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和任务(ppt143)-行政管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识别编号及病人联系方式、姓名、检验目的、临床诊断等信息。 在暴发调查中个案调查的信息应和标本同时收集,并且能够互相符合。 每个患者应用惟一的统一编号,它是实验室结果和标本及患者之间的联系,能够准确影响到进一步的调查及对疫情的控制措施。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采样标本的标识 2 其他信息如病人信息(年龄、性别、完整地址),临床资料(发病日期、临床症状、治疗史、可疑的发病原因、采样前是否用抗生素),急性或恢复期标本,症状类似病人的其他标本。 接收标本的实验室也应记录接收日期和时间、接受标本者的姓名、标本性质和状态等。 这些信息都是解释检验结果所必需的。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各种标本的采样方法 1 尸体标本。 采集有病理变化的脏器或组织; 临床标本 根据临床特征、检测目的,采集不同的标本。 注意无菌操作,尽量避免污染。 采取局部病变标本处,以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拭干后再取样。 尽可能采集病变明显部位的材料,如结核病人的干酪样痰液等。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临床标本的采集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一类是用于细菌或病毒分离或检测抗原用的标本。 如:粪便、咽拭子、痰液、尿液、血液、脑脊液等; 另一类标本是用于病原抗体检测的标本。 通常包括血液和脑脊液。 各种标本的采样方法 2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① 粪便标本的采集 应在急性腹泻期及用药前采集自然排出的粪便。 ②咽拭子、洗漱液或痰液的采集 令患者仰头张口,用压舌板压舌,将无菌棉拭子伸入口腔涂抹咽部数次后,放入2mlHank’s液试管中。 ③脑脊液 在无菌条件下由腰椎穿刺,用无菌试管收集3~ 5ml,(作厌氧培养时标本应注入厌氧瓶内),操作最好在医院内由有经验的医生按腰椎穿刺术进行。 用于检测抗原的标本采集方法 1/3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④ 血液样本的采集 作血液病原培养时,严格用无菌穿刺法采静脉血,移入无菌的有螺口的抗凝的容器或培养瓶中送检。 ⑤尿液采集 中段尿采集法,先用肥皂水清洗外阴部,再以无菌水洗净,一般取首次晨尿的中段尿 10~ 20ml于无菌试管内。 ⑥皮肤样品采集 依据体格检查和临床病史诊断皮肤病。 在诊断不明确等情况下,可能需要采集皮疹或皮肤病变标本。 用于检测抗原的标本采集方法 2/3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⑦ 尸体标本的采集 取尸体标本时每个标本用单独的无菌活检针至少取 1~ 2g感染部位标本,放入单独的装有相应培养基的无菌容器中。 用于核酸检测的标本采集 要求符合规范。 如采集咽拭子或肛拭子等用于检测核酸时不能使用棉拭子和木质拭子棒,因为这类材料中含有核酸扩增抑制剂,而要使用灭菌人造纤维拭子和塑料棒。 用于检测抗原的标本采集方法 3/3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① 血清 用于检测 IgM的血清一般采于发病 1个月内;用于检测 IgG的血液应收集两次,第一次于发病初期( 1~ 3天),越早越好,第二次血样一般在恢复期(第一次采血后 3~ 4周)。 双份血清同时检测,如抗体滴度有 4倍以上升高才有意义。 ②脑脊液 一般于出现神经症状时采集,查 IgM只需一份脑脊液,而查 IgG则需收集两次,时间间隔同前所述。 用于抗体检测的标本采集方法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病原微生物标本的保存、包装、运送 病原微生物标本的保存 1 应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推荐保存温度。 这取决于运送时间的长短及不同病原微生物对干燥、温度、营养、 pH值的耐受能力。 用于分离培养细菌的标本应在运送培养基中运送并保存于合适的温度。 能确保目标细菌的存活并抑制其他微生物的过度生长。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病原微生物标本的保存 2 用于分离病毒的标本 ,一般应放在保温容器( 0˚C~ 4˚C)里,不可放置超过 2天,如不能立即分离病毒时,应将标本冻存保存。 若长期储存,最好在- 70˚C冻存。 如怀疑是寄生虫,所取粪便中加入 10%福尔马林和 PVA防腐剂(充分混合)。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病原微生物标本的保存 3 用于检测抗原或抗体的标本可在 4˚C~ 8˚C保存 24~ 28h,在- 20˚C保存时间更长。 检测抗体的血清可在 4˚C保存约一个星期,最长 10天;超过一周必须在 20˚C下冷冻。 保证样品运送所需温度的方法 为维持 4˚C~ 8˚C,运送盒中要填充冰袋。 为保证 20˚C条件,在外包装袋内装干冰,但需确保二氧化碳能释放以防爆炸。 为保证- 70˚C条件,可采用液氮用来储存和运送。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病原微生物标本的包装 1 任何感染性材料的包装和运输都必须遵循 WHO对传染性物质和诊断性标本的安全运送指南( WHO, 1997)。 标准的包装方法和材料应能确保即使在运送中包装意外受损时也能保护人员的安全及标本的完整。 因此运送标本时要进行三层包装。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原始的 容器 应该是防漏的 ,可盛容量不大于 500ml。 在原始容器与第二层包装之间 应放置有吸附作用的材料。 并辅以第二层防漏包装。 运输标本的外包装必须有明确的标签,标明寄送人和接收人的详细联系方式、包装日期和运输日期等。 