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报告(doc30)-组织变革(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00元,二级代理商卖给医院时达到 7000 元,加价 13 倍多。 一些不法药商通过给医生回扣、提成,扩大虚高价格的药品、器材销售。 原因之二是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2 页 共 28 页 现行医院的药品收入加成机制,诱导医院买卖贵重药,医生开大处方。 多年来,我国实行医疗服务低收费政策,同时允许医疗机构销售药品时加成 1520%作为补偿。 在计划经济时,由于药品品种少,价格由政府控制,这个机制对弥补医院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药品品种越来越多,价格差距越来越大,同类药品价格可能相差十几倍,这种机制的弊端日益显现。 原因之三是替代药品泛滥。 按现行药品定价办法 ,国家批准的新药可以高于成本定价,以鼓励研发新药。 但一些企业把一些常用药品改头换面申报新药,从而获得较高的价格。 有的同类药品竞达数百甚至上千个产品,替代药品泛滥。 多年来,国家多次降低定价药品价格,但群众反映效果不大,重要原因是企业和医院用同类“新药”替代了降价药品。 六是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存在困难,多渠道办医的格局没有形成。 医疗卫生事业是造福人民健康的事业,除了各级政府增加投入,不断发展壮大医疗资源以外,也要靠社会的支持和参与。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我国人口多、底子薄、 人均经济水平低的基本国情并没有改变,政府不应该、也不可能把群众的医疗需求全部包下来。 除了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保障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以外,还需要大力吸引社会资源,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政府、社会、个人多渠道筹资的办法,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但是,经过十多年的医疗服务体制改革,这种局面并没有出现。 据统计,目前我国公立医院拥有的床位、设备和医务人员等医疗资源,仍占到全国医疗资源的 90%以上,多渠道办医的格局还没有形成。 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卫生领域比较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3 页 共 28 页 困难的主要原因,一是执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不严格,卫生部门将公立医院 定为非营利性,享受政府补贴和免税政策,而对服务收费又失于监管;将民营医院定为营利性,照章缴税,又不给补贴,民营医院难以与公立医院开展公平竞争;二是卫生部门思想不够解放,一些大中型公立医院的股份制改造存在困难;三是一些社会资金进入医疗领域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收费过高,不符合广大群众要求;四是一些民营医疗机构,管理不善,用虚假广告误导患者,又缺乏优秀医疗卫生人才,群众不信任。 以上几条,是造成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原因。 第四,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与人民健康需求不适应。 一个健全的医疗卫生体系,应 该包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药品和医用器材供销体系、医药费用价格管理体系、财政经费保障体系以及卫生监督管理体系等。 从我国国情出发,这些工作仅靠一个部门是管不了,也是管不好的。 需要动员政府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 但必须加强部门协调,形成合力。 国务院一直强调加强区域卫生规划,要求地方政府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健康需求,统筹各地卫生资源,规划建设卫生医疗体系,但这项工作一直做得不好。 有的规划难以制订,有的制订了规划也难以落实。 一个重要原因是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分别隶属于各级政府、部门、行业和企业,当地卫生 部门把主要精力只放在本级所属的几个医院,而且是重扶持、轻监管,难以对全行业实施有效监管。 卫生部门对卫生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研究不深、把握不准,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展卫生事业探索不够,缺乏从国民经济发展、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4 页 共 28 页 社会全面进步和维护人民健康的全局高度推动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勇气和力量。 对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反应不够敏感,决策不够果断,处理不够坚决,甚至有畏难情绪和等、靠、要的思想。 上述问题有些是长期存在而未能解决的问题,有些是现阶段难以避免的问题,也有些是发展中新出现的问题。 这些问题影响了人民 群众的利益,影响了社会和谐,必须动员各方面的力量,齐心协力,逐步加以解决。 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 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二、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党中央提出了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努力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实现这个任务,涉及各方面的工作,其中卫生事业发展是重要的一环。 第一,卫生工作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党的十六大把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 斗目标之一,要求我们“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健体系,着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水平。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在于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群众利益无小事,要求我们时时刻刻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尽心尽力把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办好。 卫生工作涉及千家万户,事关人民 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与广大人民群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5 页 共 28 页 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卫生工作做得好,可以有效维护人民的健康权益,反之,就会影响甚至损害群众的利益。 各级政府、卫生部门和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都必须时刻想着广大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的卫生医疗保健问题,制定政策、措施都必须考虑群众的利益,考虑群众能不能受益,受益面和受益程度有多大。 只有这样,才能坚持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正确方向,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与健康需求。 第二,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人才资源是国家第一资源,良好的国民健康素质是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 在旧中国,国力萎缩,民生凋敝,原因之一就是“东亚病夫”的帽子戴了一百多年。 国民健康素质从微观上讲是个人体力、智力和心理的社会适应能力,从宏观上讲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反映。 国民健康素质是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是劳动者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的智力、体力和科研开发能力的基础,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世界银行曾经测算,在过去 40 年的世界经济增长中,约 8— 10%来自于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 哈佛大学研究指出,亚洲经济发展的奇迹大约 30— 40%来源于本地区人群健康的改善。 因此,发展卫生事业, 不断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不仅关系人民群众的健康,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另一方面,提高居民健康素质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的之一。 我们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目的,是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和健康水平。 中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6 页 共 28 页 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维护群众的健康权益。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 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使人民通过医疗卫生服务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 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没有健康,将会失去一切。 健康是群众的基本权益,是保持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前提,维护人民健康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奔小康,要健康”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居民健康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国民健康素质已成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 那种认为 医疗卫生事业是消费性行业,增加卫生投入是增加政府负担的观念是不对的。 第三,发展卫生事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要求我们社会的民主法制应该比较健全,公平正义得到充分体现,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充满活力,不同利益关系有效协调,社会管理和组织方式有条不紊,社会秩序稳定有序,人民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能够妥善解决。 卫生医疗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之一。 经过抗击非典的斗争,党和政府对卫生工作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各部门和 社会各界对卫生工作支持力度空前加大,人民群众期盼发展卫生医疗事业的热度也空前增强,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空前良好的机遇。 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有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7 页 共 28 页 效应对重大突发传染病疫情、重大食物中毒事件,以及严重自然灾害、安全事故等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加强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肝炎等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力度,加强对恶性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严重威胁人民生命的重大疾病的预防控制;采取积极有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