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doc24)-作业指导(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8)经纬仪照准觇牌标志线,盘左(或盘右)位置用中丝法测记 4 个上半测回的垂直角(或天顶距)。 (9)经纬仪盘右(或 盘左)照准觇牌标志线,测记垂直角的 4个下半测回。 (10)如果有多个方向需要测距、测垂直角、或者水平角,应先测完所有方向、所有测回盘左、盘右的水平角、垂直角,再装上测距仪进行测距。 先测距再测角也是可以的,只是不能在测角过程中装卸测距仪。 (11)检查记录,本站结束。 3.边长改算 (1)检查外业记录,摘抄计算数据。 (2)气象改正:不同厂家的仪器因波长不同而气象改正公式略有不同,计算时应注意查阅仪器说明书。 如 DI2020 测距仪气象改正系数为: K= 1+ (ppm) (3)加常数、乘常数改正 : 经过气象、加、乘常数改正后斜距为: S =S 测 ( 1+K 气 +R 乘 ) +C 加 (4)倾斜改正: 用天顶距和改正后的斜距计算平距: D =S sin(α f), α是天顶距; 用立角和改正后的斜距计算平距: D =S cos(β +f), β是立角; f=S ρ″ 1K2R ; f 是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改正系数;ρ″ =206265; K 是大气垂直折光系数; R 是地球曲率半径; 用高差和改正后的斜距计算平距 D= S2h2 (5)投影改正 :按设计文件要求进行投影,一般是投影到测区平均高程面上。 投影后的平距为: D0=D( 1( HMH0) /R);式中: HM是测站、镜站平均高程; R= 米 (地 中国最大的管 理 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0 页 共 20 页 球曲率半径 ); H0投影面高程。 (6)平均平距:计算出往、返测改后距离的中数。 五.全站仪测量 全站仪用于控制测量,可以将测水平角、立角、斜距一次进行。 同时还可以测量平距、高差用来检核计算,在已知点上还可以测量各观测点的坐标作为平差中的近似坐标。 全站仪测角除读数外,与经纬仪测量的操作程序和限差要求一 样,全站仪测距与测距仪相同。 但是全站仪测控制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全站仪控制测量注意事项: (1)用于控制测量的全站仪的精度要达到相应等级控制测量的要求。 (2)测量前要对仪器按要求进行检定、校准;出发前要检查仪器电池的电量。 (3)必须使用与仪器配套的反射棱镜测距。 (4)在等级控制测量中,不能使用气象、倾斜、常数的自动改正功能,应把这些功能关闭,而在测量数据中人工逐项改正。 (5)测量前要检查仪器参数和状态设置,如角度、距离、气压、温度的单位,最小显示、测距模式、棱镜常数、水平角和垂直角形式、双轴改 正等。 可提前设置好仪器,在测量过程中不再改动。 (6)手工记录以便检核各项限差,内存记录用作对照检查。 2.测量操作 (1)在测站上安置全站仪,对中、整平(激光对中、电子整平时要先启动仪器),量记仪器高。 (2)在各镜站上安置棱镜,对中、整平,量记棱镜高,镜面对向测站。 (3)打开全站仪电源,上下转动望远镜、水平旋转仪器进行初始化,设置为角度测量状态。 (4)测站、各镜站分别读记测前气压、温度。 (5)盘左望远镜十字丝照准 1号方向的反射棱镜觇牌纵横标志线,水平方向设置为 0186。 0′ 0″,读记水平角、天顶距,测 记斜距、平距、高差。 (6)盘左依次照准 2„ N号方向,同法测记。 (7)盘右望远镜十字丝照准 N 号方向的反射棱镜觇牌纵横标志线,读记水平角、天顶距,测记斜距、平距、高差。 (8) 盘右依次照准 N1„ 1 号方向,同法测记。 中国最大的管 理 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1 页 共 20 页 (9) 测站、各镜站分别读记测后气压、温度。 (10)上面 (4)~ (9)为第一个测回的观测,照准第 1 方向,设置水平度盘,同法测完全部测回。 (11)量测仪器高、棱镜高作为检核 (12)检查记录,关闭仪器。 本站结束。 六、控制测量内业计算 1.资料准备 (1)画出平面控制网的示意图,标上真实点 名,并标出已知点、已知方向和固定边。 (2)把已知数据、观测等级、测距仪精度等抄记在示意图上。 (3)从水平角观测测站平差数据中抄取每个点各个方向的方向观测值,写在示意图上。 (4)从边长改正计算表中抄取各观测边的改正后的平均边长,写在示意图上每边的中间。 (5)按已知点在前、未知点在后用 2„ N的顺序给网点编号。 2.平差计算 (1)按准备好的示意图和数据,以文本格式编写数据文件。 不同软件要求的内容、格式不一样,计算人员一定要按照软件使用说明进行编写。 (2)启动平差软件,按程序要求输入数据文件名和结果 文件名,自动计算。 (3)根据提示的出错信息,修改数据文件,再启平差程序计算。 这个过程可能要重复多次,直到完成计算。 (4)打开结果文件,检查验算结果和平差结果。 3.整理资料 整编平面控制测量的原始记录手簿、测站平差资料、边长改算资料、展点图、点之记、验算资料、精度数据、成果表以及技术设计、技术总结、验收报告。 七、 GPS 控制测量 1.选点注意事项 GPS 控制点位置选择与常规网不同之处是不需要每个方向都通视,另外 GPS 点不能选在: 具有强反射的 地面附近:如大面积的水面附近、平坦光滑的地面附近、盐碱地带、金属矿区及雪地里。 具有强反射的环境里:如山谷、山坡及大批建筑群等附近 中国最大的管 理 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2 页 共 20 页 电磁波强辐射源的附近:如雷达、电台及微波中转站等附近地区。 2. GPS 测量 测前准备 (1)GPS 内存数据容量。 (2)认真了解各 GPS 点所处的环境,运用 GPS 软件预测点的最佳观测时间; (3)检查 GPS 的各项设置:静态或动态、高度截止角、数据采样率、天线类型、天线量测方式。 观测 (1)到出发到测点前,认真检查 GPS 主机、电池、电缆、测 GPS 天线的钢尺、记 录纸、笔、脚架及对讲机等必备品; (2)架站:认真地架好仪器,对中、整平、接好电缆; (3)量测天线高:各种 GPS 量测天线的高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同一种 GPS 也有几种不同的量测方式,一定要记清楚自己用的是哪种方式;此外 GPS 天线高的量测一般都是量的斜高,不要人为地改为垂直高;要对称量几个方向,然后取平均值; (4)开始观测时,只需按下电源开关,这时记录好测点名、开机时间、开机时天线高; (5)观测结束时,先关电源,不要马上拆机,还要再量天线高,以判断观测过程中仪器是否动过; 3. GPS 数据传输 在传输数 据前,先查看仪器里每个时段里记录的数据量是否大小相近,将由于开关电源引起的无效记录先删除; 通信参数设置; 传输数据时,先检查软件中的各项设置,查看 GPS 类型、天线类型、天线高的量测方式等是否设置一致; 传输数据时,记录好各数据文件的时段号、点名,以备基线解算后用;输入天线高; 在做好上述工作后,查看高级设置,给定高度截止角、 PDOP 值等几个重要设置;即可传输数据; 4. GPS 数据处理 基线向量解算时,可根据不同情况,设置好是解算部分基线还是解算全部基线,软件自动解算; 中国最大的管 理 资料下载中心 (收集 \整理 . 大量免费资源共享 ) 第 13 页 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