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管理--施工组织设计概述3ppt67-项目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算定额和有关经验资料,分别确定出每个单项工程专业工种的劳动量工日数、工人数和进场时间,然后逐项汇总,直至确定出整个建设项目劳动力需要量计划,如 P138表( 56)所示。 32 主要材料和预制品需要量计划  主要材料和预制品需要量计划是组织材料和预制品加工、订货、运输、确定堆场和仓库的依据。 它是根据施工图纸、施工部署和施工总进度计划而编制的。  根据拟建的不同结构类型的工程项目和工程量汇总表,参照本地区概算定额或已建类似工程资料,便可以计算出建筑物所需的各种材料和预制品的需要量,然后依据总进度计划,大致估算出某些建筑材料和预制品在某季度的需要量,从而编制出主要材料和预制品需要量计划,如 P139表( 5—7)所示。 33 施工机具和设备需要量计划 施工机具和设备需要量计划是确定施工机具、设备进场、施工用电量和选择变压器的依据。 它根据施工部署、施工方案、施工总进度计划、主要工种工程量和机械台班产量定额而确定;辅助机械可以根据安装工程每 10万元扩大概算指标求得;运输机具的需要量根据运输量计算。 上述汇总结果可参照表( 5— 10)。 34 第四节 施工总平面图 施工总平面图是拟建项目施工现场的总体布置图,它是一个具体指导施工部署的行动方案,对于指导现场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文明施工具有重大的意义。 施工总平面图按照施工部署、施工方案和施工总进度计划的要求,对施工现场的交通道路、材料仓库、附属生产企业、临时房屋建筑和临时水、电管线等作出合理的规划布置,从而正确处理全工地施工期间所需各项设施和永久性建筑物以及拟建工程之间的空间关系。 施工总平面图按照规定的图例进行绘制,一般比例为 1:1000或 1: 2020。 35 一、施工总平面图的设计原则 在满足施工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施工用地,不占或少占农田,施工现场布置要紧凑合理。 合理布置起重机械和各项施工设施,科学规划施工道路,尽量降低运输费用,保证运输方便,减少二次搬运。 科学确定施工区域和场地面积,尽量减少专业工种之间交叉作业。 尽量利用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或现有设施为施工服务,降低施工设施建造费用,尽量利用装配式施工设施,提高其安装速度。 各项施工设施的布置都要满足: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安全防火和环境保护要求。 36 二、施工总平面图的设计依据 各种设计资料,包括:建筑总平面图、竖向布置图、地形地貌图、区域规划图、建设项目范围内有关的一切已有和拟建的地下管网位置图等。 建设项目施工部署、主要建筑物施工方案和施工总进度计划。 建设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技术经济条件。 建设项目施工总资源计划和施工设施计划。 建设项目施工用地范围和水源、电源位置,以及项目安全施工和防火标准。 37 三、施工总平面图的内容 建设项目施工用地范围内地形和等高线; 建设项目施工总平面图上一切地上、地下已有的和拟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它设施位置和尺寸。 一切为全工地施工服务的临时性设施的布置,包括: ( 1)工地上各种运输业务用的建筑物和运输道路; ( 2)各种加工厂、半成品备制站及机械化装置等; ( 3)各种建筑材料、半成品、构件的仓库和主要堆场; ( 4)取土及弃土的位置; 38 ( 5)水源、电源、临时给排水管线和供电动力线路及设施; ( 6)行政管理用办公室、施工人员的临时宿舍及文化生活福利建筑等; ( 7)机械站、车库、大型机械的位置; ( 8)建设项目施工必备的安全、防火和环境保护设施; ( 9)特殊图例、方向标志、比例尺等。 