病原微生物标本的包装 2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病原微生物标本的运送 1 地面运送标本时注意将装有标本的箱子紧紧固定在交通工具上 , 车上还应备有吸水材料、消毒剂、手套、口罩、护目镜、密封防水的废弃物容器等防护用品。 为避免路途颠簸引起标本溶血,可在运送前分离血清。 在国际、国家、商业的有关规定允许下,诊断标本也可空运,应注意规范包装。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分离培养细菌、病毒的标本大多数要求冷藏运送。 脑膜炎球菌等应在 35˚C~ 37˚C保温运送。 血液标本用于细菌、病毒或寄生虫分离时,需低温保存,不能冷冻。 用冰块而不是干冰运送。 做立克次体类微生物的全血标本要求干冰保存和冷冻运送。 检测核酸样品的运送要求低温快速。 从标本采集到检测的间隔时间要尽可能短,并尽可能将标本处于冷藏状态。 检测前保存时间较长时则需冷冻标本防止核酸降解。 病原微生物标本的运送 2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病原学检测 直接涂片镜检形态学观察 细菌的分离培养 细菌的鉴定 病毒的分离培养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直接涂片镜检形态学观察 直接涂片染色后镜检适用于形态和染色上具有特征性的病原菌。 例如痰中查见抗酸性细长杆菌,脓液中发现革兰氏阳性葡萄串状球菌,咽喉假膜中有异染颗粒的棒状杆菌及霍乱弧菌、艰难梭菌等。 优点是方便快捷,缺点是适用范围小。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细菌的分离培养 无菌部位采集的脑脊液、血液等标本,可直接接种至营养丰富的液体或固体培养基。 有正常菌群存在部位所取标本(如粪便),应接种至选择或鉴别性培养基。 缺点:耗时较长(需 48~ 72h),过程繁琐, 优点:能获得病原菌,特异性为 100%,是许多细菌性传染病实验室确诊的最重要证据, 因此,在暴发疫情中要求尽可能进行病原菌分离来获得实验室确诊证据。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细菌的鉴定 生化鉴定 生化代谢特征是鉴定病原菌的重要方法之一。 如糖发酵试验等。 现有多种微量、快速、半自动或全自动细菌生化反应试剂盒和检测仪器,极大地方便了菌株鉴定工作。 血清鉴定与分型 利用已知的特异抗体的诊断血清可以确定细菌的种和型。 常用方法是玻片凝集实验,在数分钟内能可得出结果。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病毒的分离培养 病毒只能在活细胞中增殖,分离病毒常用的是动物、鸡胚和各种细胞。 动物接种 鸡胚培养 如分离流感病毒。 细胞培养 常用的细胞来源有两种, 一是原代细胞培养,即将动物的器官或组织用胰酶消化成单个细胞,再加入培养液在体外培养。 另一种是传代细胞培养,这种细胞是来源于原代细胞,但是已经适应在体外的培养环境,能够连续的在体外传代培养。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血清学检测 适用范围 主要适用于抗原性较强的病原菌和病程较长的传染病的诊断。 用已知细菌或抗原检测病人体液中有无相应抗体及抗体效价的动态变化,可作为某些传染病的辅助诊断。 结果判定 诊断意义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结果判定 由于隐性感染和近期预防接种也会产生相应抗体,因此只有当抗体效价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的水平或随病程递增才有诊断价值。 多数血清学诊断实验需取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标本,当恢复期抗体效价比急性期升高 4倍或 4倍以上时才有意义。 如果病人在疾病早期使用抗菌药物,病原菌在体内繁殖不多,抗体增长可以不明显。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诊断意义 病原学检查和血清学诊断是相互辅助的。 在不能分离到病原时,更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直接凝集实验可辅助诊断伤寒、副伤寒(肥达实验); 双向扩散凝集实验可诊断白喉毒素( Elerk实验); 对流免疫电泳可诊断流行性脑膜炎。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免疫学检测 免疫学检测是感染病原检测的首选办法,简便快速,准确率也较高。 凝集反应 包括直接凝集反应、间接凝集反应、间接凝集抑制反应和协同凝集反应。 沉淀反应 免疫标记技术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沉淀反应和免疫标记技术 沉淀反应 主要有单免疫扩散、双免疫扩散和对流免疫电泳。 免疫标记技术 包括免疫荧光技术、放射免疫测定和免疫酶技术,其中免疫酶技术还包括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夹心法,以及生物素加亲和素的 ELISA方法。 现场应用最多的是 ELISA方法。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核酸检测 1 核酸诊断主要用于检测难以培养的微生物、或目前培养方法不敏感、花费高或耗时太久的情况。 优点:省时,灵敏性高。 在严格控制实验过程的条件下,对于病因诊断有很好的作用。 缺点:实验过程控制不严格时可能产生假阳性结果。 实验条件、经验和试剂成本要求高。 因此在应用时要考虑对疫情控制的需要,考虑必要性和可行性。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核酸检测 2 核酸检测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分子杂交技术( molecular hybridization) 基因芯片技术 序列分析 来自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具有特异、敏感、快速、简。实验室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和任务(ppt143)-行政管理(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