则 水泥生产工业验收气态污染物排放连续监测设施的参比评价 水泥生产工业验收气态污染物排放连续监测设施的参比评价方法见表 52,气态污染物排放 连续监测系统参比评价标准 表 53。 表 52 排放连续监测设施的参比评价 连续监测设施类型 参比测试项目 参比方法 频次 废 气 气态污染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 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 NO2计)、流速 要求系统给出分钟测试值,取参比测试时间段系统打印记录平均值,与 排放监测 平行样品测试值对比。 不少于 2 天,每天 3个平行样, 与排放监测同 步。 废 水 COD 排放 连续监测系统 COD、(氨氮) 不少于 2 天,每天 4次, 与排放监测同步。 表 53 连续监测系统参比评价标准 项 目 评价方法 评 价 指 标 颗粒物 相对误差 按 HJ/T76《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中复检要求执行。 二氧化硫 相对准确度 氮氧化物 相对准确度 流速连续测量系统 相对误差 验收分析方法 水泥生产工业污染物分析方法参考 《空气和废气 监测 分析方法 》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15 (第四版)和《 水 和废 水 分析方法》(第四版) ,常见分析方法详见表53。 验收监测仪器 根据被测污染因子特点选择监测分析方法,并确定监测仪器。 列出现场监测仪器一览表。 参见表 54。 表 54 现场监测仪器一览表 仪器名称 仪器型号 监测因子 测量量程 分辨率 分析方法 生产厂 检定时间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水泥生产工业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现场监测 应按照 国家环保 总 局颁发的《环境 监测技术规范》 、 GB/T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 四 版) 、 《 空气和废气 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第 四 版)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技术要求》中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有关章节要求 进行。 人员资质 参加竣工验收监测采样和测试的人员,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证上岗。 水质监测分析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水样的采集、运输、保存、实验室分析和数据计算的全过程均按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16 表 53 常见 分析方法 污染类型 污染物 分析方法 废气 有组织排放 颗粒物 (烟尘、粉尘) 重量法 SO2 非分散红外法、紫外吸收法、定电位电解法、 NOx 非分散红外法、紫外吸收法、化学发光法、定电位电解法 氟化物 氟试剂分光光度法 无组织排放 总悬浮 颗粒物 重量法 可吸入 颗粒物 重量法 废水 pH 玻璃电极法 SS 重量法 石油类 红外光度法 CODCr 重铬酸钾法 BOD 稀释与接种法 氨氮 蒸馏和滴定法 挥发酚 蒸馏后用 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氟化物 离子选择电极法 总砷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法 总铅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总镉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总汞 原子荧光法 酸碱度 酸碱滴定法 照《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 (第四版 )的要求进行。 即做到:采样过程中应采集不少于 10%的平行样 ;实验室分析过程一般应加不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17 少于 10%的平行样 ;对可以得到标准样品或质量控制样品的项目,应在分析的同时做 10%的质控样品分析,对无标准样品或质量控制样品的项目,且可进行加标回收测试的,应在分析的同时做 10%加标回收样品分析。 气体监测分析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分析方法和仪器的选用原则 扰; 的 30~ 70%之间。 烟尘采样器在进入现场前应对采样器流量计、流速计等进行 校核。 烟气监测(分析)仪器在测试前按监测因子分别用标准气体和流量计对其进行校核(标定),在测试时应保证其采样流量。 颗粒物采样部位的选择应符合 GB/T 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气 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当条件不能满足时, 选在较长直段烟道上,与弯头或变截面处的距离不得小于烟道当量直径的 倍。 对矩形烟道,其当量直径 D=2AB/(A+B),式中 A、 B 为边长。 不满足上述要求时,则监测孔前直管段长度必须大于监测孔后的直管段长度,在烟道弯头和变截面处加装倒流板,并适当增加采样点数。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采样部位 的选择应符合 GB/161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选在收尘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18 器装置或系统进入烟囱的烟道上,或烟囱的合适位置。 与颗粒物采样部位的距离不小于。 噪声监测分析过程中的质量保证 和质量控制 监测时使用经计量部门检定、并在有效使用期内的声级计; 声级计在 测试 前后 用标准发生源 进行校准,测量前后 仪器 的灵敏度相差不大于 ,若大于 则测试数据无效。 固体废弃物 监测分析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采样过程中应采集 不少于 10%的平行样 ;实验室样品分析时加测不少于 10%平行样; 对可以得到标准样品或质量控制样品的项目,应在分析的同时做 10%的质控样品分析,对得不到标准样品或质量控制样品的项目,但可进行加标回收测试的,应在分析的同时做 10%加标回收样品分析。 公众调查 实施方案 公众意见调查实施方案包括以下几部分: 公众意见调查内容 公众意见调查方法 公众意见调查范围及对象 环境管理检查方案 环境管理检查方案包括以下内容: 立项到试生产各阶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 环境保护审批手续及环境保护档案资料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19 环保组织机构及规章管理制度 环境保护设施建成及运行纪录; 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及实施效果; 环境监测计划的实施; 固体废物临时或永久堆场检查 ; 排污口规范化、污染源在线监测仪的安装,运行情况检查 “以新带老”环保要求的落实,落后设备的淘汰、关停、拆除。 工作进度及经费预算 6.现场监测及数据分析整理 现场监测 在建设项目生产设备、环保设施运行正常,生产工况满足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要求的情况下,严格按照经审核批准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方案》开展现场监测。 监测期间应做好以下工作 : 严格监控工况,现场监测时同时记录设备工况负荷情况; 废气有组织排放监测严格按各污染因子监测的操作要求 进行采样和分析; 气态污染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和废水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的参比测试与其相关因子的排放监测同时同步进行,以保证数据的可比性; 废气无组织排放监测同时记录风向、风速、气温、气压等气象参数; 废水排放监测严格按各污染因子监测的操作要求进行采样和分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20 析; 按《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方案》中环境管理检查内容进一步核查。 数据整理 监测数据的整理严格按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有关章节进行,应特别注意对异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