39 永久性测量放线标桩位置 对于规模庞大的建设项目,由于其建设工期往往很长,随着工程的进展,施工现场的面貌将不断发生变化,此时,应按不同阶段分别绘制若干张施工总平面图,或者根据工地的变化情况,及时对施工总平面图进行调整和修正,以便适应不同时期的需要。 40 四、施工总平面图的设计步骤 施工总平面图的设计,首先从研究大宗材料、成品、半成品和生产工艺设备的供应情况及运入施工现场的运输方式开始,其设计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场外交通道路的引入与场内布置 一般大型工业企业厂区内部都有永久性道路,可以提前修建为工程服务,但应恰当确定起点和进场位置,有利于施工场地的利用。 ( 1)当大宗施工物资由铁路运来工地时,必须解决如何引入铁路专用线问题,并考虑其转弯半径和坡度限制,铁路的布置最好沿着工地周围或各个独立施工区的周围铺设,以免与工地内部运输线交叉,妨碍工地内部运输; ( 2)当大量物资采用公路运输时,公路应与加工厂、仓库的位置结合布置,使其尽可能布置在最经济合理的地方,并与场外道路连接,符合标准要求; ( 3)当采用水路运输时,应充分利用原有码头的吞吐能力。 当需增设码头时,卸货码头不应少于两个,其宽度应大于,并可考虑在码头附近布置主要加工厂和转运仓库。 41 确定仓库和材料堆场的位置 仓库和材料堆场应设置在运输方便、位置适中、运距较短并且安全防火的地方,并应区别不同材料、设备和运输方式来设置 . ( 1)当采用铁路运输大宗施工物资时,中心仓库尽可能沿铁路专用线布置,并且在仓库前留有足够的装卸前线,否则要在铁路线附近设置转运仓库,且该仓库应设置在工地同侧,以免内部运输跨越铁路。 同时还应注意,在斜坡与管道经过处不宜设置仓库或堆场; 42 ( 2)当采用公路运输时,中心仓库可以布置在工地中心区或靠近使用的地方,也可以布置在工地入口处。 大宗材料的堆场和仓库,可布置在相应的搅拌站、预制场或加工场附近。 如砂、石、水泥、石灰、木材等仓库或堆场宜布置在搅拌站、预制场和木材加工厂附近,以减少二次搬运;砖、瓦和预制构件等应布置在垂直运输机械工作范围内,靠近用料地点; ( 3)当采用水路运输时,应在码头附近设置转运仓库,以减少船只在码头上的停留时间; ( 4)工业项目的重型工艺设备,尽可能运至车间附近的设备组装场停放,普通工艺设备可放在车间外围或其它空地上。 43 搅拌站和加工场的布置 工地混凝土搅拌站的布置有集中、分散、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三种方式。 ( 1)当现场有足够的混凝土输送设备时,混凝土搅拌站宜集中布置,其位置可采用线性规划方法确定;或现场不设搅拌站,而使用商品混凝土; ( 2)当运输条件较差时,混凝土搅拌站宜分散布置在使用地点附近或垂直运输设备旁;除此以外,还可以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 ( 3)临时混凝土预制构件加工场尽量利用建设单位的空地设置,一般宜布置在工地边缘,材料堆场专用线转弯的扇形地带或场外临近处; 44 ( 4)钢筋加工场若采用集中方式,宜布置在混凝土预制构件加工场或主要施工对象附近。 木材加工厂的原木、锯材堆场应靠近铁路、公路或水路沿线;锯木、成材、粗细木加工间和成品堆场应按工艺流程布置,并应设在施工区的下风向边缘; ( 5)金属结构、锻工、电焊和机修等车间由于其在生产上联系密切,应尽可能布置在一起; ( 6)产生有害气体和污染环境的加工场,如沥青熬制、生石灰熟化、石棉加工场等,应位于现场的下风向,且不危害当地居民; ( 7)各种加工场的布置均应以方便生产、安全防火、环境保护和运输费用少为原则进行布置。 45 场内运输道路的布置 ( 1)首先根据施工项目及其与堆场、仓库或加工场相应位置,认真研究它们之间物资转运路径和转运量的大小,区分场内运输道路的主次关系,然后进行规划;优化确定场内运输道路主次和相互位置,应考虑车辆行驶安全、运输方便和道路修筑费用低; ( 2)临时道路要把仓库、加工场、堆场和施工点贯穿起来;要尽可能利用原有道路或充分利用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